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导论
生态环境保护导论

生态环境保护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黎松强,曾育才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2918538
  • 页数:248 页
图书介绍:
《生态环境保护导论》目录

目录 1

1 环境与环境意识 1

1.1 环境 1

1.1.1环境的概念和定义 1

1.1.2环境系统的由来及形成 1

1.1.3环境系统的组成 6

1.1.4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7

1.2 环境问题 8

1.2.1环境问题的产生 8

1.2.2环境问题发展的现状(20世纪80年代之后) 10

1.2.3环境问题引发的思考 11

1.3 环境意识 13

1.3.1环境意识的产生 13

1.3.2环境意识的内涵 13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7

2.1世界环境会议 17

2.1.1 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 17

2.1.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17

2.2.2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18

2.2 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人惟一的选择 18

2.2.1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18

2.2.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20

2.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1

2.3.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1

2.3.2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1

2.3.4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标志 23

2.3.5可持续发展的三位一体 23

2.4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经济学 24

2.4.1建立生态工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系 24

2.3.6建立环境发展的新观念、新思维 24

2.3.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4

2.4.2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学判据 26

2.4.3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经济实例 27

2.5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和评价指标体系 28

2.5.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28

2.5.2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想 28

2.6.1建国以来五次环境保护会议 30

2.6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0

2.6.2为什么要把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31

2.7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 32

2.8 《中国21世纪议程》 33

2.8.1全球《21世纪议程》 33

2.8.2《中国21世纪议程》主要内容 34

2.8.3《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步骤及其意义 35

3.1 生态系统 37

3.1.1生态系统的组成 37

3 生态环境基本知识 37

3.1.2生态系统的功能 38

3.1.3生态平衡 40

3.1.4生态失调 40

3.2 生态平衡失调的因素 41

3.2.1 自然因素 41

3.2.2人为因素 41

3.3 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途径 41

3.3.3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调整 42

3.3.2资源的综合勘察、合理开发利用 42

3.3.1确立和认同生态学理论 42

3.3.4防灾、减灾、对环境生态进行综合整治 43

3.3.5加大力度对临危生物栖息地的保护 43

3.3.6当机立断对人为污染生态恶化的区域、流域进行整治,采取断然措施 44

3.3.7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总目标 44

3.4.2生物治理 45

3.5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5

3.4.3生态系统综合整治 45

3.4.1工程治理 45

3.4 生态保护的基本对策 45

4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47

4.1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7

4.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48

4.3 城市生态平衡对策 49

4.3.1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 49

4.3.2“绿色”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最佳选择 50

4.3.3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与管理 51

4.4.1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52

4.4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52

4.3.4建立新型的城市生态系统 52

4.4.2城市生态环境指标推荐评价标准(表4.1) 53

4.4.3城市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3

5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57

5.1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57

5.2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57

5.3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58

5.4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58

5.4.3信息控制 59

5.5生态农业 59

5.4.1物质循环 59

5.4.2能量转化 59

5.6 农业生态管理 60

5.6.1农业生态管理的生态学原则 60

5.6.2制定农业生态规划 60

5.6.3建立多样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60

5.6.4有效保护土壤、保护耕地 60

5.7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61

5.6.5加强对有害生物的防治 61

6 大气生态环境保护 63

6.1 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发生机制 63

6.1.1大气污染 63

6.1.2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64

6.1.3大气主要污染物发生机制 64

6.2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影响 67

6.2.1温室效应与阳伞效应使地球大气质量变坏 67

6.2.3保护人类生存的臭氧层正在减少,臭氧层空洞在扩大 68

6.2.2温室效应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68

6.2.4酸雨危害日益发展 70

6.2.5我国大气环境状况 70

6.3 大气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 71

6.3.1大气稳定度与污染危害的关系 71

6.3.2烟尘浓度表示方法 71

6.3.3烟尘的治理技术 71

6.3.4有毒害化学气体的治理技术 79

7.1.1全球水总储量 83

7.1 水资源 83

7 水生态环境保护 83

7.1.2我国水资源状况 84

7.1.3水资源引发的危机 85

7.2 水污染 85

7.2.1工业生产耗水量部分统计 86

7.2.2我国水环境状况 86

7.3.3毒性污染物 87

7.3.2需氧污染物 87

7.3.1固体污染物 87

7.3 污染物 87

7.3.4营养性污染物 88

7.3.5生物污染物 88

7.3.6感官污染物 88

7.3.7酸碱污染物 88

7.3.8油类污染物 88

7.3.9热污染 88

7.4 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和测定指标 88

7.4.5生化需氧量BOD和可生化性标志 89

7.4.4溶解氧DO 89

7.4.6色度、浊度、硬度 89

7.4.2总需氧量TOD 89

7.4.3总有机碳TOC 89

7.4.1化学需氧量COD 89

7.5 废水水质控制基础 90

7.5.1水环境容量及水体自净化过程 90

7.5.2水质标准 90

7.5.3水污染控制基本途径 91

7.6 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92

7.6.1分离处理 92

7.6.2转化处理 92

7.6.3污泥处理 92

7.6.4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与处理系统 92

7.6.5 城市污水综合处理 92

7.7 城市污水综合处理 92

7.7.1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 92

7.7.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与工艺方法的优化筛选 93

8.2.1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 97

8.2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 97

8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97

8.1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 97

8.2.2海洋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 98

8.2.3海洋作为环境资源的机能 98

8.3 海洋生态的特殊效应 98

8.3.1“厄尔尼诺”(EL-NINO)现象 98

8.3.3与“厄尔尼诺”相对应的“拉尼娜”现象 99

8.4海洋资源 99

8.3.2“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99

8.5 海洋的污染 100

8.5.1赤潮 100

8.5.2黑潮 102

8.5.3海洋的原油污染 103

8.6 海洋的生态环境保护 103

8.6.1赤潮的控制与防治 103

8.6.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性行动 104

9.1.1失去绿色的苦涩 106

9.1 森林与生态的关系 106

