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诊断学基础  第3版
诊断学基础  第3版

诊断学基础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焕章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117028246
  • 页数:445 页
图书介绍:《诊断学基础》是一门关于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的课程。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也是学习各门临床课的入门和基础。诊断是用医学科学的方法对疾病的表现所作出的辩证逻辑性的结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乃是人体与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运动过程,所以诊断疾病乃是不断对疾病的认识过程,也就是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以及其他检查结果,根据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后所获得的有关健康状态和疾病本质的判断。因此,临床诊断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必须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诊断。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正确的防治措施。正确的诊断来源于科学的调查研究。只有获得必要的、真实的临床资料,才有可能建立起正确的诊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变化着的演变过程,有时必须通过各种诊查方法,从各个不同方面,在不同时间多次检查,始可获得可靠的临床资料作为诊断根据。
上一篇:糖尿病下一篇:育儿手册 0-1岁
《诊断学基础 第3版》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第一节 发热 3

第一篇 症状学 3

第二节 头痛 6

第三节 眩晕 8

第四节 咳嗽、咳痰 9

第五节 咯血 10

第六节 呼吸困难 12

第七节 紫绀 14

第八节 胸痛 16

第九节 腹痛 18

第十节 腹泻 20

第十一节 呕血与便血 22

第十二节 黄疸 25

第十三节 水肿 28

第十四节 昏迷 30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3

一、问诊的重要性 33

第二篇 问诊 33

三、问诊的内容 34

第一节 视诊 38

第一章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38

第三篇 体格检查 38

第二节 触诊 39

第三节 叩诊 40

第四节 听诊 41

第五节 嗅诊 42

一、体温 43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43

第二章 一般检查 43

二、脉搏 44

三、呼吸 45

四、血压 46

(三)面容与表情 48

(二)营养状态 48

五、一般状态 48

(一)发育与体型 48

(四)体位 49

(六)意识状态 50

(五)姿势和步态 50

(一)色泽 51

第二节 皮肤及粘膜 51

(四)皮疹 52

(三)水肿 52

(二)弹性 52

(九)瘢痕及皮纹 53

(八)皮下结节 53

(五)出血点与紫癜 53

(六)蜘蛛痣 53

(七)色素痣 53

第三节 浅表淋巴结 54

(十)毛发及指(趾)甲 54

一、眼 56

第二节 头部器官 56

第三章 头部检查 56

第一节 头颅 56

二、耳 58

三、鼻 59

四、口 60

五、腮腺 61

三、甲状腺 62

二、颈部血管 62

第四章 颈部检查 62

一、颈部外形与活动情况 62

四、气管 63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64

第五章 胸部检查 64

第二节 胸廓与胸壁 66

第三节 肺和胸膜 67

二、胸壁 67

一、胸廓 67

(二)触觉语颤(语音震颤) 68

(一)呼吸动度 68

一、视诊 68

(一)呼吸运动 68

(二)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 68

二、触诊 68

(二)正常胸部叩诊音的分布 69

(一)叩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69

(三)胸膜摩擦感 69

三、叩诊 69

(四)病理性叩诊音 70

(三)肺界的叩诊 70

(一)正常呼吸音 71

四、听诊 71

(二)异常呼吸音 72

(三)啰音 73

(四)听觉语音 75

五、肺部及胸膜常见综合体征 76

(五)胸膜摩擦音 76

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77

(二)心尖搏动 78

(一)心前区外形 78

第四节 心脏和血管 78

心脏的检查 78

一、视诊 78

(二)震颤 79

(一)心前区搏动 79

(三)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 79

二、触诊 79

(一)心脏浊音界 80

三、叩诊 80

(三)心包摩擦感 80

(四)心脏浊音界的改变 81

(三)心界的各部组成 81

(二)正常心界 81

(二)听诊内容 83

