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长途对称电缆线路
长途对称电缆线路

长途对称电缆线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长春邮电学校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8
  • ISBN:15045·总2175有567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
《长途对称电缆线路》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长途通信系统 1

一、长途通信概念 1

二、长途通信的质量要求 2

第二节长途电信线路 3

一、对长途电信线路的要求 3

二、各种长途电信线路比较 4

三、长途电信线路的采用 5

第三节对称电缆线路的传输方式 6

一、二线制和四线制 6

二、单电缆二线制与四线制的比较 7

三、双电缆四线制 9

第四节60路电缆载波通信系统的构成 10

一、转接段和增音站的设置 10

二、60路电缆载波通信频带 11

三、60路电缆载皮通信系统的辅助设施 11

第二章对称电缆结构及类型 14

第一节电缆心线及其绝缘 14

一、导电心线 14

二、心线的绝缘 15

第二节对称电缆的缆心 18

一、心线的扭绞 18

三、线序、组序和电缆的端别 19

二、电缆的缆心 19

第三节电缆的保护层 20

一、密封层 21

二、外护层 22

第四节长途电缆的型号、规格及用途 23

一、长途通信电缆的分类 23

二、电缆程式的表示方法 23

三、电缆程式的选用 24

第三章对称电缆的电气特性 27

第一节对称回路的等效电路 27

第二节对称回路的有效电阻 28

一、回路的直流电阻R0 29

二、回路的交流电阻R? 30

第三节对称回路的电感 34

一、对称回路电感的计算 35

二、对称回路电感的相关因数 35

第四节对称回路的电容 37

第五节对称回路的绝缘电导 38

第六节一次参数计算举例 40

第七节回路的特性阻抗 43

一、电阻元件构成的网络 43

二、对称电缆的特性阻抗 46

三、均匀线路的特性阻抗 47

四、研究特性阻抗的意义 49

第八节传输常数和传输方程 49

一、传输常数 50

三、传输方程 52

二、传输单位 52

第九节 长途对称电缆的二次参数与频率的关系 54

一、二次参数的简化计算 54

二、二次参数与频率的关系 56

第十节直流电阻的测量 57

一、直流电桥原理 57

二、850电桥的使用 59

三、一次测量法 60

四、三次测量法 61

五、电阻换算 63

一、绝缘体的绝缘特性 66

第十一节对称电缆的绝缘 66

六、不平衡电阻 66

二、电缆线路绝缘电阻的测试 67

三、绝缘电气耐压强度 68

第四章回路间的串音 71

第一节回路间的串音 71

一、串音产生的原因 71

二、近端串音与远端串音 72

第二节串音耦合 72

一、电耦合 73

二、磁耦合 74

三、串音耦合 75

四、串音耦合与传输频率的关系 78

一、串音衰耗 79

第三节串音衰耗和串音防卫度 79

二、串音防卫度 80

三、串音与线路长度和频率的关系 82

第四节间接串音 84

一、由于终端负载阻抗不匹配产生的干扰 84

二、由于电缆内部的不均匀产生的干扰 85

三、由于第三回路存在所引起的干扰 85

第五节串音衰耗及串音防卫度测试 86

一、测试近端串音衰耗值B0 86

二、测试远端串音防卫度B12 88

三、测试要求 89

第六节串音衰耗及防卫度标准 90

一、单盘电缆串音衰耗及防卫度标准 90

二、增音段的串音衰耗及防卫度标准 91

第五章耦合曲线 93

第一节等效串音耦合 93

一、等效串音耦合的意义 93

二、耦合点的串音耦合Y 94

第二节确定串音耦合模值 98

一、近端测试点串音耦合模值|Y0| 98

二、远端测试点串音耦合模值|Yl| 100

第三节确定串音耦合相角 102

一、定相器原理 102

二、串音耦合定象限 104

