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华茶道
中华茶道

中华茶道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君慧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38868258
  • 页数:6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茶的起源、发展史;茶的酿造及传播;茶的分类及品饮;茶艺茶道;茶的冲泡技法及茶具品鉴;名茶传统以及名人与茶事等相关知识。本书注重趣味性与实用性,图文并茂,读者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同时,享受茶文化的精神内涵。配有精美插图。
《中华茶道》目录
标签:茶道 主编

第一章 悠悠茶史 1

第一节 茶之起源 1

(一)茶树的起源 1

第二节 茶的传播史 3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 3

(二)茶在国外的传播 5

第三节 华夏制茶史 6

(一)魏晋采叶作饼 6

(二)唐代蒸青饼茶 6

(三)宋代龙凤团茶 6

(四)元代蒸青散叶茶 7

(五)明代炒青散叶茶 7

(六)清代制茶新发展 8

第四节 华夏饮茶史 8

(一)原始的鲜叶咀嚼 8

(二)春秋时代的生煮羹饮 8

(三)唐代的煎茶 9

(四)宋代的点茶 10

(五)明代的泡茶 11

(六)清代的品茶 13

第五节 华夏茶文化史 14

(一)历代茶文化概况 14

(二)“茶”字的由来 20

(三)茶的各种称呼、字形及传播 21

(四)英文“tea”的由来 22

(五)茶文化的结晶——《茶经》 22

第六节 中国的贡茶 23

(一)贡茶的起源 23

(二)历代贡茶概况 23

第七节 茶亦有道 25

(一)茶道源流 25

(二)茶道经典 26

(三)茶道之美 28

(四)茶道之礼 29

(五)茶道精神 30

(六)茶道人间 32

(七)茶道类型 36

第八节 茶与儒、佛、道 38

(一)茶与儒:崇礼乐重“性”与“品” 38

(二)茶与佛:茶意禅味韵味同 40

(三)茶与道:道法自然羽化功 43

第二章 茶之类别 48

第一节 说茶 48

第二节 基本茶类 49

(一)绿茶 49

(二)红茶 61

(三)乌龙茶 64

(四)黄茶 69

(五)白茶 71

(六)黑茶 72

(七)再加工茶类 73

(八)茶外之茶 77

第三节 中国名茶 84

(一)什么是名茶 84

(二)什么是历史名茶 85

(三)唐代的名茶 85

(四)宋代的名茶 86

(五)元代的名茶 87

(六)明代的名茶 87

(七)清代的名茶 88

(八)中国十大名茶 89

第三章 茶之具、水、火 90

第一节 茶之具 90

(一)茶具的起源和发展 90

(二)茶具的分类 95

(三)当代茶具的组成 99

(四)当代茶具的选配 101

(五)怎样选购茶具 104

(六)紫砂之美 105

(七)历代名壶欣赏 112

(八)壶具铭文欣赏 117

(九)景瓷茶具欣赏 118

(十)黑釉茶碗欣赏 121

(十一)石壶造型欣赏 122

(十二)茶具趣闻 123

第二节 茶之水 126

(一)选择泡茶用水 126

(二)水之质 126

(三)水之性 128

(四)水之类 129

(五)诸水论 133

(六)水之选 134

(七)水之论 135

(八)水之美 137

(九)名泉佳水趣闻 140

第三节 茶之火 146

(一)烧水燃料的选取 147

(二)烧水程度的控制 147

(三)泡茶水温的掌握 147

第四章 中国茶艺与冲泡技法 148

第一节 茶艺源流 148