(一)瓣膜听诊区 83

四、听诊 83

(四)动脉壁的情况 96

(三)紧张度 96

血管的检查 96

(一)手背浅层静脉充盈情况 96

(二)肝-颈静脉反流征 96

(八)中心静脉压 97

(七)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判断 97

(五)周围血管征 97

(六)微循环血液灌流量的判断 97

附:心脏血管常见综合体征 98

第一节 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100

第六章 腹部检查 100

第二节 视诊 101

一、腹部外形 102

三、腹壁静脉 103

二、呼吸运动 103

五、胃肠型及蠕动波 104

四、腹壁皮肤 104

一、腹壁紧张度 105

第三节 触诊 105

六、上腹部搏动 105

二、压痛及反跳痛 106

三、腹部包块 107

五、肝脏触诊 108

四、波动感 108

七、脾脏触诊 110

六、胆囊触诊 110

八、肾脏触诊 111

第四节 叩诊 112

四、移动性浊音 113

三、脾脏叩诊 113

一、腹部叩诊音 113

二、肝脏叩诊 113

第五节 听诊 114

七、膀胱叩诊 114

五、胃泡鼓音区 114

六、叩击痛 114

四、搔弹音 115

三、血管杂音 115

一、肠鸣音(肠蠕动音) 115

二、振水音 115

第六节 腹部常见综合体征 116

第一节 肛门与直肠 117

第七章 肛门、直肠、外生殖器 117

第二节 外生殖器 118

第一节 脊柱 119

第八章 脊柱及四肢 119

第二节 四肢 120

(一)浅反射 123

一、生理反射 123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123

第一节 神经反射 123

(二)深反射 124

(一)巴彬斯基征 125

二、病理反射 125

(三)阵挛 126

(二)霍夫曼征 126

三、布鲁金斯基征 127

二、克尼格征 127

第二节 脑膜刺激征 127

一、颈强直 127

一、脑神经 128

第三节 其他神经检查 128

1.浅感觉 131

(一)感觉的分类与检查方法 131

二、感觉神经 131

3.脊髓病变 132

2.根型和节段型 132

2.深感觉 132

3.皮质感觉 132

(二)感觉障碍的类型与定位诊断 132

1.周围(末梢)型 132

4.半身感觉障碍 133

(一)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134

三、运动神经 134

(二)运动功能障碍的类型 136

(二)神经根受刺激 137

(一)周围神经病变 137

四、自主神经 137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 137

(四)延脑麻痹与假性延脑麻痹 138

(三)脊髓病变 138

(九)轻瘫的检查方法 139

(八)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139

(五)脑干病变 139

(六)内囊病变 139

(七)皮质运动区病变 139

(十二)缺钙征象 140

(十一)眼球、瞳孔与眼底检查 140

(十)昏迷状态下定位体征的检查方法 140

一、红细胞计数 141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141

第四篇 实验室检查 141

第一章 血液检查 141

二、红细胞形态变化 142

五、白细胞分类计数 143

四、白细胞计数 143

三、血红蛋白测定 143

六、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145

七、常见异常白细胞 146

三、红细胞平均值计算 147

二、红细胞比积 147

第二节 贫血性疾病的检查 147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 147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148

第三节 溶血性贫血的检查 148

(三)血红蛋白电泳 149

(二)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 149

二、酸溶血(Ham)试验 149

附:溶血性贫血的其他试验 149

(一)糖溶血试验 149

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150

第四节 出血性疾病的检查 150

(四)抗碱血红蛋白(HbF)测定 150

(五)冷溶血试验 150

四、凝血时间测定(CT) 151

三、出血时间测定(BT) 151

二、血小板计数 151

附1:出血性疾病的其他检查 152

六、血块退缩时间(CRT) 152

五、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152

附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检查 154

一、血液流变学概念 155

第五节 血液流变学检查 155

三、血液粘滞度测定 157

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 157

四、红细胞电泳 158

一、ABO血型系统 159

第六节 血型、配血与输血 159

三、配血试验 161

二、Rh血型系统 161

二、标本取材与送检 163

一、临床应用价值 163

四、献血者的选择………………………………………………………………………………(162 )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 163

