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文蕙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0206450
  • 页数:3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着力于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之论证与理论体系之构建,立足于我国国情,探究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立法的可行路径,设计出与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目录

内容摘要 1

引言 1

一、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目的 1

二、研究现状 7

三、基本思路及主要创新 9

四、研究方法 14

第一章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形成及基本 概念 16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起源与变迁 16

一、被害人的兴盛时期 17

二、被害人被“遗忘”的时期 17

三、被害人被重新“发现”和“承认”的时期 18

第二节 各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简介 22

一、英国 22

二、美国 24

三、德国 25

四、日本 27

五、韩国 28

六、评述 30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概念 32

一、犯罪被害人的概念 32

二、国家补偿的概念 40

三、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概念 45

第二章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47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争 47

一、国家责任说 47

二、社会福利说 51

三、社会保险说 54

四、刑事政策说 56

五、政治利益说 57

六、小结 58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内生性根据——权利与义务视角下“优位法益多重保护”之论说 59

一、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请求权的理论纷争与实践现状 61

二、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请求权的宪法学分析 66

三、被害人国家补偿请求权的刑法学分析——优位法益之多重保护 76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外生性根据——风险社会视域中“危险共担”之论说 87

一、风险社会中的犯罪被害危险和犯罪被害人 88

二、风险社会的“危险共担”——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现实选择 95

三、被害补偿的“危险共担”与社会保险“危险分散”的区别 102

四、本章小结:“优位法益多重保护之危险共担说” 105

第三章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性质定位与基本原则 107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性质与定位 107

一、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具有刑事法色彩的新型社会法制度 107

二、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一种补充性的法律制度 113

三、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刑事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 114

四、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不是对被害人的“社会救助” 116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 120

一、补偿法定原则 121

二、补偿必要原则 122

三、补偿妥当原则 123

四、补偿及时原则 123

第四章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排除与限制条款之一——被害人可归责事由 125

第一节 互动场域中的被害人行为及法律意义 126

一、互动场域中的被害人行为——“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研究的逻辑起点 126

二、作为被害性因素之一的被害人行为 128

三、被害人行为在刑法领域中的法律意义 130

四、被害人行为在被害补偿法领域中的法律意义 131

五、两大法域中的被害人责任(归责原则)之比较 132

第二节 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立法例之解读与评述 134

一、被害人可归责事由之立法概览 134

二、对立法例的解读:模式与类型 135

第三节 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的原理及判断标准 144

一、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的判断标准之一——“实质性引发” 144

二、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的判断标准之二——对被害后果的发生具有“促成作用” 146

第四节 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的类型化研究 147

一、被害人行为的差序化类型 149

二、被害人行为的差序类型化归责研究 150

三、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的案例综合分析 187

第五章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排除与限制条款之二——被害补偿的妥当性考量 192

第一节 被害补偿的妥当性考量之意涵与向度 192

一、“一般社会观念”的内涵 193

二、妥当性考量的意涵与向度 194

第二节 妥当性考量的特殊事由 197

一、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存在一定身份关系 198

二、其他特殊情况 205

第六章 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的实践与立法 209

第一节 我国地方被害人救助的探索性实践述评 210

一、我国地方被害人救助的实践评述 211

二、关于被害救助工作公正性的反思与诘问 215

第二节 我国被害人救助的地方性立法评述 217

一、《无锡市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条例》简介 217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刑事被害人救助条例》简介 220

三、评析 222

四、经验与问题 226

第三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救济立法的可行路径——由“救助”过渡至“补偿” 227

一、观点聚讼及评述 227

二、可行路径:由“救助”过渡至“补偿” 230

第四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设计 234

一、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定位 235

二、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粗略构想 239

第五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241

一、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必然存在的缺陷——补偿立法的必然性 241

二、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的现实性之展望 243

第七章 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设计 245

第一节 补偿的基本原则与补偿经费 245

一、补偿的基本原则 245

二、补偿经费的来源与监管 247

第二节 补偿范围 252

一、补偿范围划定之基准 252

二、被害补偿范围的具体问题 257

第三节 补偿对象 268

一、遗属范围的划定 268

二、遗属补偿的序位 269

第四节 补偿的排除与限制条款 270

一、关于“被害人可归责事由”的规定 271

二、关于“妥当性考量”的规定 271

三、例外规定 272

四、其他绝对排除补偿情形之规定 272

第五节 补偿金的若干问题 272

一、补偿金的项目 272

二、补偿金的额度 273

三、补偿金的给付方式 275

四、预付补偿金 276

五、与其他支付之关系 278

六、受领补偿金权利之保护 284

第六节 国家补偿机构的设置与权限 285

一、补偿机构之设置 285

二、补偿机构的权限 291

第七节 补偿程序 293

一、补偿申请 293

二、补偿审理 294

三、补偿决定 295

四、不服补偿决定之救济 296

结语 297

参考文献 299

后记 31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