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人兽共患病学  上
人兽共患病学  上

人兽共患病学 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编
  • 出 版 社:北京:蓝天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0814270
  • 页数:223 页
图书介绍:全书共分5篇
《人兽共患病学 上》目录

第一篇 概 论 1

一、人兽共患病的名称与意义 1

(一)定义 1

(二)定名 1

前 言 1

目 录 1

目 录 1

第一章人兽共患病的概念 1

(二)定名 1

第一章人兽共患病的概念 1

前 言 1

一、人兽共患病的名称与意义 1

(一)定义 1

第一篇 概 论 1

(三)传染与感染或传染病与感染病 2

(三)传染与感染或传染病与感染病 2

二、人兽共患病的分类 2

(一)根据病原微生物分类 2

(二)根据贮存宿主分类 2

(一)根据病原微生物分类 2

(二)根据贮存宿主分类 2

二、人兽共患病的分类 2

(三)根据病原体生活环的类型分类 3

(四)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分 3

类 3

(三)根据病原体生活环的类型分类 3

(四)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分 3

类 3

三、人兽共患病的特性 5

三、人兽共患病的特性 5

第二章国内外人兽共患病的概 7

一、概况 7

第二章国内外人兽共患病的概 7

况 7

一、概况 7

况 7

二、我国人兽共患病的调查与分析 8

二、我国人兽共患病的调查与分析 8

〔附录〕国内外人兽共患病名称人鱼共患病名称 10

〔附录〕国内外人兽共患病名称人鱼共患病名称 10

一、人兽共患病的监测 15

(三)监测内容 15

(二)监测的组织 15

(一)监测的定义 15

一、人兽共患病的监测 15

制 15

第三章人兽共患病的监测与防 15

(一)监测的定义 15

(三)监测内容 15

(二)监测的组织 15

第三章人兽共患病的监测与防 15

制 15

监测 16

监测 16

(四)动物性食品的微生物学 16

(四)动物性食品的微生物学 16

(二)疫情报告 17

(一)普及卫生教育 17

施 17

二、人兽共患病的综合防制措 17

施 17

(一)普及卫生教育 17

二、人兽共患病的综合防制措 17

(二)疫情报告 17

(三)检疫 18

(四)预防接种 18

(三)检疫 18

(四)预防接种 18

施 19

(五)疫病控制与管理 19

(六)有关畜禽防疫的特殊措 19

施 19

(六)有关畜禽防疫的特殊措 19

(五)疫病控制与管理 19

一、病原 21

〔附录〕国际、国内检疫、管制、监测和法定的传染病第二篇 人兽共患病毒病第一章狂犬病 21

一、病原 21

〔附录〕国际、国内检疫、管制、监测和法定的传染病第二篇 人兽共患病毒病第一章狂犬病 21

(一)病毒的主要特性 22

(一)病毒的主要特性 22

(二)抗原性 23

(二)抗原性 23

(三)生长 24

(三)生长 24

二、分布 26

二、分布 26

(二)野生动物狂犬病 28

(一)城镇狂犬病 28

(二)野生动物狂犬病 28

三、流行病学 28

(一)城镇狂犬病 28

三、流行病学 28

(一)发病机理 30

四、动物狂犬病 30

(二)病理学变化 30

(三)症状 30

(三)症状 30

(二)病理学变化 30

(一)发病机理 30

四、动物狂犬病 30

五、人的狂犬病 32

(二)实验室诊断 32

(一)临床观察 32

六、诊断 32

五、人的狂犬病 32

六、诊断 32

(二)实验室诊断 32

(一)临床观察 32

七、防制 36

七、防制 36

(一)局部处置 36

(一)局部处置 36

(二)预防接种 37

(二)预防接种 37

(三)野生动物狂犬病的防 44

(三)野生动物狂犬病的防 44

制 44

制 44

(四)吸血蝙蝠狂犬病的防 45

制 45

(四)吸血蝙蝠狂犬病的防 45

制 45

第二章流行性感冒 48

一、病原 48

主要参考文献 48

一、病原 48

第二章流行性感冒 48

主要参考文献 48

二、宿主 51

二、宿主 51

(一)人 52

(四)禽 52

(三)马 52

(二)猪 52

(一)人 52

三、分布 52

三、分布 52

四、动物流行性感冒 52

(二)猪 52

(三)马 52

(四)禽 52

四、动物流行性感冒 52

(一)猪流行性感冒 53

(一)猪流行性感冒 53

(二)马流行性感冒 54

(二)马流行性感冒 54

(三)禽流行性感冒 55

(三)禽流行性感冒 55

五、人的流行性感冒 56

五、人的流行性感冒 56

六、流行病学 57

(一)人和猪的流行性感冒 57

(一)人和猪的流行性感冒 57

六、流行病学 57

(二)马流行性感冒 60

(二)马流行性感冒 60

