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肿瘤特检诊断
肿瘤特检诊断

肿瘤特检诊断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同礼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17046473
  • 页数:1058 页
图书介绍:
《肿瘤特检诊断》目录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肿瘤发病概况 3

一、性别发病差异 4

二、年龄发病差异 5

三、种族发病差异 5

四、我国肿瘤发病概况 6

第二节 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8

第三节 病理检查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9

一、肿瘤病理诊断发展趋势 9

二、肿瘤病理方法学发展趋势 10

第四节 肿瘤的早期诊断与预防 10

一、肿瘤的早期诊断 10

二、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环节 12

三、肿瘤的预防 13

第二章 肿瘤X线和CT诊断 15

第一节 常规X线诊断 15

一、X线诊断基本原理 15

二、呼吸系统X线检查 16

三、骨骼系统X线检查 17

四、消化道X线检查 17

五、泌尿系统X线检查 18

六、心血管系统和介入放射学 19

第二节 CT诊断的基本原理 19

一、层面图像 20

二、非实时图像 20

三、重建图像 20

四、数字化图像 20

五、CT图像的优点 22

六、CT的缺点 22

七、增强CT扫描 22

八、螺旋CT 23

九、超高速CT 23

十、阅读和分析CT图像 24

第三章 肿瘤磁共振诊断 25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发展史 25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26

一、产生MR信号的过程 27

二、MR机与其磁场 27

三、人体的磁化 27

四、激励和射频脉冲 28

五、磁共振成像的对比 28

六、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30

七、T1加权图像 31

八、T2加权图像 31

九、质子密度加权图像 32

十、流空现象 32

第三节 MR图像及信号的空间定位 32

一、层面选择和梯度磁场 33

二、每一层面的空间信息定位 33

三、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 33

四、磁共振图像的信号 33

第四章 肿瘤超声诊断 35

第一节 超声波物理学概要 36

一、超声波基本物理特性 36

二、声波的特征物理量 36

三、超声波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37

第二节 超声波诊断仪 39

一、声束形成 39

二、B型超声诊断仪 41

三、双功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 43

四、肿瘤三维超声成像 47

第三节 肿瘤介入性超声诊断 47

一、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装置 47

二、超声引导下穿刺取材的基本步骤 49

三、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的价值和安全性 49

第五章 肿瘤内镜诊断 51

第一节 内镜的历史及概述 51

第二节 内镜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52

一、纤维内镜的原理及结构 52

二、电子内镜的原理和构成 53

三、色素内镜 53

四、超声内镜 54

第三节 内镜功能分类及应用 55

一、上消化道内镜 55

二、下消化道内镜 56

三、纤维支气管镜 57

四、泌尿道内镜 58

五、腹腔镜 59

第四节 内镜的肿瘤诊断价值 60

第六章 肿瘤核素诊断 62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肿瘤显像原理 63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肿瘤显像的必备条件 64

