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当代中国教育  上
当代中国教育  上

当代中国教育 上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当代中国教育》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801708458
  • 页数:571 页
图书介绍:《当代中国》丛书是由国家统一部署,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条战线的力量完成的鸿篇巨制,这本纪念册就是以浓缩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再现了丛书的编撰、出版、发行过程。纪念册由盛世修史、巨大关怀、万人著书、国史瑰宝、薪火传扬五部分组成。
《当代中国教育 上》目录

绪论 1

第一编 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25

第一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对旧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 25

第一节 接管原有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并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5

一、对原国民党统治区公立学校的接管 26

二、对外国津贴的学校进行接收 26

三、对私立学校的接办 28

第二节 对知识分子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政策 28

一、争取和团结知识分子 29

二、教师的思想改造 30

三、确立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2

第三节 改革旧的教育制度 33

一、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 33

二、按照苏联的经验进行教育改革 35

三、继承根据地的优良传统,参照苏联经验建立成人教育体系 41

第四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教育体制 45

一、教育事业实行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 45

二、对教育事业实行统一管理 47

三、初步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49

第二章 社会主义教育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九五七——一九六五年) 52

第一节 教育领域的反右派斗争 52

一、反右派斗争的历史背景 52

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造成的严重后果 53

第二节 教育革命的尝试 55

一、教育革命的指导思想 56

二、“左”倾错误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57

三、教育革命中有益的经验 59

第三节 教育事业的调整 61

一、贯彻“八字”方针 61

二、总结经验,制订条例 62

三、加强教材建设 64

四、贯彻知识分子政策 65

第四节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66

一、教学改革 66

二、实施“两种教育制度” 67

三、教育事业调整改革后的格局 68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72

第一节 教育战线“文化大革命”的发端和蔓延 72

一、“左”派“造反”使教育机关陷于瘫痪 73

二、全国师生大串联 74

三、向“走资派夺权”的斗争 75

第二节 所谓教育革命的实践 76

一、关于学制和大学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所谓改革 76

二、坚持所谓的“七二一”道路 78

三、对高等教育文科的所谓改革 78

四、推广所谓的朝阳农学院经验 79

五、对中、小学教育的所谓改革 79

第三节 在教育战线上与“四人帮”的斗争 81

一、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正确主张和教育领域的“反右倾回潮” 81

二、邓小平提出整顿教育和“反击右倾翻案风” 84

三、江青一伙利用教育阵地篡党夺权阴谋的败露 86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给教育事业造成的破坏 87

一、一度取消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的正确领导 87

二、教师队伍受到严重摧残 88

三、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89

第四章 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历史转变和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一九七七——一九九二年) 92

第一节 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 92

一、揭发批判“四人帮”在教育战线上的罪行 92

二、陆续平反了各类冤、假、错案 94

三、教育事业的调整 96

第二节 教育战略地位的逐步确立 98

第三节 教育改革的兴起 100

一、普及小学教育,开展勤工俭学 101

二、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102

三、分层次、多种形式、有计划、按比例发展高等教育 102

四、成人教育大规模开展 105

五、农村教育改革指导思想逐步明确 106

第四节 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 107

一、基础教育有了重大突破 108

二、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取得较大进展 108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109

四、职业技术教育有了较快发展 110

五、成人教育的重点转向岗位培训 111

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112

第五节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112

第六节 教育的对外开放 114

第七节 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状况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产生 115

一、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115

二、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布局和教育结构的变化 117

三、新时期教师队伍的变化 118

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120

五、《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产生和颁发 121

第二编 基础教育 127

第五章 基础教育的方针任务与基本成就 127

第一节 基础教育的方针任务 127

第二节 基础教育的基本成就 129

一、基础教育持续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130

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茁壮成长 131

三、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在全国兴起 133

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134

第六章 幼儿教育 137

第一节 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137

第二节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139

一、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140

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140

第三节 幼儿教育的领导与管理 142

第七章 九年制义务教育 145

第一节 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 145

第二节 《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147

一、关于义务教育的性质 147

二、关于义务教育的对象 148

三、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的步骤 149

四、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的师资 150

五、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 151

六、关于义务教育的管理和监督 152

七、关于《义务教育法》的执法责任 153

第三节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 153

一、学习《义务教育法》,树立以法治教的观念 153

二、结合实际,制订地方实施义务教育的法规,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制度 154

三、经过调查研究,层层制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 155

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规范化学校 156

五、抓薄弱环节,促进义务教育平衡发展 156

第八章 中小学的德育 160

第一节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160

第二节 中小学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163

一、德育的目标 163

二、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目标的特点 164

三、德育的内容 165

第三节 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69

一、实施德育的基本要求 169

二、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 170

第九章 中小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174

第一节 中小学的教学计划 174

一、小学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订 174

二、中学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订 178

三、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183

第二节 中小学的教学大纲 184

第三节 中小学的教材建设 186

一、教材的编写方针 186

二、教材编审制度 187

三、教材改革的探索 189

第十章 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191

第一节 中小学的教学改革 191

第二节 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改革 196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 198

