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雷立权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6922507
  • 页数:274 页
图书介绍:
《病理生理学》目录

第一篇 疾病与衰老 6

第一章 疾病概论 6

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6

一、健康 6

二、疾病 6

三、病理过程、综合征和病理状态 7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 7

一、原因和条件 7

二、病因的种类 8

第三节 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11

一、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11

二、疾病发生的一般机理 13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14

一、完全康复 14

二、不完全康复 15

三、死亡 15

第一节 衰老概述 18

第二章 衰老 18

第二节 衰老时机体的主要变化 19

一、组织结构和代谢的改变 19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19

三、神经系统的变化 20

四、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20

五、免疫系统的变化 20

六、其它系统的变化 21

第三节 衰老的原因和机制 21

一、细胞寿命有限性 21

二、差误蛋白生成和细胞突变 22

三、中枢与内分泌功能减退和失调 22

四、免疫功能减退 23

五、生物大分子交联 23

六、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 24

第四节 影响衰老的因素和抗衰老 25

第三章 应激 28

第一节 概述 28

第二篇 机体对病原因子侵袭的反应 28

第二节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29

一、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 30

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反应 31

三、其它激素反应和细胞因子分泌增多 32

四、应激时细胞对激素反应性的变化 33

第三节 应激时急性期蛋白和应激蛋白的变化 33

一、急性期反应蛋白 33

一、应激时的物质代谢变化 34

二、应激蛋白 34

第四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34

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35

三、消化道的变化 36

四、其它系统的变化 37

第五节 应激的生物学意义与防治原则 37

一、应激的生物学意义 37

二、应激的防治原则 38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39

第四章 发热 39

一、传染性发热 40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 40

二、非传染性发热 41

第三节 发热的发生机理 42

一、内生致热原的来源和性质 42

二、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43

三、内生致热原作用的部位 43

四、致热原的作用方式 44

二、高热持续期 46

第四节 发热的经过 46

一、体温上升期 46

三、体温下降期 47

第五节 热限与热型 47

一、热限 47

二、热型 47

第六节 发热时机体的物质代谢与机能变化 48

一、物质代谢变化 48

二、机能变化 49

第七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50

第三篇 内环境紊乱 52

第五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52

第一节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生理、生化基础 52

一、正常体液的分布和电解质含量 52

二、不同体液间水和电解质的交换 53

三、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 54

四、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平衡 54

五、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55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58

一、概述 58

二、脱水 58

三、水中毒 62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64

一、低钾血症 64

二、高钾血症 67

二、高镁血症 70

一、低镁血症 70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 70

第六章 水肿 72

第一节 概述 72

一、水肿的概念 72

二、水肿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72

第二节 水肿的发生机制 73

一、钠水潴留(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73

二、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75

一、心性水肿 77

第三节 常见的全身性水肿 77

二、肾性水肿 78

三、肝性水肿 80

第四节 重要器官的水肿 81

一、肺水肿 81

二、脑水肿 83

第七章 酸碱平衡紊乱 85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86

一、人体内的酸和碱 86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86

第二节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及其意义 91

一、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 91

二、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91

第三节 酸中毒 94

一、代谢性酸中毒 94

二、呼吸性酸中毒 99

第四节 碱中毒 102

一、代谢性碱中毒 103

二、呼吸性碱中毒 105

第五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07

一、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07

二、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108

三、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08

四、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08

第六节 酸碱平衡紊乱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 109

七、呼酸性三重性酸碱紊乱 109

六、呼碱性三重性酸碱紊乱 109

五、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09

第八章 缺氧 112

第一节 氧的供需平衡和血氧指标 112

一、氧的摄取、输送和利用 112

二、血氧指标 113

三、影响氧供应与利用的因素和氧的供需平衡 115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及血氧变化的特点 116

一、乏氧性缺氧 116

二、血液性缺氧 117

三、循环性缺氧 118

四、组织性缺氧 119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121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121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121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124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126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126

一、氧疗 127

第五节 氧疗与氧中毒 127

二、氧中毒 127

一、代谢耗氧率 127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27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127