一、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亲肿瘤药物 64

二、放射性核素肿瘤显像仪器 65

第三节 核素诊断肿瘤的结果判断 67

一、判断方法 67

二、效能评价 68

第四节 肝动脉灌注和肝血池显像 69

一、原理与方法 69

二、适应证 69

三、正常影像所见 69

四、异常影像所见及临床意义 69

第五节 67Ga肿瘤显像 70

一、原理与方法 70

二、适应证 71

三、正常影像所见 71

四、异常影像所见及临床意义 71

第六节 99mTc-MIBI肿瘤显像 73

一、原理与方法 73

二、适应证 73

三、正常影像所见 73

四、异常影像所见 73

第七节 放射免疫显像 77

一、原理与方法 77

二、适应证 78

三、正常影像所见 78

四、异常所见及临床意义 78

第八节 肿瘤代谢显像 81

一、原理与方法 81

二、适应证 82

三、正常影像所见 82

四、异常影像所见及临床意义 82

第九节 肿瘤受体显像 87

一、原理与方法 87

二、适应证 88

三、王常影像所见 88

四、异常所见及临床意义 88

第十节 反义显像技术肿瘤诊断 89

第七章 肿瘤标志物诊断 98

第一节 肿瘤标志物的一般概念 99

一、肿瘤标志物的含义 99

二、肿瘤标志物的条件 99

三、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肿瘤学中的意义 99

第二节 主要肿瘤标志物 101

一、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101

二、主要肿瘤标志物 102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06

一、肝癌 106

二、胆囊癌和胆管癌 107

三、胰癌 108

四、胃癌 109

五、结肠直肠癌 109

六、食管癌 110

七、肺癌 111

八、乳癌 112

九、卵巢癌 112

十、其他女性生殖道癌 113

十一、前列腺癌 114

十二、睾丸癌 115

第四节 在肿瘤标志物使用和测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16

第八章 肿瘤细胞学诊断 119

第一节 概述 120

一、细胞诊断学应用范围 120

二、细胞学诊断中的困难和应用价值 120

三、细胞学检查的流程 121

第二节 细胞诊断学基本知识 124

一、正常细胞的基本结构 124

二、细胞的良性改变和癌前病变 127

三、恶性细胞的形态特征 128

四、简介细胞学常用基本概念 130

第三节 细胞诊断学新技术应用 132

一、定量和分析细胞学 132

二、电子显微镜在细胞诊断中的应用 134

三、免疫细胞化学在细胞诊断中的应用 137

第九章 肿瘤组织病理诊断 144

第一节 肿瘤分类与命名 144

第二节 组织标本的肉眼检查 146

第三节 恶性肿瘤组织学检查 146

一、肿瘤的分期与分级 147

二、冷冻切片 147

第四节 早期肿瘤生物学特性 147

第五节 临床与病理联系 148

第六节 肿瘤组织构型 148

一、腺与假腺构型 148

二、非腺上皮构型 149

二、被覆上皮构型 151

四、小圆细胞构型 151

五、混合圆形细胞构型 152

六、巨细胞构型 152

七、梭形细胞构型 153

八、除梭形细胞外含有其他间叶成分构型 154

九、双向或三向构型 155

十、血管或假血管构型 155

十一、囊或假囊构型 155

十二、明显非细胞成分构型 155

十三、特定细胞构型 155

第十章 肿瘤电镜诊断 157

第一节 电子显微镜的研究方法 158

一、电镜的一般技术方法 158

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58

第二节 免疫电镜技术 158

一、标记物的种类及其对电镜分辨力的影响 159

二、固定液的种类及固定方法 160

三、免疫电镜的染色方法 160

四、免疫电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展望 161

第三节 肿瘤的超微结构特征 162

一、细胞核 162

二、细胞质 162

三、细胞表面和细胞连接 163

四、肿瘤间质 164

第四节 几种常见肿瘤的电镜特征 165

一、皮肤鳞状细胞癌 165

二、肺鳞状细胞癌 165

三、结肠癌 165

四、乳腺癌 166

五、淋巴瘤 166

六、骨和软骨肿瘤的超微结构 168

第十一章 肿瘤免疫病理诊断 171

第一节 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作用 171

一、肿瘤抗原 171

二、肿瘤和正常细胞的非抗原性差异 172

三、肿瘤和正常细胞差异的机制 172

第二节 免疫系统在抗肿瘤中的作用 173

一、非特异性肿瘤免疫 173

二、特异性肿瘤免疫 174

三、细胞因子 174

四、抗体 174

第三节 肿瘤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75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 175

