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现代文化史
中国现代文化史

中国现代文化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青,马怀忠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60106633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文化史》目录

第一章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文化的新发展 1

第一节 辛亥革命后的文化变迁 1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新文化的推动 1

二、辛亥革命后民族文化和心理素质的新变化 6

第二节 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困惑与思索 9

一、二次复辟与封建文化沉渣的泛起 9

二、辛亥革命失败后的文化反思 13

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文化冲突与抉择的发韧 17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7

一、《新青年》创刊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7

二、文化领域内新旧思潮的论战 25

三、《新青年》同仁对改造国民文化心态的呐喊 31

四、鲁迅对国民性改造的探索和独特贡献 34

第二节 东西方文化派关于新旧思潮的争论 马克思主义新文化的兴起 39

一、《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和论争的初步展开 39

二、五四运动以后文化调和问题论争的进一步深化 43

三、马克思主义新文化的兴起 49

第三章 东西方文化论争和中西文化冲突的激烈展开 53

第一节 东方文化派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 53

一、梁漱溟其人及其思想演变 53

二、以生命意志为核心的文化哲学 55

三、东方化和“中体西用”的文化模式 57

四、梁漱溟东西文化观的审察 62

第二节 西方文化派胡适的中西文化观 63

一、胡适其人及其实用主义文化观的产生 63

二、对东方文化派的批判 66

三、“文化决定论”与“西化论”的提出 70

第三节 “人生观问题”和东西文化论争的继续 74

一、东西方文化倾向的差异和论争的开始 74

二、“玄学派”张君劢、梁启超等人对人生观问题的理解 77

三、科学派丁文江、胡适等人对人生观问题的阐述 81

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生观问题的分析 83

五、论战双方的思维定势的剖析 87

第四章 资产阶阶在文化问题上的迷失,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中西文化观 90

第一节 新“东方文化派”与“西化派”在文化领域内的对垒 90

一、梅光迪、章士钊和新“东方文化派” 90

二、胡适、陈西滢“现代评论派”的争辨 97

第二节 周作人林语堂现象的出现 100

一、周作人、林语堂其人 100

二、周作人、林语堂现象”的产生 103

三、对周作人、林语堂现象的文化省察 115

第三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分析 120

一、对“文化”概念的重新解释 120

二、对东方文化论者的分析和批判 122

三、对西方文化论者的分析和批判 124

四、对马克思主义新文化的认识和选择 127

第五章 “西化论”思潮的再度崛起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 131

第一节 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 131

一、“全盘西化”论的提出 131

二、“全盘西化”论和胡适“西化论”的差异 139

第二节 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 144

一、本位文化建设运动的发起 144

二、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主要旨趣 146

第三节 “新生活运动”与所谓国民心理建设 150

一、提倡“国魂”与“新生活运动”的发起 150

二、“新生活运动”与“本位文化建设”的殊途同归 154

第六章 民族资产阶阶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道路的探索与失败 157

第一节 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文化溯源 157

一、乡村建设理论的文化背景与形成过程 157

二、乡村建设派的思维方法与实践 162

三、乡村建设派的积极作用与历史局限性 167

第二节 晏阳初平民教育派的县政实验 169

一、晏阳初其人及其平民教育活动 169

二、平民教育派的思维方法与实验 171

三、平民教育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176

第三节 钱穆的“传统文化立国论” 178

一、钱穆其人 178

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立国论” 179

三、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中国走了一百年冤枉路” 183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新发展 188

第一节 30年代文化领域内的三次论争 188

一、论争的历史背景 188

二、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大论战 190

三、中国社会史的论战 195

四、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争论 203

第二节 新启蒙运动 209

一、“新启蒙协会”的成立及新启蒙运动的发展 209

二、“新启蒙运动”对中西文化的反省和认识 211

三、艾思奇、何干之对“新启蒙运动”的贡献 213

第八章 现代新儒家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探讨 221

第一节 现代新儒家和现代新儒学 221

一、现代新儒家的源起和界定 221

二、现代新儒学的基本特征 223

三、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 228

第二节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和文化观 230

一、熊十力与新唯识论 230

二、“天人不二”的思维模式和追求“真善统一”的价值取向 232

第三节 冯友兰的新理学与文化观 235

一、冯友兰与新理学 235

二、以“类”为基础的文化观 237

三、“始于正、终于负”的思维方式和追求“天地境界”的价值取向 240

第四节 贺麟的新儒学与文化观 242

一、贺麟与新儒学 242

二、贺麟的中西文化观 244

三、文化的“体”“用”观 247

第九章 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确立 250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 250

一、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及其特色 250

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55

三、对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的独特贡献 260

第二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确立 264

一、马克思主义新文化在中国被选择的文化土壤 264

二、马克思主义者对中西文化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68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确立 273

第十章 资产阶阶文化观的幻灭和马克思主义新文化在中国的胜利 276

第一节 资产阶级文化观的幻灭 276

一、“民主政治”思想对传统的“民本政治”的否定 276

二、“中间路线”的唯心史观 279

三、关于“自由主义”的思潮 28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新文化在中国的胜利 289

一、封建法西斯主义文化的彻底破产 289

二、马克思主义者对帝国主义文化的清算 293

三、马克思主义新文化在中国的胜利 3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