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3辑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3辑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3辑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问敏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185900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3辑》目录

一、旗帜是举是易 理论是坚持还是修正 1

(一)邓小平理论:理解还是曲解 1

“左”的人士冲着邓小平,夸大问题、煽动舆论、制造是非 邢贲思 1

要全面理解邓小平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既要讲“三个有利于”,也要讲“两个如果” 周新城 3

有人利用讲政治,实质上要否定邓小平理论 邢贲思 4

(二)与总书记谈心:群贤毕至,献计献策 6

每一代领导人都需要一次思想解放 刘吉 6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标准 《与总书记谈心》编者 7

“连西方都在搞公有制”、“跨国公司是世界大国的基础”等论点完全与总书记主张对立 冯宝兴 8

(三)“十五大”前:左右频登场,各派施影响 10

《真理的追求》载文:如果国有工业比重降到25%,中国就是半资本主义国家了 10

一般情况下,不宜轻易提反“左”或反右 周新城 11

搞“左”比较保险,搞了右就得家破人亡 吕日周 12

《求是·内部文稿》载文:经济问题研究要有政治立场 14

讲法治比讲政策和其他什么更重要 甲人 15

目前有一种“向后看”的思潮 于光远 16

《高校理论战线》载文,要揭露那些“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者 17

“单纯生产力论”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教传福 19

(四)“十五大”后:诠释百家观,解读异义起 20

刘吉提出,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还要解放思想 20

“十五大”以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门再也关不上了 刘军宁 21

“十五大”以后,可公开宣布用股权作奖励了 厉有为 22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至今还有少数人不很理解 邢贲思 23

