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
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

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801708458
  • 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当代中国》丛书是由国家统一部署,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条战线的力量完成的鸿篇巨制,这本纪念册就是以浓缩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再现了丛书的编撰、出版、发行过程。纪念册由盛世修史、巨大关怀、万人著书、国史瑰宝、薪火传扬五部分组成。
《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目录

绪论 1

一 气象与气象事业 1

二 建国前气象事业的回顾 2

第一章 建国以来气象事业的发展 6

第一节 胜利而曲折的历程 6

一、创建和发展时期(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 6

二、大力建设和调整巩固时期(一九五七——一九六六年) 8

三、遭受严重破坏的十年(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9

四、重新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的新时期(一九七六年十月以后) 11

第二节 巨大的成就 12

第三节 丰富的宝贵的经验 17

第二章 气象台站网 23

第一节 概述 23

一、气象台站网的建设原则和分工 23

二、气象台站网的特点和管理 25

第二节 气象台站网的发展 26

一、大力建设统一的气象台站网 26

二、基本建成专专有台、县县有站的国家气象台站网 27

三、新探测仪器装备开始在气象台站应用 28

四、气象台站网的建设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30

第三节 国家气象台站网的分类和任务 31

一、大气探测系统 31

二、气象服务系统 35

第四节 各专业部门建立的气象台站 35

一、民航气象台站 36

二、海洋气象台站 37

三、农业、林业气象台站 38

四、盐业气象台站 38

第五节 气象台站的业务管理 39

一、管理机构与分工 40

二、业务管理的经验 42

第三章 气象探测方法和装备 45

第一节 概述 45

一、气象探测的种类和要求 45

二、气象探测业务的发展 46

第二节 地面气象观测 47

一、地面气象观测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48

二、地面气象仪器的研制 51

三、特殊项目的观测 53

第三节 高空气象探测 53

一、引进及仿制国外探空设备 54

二、中国自行研制59—701高空探测系统 55

三、新的高空探测技术的研究 57

第四节 天气雷达探测 59

一、天气雷达的研制和改进 59

二、雷达探测资料的传输 61

三、天气雷达性能的对比试验 62

四、天气雷达在业务上的应用 63

第五节 农业气象观测 65

一、农业气象观测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65

二、农业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 67

第六节 气象计量检定工作 69

一、计量检定业务的发展 69

二、标准器的建立、保持和传递 70

三、检定设备的研制 73

四、检定规程的制定和编写 73

第七节 气象仪器装备的生产 74

一、地面气象仪器的生产 74

二、高空气象仪器和天气雷达的生产 75

三、气象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 77

第八节 探测新技术的发展 77

一、激光雷达 78

二、微波辐射计 78

三、光和红外观测仪器 79

四、声波遥感 79

五、雷暴和闪电观测仪器 80

第四章 卫星气象 82

第一节 概述 82

一、卫星气象在气象现代化中的地位 82

二、中国卫星气象事业的发展 84

第二节 气象卫星资料的接收、处理和分析 85

一、接收设备的研制和生产 85

二、资料处理的试验研究 87

三、资料分析应用工作的进展 89

第三节 卫星气象工程建设 94

一、极轨气象卫星系统工程的建设 94

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系统的调查研究 95

第五章 气象通信 96

第一节 无线莫尔斯通信 97

第二节 有线电传、无线电传(移频)通信 100

第三节 气象传真广播 104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通信 105

第五节 气象通信的网路组织 107

一、国内气象情报集中网 107

二、有线电传网 108

三、无线气象广播和无线接收网 110

四、省或地方性气象情报传输网 112

第六章 气象资料 114

第一节 概述 114

第二节 气象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115

一、气候资料的收集管理 115

二、天气资料的收集 116

三、国际间气象资料的收集和交换 117

四、气象资料的缩微 117

五、气象资料档案库 118

第三节 气象资料整编 118

一、日常性整编 118

二、阶段性整编 119

三、专业性整编 120

第四节 气象资料的加工处理 121

一、气象资料信息化 121

二、气象资料的加工 121

第五节 气候分析 122

一、一般气候分析 122

二、应用气候分析 124

三、气候情报 124

第七章 天气预报 127

第一节 概述 127

一、天气预报及其作用 127

二、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 129

第二节 短期天气预报 131

一、省以上气象台的短期天气预报 131

二、地区(市、州、盟)气象台的短期天气预报 137

三、县(旗)气象站的短期天气预报 138

四、短时天气预报 140

第三节 中期天气预报 141

一、自然天气周期方法 141

