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斌,巫继学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215030431
- 页数:574 页
目 录 1
前言 1
§0.0.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原理》一书宗旨 1
§0.0.2本书概貌与新颖之处 2
§0.0.3鸣谢 3
第一篇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5
§1.0.0本篇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5
第一章商品市场经济中的若干基本范畴 7
§1.1.1劳动过程的组成要素和运动因素 7
§1.1.2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 10
§1.1.3商品市场经济下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14
§1.1.4商品、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16
第二章商品生产存在的经济条件 20
§1.2.1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把产品作为商品来生产的市场经济方兴未艾 20
§1.2.2在生产领域,社会分工的存在决定着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 21
§1.2.3在生产领域,不同所有权的存在决定着商品的价值 24
§1.2.4在流通领域,市场交换决定着产品转化为商品 25
§1.2.5结论:商品市场经济存在的“合力论” 26
§1.2.6商品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的历史命运 27
第三章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进程理论与商品经济 32
§1.3.1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进程理论:“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 32
§1.3.2“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的关系 34
§1.3.3“三形态说”中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一般 36
第四章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39
§1.4.1价值规律,市场经济首要的基本规律 39
§1.4.2价值规律的基本规定性 41
§1.4.3价值规律基本规定性研究中的两种倾向 42
§1.4.4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运行中展开的具体形式 43
§1.4.5价值规律在经济运行中的实践途径:竞争与计划 45
§1.4.6价值规律的全面展开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推动商品生产的发展 47
§1.4.7价值规律的全面展开调节着商品生产的社会平衡 48
§1.4.8价值规律的全面展开还制约着商品生产者劳动成果的分配 49
§1.5.1市场经济的真正奥秘:价值生产的扩张性 54
第五章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54
§1.5.2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56
§1.5.3公平新观念:机会均等 60
§1.5.4市场经济的生命源泉:经济效率 63
第六章市场不能解决什么? 68
§1.6.1不能自行调节收入和财富占有上差距的扩大 68
§1.6.2不能解决社会的公共利益 71
§1.6.3不能解决社会的长远利益 73
§1.6.4市场失灵区 76
第七章市场经济中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 79
§1.7.1改革唤醒了人们对金钱的重新热望,人们突然感到“权”在衰落 79
§1.7.2权力宗教是那样的神秘,长期困扰各色人等 80
§1.7.3拜权教在西方社会,以基现代化的变态形式招摇过市 81
§1.7.4市场经济的发展,令拜权教衰落、拜物教复兴 82
§1.7.5拜物教只是市场经济复兴中其经济关系漫画式的、荒唐颠倒的表现 82
§1.7.6商品拜物教是拜物教的基本阶段,但它是诱惑人的“原罪” 83
§1.7.7货币拜物教作为发展了的商品拜物教在中国正方兴未艾 86
§1.7.8资本拜物教是拜物教的现代形式,“她”的身姿已隐约可见 88
§1.7.9想要从市场经济中剔除拜物教,无异于构造“社会生活永动机” 90
§1.7.10你拥抱了市场经济,必然要接受拜物教的“心跳” 91
§1.7.11在拜权教衰落与拜物教的复兴的交替中,“人”挣扎于金钱与上帝之间 92
第八章市场经济中的社会生产关系 94
§1.8.1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关系体系 94
§1.8.2第一级的、原生的生产关系: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 95
§1.8.3由直接生产关系决定的交换关系 98
§1.8.4由直接生产关系决定的分配关系 100
§1.8.5作为生产关系背面的消费关系 102
§1.8.6从系统整体角度透视社会生产关系 103
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111
§2.0.0本篇的研究象与内容 111
第九章历史的抉择: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 113
§2.9.1历史的疑虑:“商品经济消亡论”是一个空想吗? 113
§2.9.2历史的答案之一: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是马克思提出“商品经济消亡论”的“客观依据” 114
§2.9.3历史答案之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占有并不等于计划经济 116
§2.9.4历史答案之三:必须从新的角度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 118
§2.9.5历史的结论: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以市场经济为主要导向的彻底变革 120
§2.9.6墙外之花:“兰格革命”和“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初构想 122
§2.9.7“布达佩斯学派”——匈牙利改革的理想之魂 124
§2.9.8锡克模式——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理论尝试 125
§2.9.9布鲁斯的“分权经济模式” 126
第十章历史的抉择: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132
§2.10.1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天路历程 132
§2.10.2历程之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1979—1984年) 133
§2.10.3历程之二: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1984—1987年) 134
§2.10.4历程之三:“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1987—1989年) 134
§2.10.5历程之四: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阶段(1989—1992年) 135