丢掉老祖宗或没有新境界,都会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 郑必坚 24

没有邓小平理论这个主心骨,就难免五心不定,六神无主 龚育之 25

《求是·内部文稿》指出:有两种对“十五大”精神截然不同的解读 27

一些叛变者为了取悦新的赏钱者或赏饭者,恨不得立即拆掉马克思主义殿堂 唐岩 28

现在没到防止新的“凡是”的时候 李德顺 30

二、所有制:大决战的最后堡垒 33

(一)攻守:拉锯、均衡状态 33

所有制问题在“十五大”以后将不再争执不休 刘国光 33

“十五大”终于触及所有制了 王安 34

解决“所有者虚位”,不能靠私有制“篡位” 李成瑞 35

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核心是效率问题 吕政 36

“三个有利于”标准说明股份制姓“社”不姓“资” 肖灼基 37

(二)诸子百家公有观 39

应该修改宪法规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提法 于光远 39

何炼成呼吁:废除国家所有制 40

我国国有制度的供给大于需求 伍柏麟 41

今后在县级不再办国企 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 43

在国企改革中,任何有利于发展国有经济的方案都可试,任何削弱国有经济方案都不可行 吴易风 45

有人把坚持某种所有制形式作为经济学的最高目标 钟朋荣 46

所有公有制经济都有私有成分 周其仁 48

私到极点就是公,公到极点就是私 魏杰 50

邹东涛历数所有制问题上的八种“左”派观 51

于冰称找到了国企搞不好的根源:发展私营经济的负面影响过大 53

国有制向私有制倒退的可能性远超过进一步公有化的可能性 杜光 54

股份合作制在西方是“集体的资本主义”,在我国只能是“半社会主义” 何建章 56

孙冶方早就反对把资产阶级国有制混同于社会主义国有制 项启源 58

(三)面对私有制:是向往还是惧怕 60

非公有制经济与党最紧密 胡德平 60

《南德视界》载文称:私营经济已经从公有经济的“同路人”变成了“同盟者”、“自家人” 61

当初是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挽救了濒临崩溃的中国经济 吴明瑜 62

为什么非国有经济发展壮大了就有人害怕 魏杰 64

不能打着貌似革命的“反对私有化”旗号阻止国企改革 张昆仑 66

靠私有化在国际竞争中占一席之地是痴人说梦 吴村青 67

有些理论家给私营经济“改姓”、“越位”、“升位” 肖劲 69

中国私有化暗流正是对国际范围私有化浪潮的回应 张克难 70

(四)民营经济案例:牟其中现象与史玉柱败走麦城 72

“牟其中现象”是对我们民族、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极大讽刺 蔡仲德 72

“股份制是私有制”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牟其中 78

巨人集团史玉柱败走麦城 80

巨人集团敲响了民营企业的警钟 牟其中 82

告诫私营企业主:“红帽子”很可能是定时炸弹 83

三、国企陈病:久治不愈觅新方 86

(一)中心、核心:谁是国企“大哥大” 86

企业党委不要再和企业经营机构争什么中心、核心 刘福垣 86

废除企业领导任命制是国企走出困境的前提 程国有 87

厂长经理不应由上级党政机关任命,应公开招聘 宋涛 89

《求是·内部文稿》载文:必须保证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权 90

培养企业家队伍要从讲政治入手 孙广旭 92

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企业家的功过得失 袁宝华 94

不能因出现“内部人控制”而否定培育企业家的必要性 王德禄 95

(二)新的出资人制度:有爹无父爱 96

建立出资人制度不是“找爹运动” 陈婷 96

由国家向国企普遍注资思路不可行 吴敬琏 等 99

国企对国有资产没有最终处置权 高狄 101

借国有资产流失的口实反对产权改革是错误的 102

(三)拍卖:是不是中小企业改制的独木桥 104

何仑质问:为什么经济学家对改制中老百姓最关心的社会公正问题缄默 104

建业改制中当心“歪嘴和尚”乱念“经” 戈晓宇 105

乡企改制宁可慢些,但要实在些、公正些 秦晖 108

诸城模式正在向股权集中的“海城模式”靠拢 王东京 等 110

顺德人的“二次革命”:公有制经济为主导 112

留几个企业不改制如何? 余信红 113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应“善”行 刘光耀 115

国有企业“与其亏光,不如卖光” 张祖良 117

“买断论”违背企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杨发民 118

“放小”决不是放弃国有小企业 陈钟玉 119

(四)股份合作制:能不能柳暗花明 120

股权不能继承、转让的股份合作制还不如合作社 董辅礽 120

股份合作制可能导致新的“短期行为” 樊纲 121

股份合作制中的“一人一票制”引起矛盾冲突 黄少安 122

股份合作制解决了“厂长负盈、企业负亏、银行负债、政府负责”的问题 宗菊如 123

推行股份合作制有“六难” 邹国英 125

无锡调查显示:股份合作制有市场 127

陈焕友反思“苏南模式” 128

四、发展与稳定:宏观调控服从什么道理 130

(一)“发展是硬道理”的客观经济效应 130

邓小平“南方谈话”使我们走上了快车道、新阶段 龚育之 130

片面理解南巡讲话导致经济过热 李君如 131

所谓的“自行车”理论曲解了“发展是硬道理”理论 刘国光 132

中央认为:经过三年宏观调控,整个经济开始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 133

顶住压力搞调控,驾驭全局克难关 陈锦华 133

刘国光评点南方谈话对80年代中期经济工作评价 137

“紧中搞活”要汲取1993年宏观调控前大轰大嗡的经验教训 139

(二)通胀率、失业率、增长率:三率添疑虑 140

“泡沫经济”论纯属颠倒黑白,反通胀的经济学家应多到工厂,多听工人意见 厉以宁 140

不能以偏概全来否定宏观稳定 林亚 143

总需求因素不是当前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刘国光 144

通过改革而不是通过放松银根和清理民工解决城市就业 周其仁 146

不能用通胀方法解决原发型失业问题 白和金 147

马凯批驳:“治理近年通胀主要靠行政手段、增加财政补贴、推迟价格改革”论 148

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能确认“软着陆”克服了“八五”高增长的后遗症 张卓元 150

(三)宏观形势是“宽松”还是“从紧” 150

宏观偏紧并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厉以宁 151

不可随意用其他提法取代“适度从紧”口号 国家计委 152

“货币收缩”状态要靠扩张性的投资政策调节 国民经济研究所报告 154

资金供应不可普降甘霖,通货膨胀绝不能开口子 刘国光 156

经济增长“稳中无进”,物价过低破坏“生态平衡” 宋光茂 157

宏观政策失之过松会损害发展和改革的良好环境 张军扩 等 159

谨防“刹车容易启动难” 厉以宁 160

降低利率表明国家宏观调控已取得成效 许进 等 161

经济软着陆,标志着中国经济学走向成熟 163

(四)政府与改革: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到底是什么手段 164

宏观调控与行政干预不是一码事 肖灼基 164

行政手段解决不了经济结构失调问题 吴敬琏 164

宏观调控中,中央并没放弃运用行政手段 刘迎秋 167

产业重组要通过中央政府的直接规划、组织和运作 王小强 168

政府是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张宇 170

不能“喊着市场经济的口号,干着计划经济的事情” 杨纲 171

企业改革最大阻力来自政府部门 零点调查公司 1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彻底否定计划经济作用 周新城 174

