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剖学姿势及常用术语 1
目录 1
(二)解剖学方位术语 1
(一)解剖学姿势 1
附录Ⅰ按摩歌赋 1
第一章人体解剖学概要 1
一、研究对象和目的 1
第一节绪论 1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1
(三)人体切面术语 2
第二节运动系 2
一、概述 2
(一)骨的形态 3
二、骨学 3
(二)骨的构造 4
(三)躯干骨 5
(四)上肢骨 9
(五)下肢骨 12
(六)颅骨 15
三、骨连结 16
(一)直接连结 16
(二)间接连结 16
(三)躯干骨的连结 18
(四)上肢骨的连结 22
(五)下肢骨的连结 24
(六)颅骨的连结 29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30
(二)肌的起止和作用 30
四、肌学 30
(三)肌的辅助装置 31
(四)躯干肌 31
(五)头颈肌 37
(六)上肢肌 39
附录Ⅱ按摩常用腧穴表 42
(七)下肢肌 43
(一)躯干部 47
五、体表标志 47
(二)头颈部 49
(三)四肢部 50
一、概述 53
消化系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53
第三节消化系 53
二、消化管 55
(一)口腔 55
(二)咽 58
(三)食管 58
(四)胃 59
(五)小肠 60
(六)大肠 60
三、消化腺 63
附录Ⅲ人体正常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64
(二)胰 64
(一)肝 64
(一)腹膜的配布 65
(二)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65
四、腹膜 65
(三)喉 66
(二)咽 66
呼吸系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66
二、肺外呼吸道 66
一、概述 66
第四节呼吸系 66
(一)鼻 66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67
三、肺 67
(一)位置及形态 67
(二)肺内支气管和肺段 68
四、胸膜和纵隔 68
(一)胸膜 68
(二)纵隔 68
附录Ⅳ临床常用检查法 69
第五节泌尿系 69
一、概述 69
泌尿系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69
(一)形态 70
(三)内部结构 70
二、肾 70
(二)位置和毗邻 70
(二)膀胱形态 71
(三)尿道 71
(一)输尿管形态 71
三、输尿管道 71
第六节生殖系 72
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72
二、男性生殖器 72
一、概述 72
三、女性生殖器 73
(一)子宫 73
(二)女乳房 73
第七节循环系 74
一、概述 74
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74
(一)体循环(大循环) 75
(二)肺循环(小循环) 75
二、心血管系 75
(三)心 76
(四)肺循环的血管 78
(五)体循环的动脉 79
(六)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81
(七)体循环的静脉 82
三、淋巴系 84
(一)组成和基本功能 84
(四)人体各部的淋巴结 85
(五)脾 85
(三)淋巴管道 85
(二)淋巴结 85
一、概述 86
(一)甲状腺 86
(二)甲状旁腺 86
(三)肾上腺 86
第八节内分泌系 86
(一)神经系的区分 87
附录Ⅴ人体检验正常值 87
第九节神经系 87
(六)胸腺 87
(五)松果体 87
一、概述 87
(四)垂体 87
(二)神经系的基本功能 88
(三)神经系的组成 88
(五)常用术语 89
(四)神经系的活动方式 89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90
二、脊髓 90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91
三、脊神经 92
(二)前支 93
(一)后支 93
四、脑 96
(一)脑干 96
(三)间脑 99
(二)小脑 99
(四)大脑 100
五、脑神经 101
(一)脑神经的纤维成分 101
(二)脑神经的分布 102
六、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103
(一)感觉传导路 104
(二)运动传导路 105
第二章中医学基础 107
一、阴阳学说 107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107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07
第一节中医学的辨证论治 107
第二节阴阳五行 107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08
二、五行学说 109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109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10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11
