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温病学
温病学

温病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尹锡泰主编;毛有丰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14096·55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
《温病学》目录

上篇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温病学说的发展概况 1

目 录 1

第二节 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8

第三节 新感与伏邪 10

一、新感 11

二、伏邪 12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 13

一、卫气营血的病机证候 13

第二章 温病的辨证 13

二、卫气营血的浅深传变 16

第二节 三焦辨证 18

第三节 常见证候的辨证 20

一、寒热 20

二、汗液 21

三、头身痛 22

四、二便 23

五、饮食 23

六、斑疹 24

七、白? 25

八、昏谵 26

九、痉厥 27

第四节 舌质、舌苔、牙齿的辨证 27

一、辨舌质 28

二、辨舌苔 30

三、验牙齿 32

第五节 五官、神色、气味的辨证 33

一、审五官 33

二、察神色 35

三、辨气味 35

一、切脉象 36

第六节 脉象、胸腹的辨证 36

二、按胸腹 37

第三章 温病的治法 38

一、解表法 38

二、清气法 40

三、化湿法 42

四、攻下法 43

五、清营法 45

六、凉血法 45

七、开窍法 46

八、熄风法 47

九、救阴法 48

十、回阳法 50

第四章 四时温病简介 52

第一节 风温 52

第二节 春温 55

第三节 暑温 59

第四节 湿温 65

第五节 伏暑 72

第六节 秋燥 77

三、兼气郁 (1 82

第七节 冬温 83

第八节 温疫 86

第九节 温毒 90

中篇辨证论治 98

第一章 温热类证治 98

第一节 卫分证治 99

一、风温客于肺卫 99

(一)表证较重 99

(二)咳嗽较重 101

二、燥伤肺卫 103

三、表热兼气分湿热 104

四、表热兼营分热炽 104

第二节 气分证治 105

一、上焦气热证治 105

(一)痰热阻肺 105

(二)邪热壅肺 106

(三)燥热伤肺 107

(四)燥火上干清窍 108

(五)热郁胸膈 109

二、上焦气热兼证 110

(一)热郁胸膈、阳明腑实 110

(二)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111

(三)痰火壅肺、腑气不通 111

三、中焦气热证治 112

(一)无形热盛 112

(二)有形热结 115

(三)迫肠下利 117

四、中焦气热兼证 118

(一)气热发疹 118

(三)阳明腑实、小肠热结 119

(二)阳明腑实兼痰涏壅盛 119

(四)温热挟滞、内阻胃肠 120

五、热在少阳胆 121

六、火盛于三焦 121

第三节 营分证治 122

一、热灼营阴 122

二、气营两燔 123

四、气营热盛发痉 124

三、气营热盛发斑 124

五、逆传心包 125

(一)热闭心包兼有腑实 127

六、营热兼证证治 127

(二)热在心营下移小肠 128

一、热深入血、耗血动血 129

第四节 血分证治 129

二、热闭心包、血络瘀滞 130

三、热与血结 131

四、经来热陷、搏结不行 132

五、热入血室、血结较轻 133

六、病温经来、邪陷发痉 133

七、邪陷血分、经期早至 134

八、经水适断、邪乘虚陷 134

九、温热疫毒、耗液伤血 135

十、邪留血脉、主客交浑 136

十一、毒火燔灼气血 138

十二、肝热动风 139

第五节 伤阴证治 140

一、肺胃阴伤 140

二、胃阴耗伤 141

三、液枯便秘 142

四、肺燥肠闭 144

六、肝肾阴伤 145

五、肺肾阴虚 145

七、肝肾阴伤、心阳失守 147

八、肝肾阴伤、大肠不固 147

九、肝肾阴伤、虚风初动 148

十、肝肾阴伤、心体失养 148

十一、阴虚扰动冲脉 149

十二、邪热已去、真阴欲竭 150

十三、邪留阴分 151

(一)暑伤津气 152

十四、阴伤兼暑热 152

(二)暑伤心肾 153

十五、阴伤兼腑实未去 154

十六、气阴均伤、腑实未去 154

十七、阳亢阴虚 156

十八、津气欲脱 157

第二章 湿温类证治 158

第一节 卫分证治 159

一、湿遏卫阳 159

二、暑兼寒湿 159

(一)湿遏卫气 161

第二节 气分证治 161

一、湿重于热 161

(二)三焦升降失司 162

(四)湿热郁发白? 164

(三)秽浊阻于膜原 164

(五)湿阻下焦、泌别失职 166

(六)湿阻肠道、传导失职 166

(七)湿热内结、卫阳暂亡 167

二、热重于湿 167

(一)暑湿困阻中焦 167

(二)暑湿弥漫三焦 168

(三)湿热郁阻三焦黄疸 169

(四)湿热挟滞、内阻胃肠 170

(五)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170

(一)湿热交阻脾胃 171

三、湿热并重 171

(二)湿热发为疫毒 172

(三)湿热弥漫三焦 173

(四)湿热交结 173

(五)湿热蕴于经络 174

(六)湿热郁阻少阳 175

第三节 营血证治 176

一、湿热化燥、迫血外溢 176

二、下血过多、气虚欲脱 177

第一节 兼证 178

一、兼痰饮 178

第三章 兼证与复证 178

二、兼食滞 181

四、兼血瘀 183

第二节 复证 184

一、劳复证治 184

二、食复证治 185

第四章 温病瘥后调理与后遗证治疗 186

第一节 瘥后调理 186

第二节 后遗证的治疗 188

下篇原著类选 205

一、温病的种类 205

二、温病的病因 205

三、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210

四、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的证治 212

五、温病的治法 231

六、温病的证治 242

七、温病的预后 297

附: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十五方 298

方剂索引 303

编后记 30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