不能否定计划管理体制,让“看不见的手”包打天下 杨德明 175

(五)金融多风险,化解在改革 176

若不深化改革,发生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大 戴根有 176

“吃了”银行“吃”证券的效果难断 袁志刚 177

目前金融市场的稳定主要靠民心、靠政治来保证 于祖尧 178

中国的金融早熟会引发金融危机 陈炳才 179

金融改革真正滞后的是民营金融机制发展慢 樊纲 181

中国改革的新突破口在金融改革 易纲 182

中国股市患上疯牛病,决策层就得宰牛 戴园晨 184

(六)股市:牛市、熊市,到底哪个市? 184

暴炒“九七题材”,引发“股疯” 杨帆 185

股市连续火爆是宏观金融政策驱动的 李萍 186

理论界少数人“媚俗”,图私利误导股民 李茂生 188

公司股票上市靠行政“攻关”,股市政策成“黑箱” 韩志国 190

中国股市六大怪 191

中国股市十个不对称 194

(七)房地产:热心暖冷市,冷心拒热市 197

房地产不过热,应该炒房子 萧灼基 197

房地产“炒家”功不可没 达之 198

住宅成了新的“经济下降点” 199

要像减轻农民负担那样减轻房地产业负担 孟晓苏 200

许多房地产企业叫苦连天,但没有一家真正“撑”不下去 王磊 201

严厉禁止和打击炒地、炒楼 戚名琛 203

(一)工会呼声、劳工之声 205

广大工人同志心里很不平衡 袁木 205

五、诸方话损益 205

工会理论界旗帜鲜明:市场化改革不能削弱工人阶级地位 207

工会呼声:不能用损害劳工权益来加速资本积累 208

西安国企职工感叹“主人翁”变成了“主人空” 210

深圳国企职工忧心忡忡话“热点” 212

一些职工感叹:还是过去的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好 214

部分职工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态度冷淡 215

工人阶级不是雇佣劳动者,要做新社会的主人 刘日新 216

冯同庆告诫:一些工人正以种种非组织化手段发泄对改革中出现的不公平的不满 218

国企改革不能把工人作为改革对象 何家成 221

(二)精英笑声,大众叹声 222

“下岗”能治工人贵族病,能治政府腐败病 周其仁 222

国企职工“主人翁”假定不适合市场化改革的要求 王珏 223

工资太高导致下岗增多 胡鞍钢 225

不切实际地提高劳动者地位、作用,使国企改革更加步履艰难 赵曙光 226

山西省委政法委书记指出:组织参与职工群体性闹事的核心多为原企业领导人 228

《中国改革》载文:企业裁员需慎行 230

传媒告诫:股市不是“再就业工程” 231

温州职工下岗呼“万岁” 232

(三)利益集团粉墨登场 233

新的政治架构有益于缓和各利益集团矛盾 王跃生 234

孙广振等献策:对各利益集团分而治之 238

孙立平建议:中国都市应该分穷人区和富人区 239

陈炳才主张:政府不宜再提倡“富裕或共同富裕”,不应号召人们向钱看 241

改革最大的危险在于行政部门既要行政垄断权又赚市场利润 周其仁 243

(四)反腐败:小题大作还是事关社稷 243

不能把反腐败作为当前主要矛盾来抓 李君如 243

北海贪官批土地锒铛入狱,北京文人吹泡沫扬名四海 戚名琛 245

不要让有权的人弄钱和有钱的人得权 茅于轼 247

腐败使乡镇企业危机四伏 沈立人 248

利用一切法律手段打击国企内的贪污腐败 左大培 250

权钱交易使官本位复归 蒋子龙 251

六、改革若干大方略 253

粉碎“四人帮”后,小平的方案是最好的 杜润生 253

邓小平不走十七年老路,不走邪路,不走垮台路,不走回头路,而是坚持走新路 龚育之 254

头脑清楚的领导人为减少争论,只提往前走,不提目的地 戴园晨 255

保持稳定就是不搞争论,不要干扰改革开放,为错误东西提供论坛 郑必坚 256

党内不同观点相互制衡有利于改革 林毅夫 等 257

“放”“收”循环是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之一 商穆 258

“泛市场化”是不值得提倡的口号 冯子标 260

七、外资冲击波 261

(一)利用外资是否多多益善 261

陈益寿诘问:毛泽东是主张闭关锁国的吗? 261

罗元铮检讨利用外资:“以市场换技术”,赔了夫人又折兵 263

《当代思潮》载文:外资企业的扩张已危及国企生存和发展 264

对外资不能期望过大 杨德明 266

厉以宁直言:外资非过多,国企当自强 268

改国企,放A股,使外资成为国有股的购买者 董辅礽 269

(二)民族工业是否需要救亡运动 271

保护民族工业的口号是国内企业家打的一张政治牌 271

永久保护是保护落后,是垄断 厉以宁 274

“嫁老外的靓女”缘何不离“娘家”门 王培楠 27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没有什么好处 陈炳才 277

