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企业文化塑造  企业生命常青藤
企业文化塑造  企业生命常青藤

企业文化塑造 企业生命常青藤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0875881
  • 页数:459 页
图书介绍:
《企业文化塑造 企业生命常青藤》目录

导论 1

一 企业文化的内在含义 4

(一) 对企业文化的内在含义的各种理解 4

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识别系统 4

2 企业文化是包装企业的方法 5

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维系统 6

4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文化活动 6

5 企业文化是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 7

6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形象设计 7

8 企业文化是纯粹的文化理念 8

7 企业文化是企业产品的文化品位 8

(二) 对企业文化的内在含义存在不同理解的原因 9

1 研究企业文化的时间太短了 9

2 在从国外引进中出现了差异 10

3 研究人员的基础不同 10

(三)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 12

1 企业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 12

2 企业文化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 13

3 企业文化从性质上看是属于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13

4 企业文化从属性上看是属于企业性质的价值理念 14

5 企业文化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 15

二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7

(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17

(二) 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思想保障 18

(三) 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 19

(四) 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 20

(五) 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 21

三 企业文化的社会基础 25

(一) 生产力发展状况 26

(二) 经济制度状况 26

(三) 宏观经济状况 27

(四) 国际化状况 28

(五) 民族文化状况 29

(六) 政治体制状况 30

1 政府的廉洁程度 30

2 政府的信用程度 31

3 政府的效率程度 31

4 政府的法治性 32

5 政府的公正程度 32

6 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 33

(七) 社会文化状况 33

(一) 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特殊性的原因 35

1 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的不同 35

四 企业文化的企业特性 35

2 企业家的文化不同导致了企业文化的不同 36

3 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使得企业文化是不同的 36

4 企业的存在基础有着很大的差异 37

(二) 企业文化是不能照搬的 37

(三) 企业文化是发展和变化的 38

(四) 企业文化是要解决企业的问题的价值理念 39

(五) 企业文化要处理好企业共性与特殊性的问题 39

五 企业文化的塑造 41

(一) 企业文化制度化 41

(三) 企业文化教育化 42

(二) 企业文化实践化 42

(五) 企业文化系统化 43

六 企业文化的内容 45

(一) 经营性企业文化 45

(二) 管理性企业文化 46

(三) 体制性企业文化 46

经营性企业文化 47

一 内在性诚信理念 50

(一) 诚信理念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 51

(二) 坚持全方位的诚信理念 52

1 以契约为基础的诚信 52

2 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诚信 53

3 完全考虑当事者利益的诚信 54

(三) 诚信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准则 56

(四) 诚信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 57

(五) 企业要有效地贯彻诚信理念 58

1 承诺 58

2 真实 58

3 公平 59

4 守法 60

5 公平 60

二 主动性市场理念 62

(一) 注重摆正企业与市场的相互关系 63

(二) 注重市场经济的内在原则 64

1 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化原则 64

2 互利性的等价交换原则 65

3 资源主体的自主性原则 65

4 反垄断的自由竞争原则 66

5 崇尚优势的优胜劣汰原则 66

6 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原则 67

7 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原则 67

8 维系有序性的法治原则 68

9 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原则 68

(三) 注重把握争夺市场的有效方法 69

10 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原则 69

1 价格机制 70

2 质量机制 70

3 效用机制 70

4 品牌机制 71

5 资源机制 71

6 服务机制 71

7 客户机制 72

8 文化机制 72

9 技术机制 72

(四) 注重爱护市场 73

10 销售机制 73

(五) 注重市场的潜在需求 75

(六) 注重创造市场 77

三 能动性创新理念 79

(一) 创新是企业经营的基础 79

(二) 企业创新的内容 81

(三) 企业创新的层次 82

(四) 创新的基础是思维创新 83

(五) 创新来自于实践的需要 85

(六) 注重创新的投入 86

(七) 尊重和激励创新 88

(一) 经营活动必须以法律为基础 90

四 自觉性法律理念 90

(二) 企业应该全面地掌握法律 92

(三) 企业应该有效地利用法律 94

(四) 企业应该充分地运用法律 96

(五) 企业应该清楚法律成本 97

五 全方位性经营理念 100

(一) 生产经营是资本经营的基础 100

(二) 必须注重资本经营 102

(三) 要充分利用资本经营的各种方式 103

(四) 充分利用资本经营的各种手段 105

(五) 要有良好的资本经营策略 107

(六) 要创造资本经营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 109

六 理性化又赢理念 111

(一) 双赢理念是企业长远利益的根本所在 111

(二) 双赢理念是推动企业自身提升的动力 113

(三) 双赢理念是推动企业利益与消费者主体地位有效结合的重要保证 115

(四) 实行双赢理念的基础是创新 118

七 有效性竞争理念 121

