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 生物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岑芳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305090592
- 页数:460 页
第一篇 课程史话 1
第一章 中外生物学史话与前沿 1
第一节 世界生物学史话 1
古生物学的发展 1
文艺复兴时期生物学的贡献 1
显微镜及动植物微细结构的发现 2
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兴起 3
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兴起 3
“自然发生说”的否定 4
微生物学研究的开端 5
细胞学说的建立 5
进化理论的确立 6
遗传规律的发现 7
在细胞水平上遗传规律研究的发展 7
植物光合作用机理的探索 8
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 9
细胞生物学的兴起 9
神经生物学的进展 10
现代进化理论的发展 10
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的研究 11
第二节 我国生物学史话 12
生物知识的萌芽和积累 12
生物学说的形成 12
古代生物学的发展 12
近代生物学的传入 12
现代生物学的植根与发展 13
第三节 21世纪生物学的发展 14
基因组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生物信息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抗体工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5
干细胞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5
组织工程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6
第二章 中外生物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17
第一节 我国中学生物课程的发展沿革 17
生物学课程的发生(1842年) 17
生物学课程的起始阶段(1901—1922年) 17
生物学课程的初创阶段(1922—1949年) 17
生物学课程的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8年) 19
生物学课程的巩固发展阶段(1958—1966年) 21
生物学课程的发展受阻阶段(1966—1976年) 22
生物学课程的恢复发展阶段(1977—1988年) 22
生物学课程的深入改革阶段(1988—2000年) 24
第二节 21世纪生物课程的改革 26
21世纪生物课程的改革 26
21世纪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 26
21世纪生物课程改革的目标 27
第三节 其他地区和国家生物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28
香港地区中学生物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28
台湾地区中学生物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0
美国中学生物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3
英国中学生物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4
澳大利亚中学生物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5
日本中学生物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6
韩国中学生物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7
新加坡中学生物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7
第二篇 课程体系 40
第一章 课程中的核心概念 40
第一节 分子与细胞模块核心概念 40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40
蛋白质 40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40
氨基酸 40
核酸 40
核苷酸 41
糖类 41
单糖 41
低聚糖 41
多聚糖 41
脂质 41
碳骨架 41
自由水 41
结合水 42
1.2细胞的结构 42
细胞学说 42
原核细胞 42
真核细胞 42
细胞膜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2
生物膜系统 42
叶绿体 43
线粒体 43
内质网 43
高尔基体 43
核糖体 43
液泡 43
中心体 43
溶酶体 43
细胞核 44
核膜 44
核仁 44
核基质 44
染色质 44
细胞骨架 44
细胞壁 44
1.3细胞的代谢 44
简单扩散 44
易化扩散 45
主动运输 45
内吞作用 45
外排作用 45
人工肾 45
酶 45
核酶 46
酶促反应 46
ATP 46
光合色素 46
叶绿素 46
类胡萝卜素 46
类囊体 47
三碳化合物 47
五碳化合物 47
光合作用 47
光反应 47
暗反应 47
精准农业 47
细胞呼吸 48
有氧呼吸 48
无氧呼吸 48
丙酮酸 48
光呼吸 48
1.4细胞的增殖 49
细胞周期 49
无丝分裂 49
有丝分裂 49
间期 49
纺锤体 49
纺锤丝 49
微丝和微管 50
星射线 50
着丝粒 50
赤道板 50
细胞板 50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50
细胞分化 50
全能性 51
植物组织培养 51
脱分化 51
再分化 51
愈伤组织 51
胚状体 51
细胞衰老 51
巴氏小体 52
细胞凋亡 52
凋亡小体 52
细胞坏死 52
癌症 52
致癌因子 52
原癌基因 53
抑癌基因 53
癌基因学说 53
接触抑制 53
放射治疗 53
化学治疗 53
第二节 遗传与进化模块核心概念 53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53
减数分裂 53
被子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 54
精子 54
卵细胞 54
动物的受精作用 55
植物的双受精 55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55
肺炎双球菌 55
噬菌体 55
DNA的双螺旋结构 56
解旋酶 56