第四篇 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130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30

第一节 概述 130

一、DIC的概念 130

二、DIC的分型 130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 131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131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 132

第三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134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展过程(分期) 136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137

一、出血 137

二、微血管栓塞引起脏器功能障碍 138

三、循环功能严重障碍引起休克 139

四、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39

第六节 常用DIC实验室诊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40

第七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141

第十章 休克 143

第一节 休克概述 143

一、休克的概念 143

二、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144

第二节 微循环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微循环灌流量的主要因素 145

一、正常微循环结构与调节 145

二、影响微循环灌流的基本因素 146

一、休克中的微循环变化 147

第三节 休克发病机理 147

二、体液因子在休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154

三、休克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157

第四节 休克时细胞代谢变化及功能、结构损伤 159

一、能量代谢障碍 159

二、代谢性酸中毒 159

三、细胞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 160

第五节 休克时器官功能变比 161

一、心脏功能改变 161

二、肾脏功能改变 162

三、肺脏功能改变 163

四、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164

五、脑功能改变 164

六、多器官功能衰竭 164

第六节 各型休克特征 165

第七节 休克防治原则 166

第十一章 高血压 169

第一节 概述 169

一、高血压的概念 169

二、高血压的分类 170

第二节 高血压的原因和机制 171

一、原发性高血压 171

二、继发性高血压 176

第三节 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向 177

一、对心脏的影响 177

二、对大脑的影响 178

三、对肾脏的影响 179

第四节 高血压的防治原则 179

第一节 再灌注损伤概述 181

第十二章 再灌注损伤 181

一、心脏再灌注损伤的表现 182

第二节 再灌注损伤的表现 182

二、脑再灌注损伤的表现 183

三、肠道再灌注损伤的表现 183

第三节 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 183

一、无复流现象 183

二、钙超负荷 184

三、白细胞的作用 184

五、自由基损伤 185

四、高能磷酸化合物缺乏 185

第四节 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展望 187

第十三章 心力衰竭 189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和分类 190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 190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 191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191

二、心脏扩张,增加前负荷 193

一、心率增快 193

第二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功能 193

三、心肌肥大 194

四、血容量增加,血液重新分配 196

第三节 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 197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197

二、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常 201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的变化 202

一、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02

二、肺呼吸功能的变化 204

三、其他器官淤血和功能障碍 205

四、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06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207

第十四章 呼吸衰竭 209

第一节 概述 209

一、肺的呼吸功能 209

二、肺的非呼吸功能 211

三、呼吸衰竭的概念与分类 214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14

一、肺泡通气不足 215

二、弥散障碍 217

三、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不相适应(比值失调) 218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呼吸衰竭的发生机理 220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222

一、血液气体的变化 222

二、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224

三、呼吸系统变化 225

四、循环系统变化 226

五、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肺性脑病 227

六、肾功能变化 228

七、胃肠道变化 228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228

第十五章 肝功能衰竭 230

第一节 概述 230

第二节 肝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231

一、物质代谢障碍 231

第三节 肝性脑病 232

五、屏障功能障碍 232

四、凝血机制障碍和贫血 232

二、生物转化与解毒功能障碍 232

三、分泌和排泄功能障碍 232

一、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233

二、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238

三、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239

第四节 肝肾综合症 239

第十六章 黄疸 241

第一节 概述 241

一、以非酯型胆红素增多为主的黄疸 242

第二节 黄疸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242

二、以酯型胆红素增多为主的黄疸 244

第三节 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246

一、梗阻性黄疸的影响 246

二、非酯型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和核黄疸 247

第四节 黄疸的防治原则 248

第十七章 肾功能衰竭 249

第一节 概述 249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250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250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252

三、急性肾小管坏死时的机能代谢变化 253

四、非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 255

五、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 255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256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256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257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258

一、尿毒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262

第四节 尿毒症 262

二、尿毒症毒素 264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的防治原则 267

第十八章 多系统器官衰竭 269

第一节 概述 269

第二节 原因与机制 270

一、原因 270

二、发病机制 270

第三节 防治原则 2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