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风眩晕的辨证与辨病治疗
中风眩晕的辨证与辨病治疗

中风眩晕的辨证与辨病治疗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尹国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7057661
  • 页数:4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就中风、眩晕的基本知识、中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西医治疗、其他疗法等内容逐一介绍,并收录了治疗中风、眩晕常用的中药、中成药、方剂和针灸穴位。读者对象:中医内科医生。
《中风眩晕的辨证与辨病治疗》目录

第一章 中风 1

第一节 中风的基本知识 1

一、中风的概念及分类 1

(一)中风的概念 1

(二)中风的分类 2

二、中风的发病概况及特点 3

(一)中风的发病概况 3

(二)中风的发病特点 7

三、中风的病因和诱因 8

(一)中风的病因 8

(二)中风的诱因 12

四、中风的先兆症状和体征 16

(一)中风先兆的概念 16

(二)中风先兆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7

五、中风患者的意识及运动功能 18

(一)中风患者的意识 18

(二)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 19

六、中风的形成及临床特点 20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0

(二)腔隙性脑梗死 22

(三)脑血栓 23

(四)脑栓塞 24

(五)脑出血 26

(六)蛛网膜下腔出血 28

七、中风的“三偏”症状及常见并发症 29

(一)中风的“三偏”症状 29

(二)中风常见的并发症 30

第二节 中风的诊断与预防 32

一、中风的诊断 32

(一)中医诊断 32

(二)类证鉴别 33

(三)临床分期 36

(四)西医诊断 36

(五)鉴别诊断 39

(六)中风诊断中需注意的问题 40

二、中风的预防 41

(一)搞好卫生知识的宣传及普查工作 42

(二)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43

(三)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47

(四)及时治疗其他有关的疾病 49

(五)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 49

(六)勤于锻炼,重视中风先兆的防治 49

(七)既病防变,预防复发 51

第三节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53

一、发病原因 62

(一)内外相召 63

(二)积损正衰 63

(三)饮食不节 64

(四)五志过极 65

二、病机转归 66

(一)急性期 66

(二)恢复期 68

(三)后遗症期 70

三、治疗原则 71

(一)明辨标本,权衡缓急 72

(二)动态观察,分段论治 72

(三)平调阴阳,整体论治 73

(四)医患结合,重视调养 74

第四节 中医治疗中风的一般思路及临床疗效欠佳的原因和对策 75

一、中医治疗中风的一般思路 75

(一)辨证与辨病结合 76

(二)灵活运用治标与治本 78

(三)扶正与祛邪共施 80

(四)治证与“治脑”兼顾 82

(五)重视滋阴潜阳熄风 83

(六)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84

(七)牢记豁痰与利窍 86

(八)不忘养血与通络 87

(九)注意补虚调阴阳 88

(十)中西医结合诸法并施 88

二、临床疗效欠佳的原因和对策 90

(一)治疗失时 90

(二)辨治失当 91

(三)守治失恒 92

(四)疏于康复 93

(五)失于配合 94

第五节 辨证论治与中医分期分型立法治疗中风 95

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提高中风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 95

(一)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则 95

(二)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96

(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提高中风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 99

二、中医分期分型立法治疗中风 100

(一)分期处理、分型立法是辨证论治精神的具体体现 100

(二)中医分期辨证治疗中风之证型和治法的确立 102

第六节 中医分期辨证分型立法治疗中风 104

一、急性期 105

(一)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 105

(二)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 107

(三)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 110

(四)痰热上扰,脉络痹阻型 112

(五)阳闭证 114

(六)阴闭证 117

(七)脱证 119

二、恢复期 121

(一)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 121

(二)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 123

(三)阴虚血瘀,痰浊阻络型 125

(四)阴虚阳亢,瘀血痰阻型 127

(五)风痰上扰,脉络痹阻型 130

三、后遗症期 132

(一)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型 132

(二)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 134

(三)痰瘀互结,痹阻脉络型 136

(四)风痰阻络型 138

(五)肾虚精亏型 140

(六)风痰瘀血阻络型 142

第七节 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中风 144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44