引物酶 56
DNA聚合酶 56
DNA的复制 56
RNA的复制 57
基因 57
遗传信息 58
转录 58
翻译 58
遗传密码 58
线粒体中的基因 59
中心法则 59
逆转录 59
朊病毒 59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60
杂交 60
自交 60
正交、反交和互交 60
相对性状 60
完全显性 60
不完全显性 60
共显性 61
镶嵌显性 61
遗传印记 61
致死基因 61
抑制基因 61
上位效应 62
复等位基因 62
遗传系谱分析 62
性状分离 63
基因的分离定律 63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63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 63
基因定位 63
基因的多效性 64
性别决定 64
血友病 64
高等植物的伴性遗传 64
人类Y染色体连锁遗传 65
2.4生物变异 65
基因重组 65
基因突变 65
诱发突变和自发突变 66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66
染色体变异 66
染色体组及倍性 67
雄性蜜蜂 68
性腺发育不全征 68
杂种优势 68
杂交育种 69
诱变育种 69
基因工程 69
限制性内切酶 69
质粒 70
基因工程育种 70
转基因食品 70
2.5人类遗传病 70
人类遗传病 70
先天性疾病 71
家族性疾病 71
遗传咨询 71
产前诊断 72
人类基因组计划 72
后基因组时代 72
生物信息学 72
2.6生物的进化 73
拉马克进化论 73
达尔文进化论 73
生物进化论 73
种群 74
基因频率 74
基因型频率 74
遗传平衡定律 74
遗传漂变 74
“工业黑化”现象 74
自然选择的类型 75
物种 75
隔离 76
共同进化理论 77
中性学说 77
真核细胞的起源 77
寒武纪大爆发 77
第三节 稳态与环境模块核心概念 78
3.1植物的激素调节 78
向性运动 78
感性运动 78
应激性 78
生长素 78
植物激素 78
胚芽鞘 79
极性运输 79
形态学上端 79
琼脂 80
明胶 80
云母片 80
顶端优势 80
植物生长调节剂 80
植物生长抑制剂 80
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81
神经系统 81
神经元 81
神经纤维 82
中间神经元 82
传入神经元 82
传出神经元 82
神经 82
反射 83
反射弧 83
神经末梢 84
神经节 84
兴奋 84
神经冲动 84
电位差 84
去极化 84
生物膜离子通道 85
突触 85
突触小体 85
突触小泡 85
神经递质 85
钠钾泵 86
脑 86
下丘脑 86
脊髓 86
失语症 86
失读症 87
失写症 87
体液调节 87
激素调节 87
激素 87
内分泌腺 88
外分泌腺 89
反馈调节 89
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89
体液 89
渗透压 90
稳态 90
体温调节中枢 90
体温 90
产热 90
散热 90
立毛肌 90
抗利尿激素(ADH) 91
醛固酮 91
肾单位 91
集合管 91
血糖(Glu) 91
胰高血糖素 91
胰岛素 91
糖尿病 91
免疫 92
免疫系统 92
免疫器官 92
免疫细胞 93
抗体 93
细胞因子 94
淋巴因子 94
白细胞介素 94
溶菌酶 94
免疫应答 94
抗原 94
靶细胞 94
宿主细胞 94
过敏反应 94
过敏原 94
自身免疫病 9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95
艾滋病 95
疫苗 95
器官移植 95
3.4种群和群落 95
种群 95
种群密度 96
出生率 96
死亡率 96
迁入率 96
迁出率 96
年龄组成 96
样方法 96
标志重捕法 96
信息素 96
性引诱剂 96
数学模型 96
“J”型曲线 96
“S”型曲线 96
环境容纳量 96
生物群落 96
物种丰富度 97
种间关系 97
垂直结构 97
水平结构 97
群落的演替 98
生态位 98
3.5生态系统 98
生态系统 98
生物圈 98
生产者 98
消费者 98
分解者 99
营养结构 99
食物链 99
食物网 99
营养级 99
能量流动 99
同化量 100
能量金字塔 100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00
温室效应 100
化学防治 101
生物防治 101
抵抗力稳定性 101
恢复力稳定性 101
3.6生态环境保护 101
酸雨 101
水资源危机 101
生物多样性 101
直接价值 102
间接价值 102
潜在价值 102
自然保护区 102
就地保护 102
可持续发展 102
外来物种 103
第四节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核心概念 103
4.1微生物的利用 103
培养基 103
琼脂 104
无菌技术 104
消毒 105
煮沸消毒法 105
巴氏消毒法 105
灭菌 105
干热灭菌法 105
高压蒸汽灭菌 106
平板划线法 106
菌落 106
菌种的保存 106
尿素 107
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07
刚果红染色法 107
4.2酶的应用 107
酶活力 107
果胶 108
普通洗衣粉 108
加酶洗衣粉 109
固定化酶 110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 111
4.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11
植物芳香油 11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112
水蒸气蒸馏法 112
萃取法 112
胡萝卜素 113
发酵 113
果酒 114
白酒 114
果醋 114
奶酪 114
葡萄酒 114
葡萄汁中酵母菌的种类 115
啤酒酵母 115
产膜酵母 116
醋酸菌 116
毛霉菌 116
腐乳的制作 116
甜味剂 116
食品添加剂 117
乳酸发酵 117
乳酸菌 117
亚硝酸盐 117
泡菜的制作 118
4.4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19
脱分化 119
愈伤组织 119
再分化 119
植物组织培养 119
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 120
电泳 121
凝胶色谱法 121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121
磷酸缓冲液 122
聚合酶链式反应 122
第五节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核心概念 124
5.1生物科学与农业 124