第三节藏象 112
一、五脏 112
(一)心 113
(二)肺 115
(三)脾 117
(四)肝 119
(五)肾 122
(二)胃 125
二、六腑 125
(一)胆 125
(三)小肠 126
(四)大肠 126
(六)三焦 127
(五)膀胱 127
三、奇恒之腑 127
(三)脉 128
(四)女子胞 128
(一)脑 128
(二)髓、骨 128
一、气 129
第四节气、血、津液 129
(一)气的生成 130
(二)气的生理功能 130
(三)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130
(四)气的分布与分类 131
(一)血的生成 132
(三)血的运行 132
(二)血的功能 132
二、血 132
(二)津液的功能 133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133
(一)气和血的关系 133
(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133
三、津液 133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134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134
(一)风 135
第五节病因 135
一、六淫 135
(四)湿 136
(二)寒 136
(三)暑 136
(五)燥 137
(六)火(热) 137
(一)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138
二、疠气 138
(二)七情致病的特点 138
三、七情内伤 138
四、饮食、劳逸 139
(一)饮食不节 139
五、痰饮、瘀血 140
(一)痰饮 140
(二)劳逸损伤 140
第六节病机 141
一、邪正盛衰 141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41
(二)瘀血 141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42
二、阴阳失调 142
(一)阴阳偏胜 143
(二)阴阳偏衰 144
(三)阴阳互损 144
(四)阴阳格拒 145
(五)阴阳亡失 145
(一)气的失常 146
三、气血失常 146
(二)血的失常 147
(三)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 148
四、津液代谢失常 149
第七节四诊 149
一、望诊 149
(一)望神色 149
(二)望体态 150
(三)望舌及口唇 150
二、闻诊 151
(二)特殊闻诊 151
(一)普通闻诊 151
(七)问耳目及睡眠 152
三、问诊 152
(一)问寒热 152
(五)问饮食 152
(六)问胸腹 152
(二)问汗 152
(三)问头身 152
(四)问二便 152
(九)问小儿 153
四、切诊 153
(一)切脉 153
(八)问月经 153
(二)按诊 154
第三章经络与腧穴 156
经络概念的起源 156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156
第一节经络学概说 156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57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 159
三、经络的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161
(一)经络的功能 161
(二)经络的临床应用 161
第二节腧穴学概说 162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 162
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162
二、腧穴的分类 163
三、腧穴的命名 163
四、腧穴的作用 164
五、特定穴 165
(一)五腧穴 165
(二)原穴 166
(三)络穴 167
(四)郄穴 168
(五)背俞穴 168
(七)八会穴 169
(六)募穴 169
(八)八脉交会穴 170
(九)下合穴 171
(十)交会穴 171
六、经穴定位的标准和方法 171
(一)体位标准 172
(二)定位方法 173
第三节经络腧穴各论 174
一、手太阴肺经 174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175
(二)本经穴 175
二、手阳明大肠经 178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178
(二)本经穴 178
(二)本经穴 181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181
三、足阳明胃经 181
四、足太阴脾经 187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187
(二)本经穴 188
五、手少阴心经 190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190
(二)本经穴 191
