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临床用方必读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付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740491
- 页数:902 页
目录 1
张仲景序 1
绪言 3
一、脏腑辨证论治的整体观 20
卷一 辨脏腑经络先后受病脉证 20
二、脏腑发病与致病因素 23
三、望面色及形态主病 25
四、闻声诊病 26
六、三焦辨证 27
五、望形诊病 27
七、脉诊与面诊之间的辩证关系 28
八、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29
九、脉象主证的辨证意义 31
十一、卒厥在脏在腑的预后 32
十、阳厥证机 32
十二、脉脱在脏在腑以别预后及火毒热证的转归 33
十三、经络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的基本法则 34
十六、脏腑病证的基本治疗法则 37
十五、新病旧病先后治疗大法 37
十四、表里兼证先治里大法 37
十七、脏腑病证的治疗大法 39
卷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40
一、太阳病基本脉证 41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41
二、辨阴证阳证之大法 42
三、辨表证里证之大法及辨疑似证 44
四、辨寒热真假之大法 45
五、辨虚证实证之大法 46
1.论病初传否之大法 47
六、病传之大法 47
1.太阳病病愈日期兼论防病传变之要则 48
七、病愈日期之大法 48
2.论病不传之大法 48
2.太阳主时为欲解 49
1.当汗则汗,当下则下 50
八、治则之大法 50
3.病解而体力未复,可不药而愈 50
3.表里证俱,治当先里 51
2.表里证俱,先表后里 51
4.表证似里,误下表证仍在 52
1.辨证论治之大法 53
九、如何应用辨证论治 53
2.以脉为例论辨证论治 55
1.阴阳自和者愈 56
十、病愈之机理 56
2.太阳病脉停汗出病解 57
1.1 太阳中风证基本脉证 58
1.太阳中风证 58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58
一、太阳营卫肌表证 58
1.2.1 太阳中风证的证治 59
1.2 辨太阳中风证 59
1.2.2 太阳中风证证机及治法 63
1.2.4 太阳中风轻证的证治 64
1.2.3 太阳中风重证及针药并用的证治 64
1.3.2 桂枝汤主治太阳伤寒变证 67
1.3.1 桂枝汤本证即太阳中风证 67
1.3 辨桂枝汤证 67
1.3.3 桂枝汤主治杂病自汗出证 68
1.3.4 桂枝汤主治杂病时发热证 69
1.4.1 太阳伤寒证禁用 70
1.4 桂枝汤治禁 70
1.4.3 里热证似表证禁用 71
1.4.2 酒客病禁用 71
2.2.1 太阳伤寒证的证治 72
2.2 辨太阳伤寒证 72
2.太阳伤寒证 72
2.1 太阳伤寒证基本脉证 72
2.2.3 太阳伤寒重证的证治及药后变化 76
2.2.2 太阳伤寒自愈证及其传否 76
2.2.4 太阳伤寒轻证的证治及其兼证 77
2.2.6 太阳伤寒衄证自愈 81
2.2.5 太阳伤寒衄证的证治 81
2.3.2 辨麻黄汤特殊脉 82
2.3.1 辨麻黄汤疑似脉 82
2.3 辨麻黄汤证 82
2.4.5 太阳病证与疮家相兼,禁单用汗法 83
2.4.4 太阳病证与下焦湿热证相兼,禁单用汗法 83
2.4 麻黄汤治禁 83
2.4.1 太阳病证与心气虚证相兼,禁单用汗法 83
2.4.2 太阳病证与营血不足证相兼,禁单用汗法 83
2.4.3 太阳病证与阴津不足证相兼,禁单用汗法 83
3.1 太阳温病证基本脉证及误治的变证 84
3.太阳温病证 84
2.4.6 太阳病证与阴虚火旺证相兼,禁单用汗法 84
2.4.7 太阳病证与气血虚弱证相兼,禁单用汗法 84
2.4.8 太阳病证与阳虚证相兼,禁单用汗法 84
2.4.9 太阳病证与脾胃寒证相兼,禁单用汗法 84
3.2 太阳温病证的证治及治禁 86
3.3 太阳温病证治疗大法及其变证 89
1.1 太阳刚痉证基本脉证 93
1.太阳刚痉证 93
二、太阳营卫经筋证 93
1.2.1 太阳刚痉口噤证的证治 94
1.2 太阳刚痉证的证治 94
2.1 太阳柔痉证基本脉证 97
2.太阳柔痉证 97
1.2.2 太阳刚痉项强证的证治 97
2.2.1 太阳柔痉项强证的证治 98
2.2 太阳柔痉证的证治 98
2.2.2 太阳柔痉体强证的证治 100
3.太阳湿热痉证基本脉证 101
4.2 痉证兼疮证 103
4.1 阳虚血少痉证 103
4.太阳痉证预后 103
2.太阳风水证基本病理特征 104
1.太阳风水证基本脉证 104
三、太阳营卫风水证 104
4.1 太阳表实风水证 106
4.太阳营卫风水证 106
3.风水证的典型脉证及其兼证 106
4.2 太阳表虚风水证的证治 107
4.3 太阳风水夹热证的证治 110