9 森林生态环境保护 106

9.1.2森林在环境生态中的作用 110

9.2 我国森林生态状况 111

9.2.1我国森林资源与世界对比 111

9.2.2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而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却日益严重的原因 112

9.3.5加强合作,设立基金,多渠道争取国外援助 114

9.3.4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114

9.3.3加强立法和执法,将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确立水土保持责任制 114

9.3.2提高对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 114

9.3.1树立环境与发展新观念,新思维,退耕还林 114

9.3 江河源的生态环境保护 114

9.4 沙尘暴危害的对策 115

9.4.1加强规划,贯彻《全国生态环保纲要》 115

9.4.2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式经营方式 115

9.5 森林生态环境保护 115

9.5.1严肃贯彻“森林法” 115

9.5.6开展森林死亡与疾病的研究 116

9.5.4建立造林、护林奖励制度 116

9.5.5发展防火护林的科学研究 116

9.5.2全民植树 116

9.5.3设立“三级”造林、护林队 116

9.6森林之国、花园之国森林保护借鉴 117

9.7 生态工程 117

9.7.1美国罗斯福工程 117

9.7.2前苏联斯大林改造自然 118

9.7.3北非五国绿色工程 118

9.7.4中国生态工程 118

10.1.1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121

10.1.2人体中宏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在机体中的作用 121

10.1 人与环境的关系 121

10 生态环境与健康 121

10.2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23

10.2.1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表现 124

10.2.2重金属污染对人健康的危害 127

10.3二恶英对人健康的危害 128

10.4地球磁场与人类生存环境 130

10.5人工生态环境与人的健康 132

11.1.1当前世界生态平衡的主要危机 135

11 生态环境与经济 135

11.1 社会发展与环境 135

11.1.2当前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138

11.2环境经济学的特点 141

11.3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 142

11.3.1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142

11.3.2实现协调发展的原则 142

11.4 清洁生产 143

11.4.1清洁生产的概念 143

11.3.3实现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143

11.4.2中国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所作的努力 144

11.4.3清洁生产实施的七个方向 144

11.4.4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 145

12 环境管理 148

12.1 环境管理的内容 148

12.1.1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 148

12.1.2从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 148

12.2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监督重点 149

12.2.1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 149

12.2.2当前环境监督工作的重点 150

12.3 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151

12.3.1“三同时”制度 151

12.3.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51

12.3.3排污收费制度 151

12.3.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151

12.3.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152

12.3.6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153

12.3.7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153

12.3.8限期治理制度 153

12.4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154

12.4.1 ISO14000概念 154

12.4.2 ISO14000的框架结构 154

12.4.3 ISO14000的特点 154

12.4.4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156

12.4.5中国在推行ISO14000所作的努力 157

13.1.2环境质量评价的分类 158

13.1.1基本概念 158

13 环境质量评价 158

13.1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158

13.1.3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159

13.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59

13.2.1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159

13.2.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60

13.3 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162

13.3.1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162

13.3.5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63

13.3.6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63

13.3.3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特点 163

13.3.4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163

13.3.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63

14 环境法概述 165

14.1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概念 165

14.2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165

14.3 我国已颁布的环境保护主要法律法规 165

14.3.1环境保护综合法规 165

14.3.6核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 166

14.3.5噪声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 166

14.3.3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法规………………………………………(166 )14.3.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 166

14.3.2水污染防治有关法律规定 166

14.3.7森林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167

14.3.8野生动植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167

14.3.9水资源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167

14.3.10土地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168

14.3.11风景名胜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168

14.3.12资源开发与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168

14.3.14建设环境保护及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169

14.3.13能源开发与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169

14.4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170

15 国际经济竞争与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172

15.1 衡量经济发展的新思维、新标准 172

15.1.1资本与财富的新判据 172

15.1.2人文指数的新观念 173

15.1.3国民经济的新账户 174

15.1.4国际竞争力评价新标准 174

15.2生态环境保护引起全球关注 175

15.3我国参加或缔结的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175

15.4.3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经济问题 176

15.4.2工业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问题 176

15.4 国际经济竞争与生态环境保护我国所面临的问题 176

15.4.1生产布局的环境经济问题 176

15.4.4农业发展中的环境经济问题 177

15.4.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环境经济问题 177

人类环境宣言 178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 181

总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185

附录 189

附录1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189

附录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196

附录3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18—86 222

附录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225

附录5城市污水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 232

附录6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 234

附录7 纺织染整工业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 236

附录8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92 240

参考文献 247

结束语 2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