(三)禽流行性感冒 61

(三)禽流行性感冒 61

七、诊断 62

七、诊断 62

(一)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62

(一)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62

(二)血清学诊断 63

八、防制 63

(二)血清学诊断 63

八、防制 63

(二)马流行性感冒 64

(三)鸡瘟 64

(一)猪流行性感冒 64

(五)人流行性感冒 64

(四)鸭流行性感冒 64

(五)人流行性感冒 64

(四)鸭流行性感冒 64

(三)鸡瘟 64

(二)马流行性感冒 64

(一)猪流行性感冒 64

一、病原 67

参考文献 67

一、病原 67

(一)形态和结构 67

参考文献 67

第三章口蹄疫 67

(一)形态和结构 67

第三章口蹄疫 67

(二)抗原性 68

(二)抗原性 68

(四)感染性 69

(三)毒性 69

(四)感染性 69

(三)毒性 69

(五)抵抗力 70

(五)抵抗力 70

二、宿主 71

三、分布 71

三、分布 71

二、宿主 71

四、发病机理 72

四、发病机理 72

(一)症状 73

(一)症状 73

五、动物口蹄疫 73

五、动物口蹄疫 73

六、人的口蹄疫 74

(二)病理变化 74

六、人的口蹄疫 74

(二)病理变化 74

(一)流行概况 75

(二)传染源 75

(三)传播途径 75

七、流行病学 75

(三)传播途径 75

(一)流行概况 75

七、流行病学 75

(二)传染源 75

(四)流行特点 76

八、诊断 76

(四)流行特点 76

八、诊断 76

(二)血清抗体的监测 77

(三)鉴别诊断 77

(二)血清抗体的监测 77

(一)病毒的分离鉴定 77

(一)病毒的分离鉴定 77

(三)鉴别诊断 77

(一)平时的预防措施 79

九、防制 79

(一)平时的预防措施 79

九、防制 79

施 80

(二)发生疫情后的扑杀措 80

(二)发生疫情后的扑杀措 80

施 80

(三)预防接种 81

(三)预防接种 81

(四)治疗 82

(四)治疗 82

十、公共卫生 82

十、公共卫生 82

(二)抗原性 84

(一)形态特性 84

一、病原 84

第四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84

主要参考文献 84

(二)抗原性 84

(一)形态特性 84

一、病原 84

第四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84

主要参考文献 84

(三)生物学特性 85

(三)生物学特性 85

(四)抵抗力 85

(四)抵抗力 85

(二)季节分布 86

二、分布 86

(一)地理分布 86

(一)地理分布 86

(二)季节分布 86

二、分布 86

(三)年龄分布 88

(三)年龄分布 88

(四)性别与发病 88

三、流行病学 88

(一)传播媒介 88

(四)性别与发病 88

(一)传播媒介 88

三、流行病学 88

(二)扩散宿主 90

(二)扩散宿主 90

(三)长期宿主 91

(三)长期宿主 91

(四)疫情预测 92

(四)疫情预测 92

四、人的流行性乙型脑炎 93

四、人的流行性乙型脑炎 93

(三)并发症与后遗症 94

(二)鉴别诊断 94

(二)鉴别诊断 94

(三)并发症与后遗症 94

(一)临床表现 94

(一)临床表现 94

(一)临床症状 95

(一)临床症状 95

五、动物流行性乙型脑炎 95

(五)治疗 95

(四)预后 95

(四)预后 95

(五)治疗 95

五、动物流行性乙型脑炎 95

(三)治疗 96

(二)鉴别诊断 96

(二)鉴别诊断 96

(三)治疗 96

(一)病毒分离与鉴定 97

(一)病毒分离与鉴定 97

六、诊断 97

六、诊断 97

(二)血清学方法 98

七、防制 98

(一)灭蚊 98

(二)血清学方法 98

七、防制 98

(一)灭蚊 98

(二)免疫接种 99

(二)免疫接种 99

(三)宿主动物的管理 100

(三)宿主动物的管理 100

一、病原 101

(二)抗原性 101

(五)病原性 101

(四)抵抗力 101

(三)培养特性 101

(一)形态特征 101

第五章东部马脑脊髓炎 101

参考文献 101

(五)病原性 101

(四)抵抗力 101

(三)培养特性 101

(二)抗原性 101

(一)形态特征 101

一、病原 101

第五章东部马脑脊髓炎 101

参考文献 101

四、人的东部马脑脊髓炎 102

三、动物东部马脑脊髓炎 102

二、分布 102

(二)类症鉴别 102

(一)临床症状 102

(二)类症鉴别 102

二、分布 102

(三)后遗症 102

(三)后遗症 102

四、人的东部马脑脊髓炎 102

(一)临床症状 102

三、动物东部马脑脊髓炎 102

(五)流行概况 103

(三)传播方式 103