1.太阳湿痹证的基本脉证 111
四、太阳营卫风湿证 111
2.太阳风湿证治法及病理特征 112
3.1.1 太阳寒湿表实证的证治 113
3.1 太阳寒湿表实痹证 113
3.太阳营卫风湿痹证 113
3.2 太阳风湿表虚痹证的证治 115
3.1.2 寒湿郁表发黄证 115
3.3.1 太阳湿热痹证基本脉证 116
3.3 太阳湿热痹证 116
3.3.2 太阳湿热痹证的证治 117
1.1 太阳伤寒证与心证相兼 118
1.太阳病证与心证相兼,治当先表 118
第三节 太阳病兼证 118
一、太阳病证兼心证 118
1.2 太阳温病证与心证相兼 119
1.3 太阳病证与心气虚病证相兼 120
2.1 心气血虚证的证治 121
2.太阳病证与心证相兼,治当先里 121
2.2 心气血阴阳俱虚证的证治 123
2.3 脉结代形状及预后 126
3.1 心阳虚悸证的证治 127
3.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 127
3.2 心阳虚惊狂证的证治 128
3.3 心阳虚烦躁证的证治 130
3.4 心阳虚耳聋证 132
1.1 太阳病证与肾阳虚证相兼 133
1.太阳病证与肾、膀胱兼证,治当先表 133
二、太阳病证兼肾、膀胱证 133
1.2 太阳中风证与肾阳虚证相兼 136
1.3 太阳温病证与肾膀胱证相兼 137
1.4 太阳病证与膀胱瘀热证相兼 138
1.6.1 膀胱水气证的证治及胃热津伤证 141
1.6 太阳病证与膀胱水气证相兼 141
1.5 太阳病证与膀胱湿热证相兼 141
1.6.2.1 上焦水气证的证治 142
1.6.2 辨五苓散证 142
1.6.2.3 中、下焦水气证及鉴别 143
1.6.2.2 中焦水气证的证治 143
2.1 肾阳虚烦躁证的证治 144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 144
2.2 肾阴阳俱虚烦躁证的证治 146
2.3 心肾阳虚水泛证的证治 147
2.4 肾寒气冲证的证治 148
2.5 肾虚水气上冲证的证治 150
三、太阳病证兼肺、大肠证 151
1.1 太阳伤寒证与肺热证相兼 152
1.太阳病证与肺、大肠证相兼 152
1.2 辨大青龙汤证即太阳营卫湿郁证的证治 154
1.3 太阳伤寒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 155
1.4 辨小青龙汤证 158
1.5 太阳中风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 159
1.6 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160
1.7 太阳中风证与邪热壅肺证相兼 161
1.8 太阳伤寒证与大肠寒利证相兼 164
1.9 太阳中风证与大肠热利证相兼 165
1.11 太阳病证与大肠邪结证相兼 167
1.10 太阳伤寒证与大肠邪结证相兼 167
1.12 太阳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 169
1.13.1 太阳病证与下焦瘀热重证相兼 171
1.13 太阳病证与下焦瘀热证相兼 171
1.13.2 辨抵当汤证 173
1.13.3 太阳病证与下焦瘀热轻证相兼 174
1.14 太阳病证与大肠津亏证相兼 175
1.15 太阳风湿痹证与里证相兼 176
1.16 太阳风湿痹证与里证相兼及其预后 177
2.2 邪热壅肺证的证治 178
2.1 寒邪客肺证 178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 178
2.3 大肠热结缓证的证治及鉴别 179
四、太阳病证兼脾胃证 180
1.1 太阳伤寒证与脾胃水气证相兼 181
1.太阳病证与脾胃病证相兼 181
1.2 太阳伤寒证与胃寒证相兼 182
1.3 太阳病证与脾胃虚滞证相兼 184
1.4 太阳病证与脾胃寒证相兼 185
1.5 太阳伤寒证与阳明胃热盛证相兼 186
1.7 太阳中风证与胃热津气两伤证相兼 189
1.6 太阳伤寒证与胃热津气两伤证相兼 189
1.8 太阳中风证与脾胃虚寒证相兼 190
1.9 太阳温病证与阳明胃热证相兼 192
1.10 太阳病与脾胃热痞证相兼 193
2.1 脾胃痞证及辨证要点 196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 196
1.11 太阳病证与脾胃虚寒证相兼 196
2.2 脾胃热痞证的证治 197
2.3 脾胃热痞兼阳虚证的证治 198
2.4 中虚湿热痞证的证治及兼论鉴别 199
2.5 中虚湿热痞兼食滞水气证的证治 202
2.6 中虚湿热痞重证的证治 204
2.7 中虚痰饮痞证的证治 207
2.9 阳虚水气痞证 209
2.8 脾胃水气痞证的证治 209
2.10 痞利证的证治 210
2.11 痞证预后及转归 212
2.12 脾胃阴虚证 213
2.13 胃虚寒证与胃实热证的鉴别 214
2.14 脾胃热证的证治 215
2.15 胃热内烦证 216
2.16 胃热脾寒证的证治 217
2.17 脾胃气虚水停证的证治 219