一、肿瘤免疫诊断的原则 175

二、肿瘤的免疫血清诊断 176

三、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方法 177

第十二章 肿瘤分子生物学诊断 182

第一节 恶性肿瘤细胞的特征 183

一、增生 183

二、浸润和转移 183

三、分化能力的丧失 183

四、变异 183

第二节 原癌基因和癌基因 184

一、功能 184

二、原癌基因转变成癌基因 185

三、激活的癌基因在肿瘤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186

第三节 肿瘤抑制基因 186

一、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机制 186

二、p53的结构与功能 187

三、p53在临床上的应用 187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188

一、分子杂交技术 188

二、分子克隆技术 189

三、DNA序列测定 191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92

一、检测肿瘤浸润和转移的潜在性 192

二、检测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 192

第二篇 各论 197

第十三章 皮肤肿瘤 197

皮肤肿瘤分类 197

第一节 皮肤癌 204

一、流行病学 204

二、临床与病理 204

三、特殊诊断程序 210

四、TNM分期与预防 210

五、附属器肿瘤 211

第二节 恶性黑色素细胞瘤 212

一、流行病学 212

二、色素痣临床与病理 213

三、黑色素瘤临床与病理 216

四、特殊诊断程序 218

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期 220

第十四章 甲状腺肿瘤 222

甲状腺肿瘤分类 222

第一节 流行病学 223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223

一、良性肿瘤及肿瘤样增生 223

二、甲状腺癌 224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225

一、核素扫描检查 225

二、超声检查 226

三、X线检查 228

四、细胞学检查 228

五、病理活检 228

第四节 病理诊断 229

一、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229

二、恶性肿瘤 230

第五节 甲状腺癌的分期与预后 233

一、甲状腺癌的分期 233

二、甲状腺癌的预后 234

第六节 甲状腺癌的病因与预防 234

第十五章 鼻咽及喉肿瘤 236

鼻咽及喉肿瘤分类 236

第一节 鼻咽癌 241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241

二、临床分类 241

三、一般临床诊断 243

四、特殊诊断程序 244

五、早期诊断 248

六、预后 249

第二节 喉癌 249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249

二、临床分期 250

三、一般临床诊断 251

四、特殊诊断程序 252

五、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254

六、预后 256

第十六章 肺肿瘤 260

肺肿瘤的分类 261

第一节 肺癌的流行病学 264

一、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 265

二、我国肺癌的发病情况 265

三、发病年龄 266

四、肺癌与职业的关系 266

五、肺癌与吸烟关系 266

六、肺癌发病率与肺内其他病变关系 266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266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268

一、胸部X线检查 268

二、CT检查 271

三、痰脱落细胞检查 271

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72

五、病理活检 272

六、化验检查 272

七、磁共振成像检查 273

八、核素检查 274

九、超声诊断 275

十、胸腔镜检查与开胸探查 275

第四节 肺癌细胞诊断学 276

一、采集供诊断的细胞成分 276

二、穿刺涂片的细胞学形态特征 277

三、痰涂片的细胞学检查 280

四、支气管镜刷片细胞学特点 282

第五节 病理诊断 282

一、肺癌分型 282

二、肺癌的病理特点 285

第六节 肺癌的分期与预后 289

一、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 289

二、肺癌的国际TNM临床分期 290

三、早期肺癌的概念 291

四、分期与预后 291

第七节 病因与预防 292

一、致病因素 292

二、预防原则 294

第八节 肺部其他肿瘤 296

一、肺何杰金病 296

二、肺淋巴细胞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 297

三、白血病肺浸润 298

四、肺部转移性肿瘤 299

第十七章 食管肿瘤 302

原发性食管肿瘤和瘤样病变组织学分类 302

第一节 流行病学 304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305

一、最具特征性的早期症状 305

二、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症状 305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306

一、X线检查 306

二、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 308

三、食管内镜检查 308

四、活体组织检查 311

第四节 食管癌细胞学诊断 312

一、采集供诊断的细胞成分 312

二、拉网的细胞学诊断分级 313

三、鳞癌细胞和腺癌细胞的特征 315

四、关于早期癌细胞学的诊断 316

五、食管内镜刷片中的修复细胞 317

六、Barrett食管(简称BE)细胞学形态特征 317

七、内镜针吸细胞诊断价值 318

第五节 病理诊断 318

一、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318

二、恶性肿瘤 319

第六节 食管癌分期与预后 322

第七节 食管癌早期发现与预防 323

第八节 其他食管肿瘤 324

一、食管良性肿瘤 324

二、食管其他恶性肿瘤 325

第十八章 胃肿瘤 326

胃肿瘤分类 326

第一节 流行病学 328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329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330