第四节 中小学考试制度的改革 202

第五节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203

第六节 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制度 205

第十一章 中小学的体育与卫生工作 208

第一节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方针任务 208

第二节 中小学的体育工作 211

一、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教学体系 211

二、课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213

三、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新体制逐渐形成 214

第三节 中小学的卫生保健工作 216

一、学校卫生工作在不断发展和探索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制度 216

二、健康教育不断深入 217

三、学生饮食营养工作开始得到重视 218

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218

第十二章 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220

第一节 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220

第二节 中小学的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 222

第三节 劳动技术课教材与劳动基地建设 224

一、劳动技术课教材建设 224

二、劳动基地建设 225

第十三章 特殊教育与工读教育 227

第一节 新中国特殊教育体系的建立 227

一、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227

二、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 229

三、特殊教育的管理 231

第二节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工作 232

一、盲童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工作 233

二、聋童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工作 234

三、弱智学校(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工作 235

第三节 工读教育 237

一、工读学校的建立和发展 237

二、工读学校的领导与管理 239

三、工读学校的教学工作和职业技术教育 240

四、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工读教育的质量 241

第三编 职业技术教育 245

第十四章 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成就和主要措施 245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45

一、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 245

二、职业技术教育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246

三、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47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 248

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适用人才 248

二、职业技术教育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249

三、中等教育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250

四、职业技术教育的内部改革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251

五、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道路 255

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56

第三节 中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258

一、面向当地和行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58

二、政府统筹,部门配合,教委协调 259

三、多形式、多层次,大家来办 259

四、从实际出发,分区规划、分类指导 260

五、利用贷款,走产教结合的道路 260

六、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规和制度 261

第十五章 职业技术教育的体系结构 263

第一节 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263

一、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要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协调 263

二、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要与人才结构的要求相适应 264

三、划分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依据要综合考虑文化基础水平和专业(职业)知识与技能水平 265

四、职前的和职后的职业技术教育要结合起来,组成统一的体系 266

五、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不仅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也包括各种非正规的培训 267

六、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既要有全国统一的模式及相应的法规、政策,又要照顾到地区、行业之间的差别 268

第二节 当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体系结构 268

一、职业技术学校教育 268

二、职业技术培训 272

第十六章 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工作 275

第一节 专业(岗位、工种)设置 275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及其管理 275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 277

三、专业设置要合理布局 279

第二节 教学计划、教育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280

一、教学计划编制的目的、任务与内容 280

二、制订和修改教学计划的原则 281

三、教学计划的管理和执行 283

四、教学大纲的制定 285

第三节 教学过程 285

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其特点 286

二、“三结合”的教学体制 287

三、理论性教学 289

四、实践性教学 290

五、学业的检查与评定 292

第十七章 职业技术学校的实习场所和教材建设 295

第一节 实验实习场所的建设和管理 296

一、实验实习场所建设的指导原则及其功能 296

二、实验室和实习场所的建设 298

第二节 教材建设 300

一、教材建设的指导原则 300

二、中专和技工学校教材的编审和出版发行 302

三、职业中学专业课教材的管理 304

第十八章 职业技术学校的管理 306

第一节 学校的组织领导与管理 306

一、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 306

二、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 307

三、学校的组织机构 308

四、合理的定编定员 309

第二节 招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的安置工作 311

一、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 311

二、职业中学的招生和就业 314

第三节 学籍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 315

一、学籍管理 315

二、职业道德教育 317

第四编 普通高等教育 323

第十九章 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方针 323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任务和培养目标 323

一、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任务 323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324

三、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325

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326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结构 328

一、普通高等教育的结构 329

二、高等教育的总体结构 329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和领导管理体制 331

一、办学体制 331

二、领导管理体制 332

第四节 高等学校的组织管理体系 333

第二十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 337

第一节 专业设置 337

一、专业设置的历史沿革 337

二、划分专业、修订专业目录的原则 339

三、专业的设置和管理 339

第二节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340

一、教学计划 340

二、教学大纲 341

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修)订及其原则 341

第三节 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342

一、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要求 342

二、改进和加强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的工作 343

第四节 教材建设 346

一、逐步建立教材编审、出版体系 346

二、文科教材建设工作 348

三、理工农医各科教材建设工作 350

第五节 教学管理制度 352

一、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 352

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353

第二十一章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357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任务和基本原则 357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357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359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形式 362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62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36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和学科建设 369

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及其主要任务 369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 372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375

第二十二章 高等学校的招生、学籍管理、毕业生就业和学生组织、社团活动 379

第一节 统一招生制度 379

一、招生的基本政策 379

二、招生制度的改革 381

第二节 学籍管理 384

一、学籍管理的体制和基本原则 384

二、学籍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385

第三节 毕业生的就业 388

一、毕业生分配的方针、政策和原则 388

二、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89

三、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 390

第四节 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 391

一、学生的组织 391

二、学生的社团及其活动 393

第二十三章 研究生教育 395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395

一、初创时期 395

二、调整和逐步规范时期 396

三、恢复发展时期 396

第二节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原则、任务和培养目标 399

一、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原则 399

二、研究生教育的任务 400

三、研究生教育的层次、规格和培养目标 400

第三节 研究生教育的招生、培养和管理 402

一、研究生招生工作 402

二、研究生培养工作 403

三、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405

第四节 重点学科建设 406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406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406