围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理论纷争 279

(三)跨国公司是否是新的“八国联军” 279

所谓无国籍的全球公司纯属臆造 王振中 281

同跨国公司合办企业利大于弊 季崇威 284

与“八国联军”打一场持久战 戴国良 285

走出片面宣传引进国际跨国公司大财团资金的误区 广东学人 287

八、中国经济学界扫描 290

(一)学派与人物 290

我国经济学出现七大学派 290

率领经济学家进入中南海的薛暮桥 293

“于光远现象”说明了什么 295

陈岱孙年谱 296

何炼成与西北学派 297

薛暮桥与挚友孙冶方互相“申明要保留批判权” 299

(二)如何建立中国的经济学 301

警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在高校退出讲台 卫兴华 301

有的学生说,他们至少有80%以上已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 胡代光 302

吴敬琏不解:为什么斯大林模式和苏联《教科书》还在我国经济学教学中发挥“余冷” 302

科尔奈的短缺经济学是攻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工具 杨胜刚 303

不走出新的“西方教条”误区,就会将改革成果和理论成果葬送 杨帆 305

西方经济学研究走上了形式化、模型化的死胡同 盛洪 306

西方经济学是小国经济学,中国经济学应异军突起 王文华 307

时髦的经济学论著,大多是“来料加工”型的 胡培兆 308

警惕经济学从“泛道德主义”滑向“泛经济主义” 张建伟 309

“原汁原味”讲授西方经济学,导致学生“消化不良”、“食物中毒” 林岗 310

要勇敢地拜西方经济理论为师 汪洋 311

用数学方法不能解决中国的基本经济问题 葛守昆 313

不是防范经济学的数学化倾向,而是应尽快地用数学充实自己的分析方法 朱勇 314

为什么学术界对轰轰烈烈的“自发私有化”视而不见 何清涟 315

(三)经济学界众生相 315

“口力劳动者”一天开几个会,总说几句老话 陶国峰 317

有的经济学家在上百家公司中泡顾问聚财 胡培兆 319

揭揭某些经济学家的老底 杨继绳 320

中国经济学人,该学学马哈蒂尔了! 凭心 322

要反反学术领域的腐败者 苏德海 323

如何才能做一个还过得去的经济学家 张维迎 324

香港工业发展要走出“不干预”阴影 香港人士 326

九、它山之石 326

(一)香港经济 326

香港的“高地价”并非全属负面影响 杨其匡 327

没有人为设计的自由市场体制是香港繁荣的关键 杜润生 328

民主会把香港自由资本主义弄垮 金庸 330

(二)东南亚金融风波 331

东南亚金融风波警示:居安思危防“泡沫” 331

马哈蒂尔指责美国投机商索罗斯蓄意损害东南亚各国货币 332

(三)俄罗斯、东欧之变 333

刘国光细考苏东私有化 333

当今俄罗斯的大款,昔日的共青团干部 苏敬斌 335

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市场社会主义都不能准确解释苏联为何解体 闻迪 337

十、休闲之际话时弊 339

不但要廉洁的政府,而且要廉价的政府 于光远 339

中国财政:“十羊九牧” 340

周天勇匡算:“皇粮”吃掉20%的GNP 341

财税领域的违法违纪金额是GDP的3/10 342

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也是一种“左” 王珏 344

茅以轼预言:地方保护主义将会导致国内贸易战爆发 346

贷款花样怪,借款烦恼多 347

有些地方的贫困状况比统计数字反映的严重得多 陈俊生 348

农民负担重是贯穿本世纪的难题 350

与大款接触太多,都市人备生“贫困感” 351

都市人理想中的收入是多少 352

企业败家子怪相 354

“大哥大”蜂鸣四起:公家花钱 356

冬季往南飞,夏季海滨游——官员成“公务候鸟” 357

治治干部的“心”病:野心、贪心、私心、色心、玩心、坏心,就是没有公仆心 359

腐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腐而不败 陈耀明 360

刚吃了几年饱饭,夜郎又自大起来 361

北大师生要求清理“汉奸言论” 362

外地人对北京的牢骚有多大 363

股民:最关心天下事的社会群体 364

后记 36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