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殷墟甲骨文引论
殷墟甲骨文引论

殷墟甲骨文引论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如森著
  • 出 版 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60206751
  • 页数:6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甲骨学基本理论和甲骨文1056个可识字形音义简释,并附汉语拼音索引。
《殷墟甲骨文引论》目录

胡厚宣序 1

上编 甲骨学简述 3

第一章 甲骨的出土和甲骨文的发现 3

第一节 甲骨的出土、地点、时间和命名 3

一、关于甲骨的出土 3

二、甲骨出土地点的认定 4

三、关于甲骨出土的时间问题 6

孙常叙序 7

四、甲骨文的命名 7

第二节 甲骨被误为“龙骨” 8

第三节 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 9

第四节 继王懿荣之后的两位甲骨收藏家——刘鹗和罗振玉 13

李学勤序 15

第五节 发掘甲骨的四个历史时期 16

第一节 甲骨学的建立 27

第二节 甲骨文的重大意义 27

第二节 甲骨学的辅助学科和相关学科 30

第三节 甲骨学与考古学 32

第四节 甲骨学与历史学 36

第五节 甲骨学与天文、气象、历法学 42

一、对天体气象的记载 42

二、对天体星辰的记载 44

三、历法 47

第六节 甲骨学与农业科学 52

第七节 甲骨文在语言文字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57

一、殷商以前文字的推测 57

二、甲骨文与汉字学 65

三、甲骨文与汉语语法学 68

四、甲骨文与上古音韵学 73

第三章 甲骨文研究 76

第一节 甲骨文著录 76

第二节 甲骨文论著 80

第三节 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几位学者 87

第四章 甲骨文的骨版研究 104

第一节 甲骨的来源 104

第二节 甲骨骨版的结构分析 106

一、龟甲骨版分析 106

二、家畜骨和兽骨骨版分析 113

第三节 甲骨骨版的分类 113

第四节 甲骨骨版的缀合 122

一、甲骨缀合的原因、基本原则和专书简介 122

二、甲骨缀合的几种类型 125

(一)同一骨版分散在不同著录著作中的缀合 125

(二)龟腹甲骨版的缀合 134

(三)肩胛骨版的缀合 139

第五章 占卜、骨版的凿钻、灼龟、吉凶 143

第一节 对占卜的认识 143

一、龟骨的取材 144

第二节 占卜的准备 144

二、龟胛的整治、削锯和刮磨 145

三、骨版的凿钻 146

第三节 占卜的开始、结束和结尾 150

一、灼龟 150

二、吉凶说试议 152

第六章 甲骨刻辞 155

第一节 甲骨刻辞的部位 155

一、龟腹甲整版的刻辞部位 156

二、龟腹甲断片刻辞部位 160

三、肩胛骨刻辞部位 169

四、牛头骨刻辞部位 173

五、鹿头骨刻辞部位 173

六、犀牛肋骨刻辞部位 174

八、人头骨刻辞部位 175

七、虎骨刻辞部位 175

一、占卜刻辞 176

第二节 甲骨刻辞的分类 176

二、对贞刻辞 180

三、记事刻辞 180

四、纪时刻辞 181

五、兆序刻辞 184

六、兆记刻辞 184

第三节 甲骨刻辞的内容 186

第四节 甲骨刻辞的书法 192

一、甲骨文的契刻工具 192

二、先书后刻?还是不书即刻?还是兼而有之? 194

三、先直后横,是否普遍规律? 195

四、单锋字和双锋字 196

五、字体形态的不同 198

六、卜辞的行款、界划和涂朱 201

第一节 商代的社会概况 205

第七章 甲骨文的分期断代 205

第二节 甲骨文的断代研究 208

第三节 甲骨文断代研究“五期”说略述 212

第八章 甲骨文字 231

第一节 甲骨文字与新的“六书”说 231

第二节 甲骨文字形体结构的特点 236

一、象物的象形字 236

二、象事字 237

三、象意字 238

四、标示字 238

五、形声字 239

六、部件通用结构 239

七、形体的方位变换 240

八、合体部件的移位 241

十、部件内外结构 242

九、部件上下结构 242

十一、繁简字并存 243

十二、笔画结构的细微差别 243

十三、合文 244

第三节 甲骨文字的演变和异字同形例 244

一、甲骨文字的演变 244

二、异字同形例 247

第四节 甲骨文字的考释方法 248

一、字形比较法 249

二、卜辞文例推勘法 251

三、礼俗制度释字法 251

下编 可识字形音义简释 257

一、凡例 257

二、笔画查字表 260

第一卷(0001至0054,54字) 269

三、殷墟甲骨文可识字形音义简释正文 269

第二卷(0055至0143,89字) 290

第三卷(0144至0257,114字) 323

第四卷(0258至0335,78字) 365

第五卷(0336至0427,92字) 393

第六卷(0428至0494,67字) 427

第七卷(0495至0584,90字) 452

第八卷(0585至0655,71字) 486

第九卷(0656至0701,46字) 513

第十卷(0702至0771,70字) 530

第十一卷(0772至0844,73字) 556

第十二卷(0845至0940,96字) 582

第十三卷(0941至0987,47字) 620

第十四卷(0988至1056,69字) 640

四、汉语拼音索引 670

五、后记 68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