一、X线检查 330

二、CT检查 331

三、胃镜检查 331

四、胃癌的实验室检查 334

五、放射免疫肿瘤定位诊断 335

第四节 病理诊断 335

一、癌前病变 335

二、癌的组织学分型 336

三、胃的非上皮性肿瘤 337

第五节 胃癌分期与预后 339

一、早期胃癌 339

二、TNM分期 340

三、预后 341

第六节 肿瘤的预防 341

一、致病因素 341

二、预防措施 342

第十九章 大肠肿瘤 344

大肠肿瘤分类 345

第一节 流行病学 346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347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347

一、粪便潜血 347

二、直肠指诊 348

三、脱落细胞学检查 348

四、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 349

五、X线钡剂灌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349

六、纤维结肠镜、电子肠镜、扩大电子内镜 350

七、超声大肠镜 351

八、血清肿瘤标志物 351

九、癌生物标记物 352

十、经腹超声诊断 352

第四节 病理诊断 352

一、上皮性息肉 352

二、大肠癌主要类型 353

三、淋巴瘤及相关病变 355

四、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 355

五、大肠腺癌分级 356

第五节 癌前病变 356

第六节 肿瘤分期与预后 360

一、TNM分期 360

二、Dukes分期 360

三、早期大肠癌的概念 361

四、肿瘤分期与预后的关系 361

第七节 大肠癌病因与预防 361

一、大肠癌的致病因素 361

二、大肠癌的三级预防 362

三、大肠癌早期诊断及人群普查的评价 363

第二十章 肝脏肿瘤 367

肝脏肿瘤分类 368

第一节 流行病学 369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370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371

一、超声检查 371

二、CT检查 373

三、磁共振检查 378

四、肝核素显像 378

五、肝动脉血管造影 379

六、肝癌血清标志物检查 379

七、肝活检 382

第四节 针吸细胞学诊断 384

一、非恶性细胞及其改变 384

二、恶性细胞及其特征 384

第五节 病理诊断 385

一、肝细胞癌 385

二、肝母细胞瘤 387

三、胆管细胞癌 387

四、混合型原发性肝癌 388

五、其他少见的原发癌 388

六、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389

七、肝脏转移瘤 390

八、良性肿瘤 390

九、瘤样病变 392

第六节 肝癌分期与预后 393

一、肝癌的分期 393

二、肝癌的预后 393

第七节 原发性肝癌病因与预防 394

一、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变 394

二、黄曲霉毒素 394

三、化学致癌物和酒精中毒 394

第二十一章 胆道肿瘤 396

胆道肿瘤分类 397

第一节 胆囊癌流行病学 398

第二节 超声诊断 399

一、胆囊超声检查 399

二、肝外胆管B型超声检查 401

第三节 X线与CT诊断 405

一、胆囊癌 405

二、原发性胆管癌 407

三、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409

第四节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409

一、十二指肠乳头及胰胆管解剖 409

二、ERCP检查 411

三、胆道肿瘤的ERCP表现 414

四、胰腺肿瘤的ERCP表现 416

五、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 417

六、胆道子母镜的临床应用 418

第五节 病理诊断 418

一、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418

二、胆囊癌 419

三、肝外胆管癌 420

四、其他类型恶性肿瘤 420

五、转移瘤 421

第六节 胆道肿瘤的分期与预后 421

一、胆囊癌的分期与预后 421

二、胆管癌的分期与预后 422

第七节 胆道肿瘤病因与预防 422

一、胆囊癌的危险因素 422

二、胆管癌的病因与预防 423

第二十二章 胰腺肿瘤 427

胰腺肿瘤分类 427

第一节 流行病学 429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429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430

一、超声检查 430

二、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 433

三、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胰管造影(PPD) 434

四、经内镜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 435

五、CT检查 435

六、实验室检查 439

第四节 病理诊断 440

一、导管腺癌 440

二、间变癌 441

三、囊性胰腺肿瘤 441

四、导管内肿瘤 442

五、腺泡细胞肿瘤和瘤样病变 442

六、乳头状和实性上皮肿瘤 442

七、胰母细胞瘤 442

八、内分泌肿瘤 443

九、其他肿瘤 444

十、转移肿瘤 444

第五节 胰腺癌的分期与预后 444

一、胰腺癌的TNM分期 444

二、胰腺癌的预后 445

第六节 早期胰腺癌及其癌前病变 445

一、良性肿瘤性癌前病变 446

二、非肿瘤性癌前病变 446

三、原位癌是浸润癌的先期病变 446

第二十三章 肾脏肿瘤 448

肾脏肿瘤分类 448

第一节 流行病学 450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451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452