(一)汉魏六朝茶艺 148

(二)隋唐茶艺 149

(三)五代、宋茶艺 150

(四)元、明、清茶艺 151

(五)近代茶艺 151

第二节 为什么要学茶艺 152

(一)掌握一种生活技能 152

(二)提高生活品位 152

(三)修身养性 153

第三节 茶艺美的赏析 153

(一)人之美 153

(二)茶之美 157

(三)具之美 160

(四)境之美 161

(五)艺之美 164

第四节 十大名茶的表演型茶艺 165

(一)大红袍茶艺 165

(二)铁观音茶艺 167

(三)台湾乌龙茶茶艺(东方美人茶艺) 169

(四)西湖龙井茶艺 170

(五)碧螺春茶艺 170

(六)黄山毛峰茶艺 171

(七)君山银针茶艺 173

(八)祁门红茶茶艺 174

(九)普洱茶茶艺 175

(十)茉莉花茶茶艺 176

第五节 经典民俗茶艺 177

(一)白族三道茶茶艺 177

(二)擂茶茶艺 178

(三)油茶茶艺 180

(四)奶茶茶艺 182

(五)布依族姑娘茶 183

(六)酥油茶茶艺(茶马古道茶艺) 184

(七)“六如”禅茶茶艺 185

(八)蒙顶山智矩寺禅茶 189

(九)武夷留春茶茶艺 190

(十)清代宫廷茶艺 191

第六节 舞台表演茶艺 194

(一)宫廷三清茶茶艺 194

(二)宫廷太子茶茶艺 195

(三)文士茶茶艺 196

(四)佛茶茶艺 197

(五)太极茶茶艺 197

第七节 茶艺欣赏 198

(一)茶艺欣赏的内容 198

(二)茶艺欣赏的境界 201

第八节 泡茶四要素 202

(一)置茶量 202

(二)泡茶水温 202

(三)冲泡时间 202

(四)冲泡次数 203

第九节 茶叶的一般冲泡程序 203

(一)冲泡程序 203

(二)茶与水的用量 204

(三)冲泡方式 204

第十节 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 207

(一)绿茶的泡饮方法 208

(二)红茶的冲泡 210

(三)乌龙茶的冲泡 211

(四)黄茶泡饮方法 213

(五)白茶的泡饮方法 214

(六)黑茶的冲泡 214

(七)花茶的冲泡 215

(八)紧压茶的泡饮方法 216

第五章 茶之甄选与品鉴 217

第一节 茶之欣赏 217

(一)三看 217

(二)三闻 218

(三)三品 218

(四)三回味 218

(五)鉴茗之美 218

第二节 茶之鉴别 221

(一)新茶和旧茶鉴别法 221

(二)春茶、夏茶和秋茶鉴别法 222

(三)真假名茶鉴别法 222

(四)绿茶鉴别法 223

(五)花茶鉴别法 223

(六)苦丁茶鉴别法 224

第三节 茶之贮藏 225

(一)影响茶叶变质的环境条件 225

(二)茶叶贮藏保管的目的和作用 225

(三)茶叶的通常保管方法 226

第四节 茶之品鉴 227

(一)绿茶品鉴 227

(二)红茶品鉴 231

(三)乌龙茶品鉴 236

(四)白茶品鉴 248

(五)黄茶品鉴 250

(六)黑茶品鉴 253

(七)再加工茶品鉴 261

(八)花草茶品鉴 265

第六章 名茶趣说 279

(一)十八棵御茶的传说 279

(二)小兰花茶的传说 279

(三)涌溪火青茶的传说 280

(四)阳羡茶的传说 281

(五)黄山毛峰的传说 282

(六)太平猴魁的传说 283

(七)信阳毛尖的传说 283

(八)苏仙黄尖茶的传说 284

(九)车云茶的传说 285

(十)灵山茶的传说 285

(十一)敬亭绿雪的传说 286

(十二)武夷水仙茶的传说 286

(十三)水金龟茶的传说 287

(十四)不知春茶的传说 288

(十五)松萝茶的传说 289

(十六)四明十二雷茶的传说 289

(十七)鸟牛早茶的传说 290

(十八)茶女红的传说 290