(一) 有效性竞争是指依靠自我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121

(二) 有效竞争是比较优势的竞争 123

(三) 有效性竞争是指反垄断的自由竞争 125

(四) 有效性竞争是指理性竞争 126

(五) 有效性竞争是规范性竞争 129

八 可持续发展理念 131

(一) 各种目标的有效组合 131

(二) 能力与机会的有效组合 133

(四) 能力与产业战略选择的有效组合 136

(五)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效组合 138

九 快速性应变理念 141

(一) 随着技术发展而快速应变 141

(二) 随着市场变化而快速应变 142

(三) 随着观念变化而快速应变 144

(四) 随着竞争对手的变化而快速应变 146

(五) 随着产业变化而快速应变 147

(六) 随着宏观经济变化而快速应变 148

十 多层次性品牌理念 152

(一) 注重品牌的极端重要性 152

(二) 注重创造品牌 154

(三) 注重充分利用品牌 156

(四) 注重提升品牌的品级 157

(五) 注重维持品牌的含金量 160

十一 预警性反危机理念 162

(一) 关注危机的各种形式 162

(二) 注重反危机的组织建设 164

(三) 注重对危机的体制性防范 166

(四) 注重反危机的资金力量的储备 167

(五) 注重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 168

(六) 注重运用外部力量防危机 169

(七) 注重企业快速发展与稳健经营的有效结合 170

十二 比较优势理念 174

(一) 比较优势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基础 175

(二) 比较优势是企业进行资本经营的前提 176

(三) 注重全方位地创造比较优势 178

(四) 注重增强企业优势与企业个性特色的有效结合 180

(一) 开放性拓展理念强调要注重国际分工 182

十三 开放性拓展理念 182

(二) 开放性拓展理念强调要注重产品与资本的全面开放 184

(三) 开放性拓展理念强调要注重全面开放 186

(四) 开放性拓展理念要求企业注重构建全面开放的基础 188

管理性企业文化 191

一 责权利对称性管理理念 194

(一) 有效的管理要求责权利具有对称性 194

(二) 责权利对称是员工最基本的权利 198

(三) 责权利对称性管理是处理责权利的唯一准则 199

(四) 责权利对称性管理体现了机会公平 201

(五) 以责任为中心来设计权力和利益 203

(六) 奖惩是实现责权利对称性管理的最主要的手段 205

二 高效率性管理理念 208

(一) 管理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208

(二) 管理中也存在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关系 210

(三) 选择最佳的管理方式要适应企业的具体情况 212

1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213

2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要与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214

3 对管理成本和管理收益的分析也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216

(四) 不同的管理方式的管理成本不同 217

(五) 要注意管理理念同企业体制的统一 220

三 共享共担性管理理念 222

(一) 企业的风险和收益与员工自然人的风险和收益 223

1 企业风险与收益 223

2 员工自然人的风险和收益 225

(二) 企业的风险和收益要量化到个人 229

(三) 企业风险和收益量化到个人,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231

(四) 将企业的风险和收益量化到个人,使企业成为员工的共同品 233

(五)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理念在体制中的体现 235

四 互动性管理理念 238

1 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将会影响到企业管理的效率 239

(一) 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统一 239

2 被管理者能力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企业管理的效率 242

(二)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素质的相互提高 244

1 管理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244

2 互动性管理理念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需求 246

(三) 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互动性发展的方式 248

1 互动性培训 249

2 以毒攻毒 251

3 内部选拔 252

五 员工主体自觉性管理理念 255

1 几种人性假设 256

(一) 员工外在约束与主体自觉性的有机结合 256

2 员工外在约束与主体自觉性的有效结合 258

3 我国企业员工主体自觉性的现实状况 260

(二) 员工主体自觉性的源泉 262

1 员工主体自觉性来源于认同感 263

2 提高员工主体自觉性的难点 265

(三) 提升员工主体自觉性的方式 267

1 提高人力资本主体自觉性 267

2 提高普通员工主体自觉性 270

六 人本主义管理理念 273

(一) 尊重人格 276

2 管理中应当相互尊重 277

1 管理是工作管理 277

3 管理中应当加强沟通 278

(二) 管理制度与人本主义的结合点是契约规则 278

(三) 突出柔性管理 281

1 目标管理 282

2 提高工作吸引力 283

(四) 关心员工发展的双赢策略 284

1 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284

2 关心员工生活 285

3 注重员工职业技能的提高 286

七 理性化管理理念 291

1 管理思想现代化 293

2 管理组织现代化 295

3 管理方法现代化 296

4 管理手段现代化 297

5 管理人才现代化 298

(二) 管理现代化必须考虑企业的适应性 299

1 社会环境 300

2 思想观念 301

3 企业发展水平 301

4 经验积累 302

5 财力支持 303

(三) 理性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304

1 称妥性原则 304

2 分步骤原则 305

3 与企业体制相适应原则 306

4 消化吸收与创新提高相结合原则 307

八 有序化管理理念 308

(一) 技术与有序化管理 310

(二) 质量与有序化管理 312

(三) 成本与有序化管理 314

(四) 服务方式与有序化管理 317

(五) 地域拓展与有序化管理 319

(六) 经营方式与有序化管理 321

体制性企业文化 325

一 契约理念 329

(一) 契约理念是当事者在价值理念上的共同认可和承诺 329

1 契约理念的内在含义 330

2 契约理念的表现形式 331

(二) 契约理念是企业制度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和存在基础 332

(三) 契约理念是处理企业的各种关系的准则 333

1 契约理念是企业各种生产要素在实现组合中必须要拥有的价值理念 333

2 契约理念是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在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理念 334

