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诊断学》应试备要
《中医诊断学》应试备要

《中医诊断学》应试备要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惠芳主编
  •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6238411
  • 页数:369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医学免疫学精要下一篇:健康饮食
《《中医诊断学》应试备要》目录

复习要求 1

重点名词 1

第一章 绪论 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思考问题 2

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性 2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

《诸病源候论》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 4

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4

《黄帝内经》一书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 4

西汉医家淳于意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贡献 4

《伤寒论》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 4

明清时期脉学专著及各书的主要内容 5

金元四大家诊病的各自特点 5

滑寿的《诊家枢要》对小儿望诊的贡献 5

危亦林对中医脉学的贡献 5

对黄疸病人作实验观察的较早记载 6

明清时期对辨证学贡献较大的医家及各自的代表著作 6

明清时期的舌诊专著及其特征 6

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 6

第一部附有彩图的舌诊专著 6

《寓意草》、《杂病源流犀烛》、《医经溯洄集》对诊断学的贡献 7

汪宏的《望诊遵经》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 7

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7

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代表医家及著作 7

明清时期对传染病论述较详的著作及作者 7

葛洪、龚庆宣、孙思邈、陈言等医家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 8

《难经》、《中藏经》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 8

对四诊综合性研究影响较大的医家及其代表作 8

对诊断与诊法的理解 9

疑难分析 9

“司外揣内”与“司内揣外” 10

模拟试题 11

中医诊法中蕴含“生物全息”思想 11

参考答案 15

重点名词 18

复习要求 18

第二章 诊法 18

一、望诊 18

神乱的含义及临床表现 21

望神的重点 21

思考问题 21

全身望诊 21

望诊的含义 21

得神、失神、假神、少神各自的含义、表现及临床意义,四者在形色、眼神、神志、语言方面的区别 22

观察五色变化判断疾病善恶、顺逆的方法 23

病色的含义及特点 23

望面色的含义、常色的含义,我国正常人面色的特点 23

主色、客色的含义 23

癫、狂、痫病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4

常见的病理五色及各自的临床意义 24

风中脏腑与风中经络,中风脱证与中风闭证的区别 25

痿证和痹证的区别 25

望形态的观察要点及临床意义 25

鸡胸、龟背、臌胀、扁平胸、桶状胸、脊疳各自的临床意义 25

阴脏人、阳脏人各自的体型、体质特点 25

形体胖瘦的临床意义 26

热极生风、痫病、疟疾常见的异常动态 26

常见体位改变及各自的临床意义,从卧势上判断病证的寒热虚实阴阳 26

望动静姿态诊病的一般规律 26

常见衰惫姿态及临床意义 26

痄腮、瘿瘤、瘰疬的临床意义 27

面肿的临床意义 27

“望色十法”的临床意义 27

局部望诊 27

囟陷、囟填、解颅、方颅的临床意义 27

目部与脏腑的相关部位 28

常见的头发异常及临床意义 28

项强、项软、颈脉搏动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8

惊恐貌、苦笑貌、狮面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8

瞳孔的异常改变 29

戴眼反折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9

目形态的异常及临床意义 29

沙眼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9

胬肉攀睛的临床意义 29

风热眼与胞生痰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9

鼻色泽的异常及临床意义 30

耳痔、耳蕈、耳挺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0

胞睑下垂的临床意义 30

耳轮干枯焦黑,耳背有红络伴耳根发凉,耳轮青黑,耳轮甲错的临床意义 30

不同脓耳的名称及区别 30

口疮、鹅口疮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1

常见唇色泽异常及临床意义 31

常见鼻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 31

从鼻和眉毛的变化区别麻风病与梅毒病 31

马鞍鼻、鼻疳、鼻痔、鼻窒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1

鼻流脓浊臭涕、鼻衄的临床意义 31

齿龈铅线、齿缝出血的临床意义 32

牙关紧闭、?齿的临床意义 32

口唇糜烂、口角流涎的临床意义 32

唇风、茧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2

“口形六态”的临床意义 32

“牙疳”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2

角弓反张的临床意义 33

乳蛾、喉痈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3

齿龈色淡、齿龈红肿的临床意义 33

咽部红肿的临床意义 33

咽部辨脓液区别正气盛衰 33

伪膜的含义,白喉在咽部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3

麻风病在皮肤上的表现 34

常见皮肤色泽异常及临床意义 34

膝部肿大、杵状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4

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4

脐部异常的临床意义 34

麻疹的临床表现,其顺证与逆证的鉴别 35

斑与疹的区别,阳斑与阴斑的表现,通过斑疹判断疾病轻重预后的方法 35

痈、疽、疔、疖的区别及临床意义,“疔毒走黄”的临床意义 36

热气疮、湿疹、缠腰火丹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36

风疹、瘾疹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36

水痘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6

白?的表现,晶?、枯?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36

望大便的异常辨病性寒热虚实 37

观察呕吐物辨病性的寒热虚实 37

望排出物和指纹 37

望排出物辨病证寒热虚实的一般规律 37

常见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37

爪甲常见的形色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38

小儿食指络脉三关定位、常见病理表现及临床意义 38

小便异常及临床意义 38

舌与脏腑的关系 39

舌与经络的关系 39

“朱砂掌”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9

舌诊 39

舌的乳头分类 39

举例说明舌诊的临床意义 39

舌诊的内容及意义 40

脏腑在舌面上的分部 40

舌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40

察舌诊病的原理 40

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青舌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41

