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8辑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8辑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8辑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问敏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625471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2002年中国经济界发生的理论及实际问题争论。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8辑》目录

一、理论问题争伦多 1

(一)实行要素分配是发展、倒退各持一说 1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是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 蔡继明 1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何伟 3

按生产要素分配将导致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由斗争为主转向合作为主 杜光 5

劳动价值论的“社会主义”应用在经济学形式上是错误的 白若冰 7

要素价值不是理论发展而是倒退 卫兴华 8

消灭剥削并不意味着消灭私有经济 蔡继明 9

(二)如何从劳动价值论看剥削 9

资本被其他要素并入经济过程所取得的收入不能一概认定为剥削 洪银兴 11

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也存在一些理论和逻辑的缺陷 赵振华 13

既然私企符合“三条有利于”,就没必要公开宣传和突出他们剥削的一面,也不应从理论的高度宣传不存在剥削 卫兴华 14

不能发展成一个没有剥削的劳动价值论 胡代光 15

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是存在的 黄少安 等 16

现阶段的剥削关系不仅没有消灭反而有扩大趋势 吴光炳 16

(三)怎么看社会阶层出现的新情况 19

改革前的中间阶层是国企职工,20世纪80年代是个体户,90年代是中小企业主 张强 19

最近几年进入中间阶层的成员大多来自权力中心 肖文涛 21

如果认为形成了“新资产阶级”,那就等于说20多年来一切都错了 石仲泉 23

中国的中间阶层不同于西方新中产阶级 肖文涛 24

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下降,与党的关系逐渐疏远 王春光 26

在信息高速公路条件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也将随之消除 刘国晨 27

(四)评论私营企业主入党的余波 28

浙江省委有关部门同志说:私营企业主入党无非是使社会知名度大一点,不是要改造党的性质 28

私营企业主中的优秀分子不会超过5%,也不可能都入党 30

怎么看私营企业主的入党条件? 32

浙江私营企业主入党情况 33

公有制只有靠无产阶级政权来创立的观点,与现实发展不符,理论上也站不住脚 黄范章 34

(五)所有制问题评说 34

走出所有者阴影 杨风禄 36

我国宪法为打着“公共利益”的幌子随意侵犯私有财产权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殷啸虎 39

工商联“头号提案”:要从宪法的高度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 40

为什么要保护私有财产 晓亮 41

(六)中国非主流经济学(“新左派”)思潮 44

需要在经济政策上有一个强大的反对力量与主流经济学的优势的地位相抗衡 左大培 44

海派与港派经济学家之争 程恩富 45

警惕以殖民地经验误导中国改革 杨帆 47

中国的非主流经济学(“新左派”)思潮 50

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自由主义 左大培 54

非主流挑战“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杨帆 56

二、社会科学发展路遥遥 60

(一)社会科学落后,原因何在 60

国内社会科学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体制问题 李志文 60

我国学术管理制度依旧是集权式的 顾海兵 62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院士制度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64

社会科学奖的主体、标准不符合宪法的规定 蒋德海 66

理论创新应该成为我们的行动,而不能仅仅成为一句口号 李君如 68

(二)社会科学发展道路,议论多 68

现今处于半接轨状态的经济学尤其要注重建立学术规范 袁志刚 69

国家对社会科学的预算支出应该大大增加 于光远 提出 72

国家一年的社会科学基金数=1.2公里沈大高速公路的费用 73

办一流大学要建立淘汰“博士”和“学术权威”的机制 孙哲 74

彻底开放民间办学,打破教育垄断 邢予青 75

强烈呼吁教育产业化 王建国 76

教育不能市场化 丁宁宁 78

不应简单否定现行教育方式 郭小凌 79

科学研究要消除浮躁之风 邹承鲁 80

(三)人才战略,尚待琢磨 82

高校学术断层依旧 周大平 82

受教育者事实上没有“老师” 汪丁丁 83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指导谁?” 虞清泉 84

不能依靠商业激励推动学术研究 曹利群 86

百万年薪聘教授引来种种议论 88

我国教授人力资本的价格历史与现状 吴岩 等 90

清末洋务学堂教习聘金 许顺富 91

职称是个啥? 张传玖 92

职称评出了:叹息、垃圾、腐败! 94

三、在转轨中的中国经济学、经济学家 96

(一)现代经济学是什么样的 96

经济学作为科学应当具有科学的品质 刘伟 96

现代经济学是解释现象的科学 张军 98

经济数量分析应该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学科的生长点 李子奈 100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 钱颖一 101

