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布热核电站2-5机组初步安全分析报告 附录 文字部分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水利电力部核电局
- 出 版 社:水利电力部核电局
- 出版年份:1979
- ISBN:
- 页数:148 页
表11.3.6.4.T1输送中的质量和能量平衡(见图11.3.6.4.T 1
附录一 (第二卷第十章 附录) 1
10.1核设计 1
10.1.1设计依据 1
10.1.1.1燃料燃耗 1
目录 1
10.1.1.2负反应性反馈(反应性系数) 2
10.1.1.3功率分布 2
10.1.1.4最大的可控的反应性引入速率 3
10.1.1.5停堆深度 3
10.1.1.6稳定性 4
10.1.1.7快速停堆失败后预想的过渡过程 5
10.1.2描述 5
10.1.2.1核设计的描述 5
10.1.2.2功率分布 6
10.1.2.3反应性系数 14
10.1.2.4控制要求 16
10.1.2.5控制 18
10.1.2.6控制棒布置图案和反应性当量 20
10.1.2.7燃料组件的临界性 21
10.1.2.8稳定性 21
10.1.2.9压力壳辐照 24
10.1.3分析方法 24
10.1.3.1燃料温度(多普勒)的计算 25
10.1.3.2宏观组常数 25
10.1.3.3空间少组扩散计算 26
10.1.4参考文献 27
表10.1.1反应堆堆芯描述 29
附录一表自录 29
表10.1.2核设计参数 31
表10.1.4轴向稳定性指标—压水堆堆芯高365cm 32
表10.1.5满功率时各处典型的中子通量水平 32
表10.1.3对棒束控制组件反应性的要求 32
表10.1.8Saxton堆芯Ⅱ的同位素成分—棒MY,轴向区6 33
表10.1.7基准的临界实验 33
表10.1.6多普勒反应性损失的测量值和计算值的比较 33
表10.1.11慢化剂系数的测量值与计算值的比较—寿期初,热零功率 34
表10.1.10棒当量的测量值与计算值的比较 34
表10.1.9临界硼浓度—寿期初,热零功率 34
10.2热工和水力学设计 35
10.2.1设计基础 35
10.2.1.1偏离泡核沸腾的设计基础 35
10.2.1.2燃料温度设计基础 35
10.2.1.3堆芯流量设计基础 36
10.2.1.4水力动力学稳定性设计基础 36
10.2.1.5其他考虑 36
10.2.2描述 36
10.2.2.1摘要比较 36
10.2.2.2燃料和包壳温度(包括密实化作用) 37
10.2.2.2.2UO2燃料棒内径向功率分布 38
10.2.2.2.1UO2的导热性 38
10.2.2.2.6峰值因子的处理 39
10.2.2.2.5燃料包壳温度 39
10.2.2.2.4表面传热系数 39
10.2.2.2.3间隙热传导率 39
10.2.2.3.1DNB技术 40
10.2.2.3临界热通量比或烧毁比和混合技术 40
10.2.2.3.2烧毁比(DNBR)的定义 43
10.2.2.3.4热管因字 45
10.2.2.3.3混合技术 45
10.2.2.4通量倾斜的研究 46
10.2.2.5气泡含量的分布 47
10.2.2.6活性区冷却剂流量分布 47
10.2.2.7堆芯压降和水力负荷 47
10.2.2.7.1堆芯压降 47
10.2.2.7.2水力负荷 47
10.2.2.8关系式和物理数据 48
10.2.2.8.1表面传热系数 48
10.2.2.8.2堆芯和压力壳和的总压降 48
10.2.2.8.3气泡含量的公式 49
10.2.2.10.1燃料和包壳温度的误差 49
10.2.2.10估算误差 49
10.2.2.9运行变工况的热效应 49
10.2.2.10.2压降的误差 50
10.2.2.10.6流量中的误差 50
10.2.2.10.5DNBR计算中的误差 50
10.2.2.10.4DNB关系式的误差 50
10.2.2.10.3由于入口流量的不均匀分布引起的误差 50
10.2.3.1.1堆芯压降和热力设计中考虑的流道 51
10.2.3.1堆芯水力学 51
10.2.3计算 51
10.2.2.11设备配置资料 51
10.2.2.10.8混合系数的误差 51
10.2.2.10.7水力负荷的误差 51
10.2.3.2功率分布的影响 52
10.2.3.1.2入口流量分配 52
10.2.3.1.3摩擦系数的经验公式 52
10.2.3.2.1核焓升热管因字F△HN 53
10.2.3.2.2轴向热通量分布 53
10.2.3.3堆芯的热响应特性 53
10.2.3.4分析方法 54
10.2.3.4.1堆芯分析 54
10.2.3.5水力学和流体动力偶合的不稳定性 57
10.2.3.4.2燃料温度 57
10.2.3.4.3水力学的不稳定性 57
10.2.3.7在过渡过程中的潜在损伤温度效应 58