四、骨髓细胞学的检查步骤 164

三、骨髓细胞命名及发育规律 164

五、正常骨髓象 165

(一)尿量 168

一、一般性状检查 168

第三章 尿液检查 168

第一节 标本收集 168

第二节 尿液常规检查 168

(一)蛋白定性 169

二、化学检查 169

(二)颜色 169

(三)透明度 169

(四)酸碱反应 169

(五)比密 169

(二)管型 170

(一)细胞 170

(二)尿糖定性 170

三、显微镜检查 170

(三)结晶 172

二、尿酮体检查 173

一、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173

第三节 尿液其他检查 173

五、尿沉渣计数 174

四、尿淀粉酶测定 174

三、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174

附:尿液分析仪的使用 175

六、妊娠试验 175

(一)浓缩-稀释试验 176

一、肾小管功能试验 176

第四节 肾功能检查 176

(一)内生肌酐清除率 177

二、肾小球功能试验 177

(二)酚红排泌试验 177

(三)血清尿素氮(BUN)测定 178

(二)尿素清除率测定 178

(四)血清肌酐测定 179

三、显微镜检查 181

二、一般性状检查 181

第四章 粪便检查 181

一、标本采集 181

五、潜血试验 183

四、细菌学检查 183

二、一般性状检查 184

一、标本采集 184

第五章 痰液检查 184

三、显微镜检查 185

二、化学检查 186

一、一般性状检查 186

第六章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186

第一节 胃液检查 186

一、一般性状检查 187

第二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187

三、显微镜检查 187

三、细菌学检查 188

二、显微镜检查 188

二、一般性状检查 189

一、适应证及标本采取 189

第七章 其他体液检查 189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 189

四、显微镜检查 190

三、化学检查 190

五、脑脊液的其他检查 191

三、显微镜检查 192

二、化学检查 192

第二节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192

一、一般性状检查 192

一、精液检查 193

第三节 精液、前列腺液及阴道分泌物检查 193

四、其他检查 193

三、阴道分泌物检查 195

二、前列腺液检查 195

二、肝功能检查分类 197

一、肝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 197

第八章 肝功能检查 197

第一节 概述 197

(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98

(一)血清结合胆红素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198

三、肝病时检查项目的选择 198

第二节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 198

一、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 198

(一)血清总蛋白及A/G比值测定 199

二、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199

(三)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测定 199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 200

