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三千年疫情
三千年疫情

三千年疫情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剑光著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10338978
  • 页数:597 页
图书介绍:
《三千年疫情》目录
标签:疫情 千年

目 录 1

前言 1

1先秦疫情 1

一、上古时代人类与疫病 1

(一)火的发明与疫病防治 1

(二)医药的创造与疫病防治 3

(三)巫医与疫病防治 4

二、夏商西周的疫疾与防治 5

(一)疫病的流行 5

(二)疫病的治疗 7

(三)疫病的预防 8

(一)疫病认识 11

三、春秋战国的疫病与防治 11

(1)疫病名称 17

(2)疫病病因 17

(3)疫病流行因素 17

(二)疫情和治疫 17

(1)重要疫情 20

(2)巫术治疫 20

(3)医药治疫 20

(三)防疫措施 20

2秦汉疫情 26

一、疫情概述 26

(一)疫病特点 26

(5)疫病和其他自然灾害结伴而来 31

(4)疫病的高发区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31

(二)疫病后果 31

(1)疫病流行次数后期较前期增多 31

(2)疫病传播与行军作战紧密相关 31

(3)乱世疫病发生频繁 31

(三)救灾措施 34

(1)帝王自责 38

(2)免税等减轻百姓负担 38

(3)给医药 38

(4)施钱财,开仓赈济,安葬死者 38

(5)隔离病人 38

(四)预防措施 38

(5)药物消毒 43

(一)西汉疫情 43

二、重要疫情 43

(2)饮食卫生 43

(4)环境卫生 43

(3)个人卫生 43

(1)驱赶疾疫 43

(1)征南越大疫 48

(2)关东大疫 48

(3)王莽与疫疾 48

(4)西汉帝王、勋贵之疫病 48

(二)东汉疫病 48

三、医家治疫 58

(5)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58

(一)淳于意与疫疾 58

(2)匈奴大疫 58

(3)光武中期大疫 58

(1)伏波将军与疫疾 58

(4)赤壁之战与疾疫 58

(二)张仲景与疫疾 60

(1)张仲景论疫 64

(2)张仲景治疫 64

(三)华佗与疫疾 64

(1)华佗论疫 68

(2)华佗治疫 68

(四)其他医家与疫疾 68

3魏晋南北朝疫情 71

(一)三国疫情 72

一、疫情概述 72

(二)两晋疫情 74

(三)南朝疫情 78

(四)北朝疫情 82

二、重要疫情 85

(一)魏晋大疫 85

(二)南北朝大疫 96

(12)孙恩起义与疫病 96

(11)刘敬宣伐蜀大疫 96

(10)永昌大疫 96

(9)疫疾与流民起义 96

(8)石勒与疫疾 96

(7)刘曜与疫疾 96

(5)巴东城疫疾 96

(4)诸葛亮南征与疫疾 96

(3)诸葛恪围新城大疫 96

(2)吴军讨琼崖大疫 96

(1)吴军江陵大疫 96

(6)咸宁大疫 96

(4)郢城大疫 103

(三)疫病多面观 103

(5)侯景之乱与建康大疫疾 103

(6)灭后燕大疫 103

(3)元嘉四年大疫 103

(2)盱眙大战与疫疾 103

(1)虎牢大战与疫疾 103

(1)疟疾 116

(2)斑疹伤寒 116

(3)麻风病 116

(4)狂犬病 116

(5)寄生虫 116

(6)结核病 116

(7)恙虫病 116

(8)其他疫病 116

三、医家与疫疾 116

(一)葛洪论疫 116

(二)徐嗣伯 119

(三)其他医家 121

4隋唐五代疫情 125

一、疫情概述 126

(一)隋朝疫情 126

(二)唐朝疫情 127

(三)五代疫情 132

(四)政府的防疫救灾措施 133

(5)设坊隔离 141

(五)李德裕等地方官员的防疫救灾措施 141

(7)收养遗孤 141

(6)发廪蠲赋 141

(4)掩埋尸骨 141

(3)医治病人 141

(2)注意环境卫生 141

(1)普及医学知识 141

二、重要疫情 144

(一)杨谅征高丽大疫 144

(二)李宓、裴行立兵败南方与疟疾流行 146

(1)李宓兵败南诏 151

(2)裴行立兵败黄洞蛮 151

(3)疟疾肆行 151

(三)广利城之战唐军大疫 151

(四)黄巢起义与疫病 152

(五)唐末军阀混战中的疫疾 154

(六)帝王、宰臣与疫疾 155

(七)边疆各族多疫病 158

(八)外交使者与疫疾 160

(九)李德林和结核病 161

(十)卢照邻与麻风病 163