2.18 脾胃有热水气证与脾胃阳郁水气证的证治 221
2.19 阳明胃热盛证的证治 222
2.20 阳明胃热津气两伤证的证治 223
1.1 太阳病证与肝气乘脾证相兼 224
1.太阳病证与肝胆病证相兼 224
五、太阳病证兼肝胆证 224
1.2 太阳病证与肝气乘肺证相兼 225
1.3 太阳病证与少阳胆证相兼 226
1.4 太阳中风证与少阳胆证相兼的证治 227
1.5 太阳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的证治及禁汗 231
1.6 太阳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的证治及禁下 232
1.7 太阳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误辨误下的变证 233
2.1 胆热气郁证的证治 234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 234
2.2 少阳胆热气郁证的证机及其兼证 241
2.3 少阳胆热气郁证的证治及其鉴别 242
2.4 少阳胆证与少阴心证相兼的证治 244
2.5 少阳胆热水气证的证治 247
2.6 少阳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重证的证治 249
2.7 少阳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轻证的证治 254
2.8 少阳胆热证与阳明胃热证相兼的证治 256
2.9 少阳胆热呕利证的证治 257
2.10 少阳病证与太阴脾证相兼的证治 260
2.11 太阳阳明少阳证相兼的证治 261
2.13.1 热入血室证的证治 262
2.13 辨热入血室证 262
2.12 太阳病证与热入血室证相兼的证治 262
2.13.2 热入血室证的治禁 263
2.14 小柴胡汤治禁 264
1.1 太阳中风证与胸阳不足证相兼的证治 265
1.太阳病证与胸膈证相兼的证治 265
六、太阳病证兼胸膈证 265
1.2 太阳病证与胸阳虚弱证相兼的证治 267
2.1 热扰胸膈证的证治 268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 268
2.2 热扰胸膈气郁证的证治 270
2.4 热扰胸腹证的证治 271
2.3 热扰胸膈血结证的证治 271
2.5 热扰胸膈证与脾寒证相兼的证治 273
2.6 栀子豉汤治禁 274
1.2 太阳病证与阳虚重证相兼的证治 275
1.1 太阳病证与阳虚轻证相兼的证治 275
七、太阳病证兼阳气虚证 275
1.太阳病证与阳气虚证相兼 275
2.1 心肾阴阳两虚证的证治 277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 277
1.2 太阳病证与营血虚证相兼 278
1.1 太阳病证与血虚证相兼 278
八、太阳病证兼阴血津证 278
1.太阳病证与阴血津证相兼 278
1.3 太阳病证与营血虚证相兼的证治 279
1.4 太阳病证与阴虚证相兼 280
1.6 太阳病证与阴血虚证相兼 281
1.5 太阳病证与阴虚火旺证相兼 281
1.8 太阳温病证与气血两燔证相兼 283
1.7 太阳病证与津亏证相兼 283
2.1 阴津虚损证 285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 285
1.9 太阳温病证与动血证相兼 285
2.2.2 脏结证的鉴别诊断及治禁 286
2.2.1 脏结证的基本脉证及预后 286
2.2 脏结证 286
2.2.3 脏结证的预后 287
2.太阳病证与阴阳两虚证相兼的证治 288
1.太阳病证与阴阳两虚证相兼 288
九、太阳病证兼阴阳两虚证 288
3.复论29条证机 293
4.阴阳两虚证的证治 294
1.1.1 结胸证的基本脉证 295
1.1 太阳病证与实热结胸证相兼 295
十、太阳病证兼痰饮证 295
1.太阳病证与痰饮证相兼 295
1.1.2 太阳病证与结胸证相兼及其鉴别 296
1.1.3 太阳病证与热实结胸证相兼及其证治 299
1.2 太阳病证与寒饮结胸证相兼 301
2.2 实热结胸证与少阳阳明证相鉴别及其证治 302
2.1 实热结胸证的证治 302
2.以论表里兼证为借鉴,暗示杂病辨证论治 302
2.3 实热结胸证与阳明病证相鉴别及证治 303
2.4 胃脘痰热证的证治 304
2.5 寒实结胸证的证治 306
2.6 结胸证治禁 307
一、悬饮证类太阳病证的证治 308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 308
2.7 结胸证预后 308
二、胸中痰实证类太阳病的证治 310
三、阳虚肌痹证类太阳病证的证治 312
四、阳虚骨痹证类太阳病的证治 315
五、太阳经伤证类太阳病证 316
六、转筋证类似太阳病证的证治 317
七、疮家类太阳病证 318
九、阳明热极痉证类太阳病证的证治 319
八、疮痈热证类似太阳病证 319
1.中暍证的基本脉证及辨证 320
