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
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

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一星,孟延春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030080882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综述了国内处郊区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依次揭示北京的郊区化现象,分析北京郊区化发生的机制,部析北京郊区化过程中产生的利弊,提出绅导郊区化健康发展的对策。最后试图上升到理论,将中国和西方的郊区化作一简单对比,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深入剖析一个中国城市(北京)郊区化现象、机制、利弊和对策的著作。可供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城乡经济、城乡管理等研究领域的人
《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目录
标签:郊区化 对策

第一章 国内外郊区化发展状况和研究综述 1

图名目录 2

图1.1 霍尔的城市演变模型图 2

第一节 国外郊区化理论 3

一、郊区化的出现 3

二、发达国家的郊区化阶段 4

表1.1 芝加哥都市区人口、工作职位变化 8

表名目录 8

图1.2 芝加哥都市区 8

三、国外郊区化机制的研究 9

表1.2 不同要素郊区化的原因 12

四、郊区化的定量度量方法 14

五、郊区化的其它研究 17

图1.3 美国都市区结构图 18

图1.4 英国的居住空间演变 19

六、发达国家后郊区化阶段——绅士化现象 22

一、对国外郊区化研究的综述 24

第二节 中国的郊区化研究 24

二、中国郊区化研究综述 26

三、中国郊区化在城市化中的定位 28

图1.5 中国大城市发展过程 29

一、西方的郊区之争 32

第三节 郊区化研究中的争论 32

二、郊区化概念之争 33

三、城市中心区的地域划分之争 34

五、中心区衰落是郊区化的结果还是起因之争 35

四、人口统计资料使用之争 35

小结 36

第二章 北京郊区化研究设计 39

一、研究的意义 39

第一节 北京郊区化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39

二、研究的内容 40

图2.1 中国郊区化研究的理论框架 41

一、各种地域概念 43

第二节 郊区化概念及地域范围 43

表2.1 北京市各地域面积 44

图2.2 北京市地域范围 44

图2.3 北京城近郊区与规划市区的关系 45

二、资料来源 45

第一节 北京郊区化的界定 47

第三章 北京郊区化的现象 47

表3.1 1964~1982年、1982~1990年北京市人口变动 48

图3.1 北京按区县的人口变动类型(1964~1982年) 49

图3.2 北京按区县的人口变动类型(1982~1990年) 50

第二节 北京的人口郊区化 50

一、总人口的变动类型 51

图3.3 1964~1982年、1982~1990年各区县人口年均变化率比较 51

表3.2 1982~1990年北京城近郊区按街道、乡的总人口变动类型分布 52

表3.3 街道、乡重合交错的地域情况 53

图3.4 1982~1990年城近郊区按乡、街道的总人口变动类型 54

二、不同户口类型的人口变动 55

表3.4 1982年、1990年各种户口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56

表3.5 1982~1990年北京城近郊区按街道、乡的常住户籍人口变动类型分布 57

图3.5 1982~1990年城近郊区按乡、街道的常住户籍人口变动类型 58

表3.6 1982~1990年北京城近郊区按区的总人口、常住户籍人口、暂住人口的变动类型 59

表3.7 1982~1990年北京城近郊区按街道、乡的暂住人口变动类型分布 60

图3.6 1982~1990年城近郊区按乡、街道的暂住人口变动类型 61

图3.7 1982~1990年近郊区暂住人口变动的空间分布 62

图3.8 1982年城近郊区的街道人口密度与中心距离的关系 63