望舌神的要点及舌有神无神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1

刮舌与揩舌的方法及目的 41

胖大舌、肿胀舌、瘦薄舌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2

荣舌与枯舌、老舌与嫩舌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42

红绛舌形成的主要因素 42

青紫舌形成的主要因素 42

淡红舌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42

重舌、舌衄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43

点刺舌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3

光滑舌、齿痕舌、裂纹舌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3

歪斜舌、颤动舌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44

强硬舌、痿软舌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44

舌生异物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4

舌下络脉的异常及临床意义 44

常见病理苔色及临床意义 45

短缩舌与吐弄舌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5

腐苔与腻苔的表现、形成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46

润苔、滑苔、燥苔、糙苔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46

厚苔与薄苔、真苔与假苔的鉴别及临床意义 46

舌苔消长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47

剥苔、类剥苔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7

松苔表现及临床意义 47

正常面色与病色的区别 48

癫、狂、痫等精神失常疾病不同于失神 48

舌体舌苔综合分析的意义 48

疑难分析 48

对假神病理现象的分析 49

望色诊病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50

气色在辨证上的重要意义 51

辨舌的荣、枯、老、嫩的临床意义 51

关于面部分候脏腑问题 51

五脏热病其面部可有先兆 51

黄腻苔并非尽湿热 52

舌象与肿瘤诊断 52

五色善恶对疾病预后有重要关系 52

模拟试题 53

白苔、灰苔、黑苔主寒又主热的临床区别 53

对疔毒走黄临床意义的认识 53

参考答案 57

重点名词 61

复习要求 61

二、闻诊 61

闻诊的含义、内容及重要性 62

思考问题 62

常见发声异常的表现,各自的含义及意义 63

辨别声音对诊断的意义 63

常见语言异常的表现及各自含义与意义 64

哮的含义、意义及喘与哮的区别 65

喘的含义及实喘与虚喘的鉴别 65

咳嗽常见的临床意义及在咳嗽上的区别 66

上气、短气、少气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66

肠鸣的临床意义 67

呃逆、嗳气的临床意义及各自的别称;二者如何鉴别 67

虚寒性呕吐与实热性呕吐的鉴别 67

汗气、痰涕之气,二便之气,经带、恶露之气,呕吐物之气常见异常改变及临床意义 68

宿食、胃热、口内溃疡的病变在口腔气味上的区别 68

嗅气味在病性诊断中的意义 68

对声音形成机理的理解 69

疑难分析 69

尿臊气味、烂苹果气味分别提示的临床意义 69

五声、五音与五脏的关系 70

五音与体质的关系 71

对息粗、息微的理解 72

谵语不仅主实主热,也可见于虚证、寒证 72

嗅气味诊病的原理 73

声诊在儿科某些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74

声诊在脏腑辨证中的意义 74

模拟试题 75

虚寒证、虚热证、实寒证、实热证各自的含义及表现 (1 77

参考答案 80

重点名词 83

三、问诊 83

复习要求 83

问诊的含义及重要性 86

思考问题 86

问诊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87

表寒、表热、表虚在恶寒发热上的区别 89

寒热各自的含义、意义、常见类型 89

潮热的含义,常见类型及鉴别 90

但寒不热的类型 90

壮热、微热各自的含义、意义 90

汗的生理病理机制 91

寒热往来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91

“但头汗出”的临床意义及鉴别 92

表证有汗、无汗各自的临床意义 92

里证汗出异常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 92

疼痛常见的性质及意义 93

心病与肺病导致胸痛的常见病变及鉴别 94

头痛不同部位反映的经络病变 94

根据头痛的性质判断外感、内伤及病性寒热虚实 94

头晕的临床意义及鉴别 94

询问病人口渴与饮水的临床意义 95

胃脘痛常见原因及鉴别 95

腹痛寒热虚实的鉴别 95

问饮食的临床意义 96

口渴与饮水常见的异常表现及各自的临床意义 96

阴虚、湿热、痰饮、瘀血均可见渴不多饮,其在表现特点与机理上的区别 96

通过食欲与食量变化对疾病不同转归的判断,“除中”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97

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97

失眠与嗜睡各自的临床意义及相互间的鉴别 98

常见的口味异常及各自的临床意义 98

大便异常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 99

询问二便的要点及意义 99

小便异常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 100

便质异常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小便常见异常感觉及临床意义 101

腹痛欲泻,泻后痛减的临床意义 101

月经先后不定期的含义,不同原因所致月经先后不定期的区别 102

小便量多与量少的常见病因 102

月经的含义及询问月经的主要内容 102

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各自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102

