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人体生理学》教材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091752X
- 页数:517 页
绪论 1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目的和任务 1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目的和任务 1
绪论 1
目 录 1
目 录 1
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
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
三、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3
三、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3
四、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机能调节 6
四、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机能调节 6
概述 14
上篇 人体生理学 14
第一章 细胞生理学 14
概述 14
上篇 人体生理学 14
第一章 细胞生理学 14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6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16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6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16
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18
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18
一、线粒体 26
第二节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6
一、线粒体 26
第二节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6
二、内质网 28
二、内质网 28
三、核蛋白体 31
三、核蛋白体 31
五、溶酶体 32
四、高尔基复合体 32
五、溶酶体 32
四、高尔基复合体 32
六、中心体 34
六、中心体 34
七、过氧化体 35
八、微管与微丝 35
八、微管与微丝 35
七、过氧化体 35
九、细胞器的相互关系 36
九、细胞器的相互关系 36
第三节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37
第三节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37
二、核膜 38
一、细胞核的形态、大小与数量 38
二、核膜 38
一、细胞核的形态、大小与数量 38
三、核仁 39
三、核仁 39
四、核浆 40
五、染色质与染色体 40
五、染色质与染色体 40
四、核浆 40
第二章 肌肉生理 42
第一节 骨骼肌微细结构概要 42
第一节 骨骼肌微细结构概要 42
第二章 肌肉生理 42
二、肌肉的生理特性 44
二、肌肉的生理特性 44
第二节 肌肉的特性 44
一、肌肉的物理特性 44
一、肌肉的物理特性 44
第二节 肌肉的特性 44
第三节 肌肉的收缩过程 48
第三节 肌肉的收缩过程 48
一、膜电位的发生与神经冲动的传导 49
一、膜电位的发生与神经冲动的传导 49
二、兴奋由运动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53
二、兴奋由运动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53
三、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过程 56
三、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过程 56
第四节 肌肉收缩的形式和作功 60
一、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60
一、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60
第四节 肌肉收缩的形式和作功 60
二、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62
二、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62
三、肌肉作功 63
四、影响肌肉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的因素 63
三、肌肉作功 63
四、影响肌肉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的因素 63
第五节 肌纤维的类型 67
一、肌纤维分类的依据 67
第五节 肌纤维的类型 67
一、肌纤维分类的依据 67
的特征 68
二、肌纤维类型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68
的特征 68
二、肌纤维类型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68
三、运动训练与肌纤维类型 69
三、运动训练与肌纤维类型 69
一、肌电图 73
第六节 肌肉功能的评定 73
第六节 肌肉功能的评定 73
一、肌电图 73
二、电—机械延迟(EMD) 75
二、电—机械延迟(EMD) 75
四、肌功描记法 76
四、肌功描记法 76
三、时值 76
三、时值 76
第三章 血液 78
第一节 概述 78
一、体液的概念及功能 78
一、体液的概念及功能 78
第一节 概述 78
第三章 血液 78
二、内环境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 80
二、内环境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 80
三、血液的组成 83
三、血液的组成 83
四、血液的主要机能 84
四、血液的主要机能 84
一、红细胞(RBC) 85
一、红细胞(RBC) 85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85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85
二、白细胞(WBC) 88
二、白细胞(WBC) 88
三、血小板 91
三、血小板 91
一、运动过程中血量的调节 94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系统某些机能的影响 94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系统某些机能的影响 94
一、运动过程中血量的调节 94
二、肌肉活动时血液理化因素的变化 97
二、肌肉活动时血液理化因素的变化 97
三、血型 98
三、血型 98
第四节 运动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 102
第四节 运动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 102
一、安静状态时血细胞数量的变化 102
一、安静状态时血细胞数量的变化 102
二、运动后血细胞数量的变化 103
二、运动后血细胞数量的变化 103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07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07
一、自动节律性(自律性) 108
第一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 108
第一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 108
一、自动节律性(自律性) 108
二、传导性 109
二、传导性 109
三、兴奋性 110
三、兴奋性 110
四、收缩性 112
四、收缩性 112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113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113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113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113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114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114
三、心音 117
三、心音 117
四、心电图 119
四、心电图 119
五、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120
五、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120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27