十、中暍证类太阳病证 320
2.1 暑热气阴两伤证的证治 321
2.中暍证的证治 321
2.2 暑湿营卫不和证 322
卷三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324
一、阳明病证机的基本理论 325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325
1.阳明病成因 326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326
1.阳明病恶寒的特殊性 328
三、阳明病恶寒 328
2.阳明病发病与素体的关系 328
2.阳明病恶寒自罢的机理 329
1.阳明濈濈然汗出 330
四、阳明病主证主脉 330
1.阳明水湿郁表自愈证 331
五、阳明病自愈 331
2.阳明病热证主脉 331
2.阳明主时为病欲解 332
阳明热证、寒证的基本脉证 333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333
1.阳明热证的基本脉证 334
一、阳明热证 334
2.1.2 阳明热郁证的证治及鉴别诊断 335
2.1.1 阳明热郁证的基本脉证 335
2.阳明实热证 335
2.1 阳明热郁证 335
2.1.3 辨栀子豉汤证 336
2.2.1 阳明热盛证的基本脉证 337
2.2 阳明热盛证 337
2.2.2 阳明热盛证的证治 338
2.2.3 胃热气逆证的证治 339
2.3 阳明热极证的证治 340
2.4.1 阳明热结证的基本脉证 344
2.4 阳明热结证 344
2.4.2.1 阳明热结缓证的证治 345
2.4.2 阳明热结缓证 345
2.4.3.1 阳明热结轻证的证治 347
2.4.3 阳明热结轻证 347
2.4.2.2 辨调胃承气汤证 347
2.4.3.2 辨小承气汤主治阳明热结重证 349
2.4.4.2 阳明热结重证的证治 350
2.4.4.1 阳明热结重证的基本脉证 350
2.4.4 阳明热结重证 350
2.4.4.3 阳明热结旁流重证的证治 351
2.4.4.4 阳明热结重证及其危证的证治与鉴别 352
2.4.4.5 阳明热结宿食重证的证治 353
2.4.4.6 阳明热结重证的辨证要点 354
2.4.4.7 阳明热结重证及其鉴别诊断 355
2.4.4.8 阳明热结重证与阳明热结轻证的审证要点 356
2.4.4.9 用小承气汤辨阳明热结重证及其有关辨证 357
2.4.4.10 阳明热结轻证及重证兼有正气不足 359
2.4.4.12 再论阳明热结旁流重证脉象及其证治 361
2.4.4.11 阳明热结旁流重证脉象及其证治 361
2.4.5 阳明热结气闭证的证治 362
2.4.4.14 阳明热结旁流重证一定要彻底治疗 362
2.4.4.13 复论阳明热结旁流重证脉象及其证治 362
2.4.7 阳明病禁攻证 364
2.4.6 阳明热结自愈证 364
2.4.7.3 阳明热盛证禁攻 365
2.4.7.2 阳明胃热内结证禁攻 365
2.4.7.1 阳明胃气上逆证禁下 365
2.4.7.5 阳明欲吐证禁下 366
2.4.7.4 阳明寒证禁攻 366
2.5 大肠热毒下利证的证治 367
2.6.2 阳明湿热证的成因 368
2.6.1 阳明湿热证的基本脉证 368
2.6 阳明湿热证 368
2.6.3.1 内伤湿热俱重发黄证的证治 369
2.6.3 阳明湿热发黄证的证治 369
2.6.3.3 阳明湿热发黄以热重于湿的证治 372
2.6.3.2 外感湿热俱重发黄证的证治 372
2.6.3.4 阳明湿热发黄兼表证的证治 374
3.2 阳明虚热身痒证 376
3.1 阳明虚热证的证机 376
3.阳明虚热证 376
4.2 胃热津伤重证的证治 377
4.1 阳明热盛津气两伤证的证治 377
4.阳明虚实夹杂热证 377
4.3.1 阳明阴虚有热水气证的证治 379
4.3 阳明阴虚有热水气证 379
4.3.3 阳明热结津亏证的证治 381
4.3.2 猪苓汤治禁 381
1.1 阳明实寒证主证 385
1.阳明实寒证 385
二、阳明寒证 385
1.3 阳明寒结证的证治 386
1.2 阳明实寒证主脉 386
2.1.1 阳明虚寒胃反证主证证机 387
2.1 阳明虚寒胃反证 387
2.阳明虚寒证 387
2.1.2 阳明虚寒胃反证主脉及证机 388
2.1.3 阳明虚寒胃反证证机及预后 389
2.2.1 阳明虚寒呕吐证的证治 390
2.2 阳明虚寒呕吐证 390
2.2.2 阳明胃虚寒呕满证的证治 392
2.4 阳明虚寒固瘕证 393
2.3 阳明虚寒下利重证的证治 393
2.6.1 阳明虚寒发黄证证机、治则及治禁 394
2.6 阳明虚寒发黄证 394
2.5 阳明虚寒哕证 394
2.6.2 阳明虚寒谷疸证及治禁 395
3.1 阳明瘀血喜忘证的证治 396
3.阳明血证 396
3.3 阳明血热证 397
3.2 阳明血利证 397
3.5 阳明出血证 398
3.4 阳明气血两燔证 398
4.3 阳明宿食上脘证的证治 399
4.2 阳明宿食证主证 399
4.阳明宿食证 399
4.1 阳明宿食证主脉 399
4.4 阳明宿食重证主脉及其证治 400