数理模型运用不当很可能变成“皇帝的新衣” 高小勇 103

获诺贝尔奖靠的不是数学工具而是思想 梁小民 105

经济学可以完全不用数学而达顶级的成就 张五常 107

(二)中国经济学现状 108

中国经济学家及其学说,在西方没有几个人知道 林德贝克 108

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 韩康 109

经济学家呼吁:我国经济学研究需要规范 111

(三)中国的经济学家是否“通货膨胀” 112

什么是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 童盛 112

经济学家需要具备的能力 许成钢 115

中国的特有现象:经济学家溢出来了,遍地都是 117

经济学家不是炒出来的 梁小民 118

给“张五常热”降温 夏业良 121

经济学家的“国有身份”带来的悖论 钟健夫 123

爱张扬的经济学家都去了“市场” 张军 125

经济学家何时该安静地走开? 肖知兴 127

四、改革大路未走完,改革话题年年谈 130

(一)市场体制要完善 130

1.改革论谈,仍谈体制 130

政府与市场冲突表现为“六十年风水轮流转” 吴敬琏 130

“新二元结构”正在出现 孙立平 133

信息经济将淘汰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刘国晨 135

2.反对垄断,无法可依 136

反垄断立法不能再拖下去了 王晓晔 136

如果不尽快遏制保险行业不正当竞争,将产生严重的诚信危机 刘茁卉 等 137

航空意外险是否“暴利”引争议 周文杰 138

民航人身保险是700%的暴利行业 茅于轼 139

3.市场经济:信用经济 141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更是道德经济 晓亮 141

信任度和什么有关? 张维迎 143

某些地方政府信用面临严重危机 董辅礽 145

《南风窗》:政府信誉危机三个表现 146

(二)行政体制还要变 147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行政体制转变 徐湘林 147

行政垄断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最大“体制性障碍” 胡鞍钢 等 148

我国如果撤销不必要的行政与多余管制,GDP将增加30% 149

深圳的行政管理已出现“商业化”的变异 黄文平 151

(三)城乡分割,农村问题最多 152

1.“三农”问题原因,众说纷纭 152

农村全部问题的要害,是农民的(宪法)权利至今没有得到尊重 党国英 152

农民只是义务的主体,但不是权力主体 李昌平 154

“三农”问题面临“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双重困境 温铁军 155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 陈锡文 160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 梁优彩 161

农民负担过重是推行城市偏向的财政分配政策造成的 刘书明 162

我国是惟一对农民征收高额税费的国家 柯炳生 165

“三聋”产生“三农” 朱健国 167

2.解决“三农”,话改革 170

改革的重心应转向农村 张要杰 170

国家的优惠政策,该轮到农村和西部地区了 袁钢明 171

土地使用权要流动,土地所有权也应流动 董辅礽 172

实现土地让农民永久使用,条件还不成熟 杜润生 172

《农村土地承包法》从促进要素充分流动角度看似乎缺乏前瞻性 文贯中 174

解决“三农”问题要走出二元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张卓元 176

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发展农民自己的专业性合作组织 陈锡文 178

期待着“彻底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早日出台 李成贵 179

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81

商业银行改革滞后制约了货币政策的传导 戴相龙 181

1.银行需要革命 181

(四)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舆论纷纷话银行 181

银行需要一场革命 贺力平 183

国有商业银行“劫贫济富”,县域经济严重失血 184

农村信用社改革迫在眉睫 186

30元官司扯动银行业格局 郑作时 187

服务收费是银行市场战略失误,让储户“买单” 陈淮 190

中国银行协会呼吁:中外资银行应享受同等“国民待遇” 191

旧账未了又添新债的中国银行业 192

2.呆账大,风险多,原因是什么 192

中国银行业坏账比率高达45% 195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制度而非监管不力造成 课题组 195