(十九)天子茶的传说 293

(二十)金地茶的传说 293

(二十一)普陀佛茶的传说 294

(二十二)碧螺春的传说 295

(二十三)天台云雾茶的传说 296

(二十四)香露茶与观音仙茶 296

(二十五)君山银针的传说 297

(二十六)龙井茶的传说 300

(二十七)惠明茶的传说 300

(二十八)雁荡毛峰的传说 301

(二十九)白牡丹茶的传说 302

(三十)周打铁茶的传说 302

(三十一)新江羽绒茶的传说 303

(三十二)乌龙茶的传说 303

(三十三)大红袍茶的故事 304

(三十四)“铁观音”的来历 304

(三十五)白毫银针的传说 305

(三十六)桂平西山茶的传说 306

(三十七)云雾茶的传说 307

(三十八)蒙顶茶的传说 307

(三十九)景星碧绿茶的传说 308

(四十)三道茶的传说 309

(四十一)苦丁茶的传说 310

(四十二)虎狮茶的传说 312

(四十三)台湾乌龙茶的传说 312

第七章 茶情物语 314

第一节 茶之习俗 314

(一)茶与礼仪 314

(二)茶与宗教 314

(三)茶与婚俗 318

(四)茶与丧俗 325

(五)我国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 327

(六)地方之茶俗 338

(七)不同国度之茶俗 347

第二节茶之艺术 354

(一)茶与诗词 354

(二)茶与歌舞 367

(三)茶联 372

(四)茶谜 379

(五)茶谚 382

(六)茶与书画 387

(七)茶与棋 404

第三节 茶之馆社 404

(一)现代茶艺馆的起源与发展 404

(二)茶艺馆的类型 407

(三)茶艺馆功能 408

(四)各地茶馆文化 418

(五)茶馆趣闻 425

第四节 茶之收藏 430

(一)茶叶瓶、茶叶罐 430

(二)紫砂壶具 431

第五节 茶之旅游 432

(一)生态游 433

(二)品茗游 435

(三)访古游 437

(四)习俗游 440

(五)收藏游 442

第八章 茶之肴 445

第一节 幽香茶点茶膳 445

(一)茶食品种 446

(二)茶在食品上的应用 447

(三)以茶入馔,诸多讲究 449

(四)用茶做菜之九问 450

(五)茶叶入馔成佳肴 451

(六)茶与菜肴巧妙结合 451

(七)腌渍茶菁品味佳 452

第二节 茶食百态 452

(一)韩国茶食 452

(二)台湾茶食 453

(三)苴镇茶食 454

(四)黔黔西茶食 455

(五)绍兴茶食 455

(六)基诺族茶食 457

(七)瑶族茶食 457

(八)土家茶食 457

(九)客家茶食 458

(十)武夷茶宴 458

第三节 美味茶肴制作 459

第九章 饮茶保健与茶疗 470

第一节 茶与养生保健 470

(一)补充多种营养元素 470

(二)饮茶可强身健体 471

(三)茶的抗衰老作用 475

(四)女性饮茶有助怀孕 476

(五)饮茶可防菌 476

(六)饮茶可明显改善记忆力 477

(七)饮茶增强性功能 477

第二节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茶 477

(一)饮茶防辐射 477

(二)饮茶可提神解乏,促进消化 478

(三)菊花茶的特殊功效 478

(四)茶叶的妙用 478

(五)饮茶可减轻吸烟危害 479

(六)饮茶对“症”选择有说法 480

(七)乌龙茶可增加食欲 481

(八)残茶的妙用 481

(九)人在旅途,茶叶做“药” 482

(十)隔夜茶也有益 482

(十一)巧用茶叶平添生活乐趣 483

(十二)喝过酸奶 茶水漱口 483

第三节 饮茶宜忌 483

(一)科学饮茶 因人制宜 483

(二)饮茶保健 因时制宜 488

(三)香茶淡淡品 饮茶忌过浓 489