营养繁殖 124
自然营养繁殖 124
人工营养繁殖 125
有性生殖 125
杂种优势 126
物理防治 126
化学防治 126
生物防治 127
绿色食品 127
有机食品 127
无公害食品 127
设施农业 128
5.2生物科学与农业 128
发酵 128
发酵工程 129
疫苗 129
酶工程 130
生物技术 130
5.3生物科学与健康 131
抗生素 131
基因诊断 131
基因治疗 132
试管婴儿技术 132
避孕 132
人工授精 133
器官移植 133
人造器官 133
5.4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34
可持续发展 134
生物性污染 135
生物净化 135
绿色消费 136
生物资源 136
第六节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核心概念 137
6.1基因工程 137
基因工程 137
cDNA文库 137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37
目的基因的获得 138
花粉管通道法 138
氯化钙法 138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138
转基因抗虫棉 139
基因诊断 139
基因治疗 140
蛋白质工程 140
嵌合抗体 141
蛋白质组学 141
6.2克隆技术 141
细胞工程 141
植物细胞工程 141
动物细胞工程 141
染色体工程 142
细胞全能性 142
人工种子 142
体细胞克隆 142
作物脱毒 143
细胞核移植技术 143
细胞融合 143
初生代谢产物 144
次生代谢产物 144
植物体细胞杂交 144
原生质体融合 144
离心 145
原代培养 145
传代培养 145
细胞株与细胞系 145
接触抑制 146
单克隆抗体 146
生物导弹 146
6.3胚胎工程 146
胚胎工程 146
胚胎发育 146
干细胞 147
治疗性克隆 147
精子的形态结构 147
获能 148
顶体反应 148
超数排卵 148
人工授精 148
胚胎冷冻 148
胚胎分割 148
6.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49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149
转基因生物 149
基因漂移 149
基因污染 149
超级杂草 149
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 149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150
生殖性克隆 150
基因歧视 150
选择性生育 150
6.5生态工程 150
生态工程 150
生态工程原理 151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51
生态学原理 151
协调与平衡原理 151
整体性原理 151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51
生态农业 152
第二章 课程中的知识框架图 153
第一节 分子与细胞模块知识框架图 153
细胞的基本结构 153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53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54
细胞的能量代谢 154
细胞的生命历程 155
第二节 遗传与进化模块知识框架图 156
遗传的细胞基础 156
遗传的分子基础 156
遗传的基本规律 157
生物的变异及人类遗传病 157
生物的进化 158
第三节 稳态与环境模块知识框架图 159
植物激素调节 159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60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60
生态系统及其保护 161
第四节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知识框架图 161
酶的应用 161
植物组织培养 162
DNA和蛋白质技术 16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6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63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63
第五节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知识框架图 164
生物科学与农业 164
生物科学与工业 164
生物科学与健康 165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65
第六节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知识框架图 166
现代生物技术 166
基因工程 166
克隆技术 167
胚胎工程 167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67
生态工程 168
第三章 课程中的生物科学家 169
第一节 分子与细胞模块有关的科学家 169
邹承鲁 169
威尔逊(E.B.Wilson) 169
施莱登(M.J.Schleiden) 169
施旺(T.Schwann) 170
维萨里(A.Vesalius) 171
比夏(M.F.X.Bichat) 171
胡克(Robert Hooke) 171
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 172
马尔比基(M.Malpighi) 173
耐格里(C.W.Von Nageli) 173
魏尔肖(R.L.C.Virchow) 173
文特尔(C.Venter) 174
桑格(F.Sanger) 174
翟中和 175
克劳德(A.Claude) 175
德迪夫(R.de.Duve) 175
帕拉德(G.E.Palade) 176
汪堃仁 176
欧文顿(E.Overton) 176
尼尔森(G.Nicolson) 176
彼得·阿格雷(P.Agre) 177
麦金农(R.Mackinon) 177
斯帕兰札尼(L.Spallanzani) 177
巴斯德(L.Pasteur) 178
李比希(J.V.Liebig) 179
爱德华·毕希纳(Edward Buchner) 179
萨姆纳(J.B.Sumner) 179
切赫(T.R.Cech) 179
奥尔特曼(S.Altman) 180
拉瓦锡(A.L.Lavoisier) 180
萨克斯(J.von.Sachs) 180
恩格尔曼(G.Engelmann) 181
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 181