第三节 血管生理 127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27
第三节 血管生理 127
二、动脉血压 130
二、动脉血压 130
三、动脉脉搏 135
一、神经调节 135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35
一、神经调节 135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35
三、动脉脉搏 135
二、体液调节 141
二、体液调节 141
第五节 运动与血液循环 143
一、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143
第五节 运动与血液循环 143
一、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143
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45
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45
三、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147
三、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147
第五章 呼吸生理 153
第一节 概述 153
第五章 呼吸生理 153
第一节 概述 153
一、呼吸器官 155
第二节 肺的通气功能 155
一、呼吸器官 155
第二节 肺的通气功能 155
二、呼吸运动与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156
二、呼吸运动与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156
三、肺内压和胸内压 159
三、肺内压和胸内压 159
四、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162
四、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162
第三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 165
第三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 165
一、气体交换的决定因素 166
一、气体交换的决定因素 166
二、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68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68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68
二、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68
第四节 运动过程中的需氧量与摄氧量 174
第四节 运动过程中的需氧量与摄氧量 174
一、需氧量 174
一、需氧量 174
二、摄氧量(耗氧量、吸氧量) 175
二、摄氧量(耗氧量、吸氧量) 175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77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77
一、呼吸中枢 177
一、呼吸中枢 177
二、呼吸反射 178
二、呼吸反射 178
第六节 运动时的呼吸 180
一、减少呼吸道阻力 180
第六节 运动时的呼吸 180
一、减少呼吸道阻力 180
二、提高肺泡通气量 181
三、呼吸形式适应于动作结构 181
二、提高肺泡通气量 181
三、呼吸形式适应于动作结构 181
四、合理运用憋气 182
四、合理运用憋气 182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185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185
第一节 概述 185
第一节 概述 185
第二节 口腔内的消化 186
第二节 口腔内的消化 186
一、唾液的组成和作用 186
一、唾液的组成和作用 186
二、咀嚼和吞咽 187
二、咀嚼和吞咽 187
第三节 胃内的消化 187
一、胃液的性质、组成和作用 187
一、胃液的性质、组成和作用 187
第三节 胃内的消化 187
二、胃的运动 188
二、胃的运动 188
第四节 小肠内的消化 189
一、小肠内消化液的分泌及作用 189
一、小肠内消化液的分泌及作用 189
第四节 小肠内的消化 189
二、小肠的运动 190
二、小肠的运动 190
二、大肠运动与排便 191
二、大肠运动与排便 191
第五节 大肠的功能 191
一、大肠液及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191
第五节 大肠的功能 191
一、大肠液及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191
第六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 192
一、吸收的部位 192
二、吸收的机理 192
二、吸收的机理 192
一、吸收的部位 192
第六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 192
三、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和途径 193
三、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和途径 193
第七节 运动对消化机能的影响 194
第七节 运动对消化机能的影响 194
第七章 排泄 196
第一节 概述 196
第七章 排泄 196
第一节 概述 196
第二节 肾脏的结构特点与泌尿机能 197
第二节 肾脏的结构特点与泌尿机能 197
一、肾的结构概要 197
一、肾的结构概要 197
二、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198
二、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198
三、尿的生成过程 200
三、尿的生成过程 200
四、尿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尿量 204
四、尿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尿量 204
一、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205
第三节 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205
一、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205
第三节 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205
二、肾脏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208
二、肾脏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208
三、肾脏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209
三、肾脏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209
一、尿量 211
二、尿乳酸 211
一、尿量 211
第四节 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 211
第四节 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 211
二、尿乳酸 211
三、运动性蛋白尿 212
三、运动性蛋白尿 21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15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215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15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215
二、人体运动的供能系统 216
一、机体的能量转移与利用 216
二、人体运动的供能系统 216
一、机体的能量转移与利用 216
三、能量代谢测定 231
三、能量代谢测定 231
四、基础代谢 235
四、基础代谢 235
第二节 体温调节 236
五、运动时的能量消耗 236
一、体温及其正常变化 236
一、体温及其正常变化 236
第二节 体温调节 236
五、运动时的能量消耗 236
二、产热与散热 240
二、产热与散热 240
三、运动时体温的变化 244
三、运动时体温的变化 244
四、体温调节 245
四、体温调节 245
一、内分泌和激素 248
一、内分泌和激素 248
第九章 内分泌 248
第一节 概述 248
第一节 概述 248
第九章 内分泌 248
二、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 249
二、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 249
三、激素的作用原理 250
三、激素的作用原理 250