一、超声检查 452

二、X线检查 453

三、CT检查 454

四、肾血管造影 456

五、磁共振成像(MRI) 457

六、核素检查 457

七、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457

八、肾肿瘤活组织检查 458

九、肾肿瘤切除术中的快速冰冻检查 459

第四节 肾肿瘤病理诊断 459

一、成人肾肿瘤病理 459

二、儿童肾肿瘤病理 482

第五节 肾肿瘤的分期 496

一、肾细胞癌的分期 496

二、儿童肾肿瘤分期 498

第六节 肾肿瘤的预后与预防 498

第二十四章 膀胱肿瘤 503

膀胱肿瘤分类 504

第一节 流行病学 505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506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506

一、尿液检查 506

二、尿细胞学检查 506

三、尿液BTA检测 508

四、端粒酶活性检测 509

五、静脉肾盂造影 509

六、逆行上尿路造影或经皮肾穿刺顺行上尿路造影 509

七、CT和磁共振(MRI)检查 509

八、动脉造影或淋巴管造影 509

第四节 膀胱肿瘤的超声诊断 510

一、膀胱超声解剖概要 510

二、超声仪器及探头 510

三、探测方法 511

四、正常膀胱声像图 512

五、膀胱肿瘤声像特征 512

六、膀胱肿瘤超声诊断评价 515

第五节 膀胱肿瘤的内镜诊断 515

一、移行上皮肿瘤 516

二、鳞癌 518

三、腺癌 518

四、非上皮性肿瘤 518

第六节 病理诊断 519

一、膀胱移行上皮肿瘤 519

二、鳞状细胞癌 526

三、腺癌 527

四、小细胞癌 528

五、恶性黑色素瘤 528

六、副神经节瘤 529

七、生殖细胞肿瘤 530

八、间质肿瘤 530

九、造血组织肿瘤 531

十、转移瘤 531

第七节 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和预后 531

第八节 病因与预防 532

一、致瘤因素的预防 532

二、肿瘤进展的预防 533

第二十五章 睾丸肿瘤 535

睾丸肿瘤分类 535

第一节 流行病学 538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539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539

一、体格检查 539

二、超声检查 539

三、血生化检查 541

四、X线检查 542

五、CT检查 542

六、经足背淋巴造影 542

七、磁共振检查 542

八、核素检查 542

九、活组织检查 543

第四节 病理诊断 543

一、生殖细胞肿瘤 544

二、性索间质肿瘤 560

三、混合性生殖细胞和性索间质肿瘤 566

四、睾丸网肿瘤 566

五、睾丸淋巴和血液系统肿瘤 568

六、其他肿瘤 570

第五节 睾丸肿瘤的分期及预后 571

第六节 睾丸肿瘤的预防 572

第二十六章 前列腺肿瘤 576

前列腺肿瘤分类 577

第一节 流行病学 577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578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578

