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输血技术学
输血技术学

输血技术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培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117028335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
《输血技术学》目录

第一章 献血 1

第一节 献血者的健康检查标准及检查项目 1

一、健康检查标准 1

二、健康检查项目 3

第二节 血液的检测及标准 6

一、血红蛋白测定 6

二、血型鉴定 6

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7

四、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7

五、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7

六、艾滋病病毒抗体 7

七、梅毒试验 8

第二章 血液的采集 9

第一节 血站内外采血的环境要求 9

一、血站内采血的环境要求 9

二、血站外采血的环境要求 10

第二节 采血前的准备 11

一、采血器材的准备 11

二、房间的准备 11

三、献血者的准备 11

四、采血者的准备 11

第二三节 采血技术 12

一、献血者的核对 12

二、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和准备 12

三、采血过程 13

第四节 采血后对献血者的护理 14

第五节 献血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处理 14

一、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 14

二、献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15

第六节 采血后献血者的生理恢复 16

第三章 血液成分的制备 18

第一节 成分输血概述 18

第二节 红细胞制剂的种类及制备 19

一、添加剂红细胞和代浆血 19

二、浓缩红细胞 20

三、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21

四、洗涤红细胞 23

五、冰冻红细胞 24

六、年轻红细胞 26

第三节 浓缩血小板的制备 26

一、浓缩血小板 26

二、少白细胞的血小板 29

三、富含血小板血浆(PRP) 30

第四节 血浆制品及冷沉淀的制备 30

一、血浆制品 30

二、冷沉淀 31

第五节 血液成分分离机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33

一、概述 33

二、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 33

三、膜滤式血浆分离机 36

四、吸附柱式血浆分离机 36

第六节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 37

一、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优点 37

二、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要求 38

三、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程序 38

四、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处理 39

第七节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其他血液成分 40

一、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粒细胞 40

二、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年轻红细胞 40

三、血浆分离机采集血浆 41

第八节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42

一、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保存和回输 42

二、外周血干细胞的纯化 44

第四章 光量子血液疗法 46

第一节 紫外线辐射血 46

一、发展史 46

二、紫外线的物理特征 46

三、辐射剂量 47

四、紫外线辐射血的临床应用 48

第二节 γ射线辐射血 52

一、预防TA-GVHD的作用机制 52

二、辐射剂量 53

三、γ射线辐射血对血细胞的影响 53

四、使用辐射血及血液成分的适应证 53

第五章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 54

第一节 国内外血液保存发展概述 54

第二节 全血的保存 55

一、全血在4±2℃时的保存 55

二、血液保存液 57

三、血液在贮存中的变化 57

第三节 红细胞的保存 59

第四节 保存血的肉眼观察和临床应用 61

第五节 血液的冷冻保存 62

一、血细胞的低温损伤机制 63

二、冷冻保护剂 63

三、低温血液保存与玻璃化 64

四、红细胞甘油化、冷冻、融化和去甘油的方法 64

五、冷冻红细胞的制备方法 64

六、冷冻红细胞的质量标准 67

七、冷冻血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67

第六节 血小板的保存 68

一、血小板零上温度保存 68

二、血小板的冷冻保存 69

三、血小板的质量检定 70

第七节 造血干细胞的保存 70

一、冷冻技术和设备 71