妊娠恶阻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103

痛经、崩漏、经闭的含义及痛经的临床意义 103

带下病的含义及白带、黄带、赤带的鉴别 103

对恶寒发热含义的不同理解 104

产后恶露不绝的含义、常见病因及临床鉴别 104

小儿问诊应注意询问的情况 104

疑难分析 104

对阳明潮热机理的理解 105

询问恶寒发热须结合体质 105

因虚致热常见的类型及其鉴别 106

对“身热不扬”和“午后热甚”的理解 106

对气虚发热机理及诊断要点的不同认识 107

对“阳加于阴谓之汗”的解释 109

对少阳病“寒热往来”病机的解释 109

对“沉重”机理的认识 110

对阳虚盗汗,阴虚自汗机理的认识 110

如何理解口渴不欲饮水的问题 111

对饥而不欲食机理的认识 111

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认识 111

模拟试题 112

对五更泄机理的不同认识 112

参考答案 117

重点名词 120

四、脉诊 120

复习要求 120

对脉象形成原理的理解 121

思考问题 121

切诊的含义及内容 121

寸口脉的部位及独取寸口脉诊病的原理 122

诊脉的临床意义,并举例说明 122

寸、关、尺的定位及脏腑在寸口目前较统一的配属方法 123

平脉的形态特点及影响平脉发生正常范围内变化的因素 124

举、按、寻、单按、总按的含义 124

平脉的胃、神、根三个特点及在脉象上的具体体现 125

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26

病脉的含义及浮、洪、濡、散、沉、弱、迟、缓、涩、数、虚、微、细、实、滑、紧、弦十七种病脉的脉象及主病 127

反关脉与斜飞脉的区别 127

紧脉与散脉、浮脉与沉脉、数脉与滑脉、实脉与洪脉、细脉与微脉、芤脉和革脉、弦脉与紧脉、短脉与动脉,促、结、代三脉、动脉与滑脉的区别 128

常见相兼脉的主病 128

相兼脉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主病规律 129

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分别适应的范围及如何进行从舍 130

十怪脉的脉象及临床意义 131

浮、洪、濡、散、芤、革脉脉象与主病的区别 132

虚脉类的脉象特点及主病 133

沉、伏、弱、牢四脉的异同 133

迟脉类脉象的鉴别 133

数、滑、疾三种脉象的区别 133

对小儿诊脉常用的方法 134

弦、长、紧三脉的区别 134

闭经、妊娠和积聚在脉象上的区别 134

妇女月经将至和孕妇临产时可能出现的脉象 134

单凭切脉能否诊断疾病 135

小儿平脉的特点,及常见病脉与主病 135

疑难分析 135

对构成脉象要素的理解 136

浮脉并非皆主表、数脉并非皆主热 137

脏腑在寸口部位的分配依据 138

脉诊研究进展 139

脉学的学习方法 143

模拟试题 147

参考答案 149

按诊含义及重要性 153

五、按诊 153

复习要求 153

重点名词 153

思考问题 153

通过按诊鉴别大结胸与小结胸、气臌与水臌、积与聚、水肿与气肿 154

按诊应注意的问题 154

按诊的常用手法及各自的临床应用与意义 154

按肌肤的要点及各自临床意义 154

按诊在外科疮疡方面的应用 155

虚里的部位及虚里搏动异常的常见表现与临床意义 155

宿粪、肠痈、虫积的包块在按诊上的区别 156

按手足的临床意义 156

胸腹各部位的划分及按诊常见表现与意义 156

根据按诊区别腹痛、腹胀的虚实 156

腹诊研究进展 157

按俞穴的含义及诊病原理 157

疑难分析 157

模拟试题 160

参考答案 161

重点名词 163

第三章 辨证 163

一、八纲辩证 163

复习要求 163

八纲辨证与其它各种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 165

思考问题 165

八纲辨证是总纲 165

八纲之间的关系 166

表里辨证的临床意义 167

表邪入里与里邪出表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168

表证的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 168

里证的特点、成因 168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168

寒证的特点、表现及分析 169

表里同病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169

寒热辨证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169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方法 170