一、肛门指诊 578

二、经直肠B超检查(TRUS) 579

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579

四、CT与MRI检查 581

五、骨扫描 583

六、前列腺针吸检查(FNA) 584

七、前列腺活检 585

第四节 前列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 586

一、制片与染色 586

二、前列腺良性上皮 586

三、不典型增生上皮 587

四、前列腺癌的细胞学特征 588

五、前列腺腺癌细胞学分级 588

六、治疗反应与疗效观察 590

第五节 病理诊断 591

一、前列腺发育与结构 591

二、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类 592

三、前列腺腺癌的组织形态特点 593

四、前列腺腺癌及Gleason分级 594

五、前列腺腺癌的其他分级系统 600

六、前列腺癌病理分期 601

七、A期前列腺癌 604

八、前列腺癌前病变 606

九、异型前列腺腺癌和其他恶性上皮肿瘤 608

十、前列腺软组织肿瘤 610

第六节 前列腺癌分期与预后 612

一、前列腺癌临床分期 612

二、前列腺癌分期与预后关系 614

第七节 前列腺癌的病因与预防 615

第二十七章 乳腺肿瘤 620

乳腺肿瘤分类 621

第一节 流行病学 622

一、不同国家地区乳腺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622

二、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动——增高趋势 623

三、乳腺癌的高发年龄 625

四、乳腺癌的高危险因素研究 625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627

一、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627

二、乳腺癌早期发现的方法 628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631

一、乳腺X线摄影检查 631

二、乳腺近红外线扫描检查 635

三、CT扫描 637

四、磁共振成像(MRI) 637

五、超声检查 637

六、乳腺活检 639

七、乳腺肿块的细胞学检查 640

八、多种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 642

第四节 病理学诊断 643

一、上皮性肿瘤 643

二、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 651

三、全国乳腺癌专业会议病理组织学分型 652

四、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混合性肿瘤 652

五、杂类肿瘤 653

六、未分类肿瘤 654

七、乳腺结构不良/纤维囊性病 654

八、瘤样病变 655

第五节 早期乳腺癌 656

第六节 乳腺的癌前病变 658

一、乳腺增生症的病变及分类 658

二、乳腺非典型增生的组织形态学及诊断标准 660

三、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的关系 662

四、乳腺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 663

第七节 乳腺癌国际临床分期 663

一、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类分期 664

二、乳腺癌的国际分期TNM定义表 665

第八节 决定乳腺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 666

一、乳腺癌患者的自然存活期 666

二、乳腺癌手术后存活期 667

三、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 668

四、几种主要因素 669

第九节 乳腺癌的预后 671

一、普查 671

二、处理癌前病变 672

三、预防措施 672

第二十八章 卵巢肿瘤 675

卵巢肿瘤分类 675

第一节 流行病学 680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681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682

一、超声诊断 682

二、放射影像学诊断 685

三、腹腔镜检查 692

四、细胞学检查 692

五、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测定 693

第四节 病理诊断 694

一、卵巢上皮性癌 694

二、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696

三、性索间质肿瘤 699

第五节 临床分期 702

第六节 危险因素与预防 703

第二十九章 子宫内膜癌 706

子宫体肿瘤分类 706

第一节 流行病学 708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709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709