用适度的通货膨胀消化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 徐滇庆 197

3.民营化、市场化,话化不一 199

为什么民营金融发展不起来? 张曙光 199

民营银行真有这么神? 张吉光 等 201

浙、闽、粤三省地下金融市场调查 203

让这样的“股票黑市”遍布全国 209

“非正规金融”关不得 李扬 210

城市商业银行要吸引民间资本入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刘士余 等 211

组建区域性中小银行势在必行 213

银行上市是为“圈钱”还是“服药”? 钟伟 214

目前阶段金融机构不宜纷纷上市 王松奇 215

五、宏观经济:有争论,有探索 218

(一)扩大内需 如何扩大 218

中国国债方兴未艾,要增加总量 刘慧勇 218

每年都在发国债,可能出现财政危机和滞胀 董辅礽 218

税负重,政府占有社会剩余产品过多,是社会投资不大的原因 杨继绳 219

减税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吴敬琏 221

税收增长过快,脱离了经济增长的基础 刘国光 等 221

调整积极财政政策是解决企业非税负担而不是减税 胡书东 222

目前不选择减税是理性的选择 贾康 等 223

积极财政政策将淡出,税收制度不大动 项怀诚 225

以住宅金融为突破口实现城乡就业联动 刘树成 等 226

公务员加薪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吗? 刘国选 228

增加消费的途径很多,干嘛非得要给公务员加工资 戴园晨 230

(二)治理紧缩 是否要害 231

结构性松动货币,抑制通货紧缩趋势 刘国光 刘迎秋 231

通货紧缩系子虚乌有,物价下降系结构调整所致 刘福垣 233

降息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姚余栋 235

(三)币值升贬 如何有利 236

人民币没有升值的压力而有贬值的压力 吴晓灵 236

中国是人民币贬值的最大赢家 杨帆 237

人民币坚挺中国受益 高辉清 239

人民币应谨慎升贬,警惕美国的“第二次阴谋” 钟伟 241

(四)地区战略 还在探索 244

西部大开发绝不能陷入“惟市场论” 林凌 等 244

西部大开发为何“政府热,民间冷” 冯予标 246

现在应轮到东北大开发 何伟 248

经济特区变成了阻碍继续完善市场经济的障碍 贺军 250

不能再建立画地为牢的自由贸易区 唐任伍 等 251

中国亟须打破“诸侯经济” 龙永图 252

六、经济生活 有喜有忧 254

(一)居民收入:人们关心差距 254

高收入人群如何界定? 254

国企老总收入几多? 刘晓滨 等 255

大城市职工:半年的工资供养一个大学生 257

目前收入差距扩大已严重制约了有效需求的增加 袁志刚 等 258

为什么人们容忍不了收入差距? 魏杰 259

当前出现绝对贫困化,社会却能大体安定的原因 樊纲 261

(二)奔小康:又在议论 263

建设小康社会,社会指标难于经济指标 陆学艺 263

浙江省把最低生活保障定义为低收入家庭的一项权利,并实行城乡一体化 267

民政部公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口数 李明锦 269

平均主义的福利思路漠视保障需求上的巨大差异 王远征 271

(三)国有资产运转:步履维艰 272

国有股减持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充实社保基金,而应侧重降低国有股的比重 董辅礽 272

国有资产管理应改控股为参股 樊纲 273

国有股流通于打破国有股垄断地位 黄湘源 274

破除“一股独大”不要简单化 李剑阁 275

大股东一股独大最大的问题是“一人独大” 钟朋荣 277

一股独大本身非坏事,关键是小股东利益要得到保护 王江 279

叫停减持意在托市,以泡沫换有效供给 纽文新 281

国有股减持叫停,使减持遥遥无期 谢太峰 282

停止国有股减持是双赢 张炜 283

(四)民营经济:半壁江山 285

市场经济就是民本经济 谢健 285

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突破“五大”瓶颈 周锦飞 287

国民经济命脉靠国有经济,就业靠民营经济 吕政 289

(五)征税、纳税、用税,人们议论公平合理 291

税收黑洞每年吞噬4000亿 贾绍华 291

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都要依法办事 高培勇 292

北京盯紧高收入人群所得税 294

查税风暴下的富人心态 297

“富人纳税,国家得益,穷人也得益”论,缺乏说服力 肖雪慧 298

平静应对富豪纳税之争 钟伟 301

股市对“三个代表”贯彻得最差 李志林 303

(六)股市:要管而不死 303

1.道不明的股市 303

看不清的经济,道不明的股市 高辉清 304

挤掉股市泡沫,发展实业投资 樊纲 307

股市泡沫不能捅破 华民 308

实现股市真实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谢平 309

2.怎么来管股市 310

安然事件警示中国资本市场 310

股市监管不能停,但应该是谨慎的 梁定邦 311

管理层对股市的态度常常处于深深的矛盾之中 杭行 等 313

政府既是证券市场上的运动员又是裁判,如何公平? 315

最怕证监会借安然事件而加强监管 陈志武 317

股市红黄牌太多干扰正常比赛 阚治东 319

证券市场在“管”的同时应积极推出新金融品种,以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 陈云贤 320