二、环流型预报方法 143

三、长波和超长波预报方法 144

四、数值天气预报成果的应用 145

第四节 长期天气预报 146

一、天气气候学方法 147

二、数理统计方法 149

第八章 气象服务 154

第一节 概述 154

一、以国防建设和军事服务为主 155

二、既为国防建设服务又为经济建设服务 155

三、以农业服务为重点 156

四、全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57

第二节 气象服务的主要手段 158

一、天气预报服务 159

二、气候分析和资料服务 161

三、气象情报服务 163

第三节 气象为农业服务 164

一、农业气象预报服务 165

二、农业气象情报服务 166

三、农业气候区划工作 167

四、农业气象试验研究成果的服务 169

五、林业、牧业和多种经营的气象服务 169

第四节 军事气象服务 171

第五节 海洋气象服务 174

一、海上航运气象服务 175

二、海上渔业气象服务 176

三、海上资源勘探和石油开发的气象服务 179

四、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气象服务 180

第六节 交通运输气象服务 180

一、航运气象服务 180

二、航空气象服务 183

三、铁路、公路运输气象服务 185

第七节 水利和防汛气象服务 187

一、水利建设的气象服务 187

二、调节水库蓄水量的气象服务 188

三、防汛的气象服务 190

第八节 城市气象服务 191

第九章 气象科学研究 197

第一节 概述 197

一、气象科学研究的发展 197

二、气象科学研究的机构和队伍 199

第二节 气候学研究 201

一、气候形成和气候变迁的研究 202

二、气候特征和气候区划的研究 204

三、应用气候的研究 205

四、地方气候的研究 206

五、近地层气象的研究 206

六、气候预报的研究 208

第三节 天气动力学和天气预报的研究 208

一、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 208

二、中期天气预报的研究 209

三、灾害性天气预报的研究 210

四、青藏高原气象的科学实验 212

五、热带气象学的研究 213

六、东亚季风的研究 213

七、雷达气象的研究 214

八、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研究 216

第四节 农业气象研究 219

一、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 219

二、农业气候及其区划的研究 220

三、农业气象预报的研究 222

四、农田小气候及人工设施气象效应的研究 223

五、林业气象和畜牧气象的研究 224

第五节 人工影响天气和云雾物理的试验研究 224

一、群众性的试验作业 225

二、试验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226

第六节 气象科技情报及出版工作 230

一、气象科技情报工作 231

二、气象科技出版工作 234

第十章 气象教育 238

第一节 概述 238

第二节 高等气象教育 240

一、规模、专业设置和教育层次 240

二、教学计划和教材建设 243

三、师资队伍和实习、实验室的建设 246

四、重点气象院校(专业)简介 248

第三节 中等气象教育 250

一、“文化大革命”前中等气象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250

二、中等气象教育的恢复 252

第四节 气象在职教育 255

一、气象在职教育的发展 255

二、气象在职教育的体制与管理 257

第五节 少数民族气象人员的培养教育 259

一、少数民族气象队伍的成长 259

二、加强少数民族气象人员的培养教育 261

第六节 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261

第十一章 对外科技合作和交往 265

第一节 概述 265

第二节 一九六六年以前的气象外事活动 266

一、国际气象会议 266

二、中苏气象合作 267

三、中越气象科技往来 269

四、与其他各国的交往 270

五、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活动 272

第三节 一九七二年以后气象外事工作的发展 273

一、参加国际组织活动的情况 273

二、双边气象外事活动的开展 285

第十二章 中国气象学会的活动 290

第一节 概述 290

第二节 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291

第三节 普及气象科学知识 295

一、气象科普宣传形式多种多样 295

二、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气象科普宣传 298

三、广泛开展青少年气象科技活动 299

第十三章 气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302

第一节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教育下成长 302

第二节 在严峻的考验中 307

一、在艰苦的环境中常年坚持工作 308

二、在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坚守岗位 310

三、在对敌斗争和十年动乱中经受考验 312

第三节 为气象事业献身的优秀代表人物 313

一、献身气象科学的优秀共产党员、中年气象学家——雷雨顺 314

二、无私无畏的优秀共产党员——金龙浩 316

第十四章 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远景 319

一、制定气象事业远景规划的基本思路 319

二、气象事业远景规划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321

三、现代化气象业务技术体系的建设 322

附录一 建国以来气象工作大事记 327

附录二 一九五○年军委气象局机构设置示意图 345

附录三 一九八四年国家气象局机构设置情况 346

彩色插图目录 347

后记 3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