(四)喝茶贵在品 最忌过量饮 489

(五)饮茶忌服药 利弊细斟酌 490

(六)饮茶忌空腹 莫饮隔夜茶 491

(七)饮茶需注意 491

(八)特殊病患饮茶需当心 492

(九)药茶有禁忌 选择需慎重 493

第四节 药茶的制作与应用 494

(一)药茶的功效及其特点 494

(二)药茶的配制及用法 495

(三)药茶服用注意事项 496

第五节 养生保健药茶方精选 497

(一)补气、补血与药茶 497

(二)补阴、补阳与药茶 500

(三)抗衰益寿与药茶 503

(四)降脂减肥与药茶 507

(五)养颜美容与药茶 510

第六节 常见病的茶疗方剂 513

(一)内科病症的茶疗方剂 513

(二)外(骨伤)科病症的茶疗方剂 526

(三)妇产科病症的茶疗方剂 544

(四)五官科病症的茶疗方剂 545

(五)皮肤科病症的茶疗方剂 547

(六)儿科病症的茶疗方剂 548

(七)男科病症的茶疗方剂 554

第十章 茶人佳话 558

(一)神农氏是茶的鼻祖 558

(二)晏婴爱吃“茶菜” 558

(三)周武王茶称贡品 559

(四)蜀王封邑名“葭萌” 559

(五)王褒《僮约》武阳买茶 560

(六)诸葛亮也是茶圣 561

(七)孙皓以茶代酒 562

(八)晋惠帝瓦盂饮茶 562

(九)刘琨茶解烦闷 563

(十)张飞与湖南擂茶 563

(十一)陆羽与《茶经》 565

(十二)陆羽辨水 566

(十三)陆羽煎茶 567

(十四)陆纳以茶待客 568

(十五)桓温宴客举清茶 568

(十六)王子喝茶不认茶 569

(十七)咏茶诗僧——皎然 569

(十八)饮茶行家——白居易 571

(十九)陆游嗜茶寄壮怀 572

(二十)茶学家——蔡襄 573

(二十一)赵佶撰写《大观茶论》 574

(二十二)范仲淹与《斗茶歌》 575

(二十三)王安石的品茶水平 576

(二十四)高太后禁造“密云龙” 577

(二十五)欧阳修珍藏“小龙团” 578

(二十六)苏轼蹭蹬仕途不忘茶 578

(二十七)黄庭坚为“双井茶”扬名 580

(二十八)嗜茶爱茶——朱熹 580

(二十九)宋徽宗以茶宴群臣 581

(三十)郑可简贡茶得官 582

(三十一)李清照戏说“茶令” 583

(三十二)岳飞巧制姜盐茶 584

(三十三)杨万里饮茶的“味外之味” 584

(三十四)郑思肖与“八罐茶” 585

(三十五)嗜茶者名号种种 586

(三十六)倪瓒煎茶显洁癖 586

(三十七)禁私茶朱元璋怒斩驸马 587

(三十八)黄宗羲与瀑布茶 588

(三十九)朱元璋三进灵山寺 589

(四十)文徵明凭“竹符”买水 589

(四十一)徐渭穷困不忘饮茶 590

(四十二)一瓯足可通仙灵——朱权 591

(四十三)唐伯虎诗画写茶情 592

(四十四)张岱与“兰雪茶” 593

(四十五)茶情偶记——李渔 595

(四十六)康熙御笔亲题“碧螺春” 596

(四十七)乾隆“不可一日无茶” 597

(四十八)曹雪芹精于茶道 597

(四十九)蒲松龄路设大碗茶 598

(五十)郑板桥因茶结良缘 599

(五十一)纪晓岚茶谜救亲家 600

(五十二)袁枚武夷品岩茶 600

(五十三)鲁迅与《喝茶》 601

(五十四)郭沫若茶诗茶事 604

(五十五)阿炳的琴韵和茶韵 605

(五十六)巴金与功夫茶 609

(五十七)老舍、茶、《茶馆》与“老舍茶馆” 609

(五十八)慈禧用茶养生与安神 611

(五十九)孙中山以茶壮士气 611

(六十)冰心常饮茉莉花茶 611

(六十一)林语堂饮茶求闲适 612

(六十二)马一浮自己设计茶具 613

(六十三)张恨水的陪都茶情 614

(六十四)贾平凹大杯饮茶 615

(六十五)林清玄欣赏“无我茶会” 6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