4.6 阳明下利宿食重证的证治 401
4.5 再论阳明宿食重证的证治 401
5.1 饮阻脾胃呕渴证偏寒者的证治 402
5.阳明胃水饮证 402
5.2 饮阻脾胃寒证的证治 403
5.3 饮阻脾胃冲胸证的证治 404
6.1 脾胃寒湿哕逆证的证治 405
6.阳明胃哕逆证 405
6.2 脾胃虚热哕证的证治 406
7.胃气下泄气利证的证治 407
1.阳明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辩证关系 409
一、阳明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 409
第三节 阳明病兼证 409
1.1.1 表里兼证,治当先表 410
1.1 阳明病与太阳中风证相兼的证治 410
1.1.2 表里兼证,权衡脉象以定治法 411
1.1.3 表里兼证,表里同治 412
1.1.4 汗下失序后的辨证论治 413
1.2.2 表里兼证,治当先里 414
1.2.1 表里兼证,治当先表 414
1.2 阳明病与太阳伤寒证的证治 414
1.2.3 汗下失序的辨证论治 415
2.1 阳明热结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辩证关系 416
2.阳明热结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 416
2.3 阳明热结轻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 417
2.2 阳明热结缓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 417
2.5 阳明热结重证与太阳病相兼的证治 418
2.4 阳明热结重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先后证治 418
3.阳明少阳太阳兼证的治法及预后 419
2.阳明热证与少阳病证相兼,先治少阳 421
1.阳明热结证与少阳病证相兼,先治阳明 421
二、阳明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 421
3.阳明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的证治及其病愈机理 422
1.1 辨谵语、郑声及其预后 423
1.阳明病证与少阴心证相兼 423
4.胆胃气逆证的证治 423
三、阳明病证与少阴病证相兼 423
2.阳明病证与少阴肾证相兼 424
1.2 虚证谵语,以脉断预后 424
四、阳明热结证与瘀血善饥证相兼的证治 425
一、脾约证类阳明热结证的证治 426
第四节 阳明病类似证 426
二、太阴脾湿热发黄证类阳明湿热发黄证 429
卷四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431
1.少阳病邪传入三阴 432
二、少阳病传变 432
第一节 少阳病本证 432
一、少阳病的基本脉证 432
1.少阳脉小主病愈 433
三、少阳病自愈证 433
2.少阳病不传三阴 433
2.少阳主时为病欲愈 434
二、少阳热证及其类可汗证 435
一、少阳热证及其类可吐、下证 435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435
三、少阳病证治 436
一、少阳病兼证治则 437
第三节 少阳病兼证 437
三、少阳病证与阳明胃热证相兼的证治 438
二、少阳太阳阳明兼证 438
一、疟病主脉及其主证特征 439
第四节 少阳病类似证 439
二、疟母证的证治 440
2.温疟证的证治 443
1.疟病热证证机 443
三、疟病热证 443
四、阳郁牡疟证的证治 445
卷五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447
1.太阴脾病证的基本脉证 448
一、太阴脾病证 448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448
2.2 太阴主时为欲愈 449
2.1 太阴脾湿注四肢自愈 449
2.太阴脾自愈证 449
4.太阴脾虚寒证证机及治则 450
3.太阴脾虚弱证治则及注意事项 450
5.腹满虚证实证的辨证 451
7.太阴脾实寒证的审证要点 452
6.太阴脾腹满虚寒证的辨证要点及治法 452
1.肺痿肺痈的基本脉证 453
二、太阴肺病证 453
8.嚏以别实寒证 453
9.嚏以别虚寒证 453
2.肺痈病理及其预后 455
4.肺实证基本脉证 457
3.肺虚危证基本脉证 457
1.太阴脾虚寒证的基本脉证 458
一、太阴脾本证 458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458
2.太阴脾虚寒证的证治 459
4.脾胃虚寒证以寒为主的证治 460
3.太阴脾湿热发黄证及其转归 460
5.脾胃寒饮阳郁证的证治 462
6.1 寒疝腹痛证的基本脉证 463
6.寒疝证 463
6.2 实寒腹痛证及其表里兼证的证治 464