六、手太阳小肠经 192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192
(二)本经穴 192
七、足太阳膀胱经 195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195
(二)本经穴 195
八、足少阴肾经 204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204
(二)本经穴 205
(二)本经穴 209
九、手厥阴心包经 209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209
十、手少阳三焦经 211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211
(二)本经穴 212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214
十一、足少阳胆经 214
(二)本经穴 216
十二、足厥阴肝经 221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221
(二)本经穴 222
十三、任脉 224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224
(二)本经穴 224
十四、督脉 228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 228
(二)本经穴 229
(二)所主病候 232
(一)循行 232
十五、冲脉 232
(一)循行 233
(三)主治概要 233
十七、阳?脉、阴?脉 233
(二)所主病候 233
十六、带脉 233
(二)所主病候 233
(三)主治概要 233
(一)循行 233
(三)主治概要 233
(三)主治概要 234
(一)循行 234
十八、阳维脉、阴维脉 234
(二)所主病候 234
十九、经外奇穴 235
(一)头颈部穴 235
(二)胸腹部穴 237
(三)腰背部穴 238
(四)上肢穴 239
(五)下肢穴 241
第四章按摩手法 243
第一节概论 243
一、手法的基本概念 243
二、手法的基本要求 243
三、手法的补泻作用 244
四、手法的临床应用 244
五、手法的分类 245
一、按法 246
二、压法 246
第二节基本手法 246
五、摩法 247
四、掐法 247
三、点法 247
六、擦法 248
七、一指禅推法 248
八、推法 249
九、运法 249
十、搓法 250
十一、抹法 250
十二、叩法 250
十三、击法 251
十四、拍法 251
十五、打法 251
十六、切法 252
十七、弹法 252
二十、屈伸法 253
十八、啄法 253
十九、敲法 253
二十一、牵拉法 254
二十二、摇法 254
二十三、理法 255
二十四、抖法 255
二十五、振法 255
二十七、捏法 256
二十八、提法 256
二十六、拿法 256
三十一、拨法 257
二十九、?法 257
三十、揉法 257
三十二、捻法 258
三十三、颤法 258
第三节复合手法 258
二、拿揉法 259
四、揉捏法 259
三、揉点法 259
一、拨揉法 259
七、挤推法 260
六、?揉法 260
五、按揉法 260
十一、弹拨法 261
十、提颤法 261
九、提拿法 261
八、按推法 261
十二、理顺法 262
十三、坐式定位扳动法 262
十四、仰卧颈椎扳动法 262
十五、颈椎牵拔法 263
十八、坐式腰部推扳法 263
十六、牵臂扩胸法 263
十七、呼吸顶扳法 263
十九、正坐牵拉过屈法 264
二十、悬腹拔伸按颤法 264
二十一、侧扳法 265
二十二、下肢过伸推按法 265
二十五、腰椎旋转复位法 266
二十六、屈髋屈膝挤压法 266
二十四、坐式牵腰法 266
二十三、屈膝屈髋动腰法 266
一、开天门 267
二十七、肩关节屈伸摇动法 267
第四节小儿手法 267
二、揉百会 268
三、拿风池 268
四、扯大椎 268
六、拿肚角 269
五、推天柱 269
七、摩丹田 269
九、掐十宣 270
八、掐总筋 270
十、推肾水 270
十一、揉板门 271
十二、补脾土 271
十三、清肝经 272
十六、提捻法 272
十四、揉二扇门 272
十五、分推肺俞 272
十七、推按腰背法 273
十八、水底捞月 273
十九、运水入土法 273
二十二、引水上天河 274
二十三、推上三关 274
二十一、打马过天河 274
二十、运土入水法 274
二十六、运外八卦 275
二十四、退下六腑 275
二十五、运内八卦 275
二十七、按弦搓摩法 276
二十八、分腹阴阳 276
二十九、掐四横纹 276
三十、捣小天心 277
三十二、拿委中 277
三十一、揉外劳宫 277
三十四、侧推大肠至虎口 278
三十三、按揉中脘 278
三十五、按揉足三里 279
三十六、揉涌泉 279
一、脚推法 279
第五节踩法 279
三、脚压法 280
二、脚搓法 280
五、脚拨法 281
四、脚揉法 281
六、脚颤法 281
第六节器械按摩 282
八、踩法的禁忌证 282
一、丁字式按摩器 282
七、踩法的适应证 282
二、手枪式按摩器 283
三、单拐式按摩器 283
四、拍子式按摩器 283
五、杠杆式按摩器 283
八、滚筒式按摩器 284
七、丁尺式按摩器 284
六、鹿角式按摩器 284
第七节手法练习 285
一、沙袋上手法练习 285
二、人体操作练习 286
一、概念 287
二、形成和发展 287
第一节概述 287
第五章保健按摩 287
三、特点 288
四、机理 289
