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红伟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61422237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金融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金融经济运行实际,对货币、货币理论、银行、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作了全面系统地介绍分析。
《货币银行学》目录

1.货币 1

1.1 货币源于交换 1

1.2 货币的职能 7

1.2.1 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7

1.2.2 价值标准(standard of value) 8

1.2.3 价值贮藏(store of value) 8

1.2.4 延期支付标准(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 9

1.3 货币的种类 9

1.3.1 实物货币(commodity money) 10

1.3.2 信用货币(credit money) 10

1.4 货币本位制 12

1.4.1 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system) 13

1.4.2 银本位制(sliver standard system) 15

1.4.3 复本位制(bimetallic standard system) 15

1.4.4 纸币本位制(paper currency standard system) 16

1.5 货币的定义 16

1.5.1 货币的两种定义方法 17

1.5.2 货币定义的意义 19

1.6 货币与财富和经济活动 21

1.6.1 货币与真实资产 21

1.6.2 货币与金融资产 22

1.6.3 财富的选择 23

1.6.4 资产的调整与经济活动 24

2.信用 26

2.1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6

2.1.1 信用的含义 26

2.1.2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8

2.1.3 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30

2.2 信用的形式 32

2.2.1 商业信用 32

2.2.2 银行信用 36

2.2.3 国家信用 37

2.2.4 民间信用 41

2.2.5 消费信用 42

2.3 利息和利息率 43

2.3.1 利息的含义和作用 43

2.3.2 利息的实质 45

2.3.3 利率 46

2.3.4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51

3.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 54

3.1 金融体系 54

3.1.1 金融体系的模式 54

3.1.2 金融体系的功能 56

3.1.3 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58

3.2 金融机构 62

3.2.1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划分 62

3.2.2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 63

3.2.3 中国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 68

3.2.4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 79

4.金融市场 84

4.1 资金的融通方式 84

4.1.1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85

4.1.2 两种融资效能的比较 86

4.2 金融市场的含义和类型 87

4.2.1 金融市场的概念 87

4.2.2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88

4.2.3 金融市场的类型 93

4.3 货币市场 95

4.3.1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96

4.3.2 贴现市场 98

4.3.3 国库券市场 98

4.4 资本市场 100

4.4.1 股票市场 101

4.4.2 债券市场 104

4.4.3 我国的证券市场 105

5.商业银行 108

5.1 商业银行的形成、职能和组织形式 108

5.1.1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08

5.1.2 商业银行的职能 112

5.1.3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和类型 113

5.2 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管理 115

5.2.1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及其管理 116

5.2.2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及其管理 118

5.2.3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及其管理 120

5.2.4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及其管理 129

5.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132

5.3.1 资产管理理论 132

5.3.2 负债管理理论 134

5.3.3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135

5.4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原理 138

5.4.1 存款货币等概念 138

5.4.2 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 139

5.4.3 存款多倍创造的公式与货币乘数 142

5.4.4 M1和M2的货币乘数 144

6.中央银行 146

6.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46

6.1.1 中央银行的产生 146

6.1.2 中央银行的发展和加强 148

6.1.3 中央银行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149

6.2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151

6.2.1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宗旨 151

6.2.2 中央银行的职能 153

6.3 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155

6.3.1 中央银行所有制形式的比较 156

6.3.2 中央银行组织结构的比较 157

6.3.3 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比较 158

6.3.4 中央银行管理体制的比较 160

6.4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164

6.4.1 资产业务 164

6.4.2 负债业务 165

7.货币理论 169

7.1 货币理论的发展 170

7.1.1 传统的货币理论 170

7.1.2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174

7.1.3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175

7.1.4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182

7.2 中国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185

7.2.1 中国的货币需求 185

7.2.2 中国的货币供给 195

7.3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206

7.3.1 货币均衡的概念和标志 206

7.3.2 总需求、总供给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与失衡的概念 207

7.3.3 货币均衡与信贷平衡 208

7.3.4 货币均衡与财政信贷平衡 209

7.3.5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210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13

8.1 通货膨胀 213

8.1.1 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213

8.1.2 通货膨胀的类型 216

8.1.3 通货膨胀的成因 218

8.1.4 通货膨胀的效应 222

8.1.5 通货膨胀的治理 224

8.2 通货紧缩 229

8.2.1 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230

8.2.2 通货紧缩的成因 232

8.2.3 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236

8.2.4 通货紧缩的治理 239

9.金融与经济发展 245

9.1 金融抑制 246

9.1.1 金融抑制的概念 246

9.1.2 金融抑制的根源 247

9.1.3 金融抑制的手段 248

9.1.4 金融抑制的表现 251

9.1.5 金融抑制的效应 252

9.2 金融深化 253

9.2.1 金融深化的概念 253

9.2.2 金融深化的出发点 254

9.2.3 金融深化的内容 256

9.3 金融创新 257

9.3.1 金融创新的概念 257

9.3.2 金融创新的原因 258

9.3.3 金融创新的内容 264

9.4 中国的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 266

10.货币政策 270

10.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70

10.1.1 货币政策概述 270

10.1.2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71

10.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间目标 275

10.2.1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275

10.2.2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277

10.3 货币政策工具 280

10.3.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280

10.3.2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283

10.4 货币政策的效果 286

10.4.1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 286

10.4.2 货币政策的数量效果 289

10.4.3 货币政策的质量效果 290

10.5 IS—LM模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290

10.5.1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291

10.5.2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293

10.5.3 总产出与利率的变动 298

参考文献 305

后记 3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