6.3 脾胃脘腹寒痛证的证治 466
8.脾胃支饮寒证的证治 467
7.中虚湿热痞证的证治 467
9.脾胃虚寒夹饮证以气虚为主者的证治 469
10.脾胃虚寒证以饮逆为主的证治 470
11.脾胃阳虚危证 471
1.2 虚热肺痿证的证治 472
1.1 虚寒肺痿证的证治 472
二、太阴肺病证 472
1.肺痿证 472
2.1 实热肺痈证的证治 475
2.肺痈证 475
2.2 实热肺痈水逆证的证治 476
2.3 实热肺痈证成脓期的证治 477
3.痰浊壅肺寒证的证治 478
4.1 肺虚饮证主脉及其预后 480
4.肺饮证 480
4.2.1 寒饮郁肺结喉证的证治 481
4.2 肺饮证的证治 481
4.2.2 寒饮郁肺夹热胸满证的证治 482
4.2.3 寒饮郁肺夹热水气证的证治 484
4.2.4 寒饮郁肺夹热喘逆证的证治 485
4.2.6 寒饮郁肺气冲证的证治 487
4.2.5 寒饮郁肺证的证治 487
4.2.7 寒饮郁肺气逆证的证治 488
4.2.8 寒饮郁肺支饮证的证治 490
4.2.9 寒饮郁肺水溢证的证治 492
4.2.10 寒饮郁肺夹胃热证的证治 494
5.热饮伤肺胸满证的证治 495
6.肺支饮热证的证治 497
二、太阴脾气滞络瘀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 498
一、太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 498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 498
一、肾阳虚不大便证类太阴脾证的证治 500
第四节 太阴病类似证 500
二、肝血虚寒疝证类太阴脾寒疝证的证治 502
三、膈间饮停呕吐证类太阴病的证治 503
四、脏腑阳虚呕利证类阳明呕利证 504
卷六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506
1.少阴正气来复者为向愈 507
二、少阴病自愈证 507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 507
一、少阴病的基本脉证 507
3.少阴病脉紧为向愈 508
2.少阴主时者为向愈 508
1.少阴病兼表禁单用汗法 509
三、少阴病兼证治则 509
2.少阴病兼表证或兼虚弱证禁单用汗下法 510
2.少阴寒证主脉 511
1.少阴寒证的审证要点 511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511
一、少阴病寒证的基本脉证 511
二、少阴寒证的证治 512
1.少阴阳虚阴盛证的证治 512
2.少阴阳虚格阳证的证治 513
3.1 少阴阳虚戴阳证的证治 515
3.少阴阳虚戴阳证 515
3.2 少阴阳虚戴阳证及其服药格拒证的证治与预后 516
4.少阴阳虚水泛证的证治 518
5.1 少阴阳虚寒湿证的证治 521
5.少阴阳虚寒湿证 521
6.1 少阴阳虚下利便血证的证治 523
6.少阴阳虚下利便血证 523
5.2 少阴寒湿证药灸并治 523
7.1 灸法治疗阳气暴伤脉不至证 525
7.灸法治疗少阴寒证 525
6.2 少阴阳虚下利便血证的证候特征及证治 525
8.1.1 少阴阳虚重证手足温者可治 526
8.1 少阴寒证预后良好证 526
7.2 灸法治疗阳虚血少证 526
8.少阴寒证预后 526
8.1.2 少阴寒证阳气恢复者可治 527
8.2.2 阳气欲脱证 528
8.2.1 阴盛无阳证 528
8.2 少阴病预后不良证 528
8.2.5 阳亡气脱证 529
8.2.4 阳绝神亡证 529
8.2.3 阴竭阳脱证 529
1.少阴心肾虚热内烦证的证治 530
三、少阴热证 530
8.2.6 阴阳离绝证 530
3.少阴心肾阴虚内热证的证治 532
2.少阴阴虚有热水气证的证治 532
4.少阴热利便脓血证的证治 533
1.虚寒胸痹证的基本脉证 534
四、少阴胸痹证 534
5.少阴谵语热证 534
2.胸痹实证的主要脉证 535
3.痰瘀胸痹证的证治 536
4.痰盛瘀阻胸痹证的证治 538
5.郁瘀痰胸痹证的证治及虚寒胸痹证的证治 540
6.饮阻胸痹证的证治及气郁痰阻胸痹证的证治 542
7.阳虚寒湿胸痹证的证治 544
8.痰阻气逆胸痹证的证治 545
9.阳虚寒凝脉阻胸痹证的证治 546
五、少阴动血证 547
1.惊悸证的基本脉证 548
六、少阴惊悸证 548
2.饮邪凌心证的证治 549
1.少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重证的证治 550
一、少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 550
第三节 少阴病兼证 550
2.少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轻证的证治 553
1.少阴热证与阳明热极证相兼的证治 554
二、少阴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 554
3.少阴热证与阳明热结重证相兼的证治 555