§2.10.6历程之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提出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期 136
§2.10.8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阶段、主要成就及其面临的问题 137
§2.10.7历史的新课题:如何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7
§2.10.9简短的结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140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界定 143
§2.1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 143
§2.11.2特点之一:它是自主经济 144
§2.11.3特点之二:它是混合经济 146
§2.11.4特点之三:它是开放经济 147
§2.11.5特点之四:它是法制经济 149
§2.11.6特点之五:市场经济是公正经济 153
第十二章在改革中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6
§2.1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56
§2.12.2产权改革——实现公有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对接的前提 158
§2.12.3价格改革——市场经济建立和培育的枢纽 161
§2.12.4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 164
§2.12.5建立社会主义统一市场 168
第十三章 自主劳动社会: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171
§2.13.1从“共性”出发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本质“个性”的三种观点 171
§2.13.2抓住专属该社会的本质经济关系来认识问题的种种探索 174
§2.13.3方法论探源之一:马克思关于占统治的经济范畴理论 176
§2.13.4方法论探源之二:占统治的经济范畴基本规定 178
§2.13.5方法论探源之三:占统治地位的经济范畴是发展变化的历史范畴 180
§2.13.6资本否定劳动,是历史逻辑与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181
§2.13.7普照之光:社会主义条件下占统治地位的经济范畴——自主劳动 183
§2.13.8社会主义社会在本质上只能是自主劳动社会 186
§2.13.9“以劳为本”的新型市场经济 188
§2.13.10“以人为本”的新型市场经济 189
§2.14.1政治经济学原本就是人本经济学 194
第十四章政治经济学必须注重对市场经济中“人”的研究 194
§2.14.2社会主义经济研究更应重视“人” 196
§2.14.3如何对待人?经济学者分三派 198
§2.14.4物本经济学二百余年史 200
§2.14.5以人为本,建构自主劳动经济学 202
第三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运行 205
§3.0.0本篇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05
§3.15.1所有制改革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 207
第十五章微观制度创新:建构公有主体混合所有制 207
§3.15.2历史的回顾:两种公有制 208
§3.15.3改革使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10
§3.15.4公有主体混合所有制 214
§3.15.5公有主体混合所有制“四特征” 216
§3.15.6公有主体混合所有制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220
第十六章企业自主论:自主企业和自主企业制度 227
§3.16.1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的企业 227
§3.16.2规范的企业必然是“自主经济实体”的“自主企业” 228
§3.16.3现代企业制度呼唤企业的人格化:企业家 231
§3.16.4现代企业制度是自主企业制度 232
第十七章企业自主论:市场配置资源与企业科学管理 236
§3.17.1依靠市场配置资源是自主企业的要求 236
§3.17.2生产资料市场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237
§3.17.3生产资料市场的分类和特点 238
§3.17.4用工自主是企业改革的需要 240
§3.17.6劳动力市场的类型和运行特点 241
§3.17.5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241
§3.17.7生产要素和企业经济效益 242
§3.17.8生产要素的最优化配置 243
§3.17.9市场与企业管理 246
§3.17.10树立以市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观念 246
§3.17.11企业科学管理的内容 249
第十八章企业自主论企业内部关系和企业外部关系 251
§3.18.1企业自主用工制度和劳动者自主劳动 251
§3.18.2企业与劳动者的分配关系 252
§3.18.3企业自主管理和劳动者民主管理 253
§3.18.4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 254
§3.18.5企业间的竞争关系 255
§3.18.6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原则 256
§3.18.7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和企业自主制度的建立 257
第十九章按劳分配主体多元分配形式 259
§3.19.1财富分配,是对经济权力的回报 259
§3.19.2分配的两基本功能之一:个体报酬功能 260
§3.19.3分配的两功能之二:保障类生存功能 261
§3.19.4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预言与体制改革前的现实 262
§3.19.5改革前按劳分配的形变与质变 264
§3.19.6按劳分配:改革以来在劳动者范围中名实不符的现象得到改善 266
§3.19.7按资分配: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又一分配方式 269
§3.19.8按资产分配:一种按资分配的变态形式 270
§3.19.9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元分配形式 271
第二十章家庭自主论:需求消费与劳动力再生产 274
§3.20.1消费与需要 274
§3.20.2家庭:最主要的消费实体 276
§3.20.3家庭作为消费实体而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276
§3.20.4家庭是劳动力生产的单元 278
§3.20.5家庭是需求的主要制造者 280
§3.20.6消费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 284
第二十一章家庭自主论:收入。消费与储蓄 289
§3.21.1个人收入分配 289
§3.21 .2储蓄方式 293
§3.21.3收入与消费 296
第二十二章家庭自主论:消费自主权与消费者主权 302
§3.22.1家庭消费的自主权 302
§3.22.2消费者主权 305
第二十三章家庭自主论:消费水平、结构与方式 312
§3 23.1家庭消费水平 312