(十一)韩混和血吸虫病 165

(十二)李德裕与恙虫病 168

(十三)吴军虔州大疫 170

(十四)氏叔琮与疫疾 171

(十五)刘训征伐荆南大疫 172

(十六)疫病轶事 174

(一)巢元方论疫 179

三、医家与疫疾 179

(4)高骈与疫疾 179

(3)疫疾与尝便 179

(2)疫疾与南方任职 179

(1)疫疾与暴政 179

(二)孙思邈与疫疾 184

(三)王焘与疫疾 188

(四)医家治蛔虫 191

(五)良医与食物中毒 193

5两宋疫情 195

一、疫情概述 196

(一)北宋疫情 196

(二)南宋疫情 199

(三)防疫救灾措施 203

(7)卫生预防 214

(6)地方官员抗疫救灾活动 214

二、重要疫情 214

(一)征北汉大疫 214

(3)继续设立病坊 214

(5)赈济措施 214

(4)军队防疫举措 214

(2)给散医药 214

(1)大量印行医书 214

(二)丞相王旦与天花 215

(三)周沆与疾疫 217

(四)杭州大疫与苏东坡 218

(五)北宋疟疾横行 220

(六)南宋二帝与疫疾 223

(七)徽宗宠妃、岳飞患流行性感冒 224

(八)官员除授与疫病 226

(九)寄生虫病猖獗 227

(十)结核病与麻风病 229

三、医家与疫疾 231

(一)钱乙与疫疾 232

(二)董汲、陈文中与痘疹 233

(1)董汲 236

(2)陈文中 236

(三)朱肱与疫疾 236

(四)许叔微与疫疾 237

(五)杨士瀛论疫 239

(六)孙兆治疫 239

(七)其他医家治疫 241

(5)道人 247

(4)宝鉴 247

6金元疫情 247

(2)张子刚 247

(1)王克明 247

(3)窦材 247

一、疫情概述 248

(一)金朝疫病 248

(二)元朝疫病 250

(三)防疫措施 256

(4)环境卫生 261

(一)泰和大疫 261

二、重要疫情 261

(3)个人卫生 261

(2)医疗防疫条件 261

(1)大量医书的印刷 261

(二)名人与疫病 262

(1)金章宗死于肺结核 264

(2)刘因死于疟疾 264

(三)天兴元年汴京大疫 264

(四)钓鱼城之战与疫病 266

(五)镇南王征交趾大疫 268

(六)征八百媳妇国大疫 271

(七)至正十八年京师大疫 272

(八)寄生虫病流行 273

(九)屡见不鲜的麻风病 274

(十)疫病轶事——孝子救亲 276

(一)刘完素与疫疾 277

三、医家与疫疾 277

(二)张元素与疫疾 280

(三)张从正与疫疾 282

(1)张从正论疫 286

(2)张从正治疫 286

(四)李杲与疫疾 286

(1)李杲论疫 291

(2)李杲治疫 291

(五)朱震亨与疫疾 291

(六)王好古与疫疾 296

(1)朱震亨论疫 296

(2)朱震亨治疫 296

(1)王好古论疫 299

(2)王好古治疫 299

(七)罗天益与疫疾 299

(八)葛可久与疫疾 303

(九)其他医家与疫疾 305

7明代疫情 308

一、疫情概述 309

(一)明朝疫情 309

(3)疫病的高发区 321

(二)防疫救灾措施 321

(2)疫病后果 321

(1)疫病发生的高频率 321

(1)认识的深刻和医著的涌现 329

(2)人痘接种术的发明与传播 329

(3)卫生预防 329

(4)医疗防疫条件 329

(5)各级政府的救疫措施 329

二、重要疫情 329

(一)李原起义与疾疫 329

(二)痘症与战争 330

(三)定陵与疫疾 331

(四)万历十一—十八年长江中下游的瘟疫 333

(五)万历鼠疫大流行 334

(六)崇祯鼠疫大流行 338

(七)吴江大疫 342

(八)天花大流行 344

(九)多见的破伤风 349

(十)白喉的传播 351

(十一)慢性疫病的流行 353

(1)肺结核病 361

(2)麻风病 361

(3)梅毒 361

(十二)麻疹“遍地相传” 361

(十三)疟疾大流传 363

(十四)寄生虫病大流行 366

(6)其他寄生虫病 374

(5)钩虫 374

(十五)疫病轶事 374

(2)蛲虫 374

(3)血吸虫 374

(1)蛔虫 374

(4)姜片虫 374

(1)救疫反杀人 378

(2)阴德救疫 378

(3)治疫如杀羊 378

(4)乌脚溪疫水治病 378

(5)仙术治疫 378

三、医家与疫疾 378

(一)明初医家与疫疾 378

(1)王履论疫 381

(2)滑寿治疫 381

(3)吕复治疫 381

(二)明中期医家与疫疾 381

(8)李时珍与疾疫 398

(7)韩懋与疾疫 398

(6)江篁南治疫 398

(9)沈之问论麻风病 398