一、子宫内膜检查 709

二、细胞学检查 710

三、宫腔镜检查 710

四、超声检查 710

五、CT检查 711

六、磁共振检查 712

第四节 病理诊断 712

一、大体形态 712

二、组织学形态 712

第五节 国际分期与预后 715

第六节 危险因素与预防 716

第三十章 子宫颈癌 718

子宫颈肿瘤组织学分类 719

第一节 流行病学 721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722

一、发病年龄特点 722

二、诊断指征 722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722

一、阴道细胞学检查 722

二、Schiller宫颈着色试验 723

三、阴道镜检查 723

四、活体组织检查 723

五、颈管刮术 723

第四节 子宫颈上皮内肿瘤及早期浸润癌 724

一、上皮内肿瘤 724

二、早期浸润癌 725

第五节 宫颈癌细胞学诊断 725

一、采集供诊断的细胞成分 725

二、涂片中正常细胞成分 726

三、细胞的良性改变和癌前病变 726

四、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细胞学特征 728

五、癌细胞的形态特征 729

六、宫颈原位癌的细胞学特征 731

第六节 病理诊断 732

一、宫颈鳞状细胞癌 732

二、宫颈腺癌 736

三、宫颈腺鳞癌 737

第七节 国际分期与预后 737

一、TNM分期 737

二、FIGO国际分期 738

二、宫颈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739

第八节 危险因素与预防 739

第三十一章 淋巴瘤 741

WH0淋巴组织肿瘤分类 741

第一节 流行病学 746

第二节 一般临床诊断 748

一、何杰金病 748

二、非何杰金淋巴瘤 751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753

一、诊断性活检 753

二、骨髓及外周血检查 753

三、影像学检查 754

四、淋巴造影 754

五、体腔镜检查 755

第四节 病理诊断 755

一、分类进展 755

二、各类淋巴瘤的病理特征 763

第五节 淋巴瘤分期与预后 789

一、肿瘤分期 789

二、预后 791

第六节 病因与预防 792

第七节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及感染 792

一、临床分期 792

二、病理改变 793

第三十二章 骨肿瘤 795

骨肿瘤分类 796

第一节 流行病学 798

第二节 诊断程序 799

一、骨肿瘤的临床表现 799

二、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 800

三、骨肿瘤的化验检查 801

四、骨肿瘤的病理检查 801

第三节 骨肿瘤的CT诊断 801

一、适应证与CT基本表现 801

二、原发于骨组织的肿瘤主要CT特征 804

三、软骨源性肿瘤的主要CT特征 806

四、骨髓源性肿瘤 807

五、其他骨肿瘤主要CT特征 808

六、转移瘤 810

第四节 病理诊断 811

一、骨形成肿瘤 811

二、成软骨性肿瘤 823

三、骨髓源性肿瘤 835

四、巨细胞突出性病损 839

五、脉管源性肿瘤 841

六、其他结缔组织肿瘤 843

七、其他肿瘤 845

八、瘤样病变 847

第五节 骨肿瘤的外科分期及处理原则 853

一、外科分期 853

二、外科部位 854

三、转移 855

四、外科分期与手术的关系 855

五、各期骨肿瘤治疗原则 856

第三十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862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863