三、酶学检查 200

(二)血清蛋白电泳 200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 201

(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测定 201

(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 201

(二)乙型肝炎检查 202

(一)甲型肝炎检查 202

(五)单胺氧化酶(MAO)测定 202

四、病毒性肝炎检查 202

(五)戊型肝炎检查 203

(四)丁型肝炎检查 203

(三)丙型肝炎检查 203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GTT) 204

一、血清葡萄糖定量 204

第九章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 204

第一节 糖类测定 204

附:(一)脂蛋白电泳 205

二、血清甘油三酯(TG)测定 205

第二节 脂类测定 205

一、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 205

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测定 206

第三节 二氧化碳结合力及尿酸测定 206

(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206

(三)血清载脂蛋白AI及B测定 206

一、血清钾测定 207

第四节 无机离子测定 207

二、血清尿酸(UA)测定 207

三、血清氯化物测定 208

二、血清钠测定 208

五、血清无机磷测定 209

四、血清钙测定 209

八、血清铜测定 210

七、血清镁测定 210

六、血清铁测定 210

二、血清淀粉酶测定 211

一、血清酸性磷酸酶测定 211

九、血清锌测定 211

第五节 酶学检查 211

四、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212

三、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212

一、血气分析的临床价值 213

附:血液气体分析及pH值测定 213

(三)碱剩余(BE) 214

(二)碳酸氢盐 214

二、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214

(一)酸碱度(pH) 214

(六)血氧 215

(五)二氧化碳(CO2) 215

(四)缓冲碱(BB) 215

一、血清T3、T4及TSH测定 216

第六节 激素检查 216

三、皮质醇测定 217

二、血清反T3(rT3)测定 217

五、尿17-酮类固醇(17-KS)测定 218

四、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测定 218

三、肥达反应 219

二、类风湿因子测定 219

第十章 免疫学检查 219

第一节 免疫血清学检查 219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219

七、嗜异性凝集反应 220

六、冷凝集素试验 220

四、斑疹伤寒血清反应(外-裴反应) 220

五、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220

十、艾滋病血清学检查 221

九、军团菌病血清学检查 221

八、梅毒血清学检查 221

(一)总补体活性测定 222

二、补体测定 222

第二节 免疫功能检查 222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222

二、吞噬细胞功能测定 223

一、C-反应蛋白测定 223

(二)C3测定 223

附:其他免疫功能检查 223

六、癌胚抗原测定 224

五、血清甲胎蛋白测定 224

三、抗核抗体检查 224

四、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224

二、X线的性质及特征 226

一、X线的产生 226

第五篇 X线检查 226

第一章 概述 226

第一节 X线的产生、性质及特征 226

二、人工对比 227

一、自然对比 227

第二节 X线诊断的应用原理 227

(二)荧光缩影 228

(一)体层摄影 228

第三节 X线检查方法 228

一、普通检查 228

(一)透视 228

(二)摄片 228

二、特殊检查 228

(三)造影检查注意事项 229

(二)造影方法 229

三、造影检查 229

(一)造影剂 229

二、X线诊断的步骤 230

一、X线诊断的原则 230

第四节 X线诊断的原则和步骤 230

一、胸廓 232

第一节 胸部正常X线表现 232

第二章 呼吸系统X线检查 232

四、肺 233

三、膈 233

二、纵隔 233

第二节 胸部疾病基本X线表现 234

五、胸膜 234

一、肺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235

四、支气管阻塞征象 236

三、肺纹理改变 236

二、肺门阴影的改变 236

五、胸膜病变 237

二、支气管扩张 239

一、慢性支气管炎 239

第三节 胸部常见疾病X线表现 239

四、支气管肺炎 240

三、大叶性肺炎 240

五、支原体肺炎 241

七、肺结核 242

六、肺脓肿 242

八、肺肿瘤 245

九、纵隔肿瘤 246

第一节 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 248

第三章 循环系统X线检查 248

(二)右心室增大 251

(一)左心室增大 251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病变基本X线表现 251

一、心脏增大 251

(五)心脏增大后其形态变化及分型 252

(四)右心房增大 252

(三)左心房增大 252

(四)肺血减少 253

(三)肺水肿 253

二、心脏大血管的异常搏动 253

三、心脏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肺血管变化 253

(一)肺淤血 253

(二)肺充血 253

四、主动脉的伸长与扩张 254

(五)肺动脉高压 254

二、胃 255

一、食管 255

第四章 消化系统X线检查 255

第一节 正常消化道X线表现 255

第二节 消化道常见疾病X线表现 257

一、食管癌 257

三、十二指肠 257

四、小肠 257

五、结肠 257

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58

二、食管静脉曲张 258

四、胃癌 259

六、结肠癌 260

五、肠结核 260

八、消化道穿孔 261

七、肠梗阻 261

(二)造影检查 262

(一)平片检查 262

九、肠套叠 262

第三节 胆道系统疾病X线诊断 262

一、检查方法 262

(二)胆石症 263

(一)胆囊炎 263

二、胆道系统正常X线表现 263

三、胆道系统常见疾病X线表现 263

一、平片 265

第二节 泌尿系统正常X线表现 265

第五章 泌尿系统X线检查 265

第一节 泌尿系统X线检查方法 265

一、腹部平片 265

二、造影检查 265

一、结核 266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X线表现 266

二、造影所见 266

二、结石 267

三、肿瘤 268

一、长骨 269

第一节 骨与关节正常X线表现 269

第六章 骨与关节X线检查 269

三、脊柱 270

二、四肢关节 270

一、骨折 271

第二节 常见骨关节疾病的X线表现 271

二、关节脱位 273

四、骨与关节结核 274

三、骨与关节的化脓性感染 274

五、类风湿性关节炎 275

七、骨肿瘤 276

六、退行性骨关节病 276

一、颅脑各横断面的正常CT影像 278

第一节 颅脑的CT检查 278

第七章 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 278

二、脑出血 279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 280

三、缺血性脑梗塞 280

第二节 其他部位的CT检查 281

六、颅脑外伤 281

五、脑肿瘤 281

附:介入放射学 282

第一节 心电产生的原理 283

第一章 心电图基本知识 283

第六篇 心电图检查 283

二、心肌电生理特征 286

一、心脏传导系统组成 286

第二节 心脏传导系统及心肌电生理特征 286

一、常用导联 287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 287

二、导联轴 289

二、心电向量概念 290

一、心电图各波的形成及其命名 290

第四节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波形产生的原理 290

三、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293

一、测定方法 294

第五节 心电轴 294

二、临床意义 295

第一节 心电图测量方法 296

第二章 正常心电图 296

第二节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298

第三节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300

一、心房肥大 301

第一节 心房与心室肥大 301

第三章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301

二、心室肥大 302

(一)窦性心律失常 305

一、激动起源异常 305

第二节 心律失常 305

(二)过早搏动 306

(三)阵发性心动过速 308

(四)扑动与颤动 309

(一)房室传导阻滞 311

二、激动传导异常 311

(二)房室束支传导阻滞 312

(三)预激综合征 314

三、诊断心律失常的顺序和注意事项 315

二、心电图负荷试验 316

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 316

第三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316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 319

