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邢文华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70451·5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
《体育测量与评价》目录

前言 1

第一篇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基础 1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 1

第二节 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3

一、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 3

二、测量与评价的作用 4

第三节 体育测量的发展历史 7

一、体育测量发展的阶段 7

二、体育测量发展的特点 15

第二章 测量的计量学基础 16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 16

一、测量 16

二、测验 17

四、测定 18

三、测试 18

第二节 测量量表 19

一、名称量表 19

二、有序量表 19

三、区间量表 20

四、比例量表 21

第三节 测量的计量单位 23

一、基本误差和补偿误差 25

第四节 测量的精度 25

二、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26

三、系统误差 27

四、随机测量误差 29

五、过失误差 29

六、抽样误差 29

第三章 测量的科学性 31

第一节 测量的可靠性 31

一、可靠性的概念和可靠性理论 31

二、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33

三、估计可靠性的方法 35

四、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45

第二节 测量的有效性(信息价值) 46

一、有效性的基本概念 46

二、影响有效性的因素 46

三、估计有效性的方法 50

第三节 测量的客观性 58

第四节 测量的经济性和标准化原则 59

一、测量的经济性 59

二、测量的标准化原则 60

第四章 评价的基本理论 61

第一节 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形式 61

一、评价的基本概念 61

二、评价的基本形式 62

第二节 评价量表 65

一、标准化量表 66

二、百分位数量表 67

三、回归量表 68

四、累进量表 69

第三节 评价标准 70

一、确立合理的评价思想 70

二、制定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 72

三、评价标准的类型 72

四、制定和使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5

第五章 评价方法 81

第一节 定量指标的定量评价方法 81

一、形态和机能发育水平的评价 81

二、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评分评价 105

第二节 定性指标的定量评价方法 115

一、质量学对质量的定量评分方法 115

二、专家评价法 117

三、调查研究法 127

一、形态测量中常用的定位术语 129

第一节 人体形态测量的解剖学基础 129

第六章 人体形态测量 129

第二篇 体育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129

二、形态测量的主要测量点 131

第二节 体格测量 133

第三节 身体成分的测量 197

一、身体成分的概念和测量的意义 197

二、测量方法 198

第四节 体型的测量 211

三、指数 211

一、体型的概念和测量的意义 212

二、测量方法 214

三、评价方法 215

第五节 姿势的测量 221

一、姿势的概念和测量的意义 221

二、测量方法 222

第六节 骨龄的测量 232

二、测量方法 233

一、骨龄测量的原理 233

第七章 心血管机能的测定 235

第一节 脉搏的测量 235

一、测量方法 236

二、影响脉搏测量的因素 239

三、脉搏的正常值范围 240

第二节 血压的测量 242

一、测量方法 243

二、影响血压的因素 245

三、血压的正常值范围 246

第三节 心电图 249

一、记录心电图的导联方式 250

二、人体心电图描记 252

三、心电图的测量与分析 253

第四节 血液测量 255

一、测量方法 256

二、影响因素 266

三、正常值范围 267

第五节 运动负荷机能试验 269

一、30秒钟30次蹲起 270

二、哈佛台阶试验 271

三、联合机能试验 277

四、PWC170机能试验 280

第八章 呼吸机能的测定 283

第一节 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284

一、肺活量的测定 284

二、肺活量和肺通气量的测定 296

三、时间肺活量的测定 304

第二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 307

一、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定 308

二、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定 311

三、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 334

第一节 皮肤感觉的测量 337

一、测量方法 337

第九章 感觉机能的测定 337

二、影响皮肤感觉的因素 338

第二节 视觉机能的测量 340

一、视力的检查 340

二、视野的测量 342

三、闪光融合的测量 345

第三节 深部感觉机能的测量 346

一、位置感觉机能的测量 346

二、重量感觉机能的测量 348

三、平衡机能的测量 351

第十章 代谢机能的测定 354

第一节 基础代谢率的测量 354

一、间接推测方法 354

二、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356

第二节 运动后能量代谢的测量 357

一、热量代谢率(EMR)的计算方法 357

二、运动指数 358

第一节 肌力测验 359