英格豪斯(J.Ingenhousz) 182
迈尔(Julius Robert Mayer) 182
卡尔文(M.Calvin) 183
斯图尔德(F.C.Steward) 183
第二节 遗传与进化模块有关的科学家 183
杨焕明 183
孟德尔(G.J.Mendel) 183
约翰逊(W.L.Johannsen) 184
魏斯曼(A.Weismann) 184
萨顿(W.Sutton) 185
摩尔根(T.H.Morgan) 185
道尔顿(J.Dalton) 186
布里吉斯(C.B.Bridges) 187
格里菲思(F.Griffith) 187
艾弗里(O.Avery) 187
赫尔希(A.Hershey) 187
蔡斯(M.Chase) 188
沃森(J.D.Watson) 188
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188
威尔金斯(M.Wilkins) 189
富兰克林(R.E.Franklin) 190
查哥夫(E.Chargaff) 191
薛定谔(E.Schrodinger) 192
吉尔伯特(W.Gilbert) 192
伽莫夫(G.Gamov) 193
尼伦伯格(M.W.Nirenberg) 193
缪勒(H.J.Muller) 193
袁隆平 194
拉马克(J.B.Lamarck) 194
达尔文(C.R.Darwin) 195
斯坦利(S.M.Stanley) 196
第三节 稳态与环境模块有关的科学家 197
孙儒泳 197
贝尔纳(C.Bernard) 197
坎农(W.B.Cannon) 198
沃泰默(Wertherimer) 198
斯他林(E.H.Starling) 198
贝利斯(W.M.Bayliss) 198
巴甫洛夫(I.P.Pavlov) 199
肯德尔(E.C.Kendall) 200
平卡斯(G.G.Pincus) 200
张明觉 200
卡雷尔(A.Carrel) 200
马世骏 201
高斯(G.W.Gause) 201
林德曼(R.L.Lindeman) 202
第四节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有关的科学家 202
奥托·勒维(Otto Loewi) 202
海因里希·赫尔曼·罗伯特·科赫(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 202
凯利·穆里斯(Kary Banks Mullis) 203
第五节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有关的科学家 203
弗莱明(A.Fleming) 203
考尔夫(Willem Kolff) 203
朱正威 204
弗洛里(H.W.Florey) 204
钱恩(E.B.Chain) 204
默里(J.E.Murray) 205
勃劳格(N.E.Borlaug) 205
米尔斯坦(C.Milstein) 205
柯勒(G.Kohler) 205
第六节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有关的科学家 206
约翰·芬恩(J.B.Fenn) 206
田中耕一(K.Tanaka) 206
库尔特·维特里希(K.Wuthrich) 206
科恩(S.N.Cohen) 206
博耶(Herbert Boyer) 207
哈里森(R.Harrison) 207
伊恩·维尔穆特(I.Wilmut) 208
汉斯·施佩曼(H.Spemann) 208
童第周 209
奥德姆(E.P.Odum) 209
哈尔·戈宾·霍拉纳(HargobindKhorana) 209
阿尔伯(Wemer Arber) 210
内森斯(Daniel Nathans) 210
侯云德 210
第三篇 课程教学 211
第一章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211
第一节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11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11
高中生物课程理念 212
高中生物课程目标 216
高中生物课程结构 218
第二节 高中生物教科书 220
教科书结构体例 220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21
苏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22
中图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23
河北少儿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24
浙江科学技术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24
第二章 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225
第一节 学习理论 225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25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2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6
第二节 教学理论 226
发展教学理论 226
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226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27
范例教学理论 227
目标教学理论 227
多元智能理论 227
第三章 学习方式与方法 229
第一节 学习方式 229
学习方式 229
自主学习 229
合作学习 230
探究学习 230
第二节 学习策略和方法 231
学习策略 231
观察法 232
阅读法 232
比较法 232
分类法 233
联系法 233
归纳法 233
记忆法 233
第四章 教学策略和方法 234
第一节 教学策略 234
教学策略 234
集中注意促进学习策略 235
组织归纳建构知识策略 235
增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策略 235
促进交流和知识迁移策略 236
调节监控优化学习过程策略 236
第二节 教学方法 237
教学方法 237
讲授法 237
讲述法 239
讲解法 239
谈话法 240
讨论法 243
演示法 245
实验法 245
实习法 246
概念作图教学法 247
程序教学法 248
发现教学法 251
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法 254
第五章 教学模式 256
第一节 教学模式的结构 256
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256
教学模式的发展 257
教学模式的分类 258