第四节 心肌梗塞 319

二、心肌梗塞心电图的演变与分期 320

三、心肌梗塞部位的判断 321

四、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322

二、洋地黄类药物 323

一、心包炎 323

第五节 其他几种情况的心电图表现 323

三、低血钾和高血钾 324

一、动态心电图 325

第七节 其他常用的心电学检查 325

第六节 阅读和分析心电图的步骤及方法 325

三、经食管心房调搏 326

二、窦房结电图、希氏束电图 326

二、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327

一、定义 327

第七篇 超声检查 327

第一章 超声检查基础 327

第一节 超声的基本知识 327

一、超声诊断仪 328

第二节 超声诊断原理 328

第三节 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 329

三、超声诊断的类型 329

二、人体组织的声学特性 329

一、M型超声心动图 331

第一节 超声心动图 331

第二章 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331

二、二维超声心动图 333

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334

四、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335

一、肝 342

第二节 腹部超声 342

二、胆道系统 345

三、胰腺 346

五、泌尿系统 347

四、脾 347

二、妇科 350

一、正常盆腔声像图 350

第三节 妇产科超声检查 350

三、产科 351

四、宫内节育器 352

一、颅脑 353

第四节 其他超声检查 353

三、甲状腺 354

二、眼 354

四、介入性超声 355

一、心音 357

第一节 心音图 357

第八篇 其他检查 357

二、杂音 358

第二节 心向量图 359

二、心向量图的临床应用 361

一、正常心向量图 361

一、基本图形和测量指标 362

第三节 心机械图 362

二、心机械图的临床应用 364

三、用途 365

二、判定标准 365

第四节 心室晚电位 365

一、检测方法 365

一、肺容积测定 366

第五节 肺功能 366

二、肺通气量测定 367

四、小气道功能测定 368

三、弥散功能测定 368

四、临床应用 369

三、应用范围 369

第六节 阻抗血流图 369

一、阻抗血流图的产生机制 369

二、仪器 369

第七节 脑电图 370

二、脑电图的成分 371

一、检查技术 371

四、异常脑电图 372

三、正常脑电图 372

一、脏器功能检查 373

第八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 373

五、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373

(一)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 374

(二)邻131碘-马尿酸钠肾图 375

(一)甲状腺扫描 376

二、器官显影 376

(二)肝扫描 377

(三)其他器官的扫描 378

三、放射免疫分析检查 379

第九节 磁共振成像 382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 383

第十节 纤维内镜检查 383

纤维结肠镜 385

纤维支气管镜 386

(一)门诊病历 388

三、病历的格式与内容 388

第九篇 病历及诊断方法 388

第一章 病历 388

一、病历的重要意义 388

二、编写病历的基本要求 388

1.普通病历 389

(二)住院病历 389

4.会诊记录 391

3.病程记录 391

2.入院志(住院志) 391

(三)再次住院病历 392

7.死亡记录 392

5.转科记录 392

6.出院记录 392

(四)病历管理 396

一、调查研究,搜集资料 398

第一节 诊断的步骤及思维方法 398

第二章 诊断的步骤及思维方法 398

二、分析综合,提出诊断 399

三、反复实践,验证诊断 401

1.直接诊断法 402

二、诊断方法 402

第二节 诊断原则、方法及诊断内容 402

一、诊断原则 402

3.病理生理诊断 403

2.病理形态诊断 403

2.除外诊断法 403

3.鉴别诊断法 403

4.治疗诊断法 403

三、诊断的内容 403

1.病因诊断 403

病例分析方法举例一 404

病例分析方法举例二 407

第三节 老年病的临床特点 409

一、胸腔穿刺术 411

第十篇 内科常用诊疗技术 411

三、腰椎穿刺术 412

二、腹腔穿刺术 412

四、骨髓穿刺术 414

五、食管及胃底气囊压迫术(三腔双气囊管) 415

六、十二指肠引流术 416

七、乙状结肠镜检查 417

九、静脉切开术 418

八、周围静脉压测定 418

十、心肺脑复苏术 419

附录一 表格式住院病历格式 420

附录二 临床常用检验参考值 4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