三、重点学科点的任务 407

四、重点学科点应具备的条件 407

五、重点学科点建立的程序 408

第二十四章 学位制度 409

第一节 概况 409

一、学位制度的建立 409

二、学位法规的主要内容 410

三、组织领导及评审机构 411

第二节 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的审定 413

一、各级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的条件 414

二、学位授予单位的申报和审定 416

第三节 各级学位授予办法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 417

一、各级学位授予办法 417

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 419

第四节 学位授予工作的主要成绩 420

第五节 学位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424

第二十五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 427

第一节 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概况 427

一、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过程 427

二、组织机构和队伍 430

第二节 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431

一、指导思想 431

二、任务与目标 433

第三节 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434

一、为解决经济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 434

二、高技术研究开发取得重要成就 435

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 436

四、在繁荣地区经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437

五、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技术咨询服务成效显著 438

六、广泛开展学术活动取得重大进展 439

第四节 社会科学研究逐步发展、繁荣 440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442

二、有计划地广泛开展科学研究 442

三、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443

四、推动了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443

五、科研队伍不断扩大,科研机构有很大发展 444

第五节 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成绩 444

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444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活跃思想,繁荣学术 446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发展社会科学的根本方针 447

四、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450

五、积极扶植和培养年轻一代社会科学工作者 451

第二十六章 高等学校的体育、国防教育和卫生保健工作 453

第一节 体育 453

一、体育工作的发展与基本成就 453

二、体育教学工作 455

三、高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456

四、高等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457

五、大学生体育竞赛 457

第二节 国防教育 458

一、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发展过程 459

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459

第三节 卫生保健工作 462

一、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462

二、高等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特点 464

三、高等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方法 466

第二十七章 高等教育的改革 467

第一节 深化体制改革 467

一、改革办学体制 468

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469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综合改革逐步发展 471

一、全面推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471

二、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473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474

一、校内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474

二、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475

三、产学结合有了新的进展 477

四、加强了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480

第五编 成人教育 487

第二十八章 成人教育综述 487

第一节 成人教育的现状 487

第二节 成人教育的对象和任务 488

一、进行扫除文盲教育 489

二、进行初等的文化补习教育 489

三、进行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教育 490

四、进行专业性的中等和高等学历教育 490

五、进行大学后继续教育 490

六、对成人进行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490

第三节 成人教育的特点 491

一、社会化的教育领域 491

二、职业性的教育目标 491

三、多样性的教育结构 492

四、实用性的教育内容 492

五、时效性的教学要求 493

六、终身性的教育过程 493

第四节 发展成人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493

第五节 成人教育的主要成果 496

一、成人教育的办学规模和数量有了相当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结构体系,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发展基础 496

二、成人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497

三、成人教育在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有显著的作用 498

四、成人教育有助于促进移风易俗,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499

第六节 成人教育的领导管理 499

一、各类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 500

二、成人教育的宏观管理与协调、配合 501

第二十九章 扫除文盲教育 503

第一节 扫除文盲教育的政策、对象和标准 503

一、扫除文盲的重大决策 503

二、扫除文盲教育的对象 504

三、扫除文盲的标准 506

第二节 扫除文盲教育的教师与教学 507

一、扫除文盲教育的师资 507

二、扫除文盲教育教学大纲 508

三、扫除文盲的教材 508

四、扫除文盲的教学方法 509

第三节 扫除文盲教育的主要措施 510

一、全面规划,加强领导,逐级落实 510

二、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511

三、贯彻“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做到扫除文盲教育与普及初等教育和扫除文盲后的继续教育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511

四、扫盲教育的组织形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512

五、多渠道筹措扫盲经费 512

第三十章 成人初、中等教育 513

第一节 文化教育 513

一、干部文化教育 513

二、职工文化教育 514

三、农民文化教育 515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 516

一、成人中等专业教育的发展 516

二、成人中等专业教育的招生与教学工作 519

三、成人中等专业教育的改革 523

第三十一章 成人高等教育 525

第一节 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政策措施 525

第二节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 528

一、职工高等学校 528

二、管理干部学院 531

三、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院 532

四、农民高等学校 532

第三节 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 533

一、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 533

二、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 534

第四节 广播电视大学 536

一、广播电视大学的性质和任务 537

二、广播电视大学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 538

三、广播电视大学的专业设置和授课方式 539

四、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和教学特点 540

第五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544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和成效 544

二、自学考试领导管理机构及任务 547

三、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的原则和组织 549

四、自学考试的命题 551

五、社会助学活动的开展 552

第六节 大学后的继续教育 553

一、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有关政策规定 554

二、大学后继续教育的现状 556

第三十二章 岗位培训与技术培训教育 558

第一节 岗位培训 558

一、岗位培训的意义和目的 558

二、职工岗位培训教育的实施情况 561

三、开展岗位培训工作的基本做法 563

第二节 农民技术培训教育 566

一、农民技术培训教育的方针和任务 566

二、农民技术培训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568

三、农民技术培训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