热证的特点、表现及分析 170

寒热转化常见类型及各自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171

寒热错杂的含义及常见类型 171

寒热真假鉴别方法 172

寒证与热证转化的临床意义 172

寒热真假所见类型及各自含义、产生机理 172

虚证的特点、病因病机 173

寒热与表里相兼关系常见类型及鉴别 173

虚实辨证的临床意义 173

虚实错杂的含义、常见类型及举例 174

实证的特点、病因病机 174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174

虚实真假的常见类型、各自的特点及举例 175

虚实转化的含义、常见类型并举例 175

表虚证的含义及表现 176

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 176

虚实与表里寒热相兼关系的常见类型 176

阴阳辨证的内容 177

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的临床表现 178

阴证阳证的鉴别 178

八纲辨证的重要性 179

疑难分析 179

亡阴亡阳二证的鉴别 179

亡阴证与亡阳证的关系 179

肌表、表、表证区别与关系 180

对表证“恶寒”而不“畏寒”的理解 181

对“太阳表虚证”虚实属性的认识 182

对“邪气出入”与证候转化的关系的认识 185

对“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的认识 186

对证候真假中“假症”的认识 187

邪气盛未必皆实 189

“恶寒”在表证诊断中的意义 190

对阳虚与气虚、阴虚与血虚关系的理解 193

对表证中恶寒与发热为何同时并见的机理分析 194

模拟试题 195

参考答案 199

重点名词 204

复习要求 204

二、病因辨证 204

寒淫性质、致病特点及临床表现 205

风淫的性质、致病特点及临床表现 205

思考问题 205

通过诊脉判断疫疹证候预后吉凶的方法 206

瘟疫证候的特点及表现 206

伤暑与中暑临床表现的区别 206

伤湿与冒湿在病因、临床表现的区别 206

温燥与凉燥在临床表现的区别 206

火淫证候的临床表现 206

对“毒”含义的理解 207

饮食、劳逸、房事所伤的临床表现 207

瘟疫病毒发展的两种趋势 207

七情致病的主要机理 207

金刃、虫兽、跌仆所伤的共有表现 208

外湿与内湿在病因病机及主症的区别 208

“脓”的含义、特点、表现 208

辨别脓液的要点及意义 208

对饮食劳逸致病机理分析 209

伤寒证与中寒证的区别 209

疑难分析 209

风淫证候中外风与内风的区别 209

对病因学中“毒”的认识 210

对病因与病因辨证的理解 211

模拟试题 212

参考答案 216

重点名词 218

复习要求 218

三、气血津液辨证 218

气病、血病各自常见证候的含义、病因、审证要点及临床表现 220

思考问题 220

气血同病常见证候的含义、病因、审证要点及临床表现 221

津液病常见证候的含义、病因、审证要点及临床表现 222

阳水与阴水的鉴别 224

气不摄血证与血热证的鉴别 224

血证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 225

血热证与血寒证的病机及临床表现的区别 226

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的病机、临床表现的区别 226

血瘀证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227

水、湿、痰、饮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227