一、甲状腺 251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腺及其激素的功能 251
一、甲状腺 251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腺及其激素的功能 251
二、胰岛 253
二、胰岛 253
三、肾上腺 255
三、肾上腺 255
四、脑垂体 259
四、脑垂体 259
五、性腺 262
五、性腺 262
第三节 内分泌的相互关系 265
第三节 内分泌的相互关系 265
第十章 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生理 268
第十章 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生理 268
第一节 感官生理 269
第一节 感官生理 269
一、概述 270
一、概述 270
二、视觉 272
二、视觉 272
三、听觉 283
三、听觉 283
四、位觉器官(前庭器官) 289
四、位觉器官(前庭器官) 289
五、本体感觉 299
五、本体感觉 299
第二节 神经元与中枢的活动规律 302
一、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302
第二节 神经元与中枢的活动规律 302
一、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302
二、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312
二、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312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323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323
一、感觉传入系统 324
一、感觉传入系统 324
二、大脑皮层的感觉机能 327
二、大脑皮层的感觉机能 327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控制与调节 330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控制与调节 330
一、肌紧张 331
一、肌紧张 331
二、姿势反射在躯体运动中的作用 334
二、姿势反射在躯体运动中的作用 334
三、小脑对人体运动的调节 340
三、小脑对人体运动的调节 340
四、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控制与调节 341
四、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控制与调节 341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46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46
一、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特征 347
一、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特征 347
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 350
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 350
三、植物性神经中枢 352
三、植物性神经中枢 352
四、植物性神经的营养机能 354
四、植物性神经的营养机能 354
一、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358
第一节 条件反射的形成及高级神经活动 358
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358
下篇 运动生理学 358
下篇 运动生理学 358
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358
第一节 条件反射的形成及高级神经活动 358
一、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358
二、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及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 359
二、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及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 359
三、建立条件反射的条件 360
三、建立条件反射的条件 360
四、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 361
四、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 361
五、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特征 364
五、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特征 364
六、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365
六、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365
第二节 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与实践 366
一、运动技能及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 366
第二节 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与实践 366
一、运动技能及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 366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与发展 367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与发展 367
三、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370
三、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370
第一节 概述 374
第十二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374
第十二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374
第一节 概述 374
第二节 力量素质 375
第二节 力量素质 375
二、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376
一、力量素质的分类 376
二、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376
一、力量素质的分类 376
三、发展力量的一些问题 379
三、发展力量的一些问题 379
第三节 速度素质 384
一、速度素质的概念 384
第三节 速度素质 384
一、速度素质的概念 384
二、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385
二、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385
三、发展速度素质的一些问题 387
三、发展速度素质的一些问题 387
一、耐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388
一、耐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388
第四节 耐力素质 388
第四节 耐力素质 388
二、有氧耐力 389
二、有氧耐力 389
三、无氧耐力 393
三、无氧耐力 393
四、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关系 395
四、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关系 395
第五节 柔韧与灵敏素质 396
一、柔韧素质 396
一、柔韧素质 396
第五节 柔韧与灵敏素质 396
二、灵敏素质 397
二、灵敏素质 397
第十三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的阶段性变化 399
第十三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的阶段性变化 399
第一节 赛前状态 400
第一节 赛前状态 400
一、赛前状态生理变化的原因 402
一、赛前状态生理变化的原因 402
二、影响赛前状态的因素 402
二、影响赛前状态的因素 402
一、准备活动的作用 403
第二节 准备活动 403
第二节 准备活动 403
一、准备活动的作用 403
二、如何做准备活动 405
二、如何做准备活动 405
一、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原因 406
第三节 进入工作状态 406