§3.23.2家庭消费结构 317
§3.23.3家庭消费方式 322
第二十四章家庭自主论:自主劳动者的合理消费 327
§3.24.1自主劳动者合理消费的基本规定 327
§3.24.2合理消费量的规定性 328
§3.24.3合理消费度的性 329
§3.24.4对自主劳动者合理消费全过程的分析 330
§3.24.5第一阶段:消费品购买g—w 331
§3.24.6第二阶段:具体消费过程本身p 333
§3.24.7第三阶段:劳动力再生产a′ 334
§3.24.8合理消费评价观点种种 335
§3.24.9合理消费衡量准绳 336
第二十五章市场自主运行论:一般理论 339
§3.25.1市场的功能 339
§3.25.2市场体系及其特点和分类 340
§3.25.3市场的“经络”系统:市场运行机制 344
§3.25.4现代市场新特征 346
§3.25.5供求关系在市场上的实现 348
第二十六章市场自主运行论供求关系与价格 350
§3.26.1价格的功能 350
§3.26.2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分析 351
§3.26.3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均衡价格 353
§3.26.4价格变动与供求变动的伸缩关系 355
第二十七章市场自主运行论:市场与产消关系 358
§3.27.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变为供求关系 358
§3.27.2供求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的表现 360
§3.27.3企业决定家庭 362
§3.27.4家庭决定企业 366
第四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 369
§4.0.0本篇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369
第二十八章 自主经济体系中的必要价值规律 371
§4.28.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运行中的“自主经济体系” 371
§4.28.2独立自主的国家、自主企业和自主劳动者 372
§4.28.3马克思基本经济规律理论要点之一:基本经济规律的“三个层次” 374
§4.28.4马克思基本经济规律理论要点之二: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 377
§4.28.5必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379
§4.28.6认识必要价值规律的现实意义 382
第二十九章市场经济下的财政 385
§4.29.1财政的一般理论 385
§4.29.2财政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政策及其目标选择 386
§4.29.3财政政策及其目标选择 387
§4.29.4“分灶吃饭”的是是非非 391
§4.29.5确保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分税制” 392
§4.30.1金融体系及其变革 396
第三十章市场经济下的金融 396
§4.30.2中央银行与国家的宏观调控 397
§4.30.3专业银行商业化 400
§4.30.4狭义的金融市场——证券市场 402
§4.30.5金融大市场 405
第三十一章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干预和调控 411
§4.3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政府调控的必要性 411
§4.31.2政府干预、调控经济的范围和限度 415
§4.31.3关键在于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420
第三十二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427
§4.32.1市场调节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427
§4.32.2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思想 430
§4.3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产业政策 433
第三十三章经济增长 440
§4.33.1经济增长的含义 440
§4.33.2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扩大再生产 441
§4.33.3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分析 441
§4.33.4经济增长中的比例关系(一) 444
§4.33.5经济增长中的比例关系(二) 446
§4.33.6经济增长的波动周期 448
§4.33.7衡量评价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一) 451
§4.33.8衡量评价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二) 452
第三十四章技术创新 455
§4.34.1技术创新的内在冲动 455
§4.34.2技术创新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458
§4.34.3影响我国技术创新扩散的主要因素 460
§4.34.4技术创新的扩散 463
§4.34.5技术创新与我国的经济增长 464
第三十五章市场经济中的区域经济发展 467
§4.35.1区域发展的几种观点 467
§4.35.2区域经济布局的理论发展 469
§4.35.3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变化趋势 471
§4.35.4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473
§4.35.5技术进步的阶段性 474
§4.35.6技术进步开拓了区域发展的新天地 476
§4.35.7我国经济区划的沿革 477
§4.35.8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的关系 480
§4.35.9市场经济造成区域经济中心的变迁 481
§4.35.10区域发展要因地制宜 483
第三十六章市场经济的国际化趋向及我国的应对方略 486
§4.36.1市场经济最终造成全球一体化 486
§4.36.2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要求 488
§4.36.3我国开放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491
§4.36.4我国奋迎GATT挑战的对策 494
第五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文献背景 499
§5.0.0本篇内容简介 499
第三十七章探索·起点·新里程——从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讨与论争 500
§5.37.1关于商品经济诸问题理论的探索与论争 500
§5.37.2关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诸问题理论的探索与论争 510
第三十八章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商品市场经济的文献题录 574
后记 574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BCG经营战略 成熟市场的销售变革》(日)杉田浩章著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考古郑州》任伟,刘彦锋著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