五、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291
第二节保健按摩操作程序 291
一、头面部保健按摩 291
(一)作用 291
二、胸腹部保健按摩 292
(二)主要穴位及手法 292
(三)操作 292
(一)胸部保健按摩 292
(一)作用 293
(二)腹部保健按摩 293
三、腰背部保健按摩 293
(二)主要穴位及手法 294
(三)操作 294
四、四肢保健按摩 294
(一)上肢部保健按摩 294
(二)下肢部保健按摩 295
五、整体保健按摩 296
(一)概念 296
(二)操作 296
(三)足部保健按摩的原理 298
(二)足部保健按摩的源流 298
(一)足部保健按摩的概念 298
六、足部保健按摩 298
(四)足部保健按摩的禁忌症 299
(五)足部保健按摩手法 300
(七)足部保健按摩操作常规 302
(六)足部辅助保健器械 302
(八)足部与各脏腑器官的对应区 303
(九)足部按摩诊病法 307
(十)常见病症的足部保健按摩 307
七、自我保健按摩 313
(五)头发自我保健按摩 314
(一)头面部自我保健按摩 314
(二)眼睛自我保健按摩 314
(三)鼻部自我保健按摩 314
(四)耳部自我保健按摩 314
(七)肩部自我保健按摩 315
(八)胸部自我保健按摩 315
(九)腹部自我保健按摩 315
(六)颈部自我保健按摩 315
(十一)肘部自我保健按摩 316
(十三)手部自我保健按摩 316
(十二)腕部自我保健按摩 316
(十)腰背部自我保健按摩 316
(十四)髋部自我保健按摩 317
(十五)膝部自我保健按摩 317
(十六)踝部自我保健按摩 317
八、其它 318
(一)眼睛保健按摩 318
(二)耳部保健按摩 318
(三)鼻部保健按摩 319
(四)喉部保健按摩 319
(五)颈部保健按摩 320
(六)肩部保健按摩 320
(七)肘部保健按摩 320
(八)腕部保健按摩 321
(十)髋部保健按摩 322
(十一)膝部保健按摩 322
(九)手部保健按摩 322
(十二)踝部保健按摩 323
(一)颈椎病 324
一、筋伤常见病的保健按摩 324
第三节常见病的保健按摩 324
(二)落枕 325
(三)肩周炎 325
(四)肋软骨炎 325
(五)腓肠肌痉挛 326
(六)关节炎 326
(七)痿证 327
(八)腰肌劳损 328
(九)足跟痛 328
二、妇女常见病的保健按摩 329
(一)闭经 329
(二)痛经 329
(三)子宫脱垂 330
(四)白带增多 331
(五)月经不调 331
(一)慢性前列腺炎 332
三、男性常见病的保健按摩 332
(二)阳痿 333
(三)遗精 333
四、老年常见病的保健按摩 334
(一)退行性脊柱炎 334
(二)高血压 334
(三)更年期综合征 335
(五)老花眼 336
(六)干眼症 336
(四)老年痴呆症 336
(一)小儿厌食 337
(七)耳鸣耳聋 337
五、婴幼儿常见病的保健按摩 337
(二)小儿吐奶 338
(三)小儿秋季腹泻 338
(四)小儿近视眼 339
(五)婴幼儿营养不良 339
(三)偏瘫 340
(二)脱肛 340
(一)慢性阑尾炎 340
六、内科杂病的保健按摩 340
(四)感冒 341
(五)晕动病 341
(六)失眠 342
(七)眩晕 342
(八)紧张性头痛 343
(十)慢性喉炎 344
(十一)咽部异感症 344
(九)脑疲劳 344
(十三)冠心病 345
(十二)过敏性鼻炎 345
(十四)心律失常 346
(十五)胸闷 346
(十六)慢性胆囊炎 346
(十七)胆石症 347
(十八)糖尿病 347
(十九)低血糖 347
(二十一)慢性肾盂肾炎 348
(二十)支气管哮喘 348
(二十三)雷诺氏病 349
(二十二)前列腺肥大 349
(二十四)牙痛 349
(二十六)斜视 350
(二十五)眼皮抽动 350
(二十七)血管性头痛 351
(二十八)静脉曲张 351
(二十九)中暑 352
(三十)冻疮 352
(三十一)呃逆 352
(三十二)便秘 353
(三十三)甲状腺机能亢进 353
(一)概述 354
一、美容按摩 354
第四节美容与减肥按摩 354
(二)面部解剖 354
(三)皮肤生理作用 357
(五)皮肤的正确诊断 358
(四)皮肤分类 358
(六)面部美容的操作程序 359
(七)面部按摩法 360
(八)面、颈、肩部按摩法 361
(九)祛皱按摩法 363
(十)祛斑按摩法 364
二、减肥按摩 365
(一)概述 365
(十一)祛痤疮按摩法 365
(二)肥胖的分型 366
(三)减肥按摩法 366
第六章医疗按摩 369
第一节骨伤科常见病证治疗 369
一、颈椎病 369
二、落枕 371
三、肩周炎 372
四、肩关节扭伤 374
五、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375
六、肘关节扭伤 376
七、肱骨外上髁炎 377
八、腕关节扭伤 378
九、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379
十、指间关节扭挫伤 380
十、指部腱鞘炎 381
十二、胸胁进伤 382
十三、肋软骨炎 383
十四、退行性脊柱炎 384
十五、急性腰扭伤 386
十六、腰椎后关节紊乱 387
十七、慢性腰肌劳损 389
十八、腰椎间盘突出症 390
十九、腰椎滑脱 393
二十、骶髂关节损伤 394
二十一、梨状肌损伤 396
二十二、尾骨挫伤 397
二十三、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398
