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针灸临床实践
中医针灸临床实践

中医针灸临床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荣琛,赵立岩主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6620753
  • 页数:668 页
图书介绍:
《中医针灸临床实践》目录

第一章 穴位篇 1

第一节 十四经腧穴 1

一、任督脉经穴 1

(一)任脉穴 1

(二)督脉穴 18

二、手三阴经穴 29

(一)手太阴肺经穴 29

(二)手少阴心经穴 35

(三)手厥阴心包经穴 38

三、手三阳经穴 42

(一)手阳明大肠经穴 42

(二)手太阳小肠经穴 50

(三)手少阳三焦经穴 55

四、足三阳经穴 61

(一)足阳明胃经穴 61

(二)足太阳膀胱经穴 75

(三)足少阳胆经穴 91

五、足三阴经穴 102

(一)足太阴脾经穴 102

(二)足少阴肾经穴 108

(三)足厥阴肝经穴 114

第二节 经外奇穴 120

一、头颈部穴 120

二、胸腹部穴 122

三、背部穴 122

四、上肢部穴 123

五、下肢部穴 124

第三节 耳穴(含耳针疗法) 126

一、名称与部位 126

二、耳针疗法 134

三、禁忌症 136

第四节 头穴(含头针疗法) 136

一、头穴的定位和名称 136

二、针刺疗法 138

三、适应症 139

四、注意事项 139

第二章 处方篇 140

第一节 预防类方 140

(一)保命延寿方(《扁鹊心书》) 140

(二)预防中腑方(《卫生宝鉴》) 141

(三)预防中脏方(《卫生宝鉴》) 142

第二节 解表类方 143

一、解表实类 143

(一)伤寒无汗方(《针灸甲乙经》) 143

(二)鱼际通汗方(《类经图翼》) 143

(三)解表清热方(《针灸集锦》) 144

二、解表虚类 145

风水方(《针灸甲乙经》) 145

三、解痉类 145

项强方(《医学纲目》) 145

四、其他类 146

伤寒余热不退方(《针灸聚英》) 146

第三节 清热泻火类方 147

一、清脏腑热类 147

(一)泻胃热方(《素问·水热穴论》) 147

(二)清胸热方(《素问·水热穴论》) 147

(三)消渴嗜饮方(《备急千金要方》) 148

(四)泻白方(《神灸经纶》) 149

(五)泻赤方(《审视瑶函》) 150

(六)泻黄方(《神灸经纶》) 150

(七)发热有汗方(《灵枢·热病》) 151

三、清热去湿类 152

喉风痰热方(《针灸聚英》) 152

四、泻火解毒类 152

(一)泻阳热方(《针灸聚英》) 152

(二)上星通气方(《神灸经纶》) 153

(三)刺血泻火方(《儒门事亲》) 153

五、清虚热类 154

五心烦热方(《针灸大成》) 154

第四节 开窍类方 155

一、醒神开窍类 155

中风神闭方(《针灸大成》) 155

二、通络开窍类 155

(一)开耳窍方(《针灸大成》) 155

(二)开鼻窍方(《针灸大成》) 156

(三)开音方(《神灸经纶》) 156

第五节 安神类方 157

一、镇静安神类 157

(一)扁鹊十三穴方(《备急千金要方》) 157

(二)温胆方(《神灸经纶》) 158

二、养心安神类 158

(一)交泰方(《陆瘦燕针灸医著医案选》) 158

(二)程氏安神方(程莘农经验方) 159

第六节 祛风寒湿类方 159

二、治腰痛类 159

(一)二中腰痛方(《针灸大成》) 159

(二)程氏腰痛方(程莘农经验方) 160

三、治周身痹痛类 161

(一)行气止挛方(《备急千金要方》) 161

(二)祛风止痛方(《针灸大成》) 161

第七节 止吐泻类方 162

一、止泻类 162

(一)吐泻方(《罗遗编》) 162

(二)四神止泻方(《神灸经纶》) 162

(三)寒水泻方(《儒门事亲》) 163

