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毒性肝炎的理论与临床
病毒性肝炎的理论与临床

病毒性肝炎的理论与临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彩福等编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4202·147
  • 页数:447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外科学下一篇:眼科实用药物手册
《病毒性肝炎的理论与临床》目录

第一章肝脏的解部、组织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1

一、肝脏之大体解剖 1

(一)肝脏的形态 1

目 录 1

(二)肝脏的韧带 3

(三)肝脏的分区 3

(四)肝脏的毗邻 5

(五)肝内管道 5

二、肝脏之组织结构 8

(一)肝小叶 8

(三)肝脏的排泄管道 11

(四)肝脏的血液供应 11

(二)汇管区(肝内门管) 11

(五)肝脏的淋巴管和神经分布 12

(六)肝细胞的组织化学 12

三、肝脏之生理功能 14

(一)代谢功能 14

(二)解毒功能 18

(三)排泄功能 19

第二章肝炎病毒及病毒抗原 21

一 甲型肝炎病毒 21

(一)甲型肝炎病毒的发现 21

(二)甲型肝炎病毒的性质 22

二、乙型肝炎病毒及其抗原和抗体 24

(一)简史及命名 24

(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抗体 26

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亚型 28

3.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 29

(三)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及核心抗体 29

(四)乙型肝炎病毒的e抗原-抗体系统 32

(五)DNA聚合酶 34

(六)Delta(δ)抗原与Delta相关肝炎 34

(七)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37

(八)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37

(九)乙型肝炎病毒的分类 43

(十)产生HBsAg的培养细胞株Alexander细胞株 44

三、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45

一、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反应 48

(一)甲型肝炎的免疫学反应 48

第三章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48

(二)乙型肝炎的免疫学反应 50

二.病毒性肝炎免疫性肝损伤的机理 54

(一)细胞免疫 56

(二)依赖抗体的细胞毒作用(ADCC) 59

(三)其它细胞毒反应 60

(四)免疫复合物反应 60

(五)免疫调节因子与肝损伤 67

三、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自身免疫机理 68

第四章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74

一、简史 74

二、流行情况 75

(一)甲型肝炎 75

(二)乙型肝炎 76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 76

2.HBsAg亚型的分布 78

3. e抗原e抗体 82

4.δ抗原及抗体系统 85

(三)非甲非乙型肝炎 87

(一)传染源 90

1.甲型肝炎的传染源 90

三、流行环节 90

2.乙型肝炎的传染源 91

3.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传染源 94

4.不同临床类型在传播中的作用 94

(二)传播途径 95

1.甲型肝炎 95

2.乙型肝炎 98

3.非甲非乙型肝炎 118

(三)人群易感性 118

四、流行特点 119

(一)年龄 119

(二)性别 121

(三)职业 121

(四)地理分布 122

(五)家庭集聚性 122

(六)隐性感染 125

(七)季节性 126

(八)周期性 126

(一)急性肝炎(普通型) 127

第五章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 127

一、各种临床类型的病理变化 127

(二)急性重症肝炎 131

(三)急性胆汁性肝炎(毛细胆管性肝炎) 132

(四)亚急性肝坏死 132

(五)迁延性肝炎(慢性持续性肝炎) 133

(六)慢性活动性肝炎 133

(七)肝炎后肝硬化 135

(八)慢性HBsAg携带者 136

附:1983年第二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郑州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肝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 138