(五)流行概况 103

(四)发病机理 103

(三)传播方式 103

(四)治疗 103

五、流行病学 103

(二)贮存宿主 103

(四)发病机理 103

(一)传播媒介 103

(二)贮存宿主 103

(四)治疗 103

五、流行病学 103

(一)传播媒介 103

(一)病毒的分离 105

六、诊断 105

(一)病毒的分离 105

六、诊断 105

(三)血清学试验 106

(三)血清学试验 106

(二)病毒的鉴定 106

(二)病毒的鉴定 106

七、防制 107

七、防制 107

参考文献… 108

(一)地区分布 108

二、分布 108

一、病原 108

参考文献… 108

第六章西部马脑脊髓炎 108

一、病原 108

二、分布 108

(一)地区分布 108

第六章西部马脑脊髓炎 108

(二)时间分布 109

(三)人群分布 109

三、流行病学 109

(一)贮存宿主 109

(二)传播媒介 109

(二)时间分布 109

(三)人群分布 109

三、流行病学 109

(一)贮存宿主 109

(二)传播媒介 109

五、人的西部马脑脊髓炎 110

(三)传播方式 110

(三)传播方式 110

四、动物西部马脑脊髓炎 110

四、动物西部马脑脊髓炎 110

五、人的西部马脑脊髓炎 110

七、治疗 111

(一)防蚊灭蚊 111

六、诊断 111

七、治疗 111

六、诊断 111

八、防制 111

(一)防蚊灭蚊 111

八、防制 111

(二)预防接种 112

(三)监测 112

(二)预防接种 112

(三)监测 112

第七章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 113

第七章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 113

(一)地理分布 113

二、分布 113

(三)培养 113

(二)病原性 113

(一)形态特征 113

一、病原 113

参考文献 113

参考文献 113

(一)地理分布 113

二、分布 113

(三)培养 113

(二)病原性 113

(一)形态特征 113

一、病原 113

(二)时间分布 114

(三)人群分布 114

三、动物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 114

(二)其他家畜 114

(二)其他家畜 114

(一)马属动物 114

(三)人群分布 114

(一)马属动物 114

(二)时间分布 114

三、动物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 114

(一)贮存宿主 115

四、人的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 115

四、人的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 115

(一)临床症状 115

(二)病理变化 115

五、流行病学 115

(一)贮存宿主 115

(二)传播媒介 115

(三)传播方式 115

六、诊断 115

(一)临床症状 115

五、流行病学 115

(二)病理变化 115

(二)传播媒介 115

(三)传播方式 115

六、诊断 115

(四)加强监测 116

(三)疫苗接种 116

(二)加强对疾病的管理 116

(一)灭蚊防蚊 116

八、防制 116

七、治疗 116

七、治疗 116

八、防制 116

(一)灭蚊防蚊 116

(二)加强对疾病的管理 116

(三)疫苗接种 116

(四)加强监测 116

参考文献 118

第八章其他虫媒脑炎 118

第一节圣路易脑炎 118

参考文献 118

第八章其他虫媒脑炎 118

第一节圣路易脑炎 118

第二节墨里谷脑炎 119

第三节西尼罗热 119

第三节西尼罗热 119

第二节墨里谷脑炎 119

第四节韦塞尔斯布朗热 120

第四节韦塞尔斯布朗热 120

一、病原 122

第九章森林脑炎 122

一、病原 122

(一)理化特性 122

二、历史与分布 122

(一)历史概况 122

第九章森林脑炎 122

(一)理化特性 122

二、历史与分布 122

(一)历史概况 122

(二)分布特点 123

三、流行病学 123

(二)分布特点 123

三、流行病学 123

(一)传播媒介 123

(一)传播媒介 123

(二)宿主 124

(二)宿主 124

(四)传播机理 125

(五)流行概况 125

(五)流行概况 125

(四)传播机理 125

(三)传播方式 125

(三)传播方式 125

(六)疫情预测 126

(六)疫情预测 126

(二)临床表现 127

(一)潜伏期 127

四、人的森林脑炎 127

(三)并发症及后遗症 127

(四)预后 127

(四)预后 127

(三)并发症及后遗症 127

(二)临床表现 127

(一)潜伏期 127

四、人的森林脑炎 127