10.2.3.6对温度过渡过程影响的分析 58
10.2.3.8燃料元件烧毁过程中的能量释放 59
10.2.3.10由于冷却剂流道阻塞对燃料棒性能的影响 59
10.2.3.9能量释放或水浸透的燃料元件破裂 59
10.2.4.3部件和燃料的检查 60
10.2.4试验和检验 60
10.2.4.1在首次临界前的试验 60
10.2.4.2初始功率和电站运行 60
10.2.5仪表的应用 60
10.2.5.1堆芯内部仪表 60
10.2.5.2△T超温和超功率仪表 61
10.2.5.3限制最大功率输出的仪表 61
10.2.6参考文献 62
表10.2.1反应堆设计比较表 68
表10.2.2三个冷却剂回路中有一个回路停止运行的热工水力学设计参数 69
表10.2.3在反应堆正常情况下具有设计热管因字的汽泡含量 69
表10.2.4典型的西屋公司两回路和三回路反应堆预测数据THINC—IV和THINC—I的比较 70
表10.2.5实验数据与HYDNA数据的比较 70
11.3.2.1分类 71
附录二 (第二卷第十一章 及第三卷第四章 附录) 71
11.3.2事故分析:一般考虑 71
11.3.2.2正常运行与变工况运行 72
11.3.2.3控制系统的最佳化 72
11.3.2.4事故分析中所假设的初始功率条件 73
11.3.2.5事故分析中所假设的停堆点与停堆的时间延迟 73
11.3.2.6仪表偏差和中子通量功率范围的热工测量的误差 73
11.3.2.7控制棒束组件的插入特性 73
11.3.2.8反应性系数 74
11.3.2.9剩余衰变热 74
11.3.2.10所用的计算程序 75
附录二表目录 78
表11.3.2.2事故分析中所段设的停堆点与停堆延迟时间 78
表11.3.2.1核蒸汽供应系统的额定功率 78
参考文献 78
表11.3.2.3考虑了仪器本身的误差,根据正常设定值,最大超功率停堆点的确定 79
表11.3.2.4一览表 80
11.3.3.1棒束控制组件群不可控地从次临界状态抽出 82
11.3.3情况Ⅱ—中等频率的事故 82
11.3.3.2棒束控制组件群不可控地从功率状态抽出 84
11.3.3.3棒束控制组件的误插 86
11.3.3.4硼稀释的失控 88
11.3.3.5反应堆强迫循环冷却剂流量的部分损失 90
11.3.3.6暂停的反应堆冷却回路的起动 91
11.3.3.7失去外电负荷和(或)汽机停闭 92
11.3.3.8正常给水中断 94
11.3.3.10由于给水系统误动作而过多地带走热量 96
11.3.3.9电站辅助设备厂外供电的中断(电站失电) 96
11.3.3.11过量负荷增加的事故 97
11.3.3.12反应堆冷却系统的失压事故 98
11.3.3.13主蒸汽系统的失压事故 99
11.3.3.14在功率运行时安全注入系统的误动作 100
表11.3.3.1对情况Ⅱ事件中事件的时间顺序 102
表11.3.3.2控制棒组件误插和下落棒束控制组件情况中,最小计算的烧毁比值 106
11.3.4情况Ⅲ—稀少事故 106
11.3.4.1由于管道的小破裂所引起的失水事故或管道的大破裂引起的失水事故而起动紧急堆芯冷却系统 106
附件11.3.4.1/A.1—SLAP程序的描述 110
参考文献(11.3.4.1章) 110
11.3.4.2较小的二回路系统管道的破裂 110
11.3.4.3一个燃料组件不留意地装入不适当的位置 111
11.3.4.4完全失去反应堆冷却剂强迫循环流量 112
11.3.4.5在满功率时单个控制棒束组件的抽出 113
表11.3.4.1小破裂事件的时间顺序 114
表11.3.4.2对情况Ⅲ事件中,事变的时间顺序 115
11.3.5.1二回路的主管道破裂 115
11.3.5情况Ⅳ—极限事故 115
11.3.5.2蒸汽发生器的管子断裂 119
11.3.5.3单个堆冷却剂泵转子的卡锁 121
11.3.5.4燃料操作事故 123
11.3.5.5控制棒驱动机构罩的破裂(棒束控制组件的射出) 124
参考文献 128
表11.3.5.1Ⅳ类事故的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129
表11.3.5.2堆参数与用于蒸汽破裂DNB分析的核热管因子(此表文原文未给出) 129
表11.3.5.3转子卡锁瞬变特性摘要 130
11.3.6管道大破裂失水事故 130
11.3.6.1概述 130
11.3.6.1.1事故的描述 130
11.3.6.1.2预防与保护措施 131
11.3.6.1.3紧急堆芯冷却系统的性能标准 131
11.3.6.2热工分析 131
11.3.6.2.1热工分析方法 131
11.3.6.2.2初步结果 133
11.3.6.3机械应力 134
11.3.6.3.1设计规范 134
11.3.6.3.2堆内构件对于喷射力的垂直作用的响应特性 134
11.3.6.4.1安全壳内允许释放的能源 136
11.3.6.3.3一回路的机械应力 136