(三)明后期医家与疫疾 398

(4)虞抟治疫 398

(3)汪机治疫 398

(2)万全治疫 398

(1)薛己治疫 398

(5)孙一奎治疫 398

(1)张介宾治疫 405

(2)赵献可治疫 405

(3)李中梓治疫 405

(4)缪希雍治疫 405

(5)陈司成论疫 405

(四)吴有性与疫疾 405

(2)吴有性治疫 411

(五)其他医家治疫举例 411

(1)吴有性论疫 411

(1)胡仲礼 415

(2)江应宿 415

(3)卢复 415

(4)俞弁 415

(5)吴球 415

(6)苏韬光 415

(六)医家救疫活动 415

8清代前期疫情 420

一、疫情概述 421

(一)清前期疫情 421

(1)疫病流行概况 431

(2)疫疾流行的重要区域 431

(二)抗疫救灾措施 431

二、重要疫情 441

(3)对疫病的认识和预防 441

(一)人关前满族与天花 441

(2)预防天花,大力推行种痘 441

(1)各级政府的救灾措施 441

(二)顺治帝与天花 442

(三)顺治时期的疟疾 445

(四)清前期的白喉流行 446

(五)宁夏兵与痢疾 450

(六)康熙与疟疾 451

(七)康熙与天花 453

(八)霍乱病的传人和流行 456

(九)乾隆年间鼠疫的流行 458

(十)乾隆以后的疟疾 460

(十一)乾隆以后痘症成灾 462

(十二)叶天士与烂喉痧的流行 467

(十三)疫疾轶事数则 469

(1)王繻破案与疫疾 473

(2)疟疾救了秦道然 473

(3)孝子烈女易得疫 473

(4)关羽与疫病 473

(5)人鬼和疫鬼 473

三、医家与疫疾 473

(一)顺、康间医家与疫疾 473

(二)喻昌与疫疾 483

(7)张令韶治疫 483

(5)张志聪与疫疾 483

(6)冯兆张治疫 483

(3)张璐与疫疾 483

(2)戴天章论疫 483

(1)马元仪治疫 483

(4)周扬俊与疫疾 483

(1)喻昌论疫 488

(2)喻昌治疫 488

(三)叶桂与疫疾 488

(1)叶桂论疫 494

(2)叶桂治疫 494

(四)雍、乾间医家与疫疾 494

(3)刘奎论疫 499

(五)嘉、道间医家与疫疾 499

(4)何梦瑶与疫疾 499

(2)余霖与疫疾 499

(1)薛雪与疫疾 499

(1)吴瑭与疫疾 503

(2)陈修园与疫疾 503

(3)邱熹、邓旒与疫疾 503

(六)医家治疫举例 503

(1)朱远斋 510

(2)陆养愚 510

(3)高鼓峰 510

(4)陆肖愚 510

(5)陈三农 510

(6)陆祖愚 510

(七)医家救疫活动 510

9清代后期疫情 514

(一)疫病流行概况 515

一、疫情概述 515

(二)疫病流行重要区域 517

(1)苏浙皖地区 523

(2)京师直隶地区 523

(3)两湖地区 523

(4)西南地区 523

(5)陕西、甘肃等省 523

(6)台湾、广东等地 523

二、重要疫情(上) 523

(一)拜上帝教与疫疾 523

(二)太平天国前期的疫疾流行 524

(三)道光末年两湖疫疠 525

(四)咸丰初年浙江温州疫疾流行 527

(六)咸丰太平军苏浙皖战场疫疾 528

(五)咸丰八年福建建昌、宁化疫疾流行 528

(七)咸丰末年山东瘟疫 531

(八)同治初年全国性特大疫灾 532

(九)同治中期贵州二次大疫 538

(十)同治十三年宁波大疫 539

(十一)光绪初年京师直隶疫疾 539

(十二)中法战争与疫疾 541

(十三)光绪中期西南地区疫疾 542

(十四)光绪中后期湖南大疫 543

(十五)光绪后期京师直隶大疫 545

(十六)光绪二十八、二十九年苏南、杭州疫疾 547

(十七)1902年黑龙江瑷珲霍乱流行 548

(十八)清末安东霍乱 549

(十九)清末克山病流行 550

三、重要疫情(下) 551

(一)同治和天花 551

(二)疟疾大流行 555

(三)白喉大流行 557

(四)上海租界中的传染病 560

(五)台湾鼠疫大流行 562

(六)海南北部鼠疫大流行 563

(七)香港的鼠疫和天花 565

(1)鼠疫的流行和防治 568

(2)天花流行和防治 568

(八)同、光间的鼠疫 568

(九)东北鼠疫大流行 572

(十)厦门海关检疫 576

四、医家与疫疾 579

(一)王士雄与疫疾 579

(1)王士雄论疫 584

(2)王士雄治疫 584

(二)黄玉阶治疫 584

(三)丁甘仁与疫疾 585

(四)何廉臣与疫疾 586

(五)雷丰论疫 588

(六)其他医家治疫 589

主要参考文献 592

后记 5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