第二节 生物教学常见教学模式 260
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 260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260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261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262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262
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模式 263
第六章 课堂教学技能 266
第一节 基本教学技能 266
语言技能 266
讲解技能 266
提问技能 267
变化技能 268
演示技能 268
板书技能 269
第二节 调控教学技能 270
导入技能 270
组织技能 270
强化技能 271
结束技能 271
第七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 272
第一节 教育测 272
测量和测验 272
标准参照测验 272
常模参照测验 272
客观性试题编制 273
主观性试题编制 273
实验技能考核 275
双向细目表 275
第二节 教育评价 275
评价的类型 275
考试质量的评价指标 276
实做测试评价 277
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 279
档案袋式评价 280
教育统计 281
第四篇 专业发展 282
第一章 专业技能发展 282
第一节 学科技能发展 282
生物教师的专业技能 282
实验仪器操作技能 283
标本制作技能 283
探究实验指导技能 288
探究实验设计技能 289
生物图表绘制技能 291
第二节 教学技能发展 291
教学设计 291
课时教学目标 299
认知教学目标 299
情感态度教学目标 300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 300
教学媒体的选择 303
教学情境的创设 304
说课技能 305
教学实施技能 306
观课与评课技能 307
课程资源开发 310
校本课程开发 313
教学反思 314
微格教学 315
现代教育技术 316
多媒体课件制作 317
交互式电子白板 318
第二章 教科研能力发展 320
第一节 教科研的形式、方法和成果表述 320
校本教研 320
教育教学研究 321
教科研方法 322
教科研成果的表述 324
第二节 生物教学研究的内容和基本步骤 325
生物教学研究的内容 325
生物教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332
第五篇 课程特色 334
第一章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334
第一节 高中生物实验 334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34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36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 337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38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39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340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41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343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44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345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346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347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47
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 349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350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350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351
模拟尿糖的检测 352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353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54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355
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 356
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 358
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渍的洗涤效果 359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和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 360
果酒、果醋的制作 362
腐乳的制作 363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364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367
第二节 实验器材 369
试管 369
烧杯 369
滴瓶 369
量筒和量杯 369
漏斗 369
研钵 369
盖玻片 369
载玻片 370
蒸发皿 370
石棉网 370
锥形瓶 370
细口瓶 370
广口瓶 370
棕色瓶 370
温度计 370
酒精灯 370
容量瓶 370
移液器 370
紫外线灯 370
接种工具 371
托盘天平 371
电子天平 371
胶头滴管 371
玻璃平皿 371
磁力搅拌器 371
血球计数板 371
第三节 实验设备 372
显微镜 372
光学显微镜 372
电子显微镜 373
干热灭菌箱 373