11.3.6.4安全壳的机械应力与热应力 136
11.3.6.4.2计算的主要假设 137
11.3.6.4.4初步结果 138
11.3.6.4.3分析方法 138
11.3.6.5.1主要的假设 140
11.3.6.5氢的产生与积累 140
参考文献(11.3.6章) 142
11.3.6.5.2初步结果 142
附件11.3.6.A1SATANV程序说明 143
附件11.3.6.A3LOCTA—R2程序说明 144
附件11.3.6.A2REFLOOD程序说明 144
附件11.3.6.A4BLOWDOWN—2和FORCEDIGITAL程序说明 145
附件11.3.6.A6COMPATE程序说明 146
附件11.3.6.A5OOBLADI程序说明 146
表11.3.6.2.T1大破裂时的主要事件的时序 148
表11.3.6.T2峰值包壳温度和热点的金属反应 148
表11.3.6.A.6.1安全壳中主要事件的时序 148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分析化学》陈怀侠主编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影响葡萄和葡萄酒中酚类特征的因素分析》朱磊 2019
- 《仪器分析技术 第2版》曹国庆 2018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Power BI数据清洗与可视化交互式分析》陈剑 2020
- 《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编著 2019
- 《行测资料分析》李永新主编 2019
- 《都匀年鉴》都匀市档案史志局编 2019
- 《中国关键词 19大篇 汉英对照 2 权威解读当代中国》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研究院著 2018
- 《GIS设备典型故障案例及分析》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编 2019
- 《继电保护精益化评价异常缺陷处理手册 智能变电站》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组编 2018
- 《中国关键词 19大篇 汉英对照 1 权威解读当代中国》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研究院著 2018
- 《配电网网架结构与应用案例》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组编 2018
- 《宜昌市中心城区环境控制性详细规划》宜昌市生态环境局编著 2019
- 《电力营销计量专业试题汇编 计量检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编 2017
- 《地下水的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农田水利局编 1958
- 《甘肃省水资源评价研究》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编 2018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东江、黄河、辽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模拟及水利工程水文效应研究》张强著 2019
- 《电力拖动与控制》陈仲升编 1996
- 《煤矿电工手册 第3分册 煤矿固定设备电力拖动》顾永辉等主编 1987
- 《催眠局中局》王健霖著 2019
- 《电力营销计量专业试题汇编 计量检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编 2017
-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PSIM仿真实践》谭兴国 2020
- 《东江 黄河 辽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模拟及水利工程水文效应研究》张强 2019
-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志》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志编撰委员会编者 2016
-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于群,曹娜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