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论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论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立军著
  • 出 版 社:求实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800330494
  • 页数:333 页
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论》目录

前言 1

第一篇 马克思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新探 8

第一章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在《资本论》及其创作史中的地位 8

第一节 概说 8

第二节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10

第三节 1861-1865年的两个经济学手稿 14

第四节 《资本论》第一至三卷 17

第二章 马克思理论的基本内容 21

第一节 对亚当·斯密两个“定义”的剖析 22

Ⅰ、对第一个“定义”的肯定 22

Ⅱ、对第二个“定义”的批评 24

Ⅲ、两个“定义”之间“隐蔽的思想联系” 25

第二节 从两重见地考察的生产劳动 29

Ⅰ、生产劳动的根本标志 29

Ⅱ、从两重见地考察 31

第三节 劳动内容及其社会形式规定性的发展 33

Ⅰ、从“简单劳动过程结果”考察的生产劳动 34

Ⅱ、“总体工人”的劳动 38

Ⅲ、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劳动 40

Ⅳ、对物质生产领域劳动的正确理解 42

第四节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44

Ⅰ、建立在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的崭新定义 44

Ⅱ、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生产劳动一般的本质区别 46

Ⅲ、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特征”与“前提” 47

Ⅳ、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意义 50

第五节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预言 52

Ⅰ、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经济基础 52

Ⅱ、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的特征 53

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是使社会全体成员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54

第三章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 55

第一节 生产劳动内容、形式的辩证法 55

Ⅰ、“生产劳动一般”的内容与内在形式 55

Ⅱ、“一般生产劳动”的内容与外在形式 59

Ⅲ、再论“第五章”的定义 62

Ⅳ、生产劳动内在形式(内容)与外在形式(形式)的辩证关系 63

Ⅰ、生产劳动和其它劳动范畴的比较 66

第二节 马克思著作中的劳动范畴 66

Ⅱ、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68

Ⅲ、直接生产过程以外的生产劳动 68

第三节 从生产目的出发 71

第四节 区分的角度 75

Ⅰ、从资本家的角度 75

Ⅱ、人格化的资本 77

Ⅲ、普遍意义 77

第五节 两个领域的关系 78

Ⅰ、生产劳动的社会形式规定性与两个领域 78

Ⅱ、两个领域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79

Ⅲ、物质资料生产的决定作用 81

Ⅳ、对非物质生产领域资本主义关系的舍象 83

第二篇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体系 85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总论 85

第一节 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指导思想 85

Ⅰ、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意义 86

Ⅱ、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指导思想 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内涵 96

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生产劳动范畴的客观依据 97

Ⅱ、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性质 99

Ⅲ、从社会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的统一中考察 101

Ⅳ、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者是“总体工人” 10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经济效果 103

Ⅰ、“生产效果”和“物质生产效果” 104

Ⅱ、生产效果的具体内容与社会本质 107

Ⅲ、宏观生产效果和社会主义经济本质 10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劳动内容 110

第五节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发展趋势 113

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非生产劳动 113

Ⅱ、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发展趋势 114

第五章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领域 117

第一节 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 117

Ⅰ、农业劳动 118

Ⅱ、工业劳动 119

Ⅲ、从“总体劳动”意义上理解物质生产劳动 120

Ⅰ、精神生产领域的特点 121

第二节 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121

Ⅱ、精神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23

Ⅲ、精神生产领域的部门划分 124

第六章 劳务生产领域 127

第一节 概说 127

Ⅰ、劳务生产的特点 127

Ⅱ、劳务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28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业的劳动 133

Ⅰ、货运劳动 133

Ⅱ、客运劳动 134

Ⅲ、是否存在“重复计算” 135

Ⅰ、邮电业劳动的性质 136

第三节 邮电业的劳动 136

Ⅱ、邮电业劳动的特点 137

Ⅲ、邮电业劳动的作用 139

第四节 商业部门的劳动 141

Ⅰ、商业劳动的性质与特点 142

Ⅱ、怎样理解《资本论》中关于商业劳动“不创造价值”的论述 146

Ⅲ、对马克思一段论述的具体分析 150

Ⅳ、与把商业劳动划为物质生产劳动者商榷 152

第五节 旅游业的劳动 156

Ⅰ、旅游业的特点 156

Ⅱ、几个认识问题 158

第六节 教育劳动 159

第七节 舞台艺术部门的劳动 164

Ⅰ、医疗工作者的劳动 165

第八节 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的劳动 165

Ⅱ、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劳动 167

第九节 交通和消防警察的劳动 168

Ⅰ、交通警察的劳动 168

Ⅱ、消防警察的劳动 169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170

第一节 两种核算体系 170

Ⅰ、物质产品平衡体系 170

Ⅱ、国民核算体系 172

第二节 试析传统划分的理论依据 175

第三节 从现实出发看待马克思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舍象 178

Ⅰ、前言 178

Ⅲ、从产业结构变化的普遍趋势,看生产劳动具体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180

Ⅱ、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大发展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特征 180

