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论语与中国思想研究
论语与中国思想研究

论语与中国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家哲著
  • 出 版 社:唐山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9867021185
  • 页数:764 页
图书介绍:
《论语与中国思想研究》目录
标签:思想 研究

叙 7

《论语》研究 19

第一章 《论语》的构成与体系 19

一、《论语》之承传、其真伪及《论语》原本之还原 19

二、《论语》之编者 31

三、《论语》篇名之分析 37

四、《论语》体例略论 56

五、结语 68

第二章 〈学而〉:道(人道)之总纲 71

一、人格真实之道 73

二、存在与人伦之道 77

三、为人为事之道 84

四、求得与继承之道 97

五、人类存在理想与境况之道 101

六、〈学而〉之终结:成人与知人之努力 115

第三章 〈为政〉:论人之真实性 117

一、人存在向度之真实性 119

二、从孝道见人为他人时之真实性 144

三、对人之知时之真实 149

四、人自身之真实性 152

五、人在面对真实时之真实性 156

六、「人」本身之真实性 163

七、真实性之终极 167

八、人道真理之承继与行废问题 171

第四章 〈八佾〉:礼乐人文之道 177

一、礼之本质一:礼乐之正与乱 179

二、礼之本质二:礼之本或先决条件 181

三、礼之本质三:礼之目的或意义 186

四、文之美及礼文执行时之条件 190

五、仪文之礼(祭祀)之意义与真实 199

六、日用之礼之一:对事之礼 208

七、日用之礼之二:对人之礼 217

【附论一:礼三方面之总结】 226

【附论二:孔子对艺术评论之方法】 231

八、知识、财富及权力三者对礼坏乱之问题 233

九、论乐(存在之终极及创制之文) 252

十、结语:上位者之於礼之行 275

第五章〈里仁〉:论仁与君子 281

一、论作为存在之道之「仁」 284

二、论君子人之真实 311

三、向外(处世之对人对事)之君子其人之真实 320

四、事人之君子其人之真实 325

五、为事之君子其人之真实 329

第六章〈述而〉:人生命之道 335

一、生命与生活道理之总论 338

二、论人之「心志」、「反省或自觉能力」,及「情感」这自身生命之三方面 344

三、人在世存在中生命之三方面:处世原则、对世间事物之反应,及成败得失之心境 360

四、个人生命自身之事:生命之上升或上进、生命力、生命面对世界之正面性 376

五、人在其生命中对所属及所欲之道 386

六、人所可能之主动性与独立性【生命最高之主体性】 394

七、人对自己生命成就之态度【生命最高之客体性】 400

八、总论心与生命之无待与无求【生命与存有之四维】 407

第七章〈阳货〉:论虚假性 415

一、有关虚假性之引论 421

二、人类存在(在追求)终极性之伪 423

三、人类在价值认定上之伪 428

四、人类对德行价值向往时自身之伪 433

五、人类所致力实现之价值(《诗》文、礼、乐)之伪 437

六、人类对德行之伪化 443

七、人作为个体自身之伪一:人格内在性之伪 449

八、人作为个体自身之伪二:人外在上之伪(外在性) 452

九、人在作为上之真伪(对天地、对人之作为) 457

十、人作为中其心及用心之真伪 461

十一、人好恶(价值)之伪 464

十二、人自身(无道无理时)之伪 467

附一、《论语》二十篇主题与篇章结构选 471

附二、论「人不知而不愠」 491

「人不知而不愠」之主体人格 492

「莫我知也」 497

孔子之志向 501

子路、冉有、公西华及曾点之志向 506

为仕与逸民之志之讨论 514

「安人」本於「老者安之」 519

「安人」亦必须本於道与学之志 520

孔子志向之结语:安 523

《孟子》结构 527

〈大学〉论 537

〈中庸〉简释 563

庄子〈养生主〉解 589

论《溪山琴况》 601

一、《琴况》之结构 602

二、琴之道:中和 605

三、琴人之道:静 609

四、琴艺之两原理:清与远 610

五、《琴况》论声:古、澹、恬、逸 613

六、《琴况》论音:雅、丽、亮、采 616

七、《琴况》论琴技法:洁、润、圆、坚、宏、细、溜、健 618

八、《琴况》论奇趣之变:轻、重、迟、速 625

九、总论《琴况》之美学造诣 630

附:古琴音乐之全部美学层面 646

附录:《溪山琴况》 647

古弈学 659

一、前论 659

二、古弈法之两大型:起手变化与分局面 667

三、古弈法中之正与奇 674

四、起手弈法 678

五、分局面法 683

六、结语 696

附图一:正文图例 701

附图二:古代弈技法图解例 7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