图3.9 1990年城近郊区的街道人口密度与中心距离的关系 63

三、人口密度变动 63

图3.1 0 1982年城近郊区不同人口密度街道的人口密度变化率 64

图3.1 11982~1990年城近郊区的街道人口变化率与中心距离的关系 64

四、90年代城近郊区的人口迁居 65

图3.1 2北京市人口迁居示意图 66

表3.8 各区间住户迁居的基础数据 66

表3.9 北京市流动人口 67

五、郊区化中的外来人口 67

表3.1 0朝阳区流入人口分布 68

图3.1 3朝阳区流入人口分布 69

表3.1 1外省市来京人口构成 70

表3.1 2东方发型城美容美发价目表 72

一、总行业人口的变动 73

第三节 北京城近郊8区的行业人口变动 73

图3.1 4 1982~1990年城近郊区行业总人口的变动类型 74

图3.1 5就业总人口变化率 75

二、各行业人口的变动 76

图3.1 6北京城近郊区第一产业人口变动类型 77

图3.1 7北京城近郊区第二产业人口变动类型 78

图3.1 8北京城近郊区第三产业人口变动类型 80

图3.1 9北京城近郊区第三产业第一层次人口变动类型 81

图3.2 0北京城近郊区第三产业第二层次人口变动类型 82

图3.2 1北京城近郊区第三产业第三层次人口变动类型 83

表3.1 3北京城近郊区第三产业的行业人口变动特点 84

图3.2 2北京城近郊区第三产业第四层次人口变动类型 85

图3.2 3b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变化率趋势 86

图3.2 3a第一产业(农业)就业人口变化率趋势 86

图3.2 3d“三产”1(交通、商业、仓储业)就业人口变化率趋势 87

图3.2 3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变化率趋势 87

图3.2 3f“三产”3(卫生、教育、科学)就业人口变化率趋势 88

图3.2 3e“三产”2(房地产、金融、地质)就业人口变化率趋势 88

三、各行业人口职能指数的变动 89

图3.2 3g“三产”4(国家机关、其他行业)就业人口变化率趋势 89

表3.1 4 1982年北京城近郊各区三次产业职能指数 90

表3.1 5 1990年北京城近郊各区三次产业职能指数 90

表3.1 6 1982~1990年北京城近郊各区三次产业职能指数变化 91

第四节 北京的工业郊区化 92

一、80年代以来污染扰民企业的外迁 93

表3.1 7北京市1980~1990年城市中心区外迁工业情况 94

图3.2 4外迁企业的行业构成 94

图3.2 5企业外迁原因 95

表3.1 8东城区产业结构的转换 96

图3.2 6外迁企业原址用途 96

二、产业结构转换中的企业外迁 96

表3.1 9北京纺织工业总公司经济结构调整 97

表3.2 0北京市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 98

三、工业外迁的未来趋势 98

表3.2 1不同规模工业企业的分布 99

表3.2 2工业企业调整方案的区位差异 100

表3.2 3不同区位工业企业的调整规划 101

图3.2 7调整方案与工业企业区位的关系 101

表3.2 4不同调整方案的工业企业规模 102

表3.2 5搬迁调整的3家大于5 000职工的企业情况 103

图3.2 8工业企业规模与调整方案的关系 103

图3.2 9工业企业隶属和调整方案的关系 104

表3.2 6被调整工业企业的隶属关系 104

图3.3 0工业企业经济类型与调整方案的关系 105

表3.2 7被调整工业企业的经济类型 105

表3.2 8国有工业企业调整改造的区位分布 106

图3.3 1计划改造的国有企业区位与调整方案的关系 106

表3.2 9三环内搬迁工业企业的隶属关系和规模 107

表3.3 0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107

第五节 北京第三产业的变动情况 107

图3.3 2 1978~1996年北京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构成变化 108

一、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的变化 109

二、城市中心区第三产业处于相对分散阶段 109

表3.3 1北京市1996年GDP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与1995年(为100)的比值 110