Ⅳ、从生产关系角度考察,生产的概念和生产劳动范畴也应扩大 18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部门划分和国民收入 190

Ⅰ、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190

Ⅱ、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部门划分 192

Ⅲ、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与改革 194

第八章 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争论 199

第一节 20年讨论概观 199

Ⅰ、“文化大革命”前的讨论 199

Ⅱ、“文化大革命”后讨论的第一阶段 202

Ⅲ、“文化大革命”后讨论的第二阶段 207

Ⅰ、什么是生产劳动范畴的本质规定? 210

第二节 应该辨明的几个问题 210

Ⅱ、是“两个概念”,还是“一种标志、二重见地”? 214

Ⅲ、应当从何种意义上划分窄、宽、中“三派”? 215

Ⅳ、宽派理论是否违背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 217

Ⅴ、从不同角度划分生产者和消费者 223

Ⅵ、生产劳动范畴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结构和体系 224

第三篇 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的历史考察 229

第九章 早期思想家的争论 229

第一节 古希腊思想家 230

第二节 货币主义 230

第三节 重工主义 231

Ⅱ、詹姆斯·斯图亚特 232

Ⅰ、托马斯·孟 232

第十章 重农学派 233

第一节 威廉·配第 233

第二节 布阿吉尔倍 234

第三节 费朗斯瓦·魁奈 236

Ⅰ、部门划分 236

Ⅱ、阶级结构 237

Ⅲ、“纯产品”学说 238

Ⅳ、物质(农业)生产劳动的决定作用 239

Ⅴ、《经济表》的漏洞 240

第四节 杜阁 240

Ⅰ、把“纯产品”归结为剩余劳动 241

Ⅱ、对“三阶级”划分的重要改进 242

Ⅲ、对资本运动形式的论述 245

第一节 亚当·斯密 246

第十一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46

Ⅰ、何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247

Ⅱ、对重农学派的评述 250

Ⅲ、物质生产劳动的决定作用 251

Ⅳ、“增产”和“节约” 253

第二节 大卫·李嘉图 254

Ⅰ、提高劳动生产率 255

Ⅱ,对马尔萨斯的评述 256

第三节 西斯蒙第 257

Ⅰ、互不一致的“定义” 257

Ⅲ、非生产劳动 258

Ⅱ、财富的“三个条件” 258

第十二章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对亚当·斯密生产劳动理论的歪曲 260

第一节 马尔萨斯 260

Ⅰ、斯密理论体系的“基础” 260

Ⅱ、对财富和生产劳动的看法 261

Ⅲ、阶级倾向 265

第二节 让·巴蒂斯特·萨伊 265

Ⅰ、创造“效用”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 265

Ⅱ、社会财富的三种来源 266

Ⅲ、“任何实业操作”都是生产劳动 268

Ⅳ、非物质生产劳动 269

第三节 马歇尔 271

Ⅰ、财富与财货 272

Ⅱ、“人类所能生产和消费的只是效用” 273

Ⅲ、避免或取消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 274

第十三章 当代国外学者的探讨 277

第一节 概述 277

Ⅰ、两种偏向 277

Ⅱ、研究成果 278

第二节 对马克思理论、方法的阐述 279

Ⅰ、“双重角度”说 280

Ⅱ、“社会关系”说 281

Ⅲ、“不同层次”说 283

Ⅳ、“物质生产”说 286

Ⅰ、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否有一个确切的标准? 288

第三节 生产劳动研究中的新问题和新见解 288

Ⅱ、生产工人是否必须生产物质的、具体的商品? 289

Ⅱ、“流通领域”的工人是否可以算作生产工人? 292

第四节 生产劳动研究中的新问题和新见解(续) 295

Ⅰ、“基本定义”和“补充定义” 296

Ⅱ、关于马克思的研究方法 297

Ⅲ、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史的考察 298

Ⅳ、生产劳动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299

第五节 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 300

Ⅰ、划分的由来 300

Ⅱ、划分的根据 301

Ⅲ、不同的评价 302

附录:论社会主义医疗劳动的生产性质——兼谈孙冶方同志对“宽派”批评的得与失 3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