(一)急性肝炎 140

(二)轻型肝炎 140

二、各型肝炎肝组织超微结构病理变化 140

(三)重症肝炎 141

(四)迁延性肝炎 142

(五)慢性活动性肝炎 142

(六)肝炎后肝硬化 143

(八)单项转氨酶增高 144

三、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理特点 144

(七)慢性HBsAg携带者 144

(一)急性肝炎 154

一、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154

1.潜伏期 154

第六章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154

3.黄疸期 155

4.恢复期 155

2.黄疸前期 155

(三)重症肝炎 156

1.急性重型(暴发型肝炎) 156

(二)慢性肝炎 156

2.亚急性重型(亚急性肝坏死) 157

(四)淤胆型肝炎 161

二、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161

(一)流行病学资料 162

1.流行病学史 162

2.其他病史 163

(二)临床症状 163

(三)体征 164

1.黄疸 164

2.肝肿大 165

3.脾肿大 167

4.其他重要体征 168

1.甲型肝炎病原学检测 170

2.乙型肝炎病原学检测 170

(四)化验 170

(五)其他辅助检查 171

1.A型超声诊断 171

3.非甲非乙型肝炎病原学检测 171

2.B型超声诊断 175

3.肝血流图 177

4.腹腔镜检查 178

5.肝活组织检查 181

6.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 183

7.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184

(二)无黄疸型肝炎的鉴别诊断 185

(一)黄疸型肝炎的鉴别诊断 185

三、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185

(三)病毒性肝炎的误诊 188

第七章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92

一、胆红素代谢的近代概念 192

(一)胆红素的生成及转运 192

(二)胆红素在肝内的结合机制 195

(三)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196

二、黄胆的诊断 196

(一)黄疸的分类 197

1.日本的黄疸分类 197

2.欧美的黄疸分类 197

3.我国习用的黄疸分类 198

(二)几种临床常见黄疸的特征 198

1.溶血性黄疸的特征 198

2.肝细胞性黄疸的特征 199

3.阻塞性黄疸的特征 199

(三)黄疸的鉴别诊断 200

1.病史 200

4.先天性胆红素代谢缺陷所致的黄疸 200

2.体格检查 203

3.肝功能试验的选择 206

4.其他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207

(四)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困难问题 208

1.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的鉴别 208

2.罕见疾病的黄疸鉴别 210

3.妊娠期特发性黄疸的鉴别 210

4.术后黄疸 211

(二)血沉 212

(一)白细胞计数 212

(三)血小板计数 212

一、血液学检查 212

第八章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212

二、肝功能检查 213

(一)胆红质代谢功能试验 214

(二)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 217

(三)肝脏对染料排泄功能的测定 220

(四)糖代谢机能试验 223

(五)脂肪代谢功能试验 223

(六)凝血象检测 224

三、肝炎的酶学检查 226

(一)血清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227

(二)微量法转氨酶活力测定 232

(三)γ—谷氨酰转酞酶(γ—GT) (简称转酞酶) 234

(四)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 235

(五)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测定 236

(六)5′—核苷酸酶(5′—NT)测定 238

(七)单胺氧化酶(MAO)测定 238

(八)血清甲种胎儿蛋白(α—FP)的测定 239

(九)其它酶试验 241

(十)酶比值的意义 243

四、血清铁测定 244

五、血清锰、铜及锌的浓度 245

六、血浆α—脂蛋白测定 246

七、脂蛋白—X测定 246

八、血清氨基酸值的测定 247

九、血浆环核苷酸测定 247

(二)肝病的诊断 248

(一)人群普查 248

(三)黄疸的鉴别诊断 248

十一、关于肝功能试验的合理选择 248

十、常见主要肝病肝功能试验结果 248

(四)治疗过程的观察和对治疗结果的判断 250

十二、乙型肝炎病原学检查方法 251

(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体的检测方法 251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性质 261

(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核心抗体的检测方法 263

(三)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的检测方法 265

十三、乙型肝炎的免疫学检查 265

(一)体液免疫测定法 266

(二)细胞免疫测定法 267

第九章病毒性肝炎的合并症 271

一、胆系疾患 271

二、血液系统疾患 272

三、原发性肝癌 275

四、糖尿病 287

五、肾脏疾患 288

六、心脏疾患 290

七、脂肪肝 291

八、胰腺疾患 292

九、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293

十、神经系统疾患 293

十一、其他合并症 293

第十章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294

一、适当休息 294

二、合理营养 295

三、合理的药物治疗 299

(一)正确看待“保肝疗法”和“保肝药物” 299

(二)治疗急性肝炎的药物及方剂 300

(三)治疗迁、慢性肝炎的药物及方剂 307

(四)暴发型肝炎的治疗 326

(五)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治疗及其治疗药物 333

(六)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 351

第十一章祖国医学辨证论治治疗肝炎的方法 357

一、祖国医学对肝炎的认识 357

二、肝炎的辨证分型及治疗 358

(一)黄疸型肝炎 358

(二)无黄疸型肝炎 359

1.急性无黄疸性肝炎辨证论治及分型 359

2.迁延性慢性肝炎辨证论治及分型 360

附:1983年第二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郑州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医治疗部分 361

(一)黄疸 364

(二)降酶 364

三、肝炎治疗的几个问题讨论 364

(三)肝区痛 365

(四)肝脾肿大的治疗 365

(五)增加血清白蛋白的中草药 366

(六)肝炎出血问题 366

(七)促进肝细胞再生药物 367

(八)抗脂肪肝药物 367

(九)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367

(一)急性肝炎的几种预后 368

第十二章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368

一、急性肝炎的预后 368

(二)影响急性肝炎预后的因素 373

(三)判断急性肝炎预后的指标 384

二、迁延性肝炎的预后 385

三、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预后………………………(386 )四、复发型肝炎的预后 387

五、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预后 387

六、老年性肝炎的预后 390

一、加强领导健全防治机构,制定落实防治措施 392

第十三章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392

二、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培养防治骨干 393

三、管理传染源 394

四、切断传播途径 398

五、易感人群的保护 400

(一)中草药的预防 400

(二)干扰素诱导剂的预防 401

(三)被动免疫 402

(四)主动免疫 410

(五)被动免疫与主动免疫联合应用 417

(六)乙型肝炎疫苗的展望 418

六、消毒问题 420

(一)消毒效果的检测 420

(二)物理消毒因子对肝炎病毒的作用 423

(三)化学因子对肝炎病毒的作用 427

(四)肝炎的消毒方法 436

附:1983年第二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郑州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消毒方法 4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