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翻译学概论
翻译学概论

翻译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建慧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105032553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
《翻译学概论》目录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翻译学的产生 1

目 录 1

二、创建翻译学的意义 3

第二章 翻译学——一门独立的学科 5

一、不同学派对翻译学的界定 5

二、翻译学——一门独立的学科 8

(一)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争与翻译学 8

(二)翻译学的定义 10

三、翻译与翻译学的关系 10

(一)普通翻译学的界定 12

(二)建立普通翻译学的依据 12

第三章 普通翻译学与本位翻译学 12

一、普通翻译学 12

(三)普通翻译学的功能 14

二、本位翻译学 15

(一)本位翻译学的界定 15

(二)建立本位翻译学的依据 15

(三)本位翻译学的功能 19

第四章 翻译学的体系 20

一、指导思想 20

二、翻译学的性质 20

(二)翻译理论 21

(一)翻译史 21

三、翻译学体系框架 21

(三)翻译实践 23

第二篇 中外翻译史 25

第一章 中国翻译发展简史 25

一、最早的翻译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东汉初) 26

(一)口译 26

(二)最早的文字翻译 27

二、公元2世纪至13世纪(东汉初至宋末) 28

(一)佛经翻译 28

(二)少数民族的翻译 32

三、公元13世纪至公元17世纪(元初至明末) 37

(一)元代的翻译活动 37

(二)明代的翻译活动 41

四、西洋知识翻译时期 48

五、“五四”至建国前时期 50

六、解放后的翻译时期 54

(一)第一次高潮 54

(二)第二次高潮 57

第二章 外国翻译发展简史 62

一、古代时期 62

(一)西方古代时期 62

(二)东方古代时期 64

二、近代时期 66

(一)西方近代时期 66

(二)东方近代时期 69

三、现代时期 70

(一)翻译范围 71

(二)翻译的规模 72

(三)翻译的发展形式 72

第三章 中国翻译理论史 74

一、早期翻译理论的发展 74

(一)概述 74

(二)代表人物 74

二、唐至清初时期翻译理论的发展 79

(一)概述 79

(二)代表人物 79

三、清末至建国初期翻译理论的发展 81

(一)概述 81

(二)代表人物 82

四、建国后翻译理论的发展 86

(一)概述 86

(二)代表人物 87

五、我国近二十年翻译理论研究成果回顾和理论上的新探索 94

(一)我国近二十年翻译理论研究成果回顾 94

(二)我国翻译学理论新探索 96

(三)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101

第四章 外国翻译理论史 105

一、古代时期 105

(一)概述 105

(二)代表人物 105

(一)概述 107

二、14世纪至17世纪时期 107

(二)代表人物 108

三、现代时期 110

(一)概述 110

(二)代表人物 111

四、当代翻译理论发展时期 114

(一)概述 114

(二)代表人物 115

五、当代外国翻译理论流派(50年代后期至今) 122

(一)语言学派 122

(二)文艺学派 123

(三)解构主义学派 125

(四)逻辑学派 126

(五)多元体系学派 127

(六)符号学派 127

(七)翻译研究学派 129

第三篇 翻译理论 131

第一章 翻译理论的科学基础 131

一、翻译理论的哲学基础 131

二、翻译理论的逻辑学基础 132

三、翻译理论的语言学和符号学基础 133

四、翻译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134

五、翻译理论的美学和文学基础 135

六、翻译理论的文化学基础 136

七、控制论、信息论对翻译学理论的贡献 137

八、翻译学的理论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138

第二章 翻译理论的本体系统 141

一、翻译原理 141

(一)翻译的定义 141

(二)翻译的标准 144

(三)翻译的原理 147

二、翻译程序 149

(一)概述 149

(二)翻译的程序 151

三、翻译技巧 158

(一)翻译的方法论 158

(二)翻译中的保留 159

(三)翻译中的转换 163

(四)翻译中的缺损 180

四、翻译风格 198

(一)翻译风格的定义 198

(二)风格和风格意义的表现形式 199

(三)风格的翻译方法 201

五、翻译美学 203

(一)翻译美学的发展 203

(二)翻译美学的范畴和任务 205

(三)翻译美学的标准 205

(四)翻译的审美客体(aesthetic object) 206

(五)翻译的审美主体(aesthetic subject) 207

(六)翻译中审美体验的一般规律 207

(一)翻译批评的对象与目的 208

六、翻译批评 208

(二)翻译批评的内容 209

(三)翻译批评的基本原则 209

(四)翻译批评的基本方法 211

(五)翻译批评者的素质要求 214

第四篇 翻译实践 217

第一章 笔译 217

一、笔译的种类 217

二、文学翻译 217

(一)文学翻译的定义和作用 217

(二)文学翻译的难点 219

(三)文学翻译的特点 232

(四)文学翻译的标准 234

三、科技翻译 247

(一)科技翻译的特点 247

(二)科技翻译的标准 253

四、应用文的翻译 262

(一)应用文翻译的特点 262

(二)应用文翻译的标准 262

(三)应用文翻译的技巧 266

五、新闻英语翻译 269

(一)新闻英语翻译的作用 269

(二)新闻英语翻译的特点 270

(三)新闻英语的翻译标准 273

(四)新闻英语的翻译技巧 273

一、口译的发展 280

第二章 口译 280

(一)定义 281

(二)作用 281

(三)口译的特点 281

二、口译的理论概述 281

(四)口译的标准与风格 284

三、口译的程序 286

(一)听清 287

(二)理解 287

(三)表达 288

四、口译的种类 289

(一)即席翻译 289

(二)同声传译 290

(一)综合性口译技巧 292

五、各类口译技巧 292

(二)政治会谈口译技巧 295

(三)科技口译技巧 295

(四)商务洽谈口译技巧 296

(五)导游口译技巧 296

(六)连续翻译技巧 297

(七)同声传译技巧 297

六、口译与笔译的区别 297

(一)工作方式不同 297

(二)语言运用不同 298

(二)机器翻译发展的意义 301

(一)机器翻译的定义 301

一、机器翻译的发展 301

第三章 机器翻译 301

(三)机器翻译发展的过程 302

(四)机器翻译应用的情况 303

(五)我国机器翻译发展状况 305

二、机器翻译的工作原理 305

(一)工作原理 305

(二)工作流程 306

(三)机器翻译的展望 309

二、翻译人才的素质要求 310

(一)政治素质 310

一、培养翻译人才的意义 310

第四章 翻译人才的培养 310

(二)语言素质 313

(三)文化素质 317

(四)知识素质 318

(五)逻辑思维能力 320

三、培养翻译人才的途径 322

(一)个人进修 322

(二)普及性教育 323

(三)建立翻译馆或公司 323

(四)专业翻译培训 323

附: 325

参考文献 3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