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佛教心理学  下
佛教心理学  下

佛教心理学 下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兵著
  • 出 版 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1360774
  • 页数:8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申报的国家教委“九五”博士点基金课题的最终成果。本书从现代心理学和佛法的双重视角,对古今中外各系佛教思想的核心——有关心灵的学说,作了一番现代整合,忠实地浓缩了佛法的精华,作出使现代人容易明白的诠释。既有深刻的理论论证,又有治理自心、完善人格,乃至明心见性,获得大智慧、大安乐、大自在的具体技术。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学术力作,是佛教心理学的最佳教科书,是学佛修行的必要辅导,为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了精深博大的参照体系,为广大爱好佛学和心理学的读者提供了学习佛法的方便。
《佛教心理学 下》目录
标签:心理学 心理

下册 409

第十章 欲、爱、苦乐 409

第一节 佛教的人生欲望观 409

一、人类的需要、动机和欲望 409

二、贪欲及其危害、起因 414

三、善法欲 418

四、贪欲与善法欲同出一源 419

五、“以欲制欲”,以智化欲 420

第二节 爱 424

一、爱的名义与种类 425

二、贪爱相种种 427

三、贪爱生起的因缘 430

四、贪爱的特性与恶果 434

五、爱的正面作用 442

六、贪爱的超越与转化 445

七、慈悲与法爱 450

第三节 佛教苦乐观 454

一、“诸受皆苦” 454

二、非圣财所生乐 458

三、圣财所生乐、现法乐、后世乐、离欲乐 463

四、涅槃乐 465

五、超越苦乐,以苦为乐 467

第十一章 老、病、死及宗教信仰心理 471

第一节 老、病、死亡心理 471

一、老年心理及老苦 471

二、疾病心理及病苦 474

三、死亡心理及死苦 475

四、自杀、安乐死心理 481

第二节 关怀老、病、死亡,战胜老、病、死苦 484

一、关怀老、病 485

二、佛教的临终关怀 487

三、以智慧战胜老、病、死苦 491

第三节 宗教信仰心理 496

一、宗教、信仰及其起源 497

二、怖畏、依怙、向上三种宗教心理 499

三、宗教信仰心理的特点、作用 504

四、正信与迷信 509

五、“信为道元功德母” 516

第十二章 自治其心,自净其意(上) 521

第一节 以正见正志安心 521

一、树立正见正信 521

二、胜进心、出离心、菩提心 522

第二节 报恩心、责任心、慈悲心的培养 525

一、报恩心、孝顺心与责任心 525

二、慈悲心的培养增广 531

第三节 以正戒约束心 533

一、戒——防非止恶 534

二、菩萨戒、秘密戒及戒律治心的殊胜 535

第四节 以不放逸防护自心 539

一、守护根门 540

二、恒自护心,八风不动 542

第五节 以方便对治调心 544

一、对治、转治等五法 544

二、明觉法 546

三、理情法与自我提醒法 548

四、念想法与“八念”“十随念” 550

五、观想法与不净观 552

六、息念、转移、纵念、增益、升华等法 553

七、接纳、命名、观察、提问等法 555

八、心理创伤的医治 557

第六节 喜舍与忏悔 559

一、以喜乐滋养心 559

二、以“舍”放松心 562

三、以忏悔清洗心 564

四、以“七觉支”调节心 568

第十三章 自治其心,自净其意(下) 570

第一节 以禅定炼心 570

一、修定的资粮与“加行” 571

二、身、心、息、食、睡的调和 572

三、入禅门径 574

四、修定的基本要点 580

第二节 以智慧清净心 581

一、彻净其心,必依般若 582

二、四念处观 584

三、大乘诸法实相观 587

四、随时随处可修的随自意三昧 592

第三节 以万行庄严心 593

一、六度——佛教精神体操 593

二、利乐众生与四摄法 597

第十四章 明心见性之道 600

第一节 明心见性的方法(上) 600

一、由止观门渐修见性 600

二、由观心而见性 601

三、顿悟见性 604

第二节 明心见性的方法(下) 611

一、由修真如三昧而见性 611

二、由参究而见性 614

三、由持名念佛与禅净双修而见性 619

四、由修持咒观想等密法而见性 623

第三节 心性之印定 625

一、“以心传心”与活泼机用 625

二、“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627

三、以了义教印证 630

四、以公案印证 634

五、以般若、涅槃之用及十问十门印证 634

第四节 解悟、证悟及悟修之顿渐 636

一、禅宗之悟与修 636

二、藏密之悟与修 639

第十五章 定心 641

第一节 定心的层次与禅定境界 641

一、由散入定的初步进程 641

二、四禅八定 643

三、出世间禅定的修证 645

第二节 定心的身心效应 647

一、禅定的良性生理效应 647

二、“禅悦” 649

三、禅定提高智商的效应 651

四、禅定提高情商及心理治疗的效应 652

五、禅定的“发功”效应 654

第三节 禅定与神通 655

一、由禅定修得的五种神通 655

二、由定发通 656

三、由定发通的原理 657

第十六章 修行偏差的针治 660

第一节 禅病及其治疗 660

一、生理性禅病的治疗 661

二、治修定“乱心病”方 664

第二节 修行者异常、变态心理的调治 671

一、烦恼妄念增盛 671

二、消极厌世,逃避退缩 673

三、封闭心理及人际关系障碍 675

四、情绪过激与心理变态 676

五、相似神通、境界光影的错认 677

六、神经质的罪疚感 679

七、邪教痴迷者的治疗 680

第十七章 清净心 683

第一节 小乘道清净心的进程 683

一、七清净、十五阶梯、四预流支 684

二、七贤位 687

三、四向四果 689

四、阿罗汉的清净心 693

第二节 大乘道清净心的进程 697

一、菩萨十信、三贤、四加行位 697

二、菩萨十地及佛果位 699

第三节 密乘道清净心的进程 702

一、破三妄执,即身成佛 703

二、无上瑜伽的即身成佛 704

第四节 佛陀的清净心 707

一、原始佛典和小乘论典说佛陀清净心 707

二、大乘说佛陀清净心 711

第十八章 佛教心理学的现代应用 715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佛教治疗 715

一、精神心理疾病的佛教疗法 717

二、心身病及生理性疾病的佛法治疗 724

第二节 不良嗜好及病态社会心理的针治 732

一、不良嗜好的心理医治 732

二、病态社会心理的医治 737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 740

一、做一个心理健康的现代人 741

二、管理情绪,提高情商心商 742

三、人际关系智商的培养 751

四、提高“逆商”,安度人生难关 757

五、无常、无住与心理应变 760

六、佛教与个人成长 761

第四节 佛教管理心理学 770

一、领导者的自我修炼 771

二、佛教管理模式 774

第五节 佛教与教育及智力开发 778

一、教师的心理修养及师生关系 778

二、佛教的教育方法 780

三、智力提高及潜能开发 782

第六节 佛教心理学与文艺创作 784

一、把握人心、表现性灵 784

二、空灵的艺术境界 785

三、培养最佳创作心态 787

四、启发创作方法 788

第七节 讲经说法与宣传心理学 790

一、应机说法 790

二、说法者应具的条件及说法讲演的技巧 792

第八节 罪犯改造及“事业法” 795

一、佛教与罪犯改造 795

二、“事业法”、法事及其他 796

第九节 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 799

一、佛法对构建“大心理学”的启迪 799

二、佛法对科学的启迪 802

三、佛法对现代文明的启迪 803

主要参考资料 8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