2.少阴热证与阳明热结旁流重证相兼的证治 555
1.少阴病证与咽痛热证及与热痰咽痛证相兼的证治 556
四、少阴病证与咽痛证相兼 556
三、少阴病证与膀胱病证相兼 556
2.少阴病证与痰郁火灼咽痛证的证治 557
3.少阴病证与咽痛寒证的证治 559
一、痰阻胸膈证类少阴病证及其证治 560
第四节 少阴病类似证 560
二、厥阴肝寒吐利证类少阴病证的证治 561
三、肝气郁滞证类少阴病证的证治 562
卷七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567
一、厥阴肝热证的基本脉证 568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 568
2.厥阴肝寒向愈证 569
1.厥阴肝热证向愈证 569
二、厥阴病自愈证 569
4.1 审脉以别阳气是否来复 570
4.厥阴阳气是否来复 570
3.厥阴主时为向愈 570
三、厥阴手足厥冷证的机理 571
4.2 脉紧与脉数以别寒利愈与不愈 571
1.厥阴寒证与阳气恢复 572
四、厥阴病正邪相争 572
2.厥阴寒证,阳复太过 573
五、厥阴病治则 574
3.厥阴病与阳气的关系 574
2.厥阴血虚厥证禁下 575
1.厥阴四逆、厥证禁下 575
六、厥阴病治禁 575
1.1 厥阴肝寒气逆证的证治 576
1.寒证 576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576
一、厥阴肝病 576
1.3 厥阴肝寒与阳气盛弱的关系 577
1.2.2 厥阴肝寒下利阳复太过证 577
1.2 厥阴肝寒下利证 577
1.2.1 厥阴肝寒下利主证 577
1.5 厥阴肝寒血虚证的证治 578
1.4 厥阴肝寒阳虚厥冷证的证治 578
1.6 厥阴肝血虚痼寒证的证治 580
2.1.1 肝热下利证的证治 582
2.1 厥阴肝热下利证 582
2.热证 582
2.1.2 辨白头翁汤证 583
2.1.4 厥阴肝热下利动血证 584
2.1.3 肝热下利证转归 584
2.2 肝热厥逆证 585
2.1.5 厥阴肝热下利自愈证 585
2.热陷心包证 586
1.热伏与厥的关系 586
二、厥阴心包证 586
3.热陷心包证的证治 587
1.阴盛阳绝证 588
四、厥阴病预后 588
三、厥阴阳郁证的证治 588
4.有阴无阳证 589
3.阴盛阳亡证 589
2.阴盛阳脱证 589
5.阴盛阳竭证,兼论病危当断趺阳脉 590
7.真脏脉外脱证 591
6.阳暴脱证及其预后 591
1.表里兼证,治当先里 592
一、厥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 592
8.邪实正虚者难治 592
第三节 厥阴病兼证 592
3.厥阴阳虚阴盛厥逆证的证治 593
2.表里兼证,不可攻表 593
2.厥阴肝热证与阳明热郁证相兼的证治 594
1.厥阴病与阳明热结证相兼的证治 594
二、厥阴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 594
3.1兼证类似证 595
3.厥阴病证与阳明寒证相兼 595
3.2兼证除中证及阳复太过证 596
三、厥阴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的证治 597
四、厥阴病证与太阴病证相兼的证治 598
五、厥阴病证与少阴病证相兼的证治 600
1.脏厥证及蛔厥证类厥阴病 601
一、厥冷证类厥阴病 601
第四节 厥阴病类似证 601
3.痰阻胸膈证类厥阴病及其证治 605
2.冷结膀胱关元证类厥阴病及其鉴别 605
4.脾胃阳郁水气证类厥阴病及其证治 606
1.胃热脾寒证类厥阴病及其证治 607
二、吐利证类厥阴病 607
2.少阴阳虚阴盛证类厥阴病及其证治 608
4.少阴阳虚戴阳证类厥阴病及其鉴别 609
3.痈脓证类厥阴病及其治禁 609
1.胃中寒冷证类厥阴病 610
三、哕证类厥阴病 610
2.实热哕证类厥阴病 611
一、心肺阴虚内热证的基本脉证 612
第一节 百合病证治 612
卷八 辨百合狐?阴阳毒疮痈脉证并治 612
二、心肺阴虚内热证的治法 615
三、心肺阴虚证以肺热为主的证治 616
四、心肺虚热气逆夹湿证的证治 617
五、心肺阴虚证以血虚为主的证治 619
六、心肺阴虚证以心热为主的证治 620
七、心肺阴虚内热证的证治 622
八、心肺阴虚证以热为主的证治 623
九、心肺阴虚夹湿证的证治 624
一、湿热疫毒证即狐?病(口眼生殖器综合症)的证治 625
第二节 狐?病证治 625
二、男女阴部瘙痒或溃疡证的证治 626
三、湿毒下注证的证治 628
四、湿热毒血证的证治 629
一、毒热阳郁证的证治 630
第三节 阴阳毒证治 630
二、热毒血证的证治 632
一、疮痈证的基本脉证 633
第四节 疮痈证治 633
三、大肠寒湿痈证的证治 634
二、疮痈成脓证的审证要点 634
四、大肠热瘀痈证的证治 636
五、伤科证及亡血证的基本脉证与鉴别 638
六、伤科、疡科、妇科血瘀气郁证的证治 639
八、心火毒热证的证治 641
七、火毒热证的转归 641
九、胃热痈证的证治 642