3 契约理念是企业内部分工协作原则发挥作用的价值理念的保证 334

4 契约理念是企业有序化运行和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 335

5 契约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的极其重要的价值理念 336

6 契约理念是企业人格化最为基础的内在性的价值 336

7 契约理念是企业调整自己同外部关系的最基本的理念 337

(四) 契约理念体现在企业制度的各个方面 338

1 企业与个人之间要有契约理念 338

2 各种产权要素之间要有契约理念 339

3 各个组织机构间要有契约理念 340

4 各个岗位之间要有契约理念 341

5 企业与外部的关系之间要有契约理念 341

(五) 全国贯彻契约理念 342

1 在契约制度的制定中要有契约理念 343

2 在契约制度的实现中必须具有契约理念 344

二 共赢平台理念 347

(一) 任何利益主体只有在企业中才能实现自我 348

(二) 共赢平台理念是构造企业制度的基础 350

(三) 企业需求当事者全方位的关爱 352

(四) 企业收益的分配要注重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 355

(五) 共赢与平台的内在统一 357

1 任何利益主体的个体利益都能够得以提升 358

2 企业作为平台应该越做越大 358

三 内在融合理念 362

(一) 内在融合理念应以尊重个性平等为前提 363

(二) 内在融合的关键在于比较优势的有效组合 366

(三) 内在融合的基点在于承认个性文化之间的差异 369

(四) 内在融合理念体现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爱 371

(五) 全方位实现内在融合理念 372

1 人际关系制度化 373

2 人际关系目标化 373

3 人际关系契约化 374

4 人际关系人本化 374

5 人际关系组合化 374

6 人际关系的文化融合 375

(一) 忠诚是企业制度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 376

四 忠诚理念 376

(二) 忠诚理念的关键在于处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 379

(三) 忠诚理念以承认个体主体性为基础 381

(四) 忠诚理念以真诚和善良为中心 384

(五) 全面贯彻忠诚的理念 385

1 忠于企业制度 386

2 忠于员工 386

3 忠于各方利益 386

4 忠于三公原则 387

5 强化自我约束 387

(一) 团队精神理念是充分地反映了现代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389

五 团队精神理念 389

(二) 团队精神理念以充分发挥人们的比较优势为核心 391

(三) 团队理念是协调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393

(四) 团队精神理念是企业综合效益的最基本保证 395

(五) 自我创新能力与协作原则相结合 396

六 敬业进取理念 400

(一) 敬业进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 400

(二) 企业制度安排以敬业进取为中心 403

(三) 敬业进取要求德与能力的内在统一 404

(四) 敬业进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406

(五) 员工利益只有在敬业进取中才能实现 407

(一) 等级差别理念是人本主义与效率原则的有机统一 411

七 等级差别理念 411

1 能力差别导致了分工的差别 412

2 分工差别导致了收入方式的差别 414

3 收入方式差别导致了收入水平差别 416

(二) 等级差别理念是体制性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18

(三) 等级差别理念是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 420

(四) 等级差别理念与保护弱势阶层的统一 422

(五) 全方位贯彻等级差别理念 423

八 效率唯一性理念 426

(一) 企业制度安排以效率为中心 426

(二) 效率是界定企业内部差别的唯一准则 429

(三) 效率与人本主义的内在统一 431

(四) 尊重效率是员工行为的重要基准 433

(五) 全方位贯彻效率唯一性理念 435

九 制度至上理念 438

(一) 企业制度是企业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保证 438

(二) 忠于企业制度是员工的行为及理念的出发点 440

(三) 企业制度是界定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的最基本原则 441

(四) 企业制度的稳定性与动态性的内在统一 443

1 要强调企业制度高于一切 445

2 企业制度安排要有科学性 445

(五) 全面实现制度至上的理念 445

3 用企业制度统一人们的行为 446

4 把企业制度作为处理企业内部矛盾的准则 446

5 企业制度是企业宪章 447

十 生产力中心理念 448

(一) 企业制度安排必须体现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448

(二) 生产力中心理念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451

(三) 生产力中心理念与社会道德发展的内在统一 453

(四) 生产力中心理念与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455

(五) 生产力中心理念与社会经济制度的调整 456

后记 4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