气不摄血、气随血脱在病机与临床表现的区别 227

疑难分析 227

临床常见风痰、热痰、寒痰、湿痰、燥痰的鉴别 229

痰饮、溢饮、悬饮、支饮在病变部位、临床表现上的区别 230

气随液脱、液随气脱、津随气脱的区别 231

模拟试题 232

参考答案 234

重点名词 238

复习要求 238

四、脏腑辨证 238

脏腑辨证的内容及各脏病常见症状 241

脏腑辨证的重要意义 241

思考问题 241

心火亢盛证与心阴虚证的异同 242

心血虚、心阴虚诊断要点及临床表现异同 242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证的诊断要点及临床表现的异同 242

对心脉痹阻证辨证时应注意的问题 243

对心脉痹阻证为什么是本虚标实的理解 243

心脉痹阻证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的异同 243

根据临床症状鉴别心脉痹阻证的不同原因 243

大肠湿热、大肠液亏、肠虚滑泻三证在诊断要点上的区别 244

肺病常见症候及各自的诊断要点 244

痰迷心窍(痰蒙心神)与痰火扰心(痰火扰神)二证的异同 244

风寒束肺与风寒表证二证的区别 245

燥邪犯肺与肺阴虚二证的区别 245

根据咳嗽与痰的不同特点区别肺病各证型 245

风热犯肺与热邪壅肺二证的异同 246

痰湿阻肺证与饮停于肺证的异同 246

寒邪客肺与风寒束肺证的异同 246

寒邪客肺与饮停于肺证的异同 246

饮停于胸胁证的含义及临床表现 247

风热犯肺、热邪壅肺、燥邪犯肺三证在主症、兼症、脉舌四方面的区别 247

风寒束肺、寒邪客肺、饮停于肺、痰湿阻肺四证的比较鉴别 247

大肠湿热、肠虚滑泻二证均有下利,其在形成机理与下利表现特点上的区别 248

大肠湿热、大肠液亏、肠虚滑泻三证主症、兼症、舌脉四方面的区别 248

风水相搏证的含义及临床表现 248

咳嗽、痰白与肺病实证相关的证候 248

脾虚四证的病理联系及临床表现的异同 249

脾病常见证型及各证型诊断要点 249

寒湿困脾与脾阳虚二证的异同 250

寒湿困脾与湿热蕴脾二证的异同 250

胃病寒证、热证、食滞证、阴虚证为什么均有胃脘疼痛和呕吐表现?从胃脘疼痛与呕吐如何区别胃病各证型 251

胃虚热与胃实热二证的区别 251

胃虚寒证与胃实寒证在病理、临床表现的异同及病程主症、体征上的区别 251

肝气郁结证的临床表现及主要的病理演变预测 252

胃病寒热虚实各证在胃脘疼痛的性质、呕吐、口味与口渴、大便、脉舌诸方面的区别 252

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肝火上炎证与肝阴虚证的联系及鉴别 253

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血虚、肝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六证之间的病理联系及在临上的指导意义 254

肝血虚与肝阴虚二证的异同及临床指导意义 254

肝胆湿热与温热蕴脾二证的异同及其关系 255

肝风内动证的含义、病因病机及不同病因所致肝风在临床表现的区别 255

肝病常见症状 256

肝病常见证型及各自的含义与诊断要点 256

肝气郁结与肝火上炎二证的鉴别 256

心火亢盛、心血虚、心阴虚、胆郁痰扰四证均有失眠表现,其形成机理上的区别 257

肾气不固证的含义及诊断要点 258

肾阴虚与肾精不足二证的鉴别 258

肾病常见症状 258

肾病常见证型及各自的诊断要点 258

阴虚证、阳虚证、气虚证、血虚证可见于五脏的何脏?其虚的性质相同的证型;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259

