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技术教育概论
技术教育概论

技术教育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技术教育研究室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7135·125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
《技术教育概论》目录

第一章 生产发展与技术教育 1

第一节 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教育的发展 1

一、手工业与学徒制 1

二、大工业与职业技术学校 3

第二节 技术教育对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 7

一、职业技术教育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竞争的工具 7

二、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方法 10

三、应当重视教育经济效益的研究 12

第三节 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15

一、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在学制上作相应调整 15

二、掌握宽广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基础知识 15

四、教学计划继续增大弹性,开设更多选修课程 16

三、调整、充实学校专业设置 16

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辟在职进修多种途径 17

第二章 建国后的技术教育 18

第一节 建国以来的中等专业教育 18

一、我国中等专业教育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18

二、建国以来中等专业教育的成就和问题 20

第二节 加速发展中等专业教育的途径 21

一、多种方式办学 21

二、立法保障和改革体制 22

第三节 建国以来的技工教育 24

一、我国技工教育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24

二、技工教育与生产技术发展的关系 29

三、技工学校的调整、整顿和改革 30

一、人才结构是随着生产发展而演变的 35

第一节 技术人才的结构与教育 35

第三章 技术人才的结构及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35

二、职业技术教育结构必须与一定的人才结构相适应 37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44

一、我国技术员的三个主要作用 44

二、中等专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45

三、中等专业学校某一专业的具体业务要求 45

第三节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 46

一、生产工人的技术等级 46

二、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 47

三、技工学校某一专业工种的具体业务要求 48

第一节 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特点 52

一、在相当高中文化程度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技术教育 52

第四章 技术教育的教学特点 52

二、从中等专业人员的实际出发,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 57

三、理论联系实际,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 61

四、教学方法的特点 65

第二节 技工学校的教学特点 66

一、按工种设置进行教学 66

二、文化技术理论课要满足专业工种的需要 67

三、技工学校的教学要以生产实习教学为主 69

第五章 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74

第一节 教学计划 74

一、教学计划是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74

二、制订教学计划的几项原则 74

三、教学计划的结构 77

四、教学计划的实施 78

一、课程设置应达到基本要求 79

第二节 课程 79

二、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设置、顺序和时间分配 81

三、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顺序和时间分配 82

第三节 教学大纲和教材 84

一、教学大纲 84

二、教材 86

第六章 教学过程 97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97

一、教学的三要素 97

二、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 99

三、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03

第二节 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的过程 107

一、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概念 107

二、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形成技能和技巧 109

第三节 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113

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技术教育中教学的重要任务 113

二、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 114

三、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措施 115

第七章 教学原则 118

第一节 教学原则概述 118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118

二、教学原则的作用 119

三、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20

第二节 教学原则的内容 121

一、目的方向性原则 121

二、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122

三、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原则 124

五、可接受性和最优性统一原则 125

四、系统、连贯性和巩固性原则 125

六、直观性和抽象性统一原则 126

七、同一性和差异性统一原则 127

八、主动性和启发性统一原则 129

第八章 技术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基本要求 132

第一节 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形式及其要求 132

一、课堂理论教学 132

二、实验、实习和设计 136

三、课外教学活动 148

第二节 技工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基本要求 150

一、生产实习教学的组织形式 150

二、生产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 152

第九章 教学方法 162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162

一、讲授法 164

第二节 常用的教学方法 164

二、问答法 166

三、讨论法 167

四、自学指导法 168

五、演示法 170

六、电化教学法 171

七、参观法 172

八、练习法 173

九、个别工序复合作业法 174

十、模拟法 175

十一、实验法 175

十二、设计法 176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177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177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合理运用 178

第十章 技术教育的教学评价与测定 181

第一节 评价的意义 181

一、评价的依据 181

二、评价的功能及特点 182

三、评价的类型 184

第二节 测定与测定法 186

一、测定的种类及方法 186

二、测定法的质量指标 187

第三节 考核的形式及实施方法 193

一、考核的种类及方式 193

二、考核的各个环节 197

三、理论、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202

第四节 考核的处理及成绩的评定 203

一、三种不同的评定值 203

二、正态分布与标准分数 206

三、考核结果的分析 210

四、评定值的综合 217

五、评价结果的应用 219

第十一章 学生 220

第一节 身体发育方面的一般特点 220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23

一、认识活动方面的某些特征 223

二、情绪和情感活动的某些特征 227

三、意志活动与自我意识发展的某些特点 230

一、个性的含义及其结构 232

第三节 个性发展与教育 232

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233

三、个性差异与教育 236

第十二章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40

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240

第二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241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 241

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242

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革命人生观教育 243

四、劳动教育 244

五、社会公德教育 245

六、职业道德教育 246

一、认真抓好政工队伍的建设 247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 247

二、了解学生 248

三、熟悉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特点 250

四、坚持疏和导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针 254

五、抓好三个阶段性的教育 257

第十三章 体育与卫生 265

第一节 体育 265

一、体育在技术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265

二、体育的原则和要求 268

三、体育的组织和实施 272

四、关于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 280

第二节 卫生 282

一、卫生工作在技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务 282

二、学校卫生工作内容 282

一、美育活动都具有生动可观的形式 289

第一节 美育的特点 289

第十四章 美育 289

二、美育是以自然的方式进行的 290

三、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性情的作用 290

第二节 美育的实施过程 291

第三节 美育的原则 295

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 295

二、内容与形式统一 296

三、情与理统一 297

四、美育与诸育统一 299

第四节 美育的途径 300

一、在文化课学习中唤起美的情趣 300

三、在集体生活中创造美的气氛 301

二、在生产劳动中评比美的贡献 301

四、在公益活动中加深美的体验 302

五、在课外活动中扩大美的视野 302

第十五章 教师 305

第一节 对教师的要求 305

一、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305

二、对教师的要求 309

第二节 教师队伍的建设 315

一、技术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 315

二、新教师的培养 316

三、教师的在职进修 319

四、教师的考核 322

第三节 班主任 322

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任务 322

二、班主任的设置 323

三、职业定向性决定班主任工作的特殊要求 324

四、班主任的特殊品质与挑选 325

五、班主任工作 326

第十六章 学校管理 331

第一节 学校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331

第二节 学校管理的原则 333

一、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 333

二、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 333

三、民主管理的原则 334

四、科学化管理的原则 334

第三节 学校管理的内容 339

一、教师管理 339

二、学生管理 342

三、教学管理 344

四、生活管理 350

五、财务管理 352

六、实习工厂管理 355

七、教育研究管理 358

第四节 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职能 359

一、建立组织机构的原则 359

二、学校的组织机构及职责范围 361

三、学校的规章制度 365

附录:中等专业学校的领导体制 370

一、中等专业教育领导体制的形成和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370

二、各级主管部门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373

三、各级教育部门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375

四、中等专业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探讨 3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