第一节 流行病学 868

第二节 颅脑肿瘤的一般临床诊断 869

一、大脑半球肿瘤的临床症状 869

二、鞍区肿瘤的临床症状 869

三、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症状 870

四、颅后窝肿瘤的临床症状 870

五、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870

六、脑水肿 870

七、脑疝 871

第三节 特殊诊断程序 871

一、CT检查 872

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874

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定向穿刺活检 876

四、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877

第四节 病理诊断 878

一、星形细胞肿瘤 878

二、胶质母细胞瘤 882

三、少突胶质细胞瘤 885

四、室管膜瘤 886

五、脉络丛乳头瘤 886

六、松果体细胞肿瘤 886

七、神经元肿瘤 887

八、髓母细胞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 887

九、大脑胶质瘤病 889

十、神经鞘瘤和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 889

十一、脑膜瘤和相关的肿瘤 890

十二、恶性淋巴瘤 892

十三、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892

十四、胚胎发育残余发生的肿瘤 893

十五、血管源性肿瘤 894

十六、血管畸形 895

十七、垂体腺瘤 896

十八、转移瘤 897

第五节 肿瘤分期与预后 899

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期 899

二、脑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900

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预防 902

一、肿瘤的危险因素 902

二、个体的预防措施 903

第三篇 附论 907

第三十四章 肿瘤病因 907

第一节 环境因素在人类癌症病因学上的作用 909

一、环境因素的确立 909

二、肿瘤病因的种类 910

第二节 肿瘤化学病因 914

一、化学致癌物的主要种类 914

二、化学致癌物的体内代谢 921

三、DNA的损伤与修复 922

四、DNA的损伤与癌变 926

五、基因突变与癌变 928

六、细胞癌变与肿瘤形成 929

第三节 物理因素致癌 931

一、物理因素的主要种类 931

二、物理因素致癌的机制 935

第四节 生物因素致癌 937

一、寄生虫、真菌和细菌感染致癌 937

二、病毒感染致癌 938

第三十五章 吸烟与肿瘤 953

第一节 吸烟致癌的流行病学证据 953

第二节 香烟烟雾成分与致癌作用 956

一、香烟烟雾的成分 956

二、致癌作用 956

三、被动吸烟 957

四、协同作用 958

五、戒烟防癌的重要作用 958

第三节 吸烟——21世纪的瘟疫 959

第三十六章 饮食与肿瘤 961

第一节 饮食、营养与癌 962

一、脂肪与癌症 962

二、抗氧化微量营养素 963

三、膳食纤维 964

第二节 饮食与癌发生机理研究 964

第三节 天然植物化学饮食 966

一、大蒜与肿瘤 966

二、茶叶与防癌 967

三、癌症病因中“植物营养素假说” 967

第三十七章 肿瘤与性生活 970

第一节 性功能及性功能障碍 970

一、性活动的范畴 970

二、性反应周期及相应的性功能障碍 971

第二节 癌症患者与性功能障碍 972

一、癌症患者与健康人群性功能障碍的差别 972

二、癌症患者的性功能障碍防治 974

第三节 乳癌与性功能障碍 974

第四节 大肠癌与性功能障碍 974

第五节 膀胱癌与性功能障碍 974

第六节 男性生殖系癌与性功能障碍 975

一、前列腺癌与性功能障碍 975

二、睾丸癌与性功能障碍 975

三、阴茎癌与性功能障碍 976

第七节 女性生殖系癌与性功能障碍 976

一、宫颈癌与性功能障碍 976

二、外阴癌与性功能障碍 976

三、其他癌与性功能障碍 977

第八节 何杰金病与性功能障碍 977

第九节 性功能评估 977

第三十八章 肿瘤外科治疗原则 980

第一节 历史背景 981

第二节 预防性手术 982

第三节 诊断性手术 983

第四节 肿瘤的分期 983

一、美国癌症联合会提出的肿瘤的五种分期方法 984

二、肿瘤的分期系统 984

第五节 治疗性手术 985

一、根治性手术 985

二、姑息性手术 986

三、肿瘤减量手术 986

四、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987

五、肿瘤急症的手术治疗 987

六、重建和康复外科 987

七、手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987

八、血管通路 988

第六节 肿瘤外科的前景 988

一、技术进步 988

二、肿瘤外科学家 990

第二十九章 肿瘤放射治疗原则 992

第一节 放射肿瘤学的物理基础 992

第二节 放射肿瘤学的生物基础 994

一、氧的作用 996

二、修复 998

三、细胞周期 999

四、再增殖 1000

五、剂量分次和中子 1001

第三节 临床的适应证 1002

一、肿瘤反应的动力学 1005

二、姑息治疗 1006

三、综合治疗 1006

四、放疗和化疗结合的原则 1007

第四十章 肿瘤内科治疗原则 1009

第一节 细胞周期动力学 1010

第二节 组织生长动力学 1012

一、Compertzian生长 1013

二、肿瘤生长的干细胞模式 1014

第三节 肿瘤细胞存活与药物剂量之间的关系 1015

第四节 耐药机制 1018

一、多药耐药 1020

二、肿瘤细胞的异质性 1020

第五节 标准化疗药物 1021

一、烷化剂 1021

二、抗代谢药物 1023

三、叶酸类似物 1023

四、嘧啶类似物 1024

五、阿糖胞苷 1025

六、嘌呤类似物 1026

七、抗肿瘤抗生素 1026

八、植物碱 1028

九、激素类和激素拮抗剂 1029

十、杂类药物 1030

第六节 改进肿瘤系统治疗的策略 1031

一、辅助化疗 1031

二、剂量强度 1031

三、干扰素 1032

四、白介素Ⅱ 1032

五、直接给药 1033

六、肿瘤的分化诱导 1033

第四十一章 肿瘤护理原则 1036

第一节 护理概要 1036

第二节 肿瘤护理人员职责 1038

一、初级预防中护理人员的职责 1038

二、次级预防中护理人员的职责 1039

三、癌症治疗中护理人员的职责 1040

四、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职责 1042

五、进展性疾病中护理人员的职责 1043

第四十二章 肿瘤社会学的职能 1046

第一节 导言 1046

第二节 社会职业的临床职能 1047

一、看护与社区资源供给之间的协调 1047

二、肿瘤社会学工作者 1049

三、出院后计划与建议相结合的社会工作 1049

第三节 疾病阶段中的肿瘤社会学职业的实践模式 1050

一、疾病阶段 1050

二、诊断期的相应措施 1050

三、治疗开始后的相应措施 1051

四、副作用及相关的社会心理措施 1051

五、治疗结束时的社会心理措施 1052

六、存活期及其相关的社会心理措施 1053

七、复发转移时的社会心理措施 1053

八、治疗研究方面的社会心理措施 1054

九、疾病临终时的社会心理措施 1054

十、失去亲人后的社会心理措施 1055

第四节 多形式的方法 1055

第五节 鉴别高危病人 1056

第六节 社会职业专业人员的教育 1057

第七节 肿瘤学社会工作的研究 105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