表3.3 2 1993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的主要商场概况 111

小结 112

第一节 郊区化的背景条件 114

第四章 北京郊区化的机制 114

表4.1 改革开放前后北京的经济变化情况 115

第二节 触发因素——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 116

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逐步确立 116

二、北京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实践 117

表4.2 北京市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基准地价表 118

表4.3 北京市中外合资企业土地使用费标准表 121

一、年龄因素 122

第三节 人口迁移的内在因素 122

二、文化程度因素 123

表4.4 被访家庭户主年龄分组分布表 123

三、婚姻状况和家庭类别因素 124

四、职业和行业因素 124

表4.5 各迁居组别被访者的文化程度比较 124

表4.6 迁居户户主工作所属产业 125

五、迁居户家庭收入因素 126

表4.7 各迁居组别户主的职业比较 126

表4.8 各迁居组别迁居户的年收入统计 126

表4.9 各迁居组别迁居前后住房面积比较 127

六、居住面积因素 127

表4.1 0迁居户搬家前后住宅面积变化情况 128

表4.1 1以中心区为目的地的迁居户迁居前后住宅面积变化情况 128

表4.1 2 以近郊区为目的地的迁居户迁居前后住宅面积变化情况 128

表4.1 3各迁居组别被访者家庭住房的产权状况 128

七、迁居户住房的产权因素 128

表4.1 4各种迁居组别非自置住房户的住房来源 129

表4.1 5各迁居组别自置住房户的住房来源 130

表4.1 6各迁居组别的自置房的来源房屋类型 131

第四节 工业企业的外迁动力 132

一、北京企业外迁的审批程序 132

图4.1 污染扰民企业搬迁的审批程序 133

二、外迁企业的样本分析 134

表4.1 7北京福斯特汽车装饰件厂的主要经济指标 136

表4.1 8北京第一机床厂组成情况 138

表4.1 9北京第一机床厂厂区东部搬迁改造的建设投资构成 139

表4.2 0企业搬迁的主要因素 139

三、不同体制影响下的企业外迁 141

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影响 142

表4.2 1北京各开发区及工业小区表 143

一、近郊新住宅的大量建设 144

第五节 新住宅建设和危旧房改造 144

图4.2 1985~1995年北京市新建住宅分布变化 145

表4.2 2北京市不同阶段新建住宅面积 145

图4.3 1985~1995年北京市高层住宅分布变化 146

表4.2 3北京市城近郊危旧房分类统计 147

二、危旧房改造与郊区化 147

表4.2 4北京危旧房改造的第一批、第二批危改项目 148

图4.4 北京市第一批危旧房改造项目分布图 149

图4.5 北京市第二批危旧房改造项目分布图 150

三、住宅价格的影响 154

表4.2 5不同区位的普通住宅价格参考 155

第六节 交通通信设施的改善 156

一、交通设施的改善 156

表4.2 6公共交通线路(公共电、汽车)情况 157

二、通信设施的改善 158

一、城市规划目标下的郊区化 159

第七节 政策对郊区化的作用 159

二、优惠政策下的郊区化 160

第八节 外来人口的定位和聚落特点分析 163

一、“浙江村”的分布和结构 164

二、“浙江村”的区位选择分析 165

三、“浙江村”的系统特点 168

小结 171

图4.7 “浙江村”系统图 171

图4.8 中国城市郊区化机制图 173

第一节 北京郊区化的积极作用 174

第五章 北京郊区化的利弊分析 174

一、人口郊区化疏散了城市中心区过密的人口,改善了人居环境 174

二、工业郊区化优化了企业内部结构,促进了企业发展 175

三、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有利于发挥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 176

四、降低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带动了郊区的发展 177

第二节 北京郊区化中存在的问题 178

一、旧城改造引发的问题 178

表5.1 北京市普通商品住宅成本价格构成 180

表5.2 丰盛危改小区资金平衡表 182

二、房地产开发过热的现象 183

三、城市“摊大饼”式蔓延,绿化隔离带被蚕食 187

图5.1 1987~1991~1995年北京城镇用地扩展图 189

四、企业外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91

五、外来人口产生的问题 195

小结 196

一、旧城保护的规划要在更高的层次上确定下来 198

第一节 加强宏观指导 198

第六章 北京郊区化发展的对策 198

二、为旧城保护寻求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的系统资金平衡 200

图6.1 建筑高度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曲线 201

三、承认绿化隔离用地的特殊性,加大保护力度 202

四、建立导向性工业区,避免工业郊区化无序发展 204

表6.1 北京市经济区域的范围和主导产业 205

五、将外来人口纳入城市的统一管理当中 206

表6.2 染织公司厂点分布 206

第二节 提供外部环境 207

一、完善和发展远程快速公共交通体系 208

图6.2 北京规划市区国有铁路和地铁线路图 210

二、控制小汽车的使用量 211

表6.3 北京家庭轿车拥有量及递增率 212

三、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小公共汽车运营的管理 214

四、建设基础较好的郊区城镇居民点,接纳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外迁 215

第三节 加强城市法规建设,杜绝长官意志的干扰 216

小结 217

图6.3 北京郊区化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19

一、郊区化现象理论 220

第七章 郊区化理论总结及中外对比 220

二、郊区化机制理论 222

三、郊区化应用研究 223

四、中外郊区化比较 225

表7.1 中、西方郊区化之比较 227

表7.2 费城、汉城、香港、北京外迁扩散的差异 228

第八章 郊区化展望和思考 230

第一节 郊区化继续发展的因素 230

一、北京的发展战略将继续刺激郊区化 230

二、北京工业的分布和城市用地结构要求郊区化 231

表8.1 规划市区1987年现状工业用地与2000年规划工业用地对比表 233

三、住房制度改革和小汽车私有将促进人口郊区化 233

一、中国郊区化会否重现西方郊区化的模式 234

第二节 需要继续思考研究的问题 234

三、连锁店是否是属于郊区化扩散现象 235

二、郊区化的速度如何把握 235

四、工业郊区化中,下岗职工的问题如何解决 236

参考文献 237

Abstract 2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