第十一章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测定 359

一、静力性(等长)肌力测验 361

二、动力性(等张)肌力测验 366

三、爆发力测验 371

四、影响力量的因素 376

第二节 速度测验 378

一、反应时测验 378

二、身体位移速度的测验 382

三、影响速度的因素 386

第三节 耐力测验 387

一、定距离计时跑 387

二、定时计距离跑 388

三、影响耐力的因素 391

第四节 灵敏性测验 396

一、立卧撑测验 396

二、反复横跨测验 397

四、40米迷路跑测验 398

三、十字辨向折回跑测验 398

五、十字跳测验 400

六、影响灵敏性的因素 401

第五节 柔韧性测验 402

一、踝关节柔韧性测验 403

二、髋关节柔韧性测验 405

三、髋关节和腰椎关节柔韧性测验 406

四、肩关节柔韧性测验 408

第六节 基础运动能力测验 410

第三篇 学生体质的测量与评价 413

第十二章 学生体质的综合测量与评价 413

第一节 体质的基本概念 413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413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416

第二节 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可能性 419

一、指标的定性和分类 421

第三节 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指标的筛选 421

二、选择指标的基本要求 422

三、选择指标的方法 422

第四节 学生体质的综合评价方法 431

一、确定体质水平综合参数的方法 431

二、确定各类、各项指标权重的方法 433

三、制定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的方法与步骤 434

四、体质的综合评价方法 442

第十三章 学生体质测定的制度 443

第一节 国外有关学生体质测量与评价的制度 443

一、美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测验标准 443

二、日本的体力测定 445

三、苏联的《劳卫制》 464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472

第三节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制度 475

二、观测对象和年龄分组 476

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观测点 476

三、检测项目和检测时间 477

四、检测结果的汇总统计 477

五、制定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标准(待定) 494

第四篇 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496

第十四章 身体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496

第一节 测定身体训练水平的一般要求 496

第二节 速度素质的测定 498

一、反应时的测定 499

二、运动速度的测定 504

第三节 力量素质的测定 510

一、力量素质指标的的种类和测量方法 510

二、最大力量的测定 513

三、肌肉爆发力的测定 515

四、冲量的测定 516

五、不使用测力装置的测力方法 517

第四节 耐力素质的测定 519

一、耐力素质发展水平测量的一般要求 519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方法 521

第五节 柔韧性测定 529

第六节 灵敏素质的测量 532

第十五章 运动技术和战术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533

第一节 技术训练水平的测量 533

一、技术训练水平的测量方法 533

二、测量技术水平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36

第二节 技术量的测量 538

第三节 技术全面性的测量 539

第四节 技术效果的测量 541

一、技术绝对效果的测量 541

二、技术比较效果的测量 542

三、技术发挥效果的测量 545

第五节 技术效果的评价 547

一、整体性评价 547

二、分解性评价 548

三、综合性评价 548

第六节 技术掌握程度的测量 549

第七节 运动战术的测量 552

一、基本概念 553

二、战术水平的定量化指标 554

三、合理战术的探索 559

四、使用仪器仪表测量战术水平的方法 561

第十六章 训练与比赛负荷的测量与评价 562

第一节 训练负荷的分类 562

第二节 负荷专门性的测量 564

第三节 负荷目的性的测量 567

第四节 负荷协调性难度的测量 568

第五节 运动负荷的测量 569

一、负荷数量的测量 570

二、负荷强度的测量 572

三、负荷总量的计算方法 575

第六节 比赛负荷的测量 579

一、比赛负荷及其测量方法 579

二、比赛活动负荷及其测量方法 580

第十七章 运动员的状态及其测量与评价 581

第一节 运动员的状态及其测量 581

一、阶段状态 581

二、当前状态 582

三、即刻状态 582

第二节 阶段检查的内容与组织 584

第三节 平时检查的内容与组织 587

第四节 即刻检查的内容与组织 591

第十八章 选材与预测的测量学原理 595

第一节 模型特征 596

一、模型特征的类型 596

二、确定模型特征的途径 597

第二节 竞技运动中的预测 599

一、未来世界纪录的预测 599

二、运动才能的预测 600

第三节 选材的测量学原理 605

一、测量的组织形式 609

第一节 测量组织形式和设计的一般原则 609

第五篇 测量的组织与实施 609

第十九章 测量方法的设计 609

二、设计的一般原则 611

第二节 测量方法的设计 612

一、确定测量的目标 613

二、设计测量方法 614

三、设计确定有效性的鉴标测验 615

四、预试验 615

第二十章 测量的组织与实施 617

第一节 制定实施方案 618

第二节 编写实施细则 622

第三节 组建和培训测试人员 628

第四节 测量前的准备 630

第五节 测量的组织进行 633

第六节 数据统计运算前的卡片整理与检验 63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