二、影响冷冻效果的主要因素 71

三、造血干细胞的冷冻方法 71

第八节 白细胞的保存 72

第九节 血浆的保存 73

第十节 冷沉淀的保存 74

第十一节 血液及其成分的领发和报废 75

一、血液入库 75

二、库存血的质量检查 75

三、血站血液的领发 76

四、医院内的血液领发 76

五、血液的报废 77

第十二节 血液贮存及运输的基本要求 77

一、贮血冷藏箱(库) 78

二、血液的运输 79

第六章 输血相关疾病的检测 80

第一节 输血相关疾病概述 80

一、输血相关疾病的种类 80

二、献血者筛选中输血相关疾病的检测项目 81

三、对献血者和血液制品检测试剂盒的要求 81

四、血液检验实验室的一般要求 82

五、输血相关疾病的预防 83

第二节 输血相关疾病的检测方法 84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84

二、免疫荧光法 87

三、放射免疫法 87

四、蛋白印迹试验 87

五、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87

六、颗粒凝集试验 88

七、病毒的检测 88

八、医学检验的质量保证、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89

九、免疫诊断试剂的评价 90

第三节 艾滋病的检测 91

一、HIV的基因及结构蛋白 92

二、HIV感染后的血清学变化 93

三、HIV抗体的筛查与确证 94

第四节 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的检测 97

一、概述 97

二、输血相关乙型、丙型及庚型肝炎的检测 98

第五节 输血相关梅毒的检测 102

一、梅毒的自然病程 102

二、梅毒的免疫问题 102

三、梅毒血清试验 104

第六节 输血相关疟疾的检测 105

第七节 输血相关HTLV-Ⅰ/Ⅱ感染的检测 106

第八节 输血相关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 107

第九节 弓形体病的检测 107

第七章 免疫血液学基础 109

第一节 血型和血型系统 109

一、血型 109

二、血型系统 109

三、已检出的主要血型系统 110

第二节 血型抗原 110

一、血型抗原的分布 110

二、血型抗原的形成时间 110

三、血型抗原的化学本质 111

四、抗原位点数和剂量效应 112

五、位置效应 113

六、复合抗原 113

第三节 免疫应答 113

第四节 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 114

一、免疫耐受 114

二、自身免疫 115

第五节 血型抗体 115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115

二、血型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和分型 116

三、抗体产生 118

第六节 补体 120

一、补体系统 120

二、补体活化经典途径 121

三、补体活化替代途径 122

四、补体活化的调节 和控制 122

五、C3d的形成 122

六、补体采集和应用 123

第七节 抗原、抗体反应及应用 123

一、抗体亲和力 123

二、体外抗原、抗体反应动力学 124

三、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124

四、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形式及应用 125

第八章 血型遗传学 127

第一节 遗传学基础和遗传物质 127

第二节 血型基因 128

第三节 血型的遗传方式 129

第四节 血型群体遗传学 130

第九章 红细胞血型 132

第一节 概况 132

第二节 ABO血型系统 133

一、ABO血型系统的特性 133

二、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134

三、ABO血型鉴定 137

第三节 Rh血型系统 137

一、Rh血型系统概述 137

二、Rh血型鉴定 141

三、Rh血型系统的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142

第四节 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 142

一、Lewis血型系统 143

二、MNSsU血型系统 143

三、P血型系统 143

四、Kell血型系统 143

五、Duffy血型系统 144

六、Kidd血型系统 144

七、Lutheran血型系统 144

八、I血型抗原 145

九、性联血型抗原Xga 145

十、其它一些血型系统 145

十一、高频率组抗原 145

十二、低频率组抗原 146

第五节 输血前检查 147

一、目的和要求 147

二、受血者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147

三、ABO和Rh定型 148

四、抗体筛选和鉴定 149

五、交叉配血试验 151

六、标签和发血 151

第十章 人类白细胞抗原 153

第一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基本概念 153

一、概述 153

二、HLA的研究历史 153

三、HLA的分型命名 154

四、HLA抗原的组织分布 158

五、HLA抗原的分子结构 159

六、HLA的生物学功能 161

第二节 HLA分型 161

一、血清学分型 161

二、细胞学分型 162

三、PCR-DNA分型 163

第三节 HLA的遗传与多态性 163

一、HLA的表型与单倍型 163

二、HLA的遗传 164

三、HLA的多态性 164

