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仲良,余太保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4442·004
  • 页数:43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研究对象 1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6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

四、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22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当代中国国情 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7

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 27

求和最终结果 27

二、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总任务 31

三、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33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国情 36

一、我国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的变化 36

二、我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及现状 40

三、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43

第三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44

一、正确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客 44

观依据 44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50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的几个 53

基本问题 53

一、改革的客观依据 62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与改革 62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62

二、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途 67

径 67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1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改革的性 71

质 71

二、改革也是革命………………………………………(75 )三、改革的目的和基本任务 78

第三节 坚持改革 稳步前进 81

一、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81

二、指导改革的行动方针 84

一、工业现代化的道路 89

第三章 中国经济建设的道路 89

第一节 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道路 89

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96

三、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道路 100

第二节 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建设的中心 105

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比例 105

二、经济效益 108

三、量力而行,积极奋斗,循序前进 111

第三节 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经济布局 114

一、符合我国国情的产业结构 114

二、合理的技术结构 118

三、经济布局合理化 121

第四章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126

第一节 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26

一、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的历史发展及经验 126

教训 126

二、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客观依据 132

三、在多种经济形式发展的基础上,经营方式多 135

样化 135

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39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39

二、集体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42

三、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形式 148

一、劳动者的个体经济 148

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 153

资经营企业 153

第五章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 158

一、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认识过程 158

二、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160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166

一、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69

第二节 价值规律和价格体系 169

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作用的特点 173

三、价格和价格体系 17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 180

一、商品市场 180

三、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186

二、资金市场 188

第六章 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 190

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190

一、按劳分配的内容和客观必然性 190

二、按劳分配的性质 195

三、按劳分配的作用 197

第二节 共同富裕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00

一、社会主义就是要使人民共同富裕 200

二、一部分人民先勤劳致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 203

由之路 203

第三节 按劳分配的实现 207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 207

的物质利益关系 207

二、建立能够较好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工资制度 211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212

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按劳分配 214

模式 214

工作 217

五、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 2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 220

一、增强社会主义企业活力的必要性 220

第七章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 220

二、确立国家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 224

三、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 227

四、正确开展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 230

第二节 国家机构的有效间接控制 232

一、国家机构实行间接控制的必要性 232

二、国家机构的经济职能 235

三、间接控制体系 237

一、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 244

第三节 微观活力与宏观间接控制有机结合的机制 244

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财政税收体制 247

三、充分发挥银行作用的金融体制 249

第八章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 252

第一节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和对外开放 252

的必要性 252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意义 252

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255

第二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259

一、对外贸易 259

二、对外技术交流 263

三、对外资金交流 266

四、经济特区和开放地区 270

五、对外文化交流,引进人才 273

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274

第三节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 275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275

二、对外开放的原则 27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及其对科学社 280

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28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80

第九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8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84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8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294

一、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294

二、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觉 298

悟 298

三、建设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的社会关系 301

四、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304

第三节 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07

一、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307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311

三、精神生产和服务部门要讲求社会效益 315

第一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19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319

第十章 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319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323

第二节 实现国防现代化,保卫社会主义祖国 329

一、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柱石 329

二、实现国防观代化的必要性及主要方针 330

三、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标志和核心 334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337

一、社会主义是最高类型的民主 337

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 343

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343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47

第十一章 团结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各族人民 354

第一节 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54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 354

二、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 357

三、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361

四、坚持“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统一 366

第二节 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 370

一、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和重要意义 370

二、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原则和政策 373

三、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爱国人士 379

和平 384

一、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和基本原则 384

第三节 加强国际团结,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 384

二、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任务 392

第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397

领导核心 3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97

一、党的领导是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的 397

根本保证 397

二、维护和坚持党的领导 401

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考验 40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407

二、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思想 410

理论建设 410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组织建设 413

四、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加强 417

党的作风建设 417

第三节 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宏大干部 420

队伍 420

一、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支宏大的干部队伍 420

二、大胆起用一代新人 425

三、改革干部制度 4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