二十四、半月板损伤 399
二十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401
二十六、跟腱扭伤 402
二十七、踝关节扭伤 403
二十八、下颌关节脱位 405
二十九、肩关节脱位 406
三十、桡骨小头半脱位 408
三十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408
第二节内科常见病证治疗 411
一、高血压病 411
二、冠心病 412
三、胃脘痛 414
四、胃下垂 415
五、便秘 416
六、糖尿病 417
七、呃逆 419
一、闭经 420
第三节妇科常见病证治疗 420
二、慢性盆腔炎 422
三、痛经 423
四、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424
五、乳腺增生 425
第四节儿科常见病证治疗 426
一、青少年假性近视眼 426
二、小儿肌性斜颈 427
三、小儿疳积 428
一、面神经炎 430
第五节神经系统常见病证治疗 430
二、桡神经损伤 431
三、坐骨神经痛 432
四、股外侧皮神经炎 433
五、腓总神经损伤 434
(一)X线成像基本原理 435
(二)X线的特性 435
(一)X线的产生 435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435
第一节X线成像 435
第七章X线诊断基础 435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和X线影像特点 435
(二)密度与对比 436
(三)X线图像的特点 436
三、X线检查方法 436
四、X线诊断原则与步骤 436
(二)诊断步骤 436
(一)诊断原则 436
第二节骨、关节X线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 437
一、骨的结构 437
二、长骨 437
(一)小儿骨骼 437
(二)成年骨骼 438
三、四肢关节 438
四、脊柱 438
(三)脊椎椎体融合 440
(五)脊柱裂 440
(四)裂椎 440
(二)腰椎骶化及骶椎腰化 440
(一)副骨和子骨 440
五、骨骼常见的解剖变异 440
(一)骨质疏松 441
(二)骨质软化 441
(三)骨质破坏 441
(四)骨质增生硬化 441
六、骨骼的基本病变 441
(五)骨膜增生 442
(六)骨质坏死 442
七、关节的基本病变 443
(一)关节肿胀与关节破坏 443
(二)关节退行性变 443
(三)关节强直 444
(四)关节脱位 444
第三节骨、关节疾病X线表现与诊断 444
一、骨、关节外伤 444
(一)骨折 444
(三)膝关节半月板破裂 446
(二)关节脱位 446
(四)椎间盘脱出 447
二、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447
(一)化脓性骨髓炎 447
(一)脊柱结核 448
(二)化脓性关节炎 448
三、骨、关节结核 448
(二)骨骺、干骺部结核 449
(三)关节结核 449
四、慢性骨关节病 450
(一)退行性骨关节病 450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450
(三)强直性脊柱炎 450
五、椎间盘损伤 451
(一)颈椎间盘突出与颈椎病 451
(二)腰椎间盘突出 452
一、按摩 454
第一节按摩、正骨、针灸 454
第八章按摩学原著选读 454
二、手法总论 456
三、接骨论治 457
四、《小儿推拿广意》总论 459
五、推拿小儿总诀歌 460
六、《灵枢》三则 462
第二节医德篇 464
一、大医精诚 464
二、医家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467
第三节治疗心德篇 468
一、异法方宜论 468
二、用药如用兵论 470
三、不治已病治未病论 471
第四节传记篇 473
扁鹊传 473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自我保健按摩全书 彩图典藏版》张威编著 2018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实用内科手册》黄清,阮浩航主编 2016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
- 《同仁眼科手册系列 同仁儿童眼病手册》付晶编 2018
- 《环境噪声监测实用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 2018
- 《高度关注物质(SVHC)毒性手册 上》顾爱华主编 2019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东方杂志 第94册 第22卷 第四至七号 1925年2月-1925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远去的老调》经典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东方杂志 第13册 第四年 第一至三期 1907年3月-1907年5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北京模式》吴建繁,王德海,朱岩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