第四节 HLA抗体及抗体检测 165

一、HLA抗体 165

二、HLA抗体检测 167

三、交叉淋巴细胞毒试验 168

四、组织相容性试验 168

第五节 HLA在医学中的应用 169

一、HLA与输血 169

二、HLA与器官移植 170

三、HLA与亲子鉴定 171

四、HLA与疾病关联 173

第六节 粒细胞血型 174

一、粒细胞抗原 174

二、粒细胞抗体 176

三、粒细胞抗原和抗体的临床意义 176

第十一章 血小板血型 177

第一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 177

第二节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178

一、血小板输血治疗无效和输血后紫癜 178

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79

三、血小板的自身免疫作用 180

第三节 血小板同种抗体与输血 181

一、血小板同种抗体和血小板输注效果 181

二、血小板同种抗体特异性 182

三、适合性血小板输血及输血效果评价 182

第四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183

一、血清学检测方法 183

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184

第十二章 血清型与红细胞酶型 186

第一节 血清型 186

一、概况 186

二、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 187

三、结合珠蛋白型 190

四、低密度脂蛋白型 191

五、拟胆碱脂酶型 191

六、转铁蛋白型 191

七、α2球蛋白型 192

八、血浆铜蓝蛋白型 192

九、碱性磷酸酶型 192

十、α1抗胰酶型 192

十一、α2巨球蛋白型 193

第二节 红细胞酶型 193

一、主要的红细胞酶型 193

二、红细胞酶型的应用 193

第十三章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 195

第一节 标本 195

第二节 盐水介质凝集试验 196

第三节 胶体介质凝集试验 198

第四节 酶处理细胞的凝集试验 199

第五节 抗球蛋白试验 201

第六节 凝聚胺的应用 204

第七节 抗体效价滴定 205

第八节 吸收放散试验 207

第九节 凝集抑制试验 209

第十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免疫学检查 210

第十一节 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调查 212

第十四章 聚合酶链反应和杂交瘤技术 215

第一节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215

一、基本知识 215

二、PCR的原理 215

三、PCR的设计与操作 217

四、PCR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19

五、几种特殊的PCR 220

六、PCR产物分析 223

七、PCR在输血中的应用 226

第二节 杂交瘤技术 231

一、基本知识 231

二、杂交瘤技术的原理 231

三、产生与克隆杂交瘤的步骤 232

四、杂交瘤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 237

第十五章 塑料输血器材 238

第一节 塑料血袋 238

一、塑料血袋的性质 238

二、血袋典型结构和质量要求 240

三、使用塑料血袋的注意事项 242

第二节 塑料输血器 243

一、常规塑料输血器的结构和特点 243

二、塑料输血器使用注意点 245

第三节 白细胞滤器 246

一、白细胞滤器的发展 247

二、去除白细胞制品的临床意义 249

第十六章 质量控制 251

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251

一、基本质量术语 251

二、几个概念的关系 252

三、质量控制的意义 253

第二节 采血及其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 253

一、采血质量控制 253

二、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 255

第三节 全血及血液成分的质量控制 256

一、全血质量控制 256

二、浓缩红细胞质量控制 258

三、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质量控制 259

四、洗涤红细胞质量控制 260

五、解冻红细胞质量控制 260

六、浓缩血小板质量控制 261

七、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 262

八、冷沉淀质量控制 263

九、标签 264

第四节 血液检测的质量控制 264

一、基本概念 264

二、实验室基本条件的控制 267

三、室内质控 267

四、质控图 268

五、室间质量评价 269

第五节 原辅材料质量控制 269

一、一次性使用血袋质量控制 269

二、一次性医用注射器质量控制 271

第六节 仪器设备质量控制 273

一、成分离心机质量控制 273

二、储血设备质量控制 274

三、压力蒸汽灭菌器质量控制 275

四、采血混匀秤质量控制 278

五、速冻冰箱质量控制 278

第七节 工艺卫生质量控制 278

一、采血人员手指细菌检查 279

二、采血室和成分室的工艺卫生质量检查 279

三、净化台/室质量检查 2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