高压蒸汽灭菌锅 373
超净工作台 373
发酵罐 373
自吸式发酵罐 373
目视比色计 373
分光光度计 374
离心机 374
电泳仪 374
蛋白质SDS-PAGE电泳仪 374
DNA水平槽琼脂糖凝胶电泳仪 374
脉冲场凝胶电泳仪 375
蛋白质双向电泳仪 375
PCR仪 375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375
生物芯片设备 375
分子杂交仪 375
Cyclone磷屏成像系统 375
恒温箱 376
水蒸气蒸馏装置 376
旋转薄膜蒸发器 376
干漏斗法烘虫箱 376
湿漏斗法烘虫箱 376
恒温水浴锅 377
二氧化碳培养箱 377
第四节 实验药品与试剂配制 378
斐林试剂 378
班氏试剂 378
苏丹Ⅲ染液 379
苏丹Ⅳ染液 379
双缩脲试剂 379
碘-碘化钾溶液 379
甲基绿 380
吡罗红 380
甲基绿-派洛宁 380
健那绿染液(詹纳斯绿B) 380
铁苏木精染液 381
重铬酸钾溶液 381
溴麝香草酚蓝 381
龙胆紫溶液 382
醋酸洋红 382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382
改良碱性品红染液 383
二苯胺试剂 383
台盼蓝染液 383
亚甲基蓝染液 383
酒精(乙醇)溶液 383
肝脏研磨液 384
新鲜酵母菌液 384
石英砂 384
碳酸钙 384
丙酮 384
层析液 384
0.3g/mL的蔗糖溶液 384
解离液 384
卡诺氏固定液 385
尿糖试纸 385
秋水仙素溶液 385
柠檬酸钠 385
氯化钠溶液 385
乙烯利溶液 386
海藻酸钠 386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386
十二烷基硫酸钠 386
聚乙二醇 386
氯化钙 386
氯化铯 387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387
第二章 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388
第一节 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介绍 388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介绍 388
我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介绍 388
第二节 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介绍 390
全国生物学初赛试题(江苏省)示例 390
全国生物学联赛试题示例 391
全国生物学决赛试题示例 392
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试题示例 393
第三节 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目的和意义 396
生物学竞赛目的 396
生物学竞赛意义 396
第三章 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 398
第一节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398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简介 398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内容 398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学科分类 399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学科认定 400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申报的基本要求 400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申报材料的基本要求 401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的基本要求 401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评选标准 402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选题要求 402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涉及生物学的选题参考 403
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的项目分类及类别 404
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申报的基本要求 404
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申报材料的基本要求 404
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中科技教育方案类的基本要求 405
第二节 系统思考 405
系统思考 405
系统动力学 405
第四章 国际高中生物课程评价简介 410
第一节 SAT2 410
SAT2考试简介 410
SAT2考试生物试题举例 410
第二节 A-Level 412
A-Level课程简介 412
A-Level生物课程简介 413
A-Level考试生物试题举例 414
第三节 IBDP 418
IBDP课程简介 418
IBDP生物课程简介 419
IBDP生物课程评价 420
IBDP考试生物试题举例 420
第四节 AP 433
AP课程简介 433
AP生物课程简介 433
AP生物课程评价 433
AP考试生物试题举例 433
第六篇 附录 439
附录1 生物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439
附录2 1901—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览表 446
附录3 常见单位、常用物理常数 454
附录4 参考文献 455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奶制品化学及生物化学》(爱尔兰)福克斯(FoxP.F.)等 2019
- 《新编高中物理竞赛教程习题全解》钟小平主编;钟小平,倪国富,曹海奇编写 2019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生物化学》田余祥主编 2020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微生物培养与显微检验》李晶主编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