一、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原因 406
第三节 进入工作状态 406
二、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 408
三、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408
三、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408
二、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 408
一、真稳定状态 409
第四节 稳定状态 409
一、真稳定状态 409
第四节 稳定状态 409
二、假稳定状态 410
二、假稳定状态 410
第五节 疲劳 411
第五节 疲劳 411
一、对疲劳的认识 412
一、对疲劳的认识 412
二、关于疲劳的几种学说 413
二、关于疲劳的几种学说 413
三、判断疲劳的方法 420
三、判断疲劳的方法 420
第六节 恢复 423
第六节 恢复 423
一、恢复过程的阶段性 424
一、恢复过程的阶段性 424
二、促进人体机能恢复的手段 425
二、促进人体机能恢复的手段 425
第十四章 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及体育教学 430
与训练 430
与训练 430
第十四章 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及体育教学 430
第一节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影响 431
生长发育的因素 431
第一节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影响 431
生长发育的因素 431
一、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的划分和青春发育期 432
一、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的划分和青春发育期 432
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433
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433
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 436
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 436
第二节 儿童少年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443
与体育教学和训练 443
一、骨骼与关节 443
一、骨骼与关节 443
与体育教学和训练 443
第二节 儿童少年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443
二、肌肉 445
二、肌肉 445
三、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447
三、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447
四、呼吸系统 451
四、呼吸系统 451
五、神经系统 452
五、神经系统 452
第三节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年龄特点 455
第三节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年龄特点 455
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特点 455
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特点 455
二、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特点 456
二、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特点 456
问题 461
第一节 身体练习的分类 461
第十五章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若干生理学 461
第十五章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若干生理学 461
问题 461
第一节 身体练习的分类 461
二、根据动作的结构划分练习 462
一、根据肌肉收缩的形式划分练习 462
一、根据肌肉收缩的形式划分练习 462
二、根据动作的结构划分练习 462
三、根据肌肉工作的相对强度划分练习 463
四、根据人体能量代谢的特点划分练习 463
三、根据肌肉工作的相对强度划分练习 463
四、根据人体能量代谢的特点划分练习 463
五、根据运动能力或身体素质划分练习 464
五、根据运动能力或身体素质划分练习 464
一、全面身体发展原则 465
第二节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65
一、全面身体发展原则 465
第二节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65
二、循序渐进原则 467
二、循序渐进原则 467
三、大运动量训练原则 468
三、大运动量训练原则 468
四、区别对待原则 472
四、区别对待原则 472
第三节 运动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473
第三节 运动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473
一、重复训练法 474
一、重复训练法 474
二、间歇训练法 476
二、间歇训练法 476
三、持续训练法 479
四、循环训练法 479
四、循环训练法 479
三、持续训练法 479
五、比赛训练法 480
五、比赛训练法 480
六、我国传统的训练法 481
六、我国传统的训练法 481
第四节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482
第四节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482
一、安静状态时身体适应程度的生物学特征 483
一、安静状态时身体适应程度的生物学特征 483
二、动态时身体适应程度的生物学特征 487
二、动态时身体适应程度的生物学特征 487
一、安静时和运动后脉搏和血压的测定 492
人体生理学实验部分 492
人体生理学实验部分 492
一、安静时和运动后脉搏和血压的测定 492
二、肺活量和呼吸肌耐力的测定 497
二、肺活量和呼吸肌耐力的测定 497
三、反应时的测定 499
三、反应时的测定 499
四、几种身体素质的测定 501
四、几种身体素质的测定 501
五、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定 512
五、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定 512
- 《体育公共服务改革 理想之美与现实之殇》齐超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中学物理奥赛辅导:热学 光学 近代物理学》崔宏滨 2012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2辑 2》王强主编 2016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吴鹏,郭茜茜,朱琨编著 2018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写给孩子的趣味物理学》(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6》王强主编 2016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培生高级英语语法 练习册》培生教育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灭绝生物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编著 2018
-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数学 一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7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中国)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
- 《幼儿园体育游戏与体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 2015
- 《语文素养读本 小学卷 二年级 下 巧克力和咖啡树》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编 2015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体育公共服务改革 理想之美与现实之殇》齐超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2辑 2》王强主编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