(一)诊断依据 128

六、诊断 128

(三)大动物 128

(二)中动物 128

(一)小动物 128

五、动物森林脑炎 128

(五)治疗 128

(一)诊断依据 128

五、动物森林脑炎 128

(一)小动物 128

(二)中动物 128

(三)大动物 128

六、诊断 128

(五)治疗 128

(一)个人防护 130

七、防制 130

(二)鉴别诊断 130

(二)预防接种 130

(二)预防接种 130

(一)个人防护 130

七、防制 130

(二)鉴别诊断 130

(二)致病性 132

(二)致病性 132

参考文献 132

二、分布 132

第十章跳跃病 132

一、病原 132

二、分布 132

三、流行病学 132

三、流行病学 132

一、病原 132

第十章跳跃病 132

参考文献 132

六、诊断 133

四、动物跳跃病 133

五、人的跳跃病 133

六、诊断 133

五、人的跳跃病 133

四、动物跳跃病 133

七、防制 134

(二)防制 134

(一)治疗 134

(一)治疗 134

七、防制 134

(二)防制 134

第一节中欧脑炎 135

第十一章其他蜱传脑炎 135

参考文献 135

第一节中欧脑炎 135

第十一章其他蜱传脑炎 135

参考文献 135

第二节波瓦桑脑炎 136

第二节波瓦桑脑炎 136

二、分布 137

一、病原 137

炎 137

第十二章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 137

炎 137

一、病原 137

二、分布 137

第十二章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 137

三、流行病学 138

三、流行病学 138

四、动物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138

五、人的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 138

炎 138

炎 138

五、人的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 138

四、动物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138

六、诊断 139

七、防制 139

七、防制 139

六、诊断 139

第十三章出血热 140

概述 140

概述 140

第十三章出血热 140

第一节流行性出血热 143

第一节流行性出血热 143

一、病原 144

(一)病原分离概况 144

(二)病毒的分类地位 144

(二)病毒的分类地位 144

(一)病原分离概况 144

一、病原 144

(一)地理分布 145

二、分布 145

二、分布 145

(一)地理分布 145

(二)时间分布 146

(二)时间分布 146

三、流行病学 147

(三)人群分布 147

(三)人群分布 147

三、流行病学 147

(一)传染源(宿主动物) 148

(二)传播途径 148

(二)传播途径 148

(一)传染源(宿主动物) 148

(五)病后免疫 150

(四)疫情趋势 150

(三)人群易感性 150

四、动物流行性出血热 150

(三)人群易感性 150

(四)疫情趋势 150

(五)病后免疫 150

四、动物流行性出血热 150

五、人的流行性出血热 151

(一)典型临床症状 151

(一)典型临床症状 151

五、人的流行性出血热 151

(三)并发症 152

(二)特殊临床表现 152

六、诊断 152

(三)并发症 152

(二)特殊临床表现 152

六、诊断 152

八、防制 153

七、治疗原则 153

八、防制 153

七、治疗原则 153

(一)灭鼠防鼠 154

(三)加强个人防护 154

(二)灭螨防螨 154

(一)灭鼠防鼠 154

(二)灭螨防螨 154

(三)加强个人防护 154

(四)野外作业工地的预防措 154

施 154

(四)野外作业工地的预防措 154

施 154

一、病原 157

第二节新疆出血热 157

(一)病原的发现 157

(二)病毒的细胞培养 157

(三)病毒的形态特征 157

(二)病毒的细胞培养 157

参考文献 157

参考文献 157

(三)病毒的形态特征 157

(一)病原的发现 157

一、病原 157

第二节新疆出血热 157

(一)地区分布和自然景观 158

度和分子量 158

(五)病毒的免疫学特性 158

(六)病毒的分类地位 158

二、分布 158

(四)病毒的核酸类型、浮密 158

度和分子量 158

(五)病毒的免疫学特性 158

(六)病毒的分类地位 158

(四)病毒的核酸类型、浮密 158

二、分布 158

(一)地区分布和自然景观 158

(二)季节分布 159

(一)宿主与传染源 159

(三)人群分布 159

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59

