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生物絮凝剂与絮凝技术
生物絮凝剂与絮凝技术

生物絮凝剂与絮凝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怀礼等编著
  •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548815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生物絮凝剂及其相关知识做了全面介绍。
《生物絮凝剂与絮凝技术》目录

1 绪言 1

1.1 我国水资源概况与水环境污染现状 1

1.2 水处理方法简述 2

1.3 絮凝法——重要的水处理方法之一 5

1.4 絮凝剂的发展历史 6

1.5 絮凝剂品种分类 7

1.5.1 无机絮凝剂 8

1.5.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9

1.6 我国絮凝剂的开发工作 12

1.7 我国絮凝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

1.8 絮凝剂发展的新动向 14

2 水 16

2.1 水 16

2.1.1 水的结构和性质 16

2.1.2 水的循环 18

2.1.3 天然水系的组成和性质 20

2.2 废水的物理性质 24

2.2.1 温度 24

2.2.2 嗅和味 24

2.2.4 水的其他物理性质指标 26

2.2.3 电导率 26

2.3 废水的化学性质 29

2.3.1 酸度和碱度 29

2.3.2 水中的硬度 30

2.3.3 水中的氯化物 31

2.3.4 水的耗氧量 31

2.3.5 化学需氧量 32

2.3.6 水中的溶解氧 32

2.3.7 水的生化需氧量 33

2.3.8 水的其他化学性质指标 33

3.1.1 混凝 34

3.1.2 凝聚 34

3 絮凝技术 34

3.1 絮凝技术中的重要概念 34

3.1.3 絮凝 35

3.1.4 浑浊度 36

3.1.5 助凝剂 36

3.2 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 37

3.2.1 温度的影响 37

3.2.2 水体 pH 值的影响 38

3.2.5 水力条件的影响 39

3.2.6 水中共存盐类的影响 39

3.2.4 絮凝剂投加量的影响 39

3.2.3 絮凝剂的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39

3.3 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40

3.3.1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40

3.3.2 有机阳离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45

3.4 絮凝理论的研究进展 50

3.4.1 絮凝作用机理 50

3.4.2 絮凝效果 52

3.4.3 絮凝形态学 54

3.5.1 研制高效率混合反应器 58

3.5 絮凝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58

3.5.2 智能化絮凝控制系统 59

4 絮凝科学基础理论 60

4.1 胶体化学基础 60

4.1.1 胶体分散体系 60

4.1.2 胶体的光学性质 61

4.1.3 胶体的动力学性质 62

4.1.4 胶体的电学性质 63

4.2 混凝作用机理 66

4.2.1 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产生凝聚 69

4.2.2 吸附桥架作用产生絮凝 70

4.2.3 网捕作用产生絮凝 70

4.2.4 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71

4.3.1 颗粒沉降特性 72

4.3 絮凝动力学 72

4.3.2 絮凝动力学 73

4.3.3 GT 值 75

5 微生物学基础 79

5.1 细菌学 79

5.1.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79

5.1.2 细菌的生理 84

5.2 放线菌 88

5.3 真菌 89

6.1 简介 91

6 生物絮凝剂概况 91

6.2 生物絮凝剂的特点 93

6.3 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背景 95

6.4 絮凝微生物的种类 98

6.4.1 细菌 100

6.4.2 放线菌 101

6.4.3 真菌 101

6.5 絮凝微生物和生物絮凝剂的类型 102

6.5.1 生物絮凝剂类型 102

6.5.2 絮凝微生物的种群 103

6.6.1 生物絮凝剂的主要组成 104

6.6 生物絮凝剂的成分结构分析和生物学研究 104

6.5.3 培养条件与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关系 104

6.6.2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遗传基因控制 105

6.7 生物絮凝剂的合成 106

6.7.1 生物絮凝剂的合成 106

6.7.2 影响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因素 107

6.8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和絮凝效果 109

6.8.1 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实验研究 109

6.8.2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简介 109

6.8.3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111

6.8.4 阳离子对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影响 111

6.8.5 影响生物絮凝剂絮凝能力的因素 112

6.8.6 可被生物絮凝剂絮凝的物质 114

7 生物絮凝剂的制备 115

7.1 絮凝微生物的来源 116

7.1.1 活性污泥 116

7.1.2 土壤 120

7.1.3 直接购买 122

7.2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 122

7.2.1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种类 122

7.2.2 微生物纯种分离 125

7.3.2 细胞培养过程动力学 129

7.3 微生物的生长特性 129

7.3.1 细胞生长特性 129

7.4 微生物的营养 137

7.4.1 无机营养型 138

7.4.2 异养微生物 139

7.4.3 混合营养微生物 140

7.5 营养物进入细胞 144

7.5.1 单纯扩散 144

7.5.2 促进扩散 144

7.5.3 主动运输 145

7.6.1 微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146

7.5.4 基团转位 146

7.6 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146

7.6.2 微生物与 pH 值的关系 147

7.6.3 氧化还原电位对微生物的影响 148

7.6.4 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 148

7.7 生物絮凝剂的制备 153

7.8 生物絮凝剂的提取纯化 155

8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及其培养基 159

8.1 培养基的组成 159

8.2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164

8.3.1 培养基种类 166

8.3 培养基的种类和应用 166

8.3.2 培养基配制 169

8.4 培养介质的灭菌 171

9 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控制及其理化性质 176

9.1 影响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因素 176

9.1.1 培养基 176

9.1.2 培养基初始 pH 值 178

9.1.3 培养温度 179

9.1.5 通气量 180

9.1.4 水活度 180

9.1.6 培养时间 181

9.1.7 培养体积 181

9.2 影响生物絮凝剂絮凝能力的因素 182

9.2.1 絮凝率 182

9.2.2 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质的影响因素 183

9.3 生物絮凝剂检测方法 188

9.3.1 生物絮凝剂的微观结构 188

9.3.2 菌种的观察和鉴定 189

9.3.3 生物絮凝剂的生物学研究 192

9.3.4 生物絮凝剂的理化性质 194

10.1 遗传转化——酵母菌遗传控制研究 202

10 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质遗传学研究 202

10.2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205

10.3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简介 211

11 生物絮凝剂加工工程 216

11.1 微生物细胞反应器——发酵罐工艺 216

11.2 生物絮凝剂的分离提纯 222

11.3 遗传学方法在生物絮凝剂生产中的应用 227

11.3.1 生物絮凝剂研制开发中的重点 228

11.3.2 生物絮凝剂的开发应用前景 228

12 生物絮凝剂研究及应用现状 230

12.1.1 废水中悬浮物(SS)的去除 232

12.1 水处理 232

12.1.2 废水脱色与除生化、化学需氧量 246

12.2 物质分离提纯 257

12.2.1 食品工业 257

12.2.2 重金属离子分离与选矿 267

12.3 絮凝工艺 278

12.4 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281

附录一 国内外部分生物絮凝剂统计表 283

附录二 部分常用专业名词及简写中英文对照 292

附录三 部分微生物种属名词中英文对照 296

附录四 我国现行部分水标准 300

参考文献 33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