必须请外国会计公司作补充审计有矫枉过正之嫌 董辅礽 321

3.悲哀的中小股民 323

中国股市的“信用危机”大规模爆发了 323

一名价值投资者永远的痛 文良 325

中国股民并非缺乏理性 周其仁 326

对中小股东的保护亟待改善 郁光华 327

我国新闻媒体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赵怀勇 329

那些只为主承销商担忧的“业内人士”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30

当股民值得骄傲,不应遭非议 刘纪鹏 332

(七)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334

直面财政危机 赵晓 334

国家财富账户是资不抵债 钟伟 336

楼继伟细算政府债务吐真言 337

国际清算银行:中国外汇储备机会成本高昂 338

中国的隐性赤字远远超过3098亿元 338

中国资本外逃知多少? 程晓农 340

全球平均发展成本为1.00,中国为1.25 342

中国经济增长的代价:生态成本超过GDP两倍 344

警惕房地产业泡沫 亚杰 347

维护劳动者利益的制度环境正趋于松弛 陈淮 349

我国的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实际是得不到充分保证的 弓孟谦 350

乡村寅收卯粮愈演愈烈 350

低价征用土地至少使农民损失2万亿元 352

老外说,中国作出了“走向世界”的战略决定 353

七、中国走向世界 纷纷议论中国 353

(一)中国经济发展 双赢 353

WEFA推测中国世界经济地位 354

围绕中国经济形势的十种声音 355

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将是双赢的 高盛 报告 358

中国不是世界通缩的火车头 姚景源 360

(二)中国入世后果 猜想 362

“入世”的最大威胁和挑战是政府的体制 范恒山 362

入世对银行的最大冲击不是行业的冲击,而是方法论的冲击 李纯年 363

入世对中国金融部门的最主要影响在于人力资源的外流 刘遵义 365

何帆等人担忧:后WTO时代的国内利益集团与国外资本的联合垄断 366

不能无条件地遵守WTO的规则 顾学良 369

入世迫使中国特权利益加速瓦解 张五常 369

(三)经济增长 可信 373

中国统计数据存在虚假成分 373

部分外国学者认为:中国统计部门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失真 375

西方学者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理由 378

中国统计数字基本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许宪春 380

许多学者指出:罗斯基教授所使用的方法存在严重问题 382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毋庸置疑 李晓西 388

(四)经济“崩溃”胡说 392

中国经济:在“崩溃”还是在成长? 392

中国经济有问题但不崩溃 樊纲 395

理性对待“唱衰中国”论调 高辉清 396

人们应当如何冷静地判断自己的国情国力? 398

本世纪能赶上美国吗? 400

(五)“世界工厂” 尚远 402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将不断得以强化 高辉清 402

中国现在还不是世界工厂 王延春 等 403

“世界工厂”离我们还很远 黄真 405

我们没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大企业 408

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任重道远 410

尴尬的中国货 413

成为世界工厂有什么不好? 王德禄 414

我国外交不应再持韬光养晦心态 叶自成 417

我们是凭实力进入“财富500家”的吗? 徐剑明 420

(六)建立“中元”区 将来 423

放弃人民币、港币、新台币、澳元,建立“中元” 徐滇庆 423

人民币有望成为国际货币的第四大“稳定角” 425

人民币尚不具备作为亚洲中心货币的基本条件 芒德尔 426

八、时弊不除,怨声不已 429

权比法大是“仕场经济”能成功阻遏市场经济的关键 徐迅雷 429

转轨时期寻租的租金量是全国一年生产财富的三分之一 吴敬琏 431

政府行政部门之间公务员的收入差距来源于“权钱交易” 郑京平 433

干部“混文凭”成了新“时尚” 蔡闯 434

错位的教授“攻博” 谢鉴泉 436

“权学交易”之怪现象 438

用公款买学位甚于贪污 赵德志 43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