(四)驻泻方(《神灸经纶》) 163

二、止痢类 164

(一)久痢方(《神灸经纶》) 164

(二)脏毒下血方(《针灸大成》) 164

三、止呕逆类 165

(一)呕吐方(《备急千金要方》) 165

(二)呃逆方(《医学纲目》) 165

第八节 止咳平喘类方 166

一、止咳嗽类 166

(一)寒嗽方(《神灸经纶》) 166

(二)热嗽方(《神灸经纶》) 167

二、止哮喘类 168

(一)理肺化痰方(《针灸大成》) 168

(二)天突止喘方(《神灸经纶》) 168

第九节 通利类方 169

一、通便通乳类 169

(一)通便方(《针灸大成》) 169

(二)去癃方(《灵枢·热病》) 170

(三)气闭方(《针灸大成》) 170

(四)通乳方(《针灸大成》) 170

二、去水肿类 171

水气方(《类经图翼》) 171

第十节 温里类方 171

一、回阳救逆类 171

四逆方(《针灸聚英》) 171

二、温中祛寒类 172

寒厥方(《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 172

第十一节 补益类方 173

一、补益气血阴阳类 173

(一)虚劳方 173

(二)诸虚劳热方(《神灸经纶》) 173

二、补益脏俯虚损类 174

(一)复脉方(《急症针灸疗法》) 174

(二)补心肾方(《现代针灸医案选》) 174

(三)补肾荣耳方(《针灸大成》) 175

(四)强肾壮腰方(《针灸大成》 175

第十二节 消食化虫类方 176

一、消食类 176

消食导滞方(《备急千金要方》) 176

二、化虫类 177

消食化虫方(《类经图翼》) 177

第十三节 理气类方 177

一、和气类 177

宽心止痛方(《现代针灸医案选》) 177

二、升提类 178

脱肛久痔疮方(《针灸大成》) 178

三、行气类 178

(一)疝痛方(《针灸聚英》) 178

(二)消痞方(《卫生宝鉴》) 179

(三)梅核气方(《现代针灸医案选》) 179

(四)胁痛方(《针灸大成》) 180

第十四节 理血类方 180

一、活血化瘀类 180

(一)血滞腰痛方(《丹溪心法》) 180

(二)血臌方(《类经图翼》) 181

(三)行经方(《针灸大成》) 181

二、止血类 182

(一)鼻衄方(《针灸大成》) 182

(二)吐血方(《类经图翼》) 182

(三)尿血方(《类经图翼》) 183

(四)泻热归经方(《神应经》) 183

第十五节 固涩类方 184

一、固表敛汗类 184

(一)自汗方(《神灸经纶》) 184

(二)盗汗方(《神灸经纶》) 184

二、涩精止遗类 185

(一)去相火方(《针灸聚英》) 185

(二)遗溺方(《备急千金要方》) 185

第十六节 治疮疡类方 186

(一)太阳疮疡方(《外科理例》) 186

(二)少阳疮疡方(《外科理例》) 186

(三)阳明疮疡方(《外科理例》) 186

(四)四穴解毒方(《针灸大成》) 187

(五)瘿瘤方(《针灸甲乙经》) 187

第三章 针法篇 189

第一节 毫针的基本针法 189

一、进针 189

二、深度 192

三、得气 193

四、针法 195

五、手法 198

六、留针 204

七、出针 206

第二节 其他针法 207

一、水针(穴位注射疗法) 207

二、火针 213

三、激光针 215

四、电针 217

五、皮肤针(梅花针) 219

六、揿针(皮内针) 221

七、割治疗法 222

第四章 灸法篇 224

第一节 艾条灸 224

一、温和灸 224

二、雀啄灸 227

三、回旋灸 229

四、太乙神针 231

五、雷火神针 237

六、消癖神火针 241

第二节 艾炷灸 241

一、大艾炷灸 242

二、中艾炷灸 244

三、小艾炷灸 245

第三节 瘢痕灸 247

第四节 隔物灸 253

一、隔佐料灸 254

二、隔食物灸 261

三、隔中药灸 266

第五节 特殊灸法 270

一、大灸疗法 270