小肠实热与膀胱湿热二证的异同 259

肾不纳气证的含义及诊断要点 259

肾虚水泛证的含义及诊断要点 259

结合心肾在生理上的联系,试分析其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261

脏腑兼证的含义及常见证型的诊断要点 261

肝胃不和与肝脾不和二证的异同 262

肺肾阴虚与肝肾阴虚二证的异同 262

心肾阳虚与脾肾阳虚两证的异同 262

心肺气虚与脾肺气虚二证的鉴别 263

心火亢盛证与肝火上炎证的鉴别 263

肾气不固和膀胱湿热二证均有尿频,其形成机理有何不同?临床上如何鉴别 263

对“心热下移于小肠”的理解 264

脾不统血、肝气郁结、肝血虚、肾阴虚均可致月经不调,如何鉴别疑难分析 264

对“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理解 266

对肺阳虚的认识 266

脾病也当有阴虚 267

对滋养脾阴是否与脾喜燥恶湿的生理特性相恶的理解 269

脾阴嘘与胃阴虚的区别 269

肝气、肝火、肝风三者的概念不同 270

肝气虚证客观存在,中医早有认识 271

古代医家对肾实证的认识 272

肝病当有虚寒证 274

模拟试题 276

参考答案 280

经络辨证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 287

思考问题 287

五、经络辨证 287

复习要求 287

重点名词 287

冲任督带病证的病理特点 288

冲任督带病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288

十二经脉病证的概念及临床特点 288

十二经脉病证各自的临床表现、病证范围及与脏腑联系 289

模拟试题 291

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区别与联系 291

疑难分析 291

参考答案 293

重点名词 295

复习要求 295

六、六经辨证 295

太阳经证的含义、主要表现及临床意义 296

思考问题 296

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的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的区别 297

阳明病含义、性质、表现 297

太阳经证为什么有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不同证型;二者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三方面的区别 297

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二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97

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区别 298

太阴病证的性质、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98

少阳病的病位、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98

六经的概念 299

疑难分析 299

厥阴病的性质、临床表现 299

“传经”的含义及影响传经的因素 299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300

对少阴病为何会出现寒化证与热化证的理解 301

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301

对少阴病的“脉微细,但欲寐”能否作为少阴病提纲的理解 302

模拟试题 303

格阳证与戴阳证的区别 303

参考答案 306

卫分证的病位、表现、诊断要点 308

思考问题 308

七、卫气营血辨证 308

复习要求 308

重点名词 308

血分证的病位、表现、诊断要点 309

营分证的病位、表现、诊断要点 309

气分证的病位、表现、诊断要点 309

卫气营血辨证的创始人是谁?其对温病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310

疑难分析 310

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310

温病的概念及特点 311

对温病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出现“口渴”的机理的分析 312

对温病热人营血出现“身热夜甚”的理解 312

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 314

对血分证的不同看法 314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区别 316

温病卫、气、营血各证病理改变的现代认识 317

温病中热入营血,灼伤血络出现斑与疹的机理分析 317

模拟试题 318

参考答案 322

重点名词 324

复习要求 324

八、三焦辨证 324

温邪逆传心包与营分证异同 325

上焦病证的传变趋向、证候表现 325

思考问题 325

三焦病证各自概括的脏腑证候,及其临床表现 325

三焦病的传变规律及影响三焦传变的因素 326

下焦病证的临床特点 326

中焦证候的阳明燥热与太阳湿热证之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326

湿热病的特点 327

疑难分析 327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的相互关系 327

阳明腑实证和逆传心包引起神昏的区别 327

三焦的划分及三焦辨证的创立 328

湿热病的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的区别 329

湿热病的转归 329

模拟试题 330

参考答案 331

对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333

思考问题 333

第四章 诊法与辨证运用 333

复习要求 333

重点名词 333

病情资料的属性分类 335

辨证的要点 336

辨证的具体要求 337

辨证的基本内容 337

中医诊断中的特殊思维方法 338

疑难分析 338

参考答案 340

模拟试题 340

重点名词 341

复习要求 341

第五章 疾病诊断概说 341

病名诊断的意义 342

症、证、病三者的关系 342

思考问题 342

中医对疾病的命名形式 343

疾病的分类方法及其优缺点 344

为什么必须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345

疑难分析 345

了解疾病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 345

参考答案 346

模拟试题 346

病案的含义及意义 348

思考问题 348

第六章 病案书写 348

复习要求 348

重点名词 348

正确书写中医病案的方法及格式 349

病案分析的要求及方法 352

证候诊断的基本思维过程 356

疑难分析 356

整理病案的方法及目的 359

如何记录病案中的主诉 359

中医病案具有的显著特色 359

临床病例分析方法,试举例说明之 360

模拟病案 364

参考答案 3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