(一)宿主与传染源 159

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59

(三)人群分布 159

(二)季节分布 159

(一)动物的自然感染 160

(二)动物的实验感染 160

四、动物新疆出血热 160

(二)媒介与传播途径 160

五、人的新疆出血热 160

(二)媒介与传播途径 160

(一)潜伏期 160

(一)潜伏期 160

五、人的新疆出血热 160

(二)动物的实验感染 160

(一)动物的自然感染 160

四、动物新疆出血热 160

(六)病后免疫 161

(七)治疗原则 161

(四)实验室检查 161

(三)主要体征 161

(二)主要症状 161

(二)主要症状 161

(五)病程、病死率及预后 161

(七)治疗原则 161

(四)实验室检查 161

(五)病程、病死率及预后 161

(六)病后免疫 161

(三)主要体征 161

六、诊断 162

(一)病原学诊断 162

(二)血清学诊断 162

(二)血清学诊断 162

(一)病原学诊断 162

六、诊断 162

(二)切断传播途径 163

七、防制 163

(一)管理传染源 163

(二)切断传播途径 163

(三)进行自动免疫 163

(一)管理传染源 163

七、防制 163

(三)进行自动免疫 163

二、分布 165

第三节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165

(一)世界分布 165

参考文献 165

(一)世界分布 165

二、分布 165

一、病原 165

第三节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165

参考文献 165

一、病原 165

(一)传染源 166

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66

(四)人群分布 166

(三)季节分布 166

(二)国内分布 166

(二)国内分布 166

(三)季节分布 166

(一)传染源 166

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66

(四)人群分布 166

(一)临床表现 167

四、动物登革热 167

(二)传播途径 167

(一)临床表现 167

(二)传播途径 167

四、动物登革热 167

五、人的登革热 167

五、人的登革热 167

(一)病原分离 168

八、防制 168

(一)病原分离 168

六、诊断 168

(二)发病机理 168

八、防制 168

(二)发病机理 168

六、诊断 168

(一)管理传染源 169

七、治疗 169

(二)血清学检查 169

(二)控制和消灭媒介蚊虫 169

(二)控制和消灭媒介蚊虫 169

(一)管理传染源 169

(二)血清学检查 169

七、治疗 169

(三)保护易感人群 170

十、经济和社会影响 170

十、经济和社会影响 170

九、卫生教育 170

九、卫生教育 170

(三)保护易感人群 170

(二)季节分布 172

(一)地理分布 172

二、分布 172

一、病原 172

四节立夫特山谷热 172

参考文献 172

参考文献 172

(二)季节分布 172

(一)地理分布 172

二、分布 172

一、病原 172

四节立夫特山谷热 172

(二)传播途径 174

(一)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174

三、流行病学 174

(四)动物分布 174

(三)人群分布 174

(二)传播途径 174

(三)人群分布 174

(四)动物分布 174

三、流行病学 174

(一)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174

四、动物立夫特山谷热 175

(一)临床症状 175

(一)临床症状 175

四、动物立夫特山谷热 175

五、人的立夫特山谷热 176

五、人的立夫特山谷热 176

六、诊断 176

(二)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 176

(二)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 176

六、诊断 176

(一)暴发时的扑灭措施 177

(二)平时的预防措施 177

(三)动物用疫苗 177

七、防制 177

(一)暴发时的扑灭措施 177

(二)平时的预防措施 177

(三)动物用疫苗 177

七、防制 177

一、病原 179

(二)传播媒介 179

(一)传染源 179

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79

参考文献 179

第五节基孔肯雅病 179

二、地理分布 179