三、串音耦合定点 106

第四节耦合曲线坐标图的应用 108

一、耦合曲线坐标图 109

三、限制圆 111

二、耦合曲线的测绘 111

第五节耦合曲线分析 112

一、近端耦合曲线分析 112

二、远端耦合曲线分析 116

第六章平衡原理 121

第一节概述 121

一、电缆平衡的必要性 121

二、增音段电缆线路的平衡 123

第二节交叉平衡原理 125

一、交叉减小串音的原理 125

二、八种交叉方式 127

一、集总平衡原理 128

第三节集总平衡原理 128

二、反耦合元件 130

三、反耦合元件接入地点 130

第四节电缆配盘 132

第七章交叉平衡 135

第一节系统交叉 135

一、系统交叉的作用 135

二、系统交叉不平衡长度 136

三、等效系统交叉方式 136

四、系统交叉方式的选择 137

第二节近端交叉平衡 139

一、近端平衡的原则 139

二、近端交叉方式 140

三、近端平衡点交叉方式的选择 141

四、近端耦合点的计算 142

五、近端耦合点的判断 145

第三节远端交叉平衡 146

一、远端平衡的原则 146

二、远端组内回路选交叉的方法 147

三、判断耦合重心的方法 150

四、测试频率的选择 151

五、选交叉的一般原则 151

六、计算全程等效交叉 152

七、调整线序、整理平衡套管 156

八、交叉开关 157

第一节 C网络 159

一、C网络的结构及其正负 159

第八章反耦合网络 159

二、C网络计算公式 160

三、C网络的频率特性 160

四、C网络的应用 160

五、C网络元件数值的计算 161

第二节R—C网络 162

一、R—C网络的结构及其正负 162

二、R—C网络计算公式 163

三、R—C网络的频率特性 164

四、R—C网络的应用 165

五、R—C网络元件数值的计算 165

六、R—C网络的调整 167

七、R—C大平移网络 169

—、R—C—C′网络的结构及其正负 170

第三节 R—C—C′网络 170

二、R—C—C′网络计算公式 171

三、R—C—C′网络的频率特性 172

四、R—C—C′网络元件数值的计算 173

五、R—C—C′网络的应用 173

第四节反耦合元件的接入 175

一、反耦合网络元件的串并联 175

二、反耦合网络的对称接入 177

第五节移相网络 179

一、移相网络平衡法 179

二、单支网络 185

三、移相复合网络 191

四、平衡箱与平衡盘 198

一、在近端测试点进行集总平衡 222

第九章集总平衡 222

第一节近端集总平衡 222

二、在耦合点进行集总平衡 223

第二节远端组内集总平衡 231

一、反反耦合网络的接入 231

二、利用一般网络进行集总平衡 232

三、利用移相复合网络进行集总平衡 235

第三节远端组间回路集总平衡 239

一、组间回路串音的特点 239

二、远端组间回路的平衡方法及步骤 240

三、远端组间回路平衡举例 240

第四节平衡工作步骤综述 245

一、电缆接头坑 249

第十章电缆焊接 249

第一节焊接准备工作 249

二、纸套管 250

三、铅套管 250

四、开剥电缆 251

第二节心线接续 252

一、纸套管排列及心线扭接点 253

二、心线接续方法及要求 254

三、心线做引出线 255

第三节反耦合网络的安装 257

一、反耦合元件的排列 257

二、反耦合网络的安装原则 257

四、远端平衡套管反耦合网络安装的步骤 258

三、反耦合网络的编号 258

五、固定反耦合元件 259

六、增开平衡套管上反耦合网络的安装 259

七、反耦合元件安装注意事项 260

第四节套管安装及封焊 260

一、平衡套管包扎 260

二、套管封焊 261

三、安装跨接线及横连线 263

四、安装接头保护盒 263

附录一 60路高频对称电缆制造长度电气标准 265

附录二60路高频对称电缆增音段电气标准 267

附录三电缆单盘测试记录表 268

附录四 长途对称电缆线路工程平衡测试技术文件 27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