(一)辨证分型治疗 145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147

二、腔隙性脑梗死 148

(一)辨证分型治疗 148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149

三、脑血栓 150

(一)辨证分型治疗 151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154

四、脑栓塞 155

(一)辨证分型治疗 156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157

五、脑出血 158

(一)辨证分型治疗 159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161

六、蛛网膜下腔出血 163

(一)辨证分型治疗 163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165

第八节 中风的现代医学治疗 166

一、一般治疗 166

(一)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搬动 166

(二)注意饮食、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167

(三)调整血压 168

(四)防治脑心综合征 169

(五)及时预防和处理呼吸系统合并症 169

(六)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170

(七)正确处理发热 171

二、出血性中风的治疗 173

(一)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173

(二)止血药物的应用 174

(三)保护脑细胞 174

(四)手术治疗 174

三、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175

(一)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175

(二)扩张血管,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175

(三)抗凝、溶栓 177

(四)其他治疗 178

四、恢复期的治疗 178

(一)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178

(二)锻炼病人独立生活的能力 178

(三)合理运用针灸、推拿等疗法 179

(四)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药物的应用 179

第九节 中风的针灸、推拿和气功疗法 179

一、针灸疗法 179

(一)体针疗法 180

(二)头针疗法 184

(三)穴位注射疗法 185

二、推拿疗法 186

(一)推拿疗法的作用 186

(二)适用于中风患者的常用手法 187

(三)半身不遂的推拿要点 190

三、气功疗法 192

(一)功种的选择及练功注意事项 193

(二)适用于中风康复的几种功法简介 193

第十节 中风患者的饮食起居及护理康复 197

一、中风患者的饮食起居 198

(一)戒除烟酒,重视饮食调理 198

(二)学会自我调整,保持心情舒畅 207

(三)动静结合,科学安排起居 209

二、护理与康复 212

(一)认真观察病情,注意病情变化 212

(二)做好特殊护理,预防褥疮等并发症 215

(三)重视心理护理,注意功能锻炼 221

(四)坚持康复训练,用好各种疗法 224

(五)合理安排训练,恢复各种功能 228

第二章 眩晕 234

第一节 眩晕的基本知识 234

一、眩晕的概念及分类 234

(一)眩晕的概念 234

(二)眩晕的分类 237

二、眩晕的形成及临床特点 239

(一)梅尼埃病 239

(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脑动脉硬化 240

(三)贫血 242

(四)低血压性眩晕 243

(五)高血压病 245

(六)脑外伤后综合征 246

(七)颈性眩晕 246

(八)神经衰弱 247

第二节 眩晕的诊断与预防 248

一、眩晕的诊断 248

(一)中医诊断 249

(二)中医辨证 249

(三)分级标准 250

(四)类证鉴别 250

(五)西医诊断 251

(六)眩晕诊断时需注意的问题 256

二、眩晕的预防 257

(一)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普及有关知识,提高身体素质 258

(二)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眩晕的疾病 259

(三)消除眩晕的各种诱发因素 261

第三节 中医对眩晕的认识 262

一、病因病机 268

(一)肝阳上亢 268

(二)气血亏虚 269

(三)肾精不足 269

(四)痰浊中阻 270

(五)瘀血内阻 270

二、治疗原则 271

(一)重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271

(二)坚持调整阴阳,整体用药 272

(三)不忘健脾化痰,平肝定眩 273

(四)注意饮食调理,防治结合 274

第四节 中医治疗眩晕的一般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 275

一、中医治疗眩晕的一般思路 276

(一)辨证与辨病结合 276

(二)局部与整体并重 277

(三)调肝与理脾共施 278

(四)恰当运用补肾与补虚 279

(五)正确应用补血活血之法 280

二、中医治疗眩晕应注意的问题 282

(一)详加辨证 282

(二)标本兼顾 283

(三)善于守法 284

第五节 中医辨证分型立法治疗眩晕 285

一、中医辨证治疗眩晕之证型和治法的确立 285

二、中医辨证分型立法治疗眩晕 287

(一)肝阳旺盛,风阳上扰型 287

(二)肝肾阴虚,风阳翕张型 291

(三)肝郁化火,心肾不交型 295

(四)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型 298

(五)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型 302

(六)肾精不足,脑髓失充型 305

(七)肾阴亏虚,虚火上浮型 308

(八)肾阳不足,髓海空虚型 311

(九)痰浊中阻,清窍被蒙型 315

(十)痰阻气机,郁而化热型 317

(十一)瘀血内阻,脉络闭塞型 320

第六节 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眩晕 323

一、梅尼埃病 323

(一)辨证分型治疗 324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325

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脑动脉硬化 326

(一)辨证分型治疗 326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329

三、贫血 330

(一)辨证分型治疗 331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333

四、低血压性眩晕 333

(一)辨证分型治疗 334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335

五、高血压病 336

(一)辨证分型治疗 337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339

六、脑外伤后综合征 340

(一)辨证分型治疗 341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342

七、颈性眩晕 343

(一)辨证分型治疗 343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345

八、神经衰弱 345

(一)辨证分型治疗 346

(二)常用中成药治疗 348

第七节 眩晕的现代医学治疗 349

一、对因治疗 349

(一)梅尼埃病 349

(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51

(三)脑动脉硬化 351

(四)贫血 352

(五)低血压性眩晕 353

(六)高血压病 354

(七)脑外伤后综合征 354

(八)颈性眩晕 355

(九)神经衰弱 355

二、对症治疗 356

(一)前庭抑制药 356

(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药 356

(三)抗组胺药 357

(四)降脂、降压及抗凝血药 357

(五)脱水及止吐药 357

(六)维生素类药及非特异性脱敏疗法 358

第八节 眩晕的针灸、推拿和气功疗法 358

一、针灸疗法 358

(一)体针疗法 359

(二)耳针疗法 365

(三)头针疗法 367

(四)穴位注射疗法 367

二、推拿疗法 367

(一)实性眩晕 368

(二)虚性眩晕 368

三、气功疗法 368

(一)强壮功 368

(二)太极棒动功 369

(三)慢步行动功 369

第九节 眩晕患者的饮食起居宜忌 370

一、眩晕患者的饮食 370

(一)营养丰富,清淡低盐 370

(二)根据辨证,合理选择 371

(三)依病之异,区别掌握 371

二、眩晕患者的生活起居 374

(一)良好的休养环境 374

(二)稳定的心理状态 375

(三)规律的生活起居 376

第三章 中风、眩晕常用方药及针灸穴位 377

第一节 常用的中药、中成药与方剂 377

一、常用中药 377

二、常用中成药 425

三、常用方剂 451

第二节 常用的针灸穴位 468

一、头面部 469

二、胸腹、背腰部 473

三、上肢部 474

四、下肢部 477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4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