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79

(一)传染源 179

(二)传播媒介 179

二、地理分布 179

一、病原 179

第五节基孔肯雅病 179

参考文献 179

(三)其他传播途径 180

四、动物基孔肯雅病 180

(三)其他传播途径 180

四、动物基孔肯雅病 180

七、防制 181

(一)治疗 181

(二)血清学试验 181

(二)防蚊灭蚊 181

(三)预防接种 181

(一)病毒分离 181

六、诊断 181

五、人的基孔肯雅病 181

(三)预防接种 181

(二)防蚊灭蚊 181

(一)治疗 181

七、防制 181

(二)血清学试验 181

(一)病毒分离 181

六、诊断 181

五、人的基孔肯雅病 181

参考文献 182

一、病原 182

五、动物伊利乌斯热 182

参考文献 182

第六节伊利乌斯热 182

四、人的伊利乌斯热 182

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82

二、分布 182

五、动物伊利乌斯热 182

四、人的伊利乌斯热 182

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82

二、分布 182

一、病原 182

第六节伊利乌斯热 182

七、防制 183

六、诊断 183

七、防制 183

六、诊断 183

三、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184

第七节齐卡热 184

参考文献 184

一、病原 184

二、分布 184

三、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184

参考文献 184

第七节齐卡热 184

一、病原 184

二、分布 184

四、动物齐卡热 185

五、人的齐卡热 185

六、诊断 185

七、防制 185

七、防制 185

六、诊断 185

五、人的齐卡热 185

四、动物齐卡热 185

八、问题和趋势 186

八、问题和趋势 186

第八节庞塞热 187

第八节庞塞热 187

概述 188

第十四章痘病毒感染 188

概述 188

第十四章痘病毒感染 188

三、人的痘苗病毒感染 189

第一节痘苗病毒感染 189

二、分布 189

一、病原 189

三、人的痘苗病毒感染 189

二、分布 189

一、病原 189

第一节痘苗病毒感染 189

第二节牛痘 190

第二节牛痘 190

四、动物痘苗病毒感染 190

五、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190

六、诊断 190

七、防制 190

一、病原 190

一、病原 190

七、防制 190

六、诊断 190

五、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190

四、动物痘苗病毒感染 190

四、人的牛痘 191

二、分布 191

三、牛痘 191

五、传染源与传播方式 191

六、诊断 191

六、诊断 191

五、传染源与传播方式 191

四、人的牛痘 191

三、牛痘 191

二、分布 191

七、防制 192

第三节马痘 192

七、防制 192

四、人的马痘 192

二、分布 192

二、分布 192

一、病原 192

一、病原 192

第三节马痘 192

三、马痘 192

四、人的马痘 192

三、马痘 192

五、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193

六、诊断 193

七、防制 193

五、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193

六、诊断 193

七、防制 193

一、病原 194

第四节猴痘 194

一、病原 194

二、分布 194

三、猴痘 194

四、人的猴痘 194

五、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194

四、人的猴痘 194

三、猴痘 194

第四节猴痘 194

二、分布 194

五、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194

第五节接触传染性脓疱 195

第五节接触传染性脓疱 195

七、防制 195

六、诊断 195

二、分布 195

三、动物接触传染性脓疱 195

三、动物接触传染性脓疱 195

二、分布 195

一、病原 195

一、病原 195

七、防制 195

六、诊断 195

四、人的接触传染性脓疱 196

五、流行病学 196

(二)流行特点 196

(一)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96

(一)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96

