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学简论
社会学简论

社会学简论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雷洪,范洪编著
  • 出 版 社: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3255004
  • 页数:48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世界人口下一篇:抽样调查原理
《社会学简论》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 1

一、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1

二、社会学的出现 4

三、社会学的历史 8

四、国外社会学的现状 10

五、社会学在中国 13

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 15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6

二、社会学的社会历史观和方法论 18

三、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19

第三节 社会学的地位及其特点 23

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 23

二、社会学与其它社会科学 25

三、社会学的特征 26

四、社会学是一门基本的社会科学 27

二、开展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29

第四节 开展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29

一、历史的经验教训 29

三、怎样开展社会学研究 31

第一部分 社会组成 35

第二章 社会·社会活动 35

第一节 人类社会 35

一、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35

二、社会的含义 36

三、社会的功能 38

第二节 社会活动的特性及行为状态 39

一、社会活动的特性 40

二、社会活动的行为状态 42

第三节 社会活动的方式和过程--社会互动 45

一、什么叫社会互动 45

二、社会互动的形态 46

三、社会互动的意义 48

一、社会行为方式种种 52

第四节 社会行为方式 52

二、各种社会行为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61

三、影响社会行为方式的因素 62

第三章 社会关系 65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关系 65

一、社会关系的产生 65

二、社会关系分类 67

三、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 71

四、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 73

一、社会主义社会建立新型社会关系的必要性 74

第二节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74

二、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主要特点 77

三、如何建立和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 79

第四章 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 85

第一节 社会地位 85

一、什么是社会地位 85

二、社会地位的多重性 87

一、何谓社会角色 90

第二节 社会角色 90

二、角色丛 91

三、角色的类型 92

四、角色变化或角色转移 93

第三节 角色行为 94

一、什么是角色行为 94

二、角色行为认识和完成过程的差距现象 96

三、角色行为认识和完成过程的紧张、冲突、混同现象 99

四、角色学习和角色整合 103

第四节 研究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意义 105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107

第一节 人类的特性 107

一、人性结构 107

二、人性的形成过程 110

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及其条件 111

一、什么是社会化 111

二、社会化的条件 113

三、社会化的环境 116

第三节 个人社会化的内容及过程 118

一、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18

二、社会化的途径 122

三、个人社会化的基本阶段 124

四、继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126

第四节 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社会性质 128

一、个人社会化与社会性、个性 128

二、在社会化中获取个人的社会价值 129

三、个人在社会之中 131

第二部分 社会构成 135

第六章 人类社会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 135

第一节 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环境 135

一、社会的自然环境 135

二、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136

三、人类要保护自然环境 140

一、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决定力量是劳动 142

第二节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中介--劳动 142

二、劳动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界的方式 143

三、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144

第三节 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主体--人口 146

一、人口--人类社会的主体 146

二、人口状况对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影响 147

三、人口管理与社会发展 151

第四节 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形式--生产方式 153

一、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形式 153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最基本的要素 154

第五节 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成果--社会文化 155

一、人类社会活动的成果--文化 155

二、文化的分类及结构 155

三、文化的来源 158

四、文化的特征 159

五、文化的功能 160

一、人类群体性生活的特征 163

第七章 社会群体 163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群体 163

二、什么是社会群体 164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165

四、社会群体的层次 170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171

一、初级社会群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71

二、几种主要的初级社会群体 172

第三节 次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 181

一、社会组织的分类 181

二、社会组织系统 183

三、组织的目标 184

四、组织的章程 187

五、组织的管理 188

第八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194

第一节 人们的社会分层 194

一、阶级 195

二、层次 197

三、身份、职业、等级和地位 199

第二节 社会分层结构分析 202

一、社会的阶级结构 202

二、社会的层次结构 204

三、社会分层结构分析的意义 208

第三节 社会流动 210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210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211

三、社会流动的原因及规律 215

四、社会流动的意义 217

第九章 社区 222

第一节 社区及其构成 222

一、什么是社区 223

二、社区的结构 225

三、社区的类型 230

一、农村社区的类型 234

第二节 农村社区 234

二、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的特点 237

三、农村社区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240

第三节 都市社区 242

一、都市的起源和发展 242

二、都市社区的类型 244

三、都市社区的地位 246

四、都市化 247

五、都市化的途径及都市规划 250

第十章 社会规范 258

第一节 社会规范是构成社会的重要因素 258

一、什么是社会规范 258

二、社会规范的功能 261

第二节 社会规范的形式(类型) 264

一、风俗 264

二、时尚 271

三、道德 273

四、法律 277

五、纪律、规章等 280

六、宗教教义 282

七、制度 285

第三节 人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利用 290

一、人类认识社会规范的过程及意义 290

二、个人认识社会规范的过程及意义 293

第十一章 社会生活方式 295

第一节 人们生命活动的典型模式--社会生活方式 295

一、什么是社会生活方式 295

二、社会生活方式的意义 296

第二节 社会生活方式的内容和结构 297

一、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精神生活 297

二、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 300

三、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02

四、社会生活方式结构 306

一、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 307

第三节 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307

二、社会生活方式的类型 309

三、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 312

四、社会生活方式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315

第四节 关于我国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探讨 318

一、什么是中国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 318

二、我国向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演变的具体过程 319

三、有关建立我国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几个关系和界限 321

四、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的新观念 324

五、关于建立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几项工作 326

第五节 个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328

第三部分 社会运动的两种状态 332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 332

第一节 社会秩序 332

一、什么是社会秩序 332

二、社会秩序的意义 332

一、什么是社会控制 333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意义和特征 333

二、社会控制的必要性 335

三、社会控制的特征 337

第三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方式及工具 340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 340

二、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345

三、社会控制的工具 350

第四节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352

一、越轨行为 352

二、犯罪行为原因的探讨 353

三、犯罪的社会控制 355

第十三章 社会工作 359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意义 359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359

二、社会工作的性质 361

三、社会工作的作用 362

一、社会工作与慈善工作的区别 363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特点 363

二、我国社会工作的特点 366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内容 369

一、社会救助工作 369

二、社会福利工作 371

三、社会教化工作 373

四、社会保险工作 374

五、社会服务工作 374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 376

第十四章 社会问题 376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 376

二、社会问题的特性 378

三、社会问题的范围与分类 383

第二节 社会学与社会问题 386

一、社会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386

二、对中国现阶段若干社会问题的探讨 390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 390

三、研究社会问题的意义 393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变迁 399

一、社会变迁的意义 399

二、社会变迁的规律性 401

三、社会变迁的形式 404

第二节 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407

一、生产方式 408

二、自然环境 410

三、人口状况 413

四、文化因素 414

第三节 社会变迁和社会规划 416

一、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的意义 417

二、如何实现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418

第十六章 社会现代化 422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的意义 422

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 422

二、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 427

三、资产阶级学者的若干现代化理论 429

第二节 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32

一、社会结构 432

二、生活方式 438

三、教育体系 442

四、家庭 446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 447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 447

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容 449

第十七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455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意义 455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意义 455

二、社会学调查研究的特点 459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原则 460

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461

二、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路线 463

三、坚持群众路线的认识观点 464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465

第三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及步骤 465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步骤 466

第四节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内容及分类 473

一、按调查的范围分类 474

二、按调查的方式分类 475

三、按调查的时间分类 477

四、按调查的地域分类 477

第五节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478

五、按实施调查过程分类 478

六、按调查的内容分类 478

一、数量化的精确性 479

二、定量分析的方法 479

三、多因素的综合分析方法 480

四、系统方法 481

五、普遍的反馈方法 481

后记 4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