二、苇筒灸 272

三、拔罐疗法 273

第六节 保健灸 275

一、小儿保健灸 275

二、长寿灸 276

三、预防中风灸 276

第五章 治疗篇 278

第一节 内科疾病 278

一、肺脏病证 278

(一)感冒 278

(二)咳嗽 281

(三)哮病 285

(四)喘证 289

二、心脑病证 294

(一)心悸 294

(二)胸痹心痛 297

(三)不寐(附:健忘) 301

(四)癫病 306

(五)狂病 309

(六)痫病 312

(七)眩晕 318

(八)中风 323

(九)痴呆 331

三、脾胃病证 336

(一)胃痛 336

(二)呕吐 339

(三)呃逆 343

(四)便秘 346

(五)痢疾 350

(六)泄泻 353

(七)胃下垂 357

四、肝胆疾病 361

(一)黄疸 361

(二)胁痛 364

(三)臌胀 367

(四)胆石症 370

五、肾膀胱病证 375

(一)水肿 375

(二)淋证 379

(三)癃闭 383

(四)遗尿 387

(五)遗精 389

(六)阳痿 393

(七)男性不育症 396

六、气血津液病证 399

(一)郁证 399

(二)血证(附:紫癜) 402

(三)汗证 409

(四)消渴 411

七、经络病证 415

(一)头风 415

(二)痹证 420

(三)痿证 424

(四)面瘫(附:面肌痉挛) 428

(五)面痛 432

(六)震颤麻痹 435

八、其他 438

(一)戒烟 438

(二)美容 439

(三)肥胖 441

九、内科急症 444

(一)高热 444

(二)痉证 447

(三)厥证 450

(四)脱证 454

(五)剧痛证 456

心纹痛 457

胃痉挛 459

胆纹痛 460

泌尿系绞痛 462

第二节 外科疾病 464

一、骨伤科病证 464

(一)落枕 464

(二)漏肩风 467

(三)颈椎病 470

(四)腰脊痛(附:坐骨神经痛) 473

(五)网球肘 478

(六)外伤性截瘫 480

二、皮科病证 483

(一)皮肤瘙痒(附:湿疹) 483

(二)黄褐斑 487

(三)斑秃 489

(四)扁平疣 491

(五)牛皮癣 492

(六)丹毒 494

(七)缠腰火丹 497

三、外科病证 501

(一)肠痈 501

(二)瘿病 504

(三)瘰疬 508

(四)痔疮 512

(五)脱肛 515

第三节 妇科疾病 518

一、月经病 518

(一)痛经 518

(二)崩漏 522

(三)经闭 526

二、妊娠病 529

(一)妊娠恶阻 529

(二)胎位不正 532

三、产后病 533

(一)恶露不绝 533

(二)恶露不下 536

(三)产后缺乳(附:回乳) 539

四、其他 542

(一)带下病 542

(二)阴挺 545

(三)更年期综合征 548

(四)外阴白斑 551

(五)不孕 554

第四节 儿科疾病 557

一、时行病 557

(一)流行性腮腺炎 557

(二)百日咳 561

二、小儿常见病 565

(一)小儿惊风 565

(二)疳疾 568

(三)儿童多动症 570

(四)儿童孤独症 573

第五节 五官科疾病 576

一、眼科病证 576

(一)麦粒肿 576

(二)目赤肿痛 578

(三)青盲 581

(四)暴盲 585

(五)近视眼 588

二、耳鼻喉口腔科病证 591

(一)耳鸣、耳聋 591

(二)鼻渊 594

(三)鼻衄 597

(四)变态反应性鼻炎 600

(五)咽喉肿痛 603

(六)牙痛 606

(七)口疮 609

附录1:处方名索引 614

附录2:西医病名索引 619

附录3:中医病证名索引 636

附录4:国际标准针灸穴名 647

附录5:历代尺度比较表 666

附录6:历代容量比较表 667

附录7:历代重量比较表 66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