(一)病原检查 196

六、诊断 196

(二)流行特点 196

五、流行病学 196

四、人的接触传染性脓疱 196

六、诊断 196

(一)病原检查 196

(二)血清学检查 197

七、防制 197

第六节伪牛痘 197

一、病原 197

一、病原 197

二、分布 197

(二)血清学检查 197

七、防制 197

第六节伪牛痘 197

三、动物伪牛痘 197

三、动物伪牛痘 197

二、分布 197

四、人的伪牛痘 198

五、流行病学 198

六、诊断 198

七、防制 198

第七节 牛丘疹性口炎 198

第七节 牛丘疹性口炎 198

七、防制 198

六、诊断 198

五、流行病学 198

四、人的伪牛痘 198

(二)病理组织学检 199

一、病原 199

(二)病理组织学检 199

七、防制 199

六、诊断 199

五、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199

一、病原 199

四、人的牛丘疹性口炎 199

三、动物丘疹性口炎 199

二、分布 199

(一)病毒分离 199

七、防制 199

(一)病毒分离 199

六、诊断 199

五、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199

四、人的牛丘疹性口炎 199

三、动物丘疹性口炎 199

二、分布 199

第八节海豚痘 200

第八节海豚痘 200

第十五章鸡新城疫 201

一、病原 201

主要参考文献 201

一、病原 201

第十五章鸡新城疫 201

主要参考文献 201

四、动物的鸡新城疫 202

二、宿主 202

三、分布 202

四、动物的鸡新城疫 202

三、分布 202

二、宿主 202

五、人的鸡新城疫 203

五、人的鸡新城疫 203

七、诊断 204

六、流行病学 204

七、诊断 204

六、流行病学 204

八、防制 205

八、防制 205

参考文献 208

第十六章水泡性口炎 208

第十六章水泡性口炎 208

一、病原 208

一、病原 208

参考文献 208

五、人的水泡性口炎 209

三、分布 209

二、宿主 209

三、分布 209

四、动物水泡性口炎 209

五、人的水泡性口炎 209

六、流行病学 209

六、流行病学 209

四、动物水泡性口炎 209

二、宿主 209

八、防制 210

七、诊断 210

八、防制 210

七、诊断 210

二、病原 212

一、历史 212

(一)分类 212

第十七章轮状病毒感染 212

参考文献 212

(一)分类 212

二、病原 212

一、历史 212

第十七章轮状病毒感染 212

参考文献 212

(四)培养特性 213

(二)形态特征 213

(三)理化学特性 213

(四)培养特性 213

(二)形态特征 213

(三)理化学特性 213

(一)宿主 214

三、分布 214

(一)宿主 214

(五)抗原性 214

(六)致病性 214

三、分布 214

(一)地理分布 214

(二)年龄分布 214

(三)季节分布 214

四、流行病学 214

(五)抗原性 214

(二)传染源 214

(二)传染源 214

四、流行病学 214

(三)季节分布 214

(二)年龄分布 214

(一)地理分布 214

(六)致病性 214

(四)人和动物轮状病毒之间 215

的关系 215

(三)传播方式 215

五、人的轮状病毒感染 215

(三)传播方式 215

(四)人和动物轮状病毒之间 215

的关系 215

五、人的轮状病毒感染 215

(一)症状 215

(一)症状 215

(三)发病机理 216

(四)诊断 216

(五)治疗 216

(二)病理变化 216

(三)发病机理 216

(四)诊断 216

(五)治疗 216

(二)病理变化 216

(一)症状 217

六、动物轮状病毒感染 217

七、防制 217

(二)诊断 217

(三)治疗 217

七、防制 217

(三)治疗 217

(二)诊断 217

(一)症状 217

六、动物轮状病毒感染 217

(一)被动免疫 218

(二)主动免疫 218

(二)主动免疫 218

(一)被动免疫 218

主要参考文献 220

第十八章阿留申病 220

二、病原 220

(一)形态及理化学特性 220

(二)培养特性 220

一、历史 220

(二)培养特性 220

(一)形态及理化学特性 220

二、病原 220

一、历史 220

第十八章阿留申病 220

主要参考文献 220

(三)致病性 221

(一)分布 221

三、流行病学 221

(二)传播 221

四、动物阿留申病 221

四、动物阿留申病 221

(二)传播 221

(一)分布 221

三、流行病学 221

(三)致病性 221

五、诊断 222

六、防制 222

六、防制 222

五、诊断 22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