十、胃寒痈证的证治 643
一、中风及痹证的基本脉证与鉴别 644
第一节 中风证治 644
卷九 辨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644
二、邪中经络脏腑的基本脉证及病理 645
三、心脾不足痰风内生证的证治 647
五、肝阴不足阳亢动风证的证治 649
四、风中肌肤营卫气血及心气不足证 649
六、心虚热发狂证的证治 651
七、肾虚头痛证治 653
一、寒湿历节证机 654
第二节 历节证治 654
三、阴血虚弱历节证机 655
二、湿热历节证机 655
五、肝肾两伤历节证 656
四、阳虚痰湿历节证的基本脉证 656
1.阳虚热郁痹证的证治 658
六、历节证治 658
2.气虚寒湿骨节痹证的证治 659
七、湿毒脚气冲心证的证治 661
八、肾阴阳俱虚脚气证的证治 662
一、血痹即气血营卫虚痹证的病因病机及其基本脉证 665
第三节 血痹证治 665
二、气血营卫虚痹证的证治 666
1.虚劳主脉 668
一、虚劳证基本特征 668
第四节 虚劳证治 668
3.阴血虚劳证的基本脉证 669
2.虚劳望诊 669
4.阴血虚劳证与季节的辩证关系 670
6.虚劳盗汗证 671
5.虚劳与生育 671
8.阳虚虚劳证 672
7.虚劳夹痰证的基本脉证 672
1.心肾虚寒失精证的证治及其有关类似证的辨证 673
二、虚劳证治 673
9.肝肾精血亏虚证证机 673
2.气血虚内热证的证治 676
3.脾胃虚寒证以气虚为主的证治 677
5.阴阳气血俱不足证及兼论阴阳气血俱不足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 679
4.肾阴阳俱虚腰痛证的证治 679
6.肝阴血虚失眠证的证治 682
7.肝血瘀脉阻重证的证治 684
8.肾阳虚失精证的证治 687
卷十 辨痰饮水气病消渴淋病脉证并治 689
2.四种饮证的基本脉证 690
1.痰饮病证的证型 690
第一节 痰饮证治 690
一、痰饮病证 690
二、痰饮证的基本治法 691
3.脾水饮证的基本脉证 692
2.肺水饮证的基本脉证 692
三、五脏水饮证的基本脉证 692
1.心水饮证的基本脉证 692
1.心下留饮证的基本脉证 693
四、留饮基本脉证 693
4.肝水饮证的基本脉证 693
5.肾水饮证的基本脉证 693
3.胸中留饮证的基本脉证 694
2.胁下留饮证的基本脉证 694
五、饮证与饮水的关系 695
4.膈间痰饮证的基本脉证 695
2.饮证主脉 696
1.弦脉主虚证 696
六、饮证脉象 696
4.悬饮证主脉 697
3.饮证与季节的治疗关系 697
1.胃脘痰饮证的证治 698
九、痰饮证的证治 698
七、肺饮证的基本脉证 698
八、肺支饮证的基本脉证 698
2.胃脘痰饮证或脾胃气虚水气证及肾阴阳俱虚痰饮证的证治 699
3.大肠饮结证的证治 700
4.悬饮证的证治 701
6.悬饮证的证治及预后 702
5.悬饮证主脉及证治 702
7.溢饮热证及溢饮寒证的证治 703
8.膈间阳郁热饮证及膈间阳郁饮结重证的证治 704
9.脾虚饮逆眩冒证的证治 706
10.阳明热结支饮证的证治 708
11.1 脾胃支饮寒证的基本脉证 709
11.脾胃支饮寒证 709
11.2 脾胃支饮寒证的证治 710
12.大肠水结证的证治 711
13.脾胃支饮水逆证的证治 712
14.脾胃支饮水盛证的证治 713
一、水气证的基本脉证及其鉴别 714
第二节 水气证治 714
15.下焦水气证的证治 714
2.黄汗证主证 716
1.皮水证主证 716
二、水气证主证 716
4.水气里证禁汗 717
3.肺胀证主证 717
2.脾胃有热水气证 718
1.脾胃阳虚水气证 718
三、脾胃水气证 718
1.水气热证证机 719
四、水气证证机 719
3.少阴水气寒证证机 720
2.肠间水气寒证证机 720
1.脾肾水气实证 721
六、脾肾水气证 721
五、水气主脉及预后 721
2.脾肾水气虚证 722
2.肝水气证的基本脉证 723
1.心水气证的基本脉证 723
七、五脏水气证的基本脉证 723
4.脾水气证的基本脉证 724
3.肺水气证的基本脉证 724
八、水气病的治疗原则 725
5.肾水气证的基本脉证 725
九、水气证机与肾脾胃的关系 726
十、妇人水病血病的辨证要点 727
十一、水气病证候特点、辨治失误、病理特征及治疗大法 728
二、淋病证 731
1.脾胃阳郁夹热水气证的证治 731
十二、水气证的证治 731
2.脾胃阳郁夹热水气证及脾寒阳郁水气证的证治 733
3.脾虚水泛重证的证治 734
4.少阴心肾阳虚水气证的证治 736
6.阳虚饮结寒凝证的证治 737
5.瘀郁水气证的证治 737
7.脾气虚气滞热证的证治 739
一、湿热黄汗证的证治 740
第三节 黄汗证治 740
二、寒湿黄汗证的证治 742
论阳虚寒厥血少证类水气证 745
第四节 辨类似证 745
2.上焦、中焦消渴证的基本脉证及证机 747
第五节 消渴淋病证治 747
一、消渴证 747
1.厥阴肝热消渴证的基本脉证 747
4.1 肾阴阳俱虚消渴证的证治 748
3.中焦消渴证的证候特点 748
4.消渴证治 748
4.6 肾气不化水气证的证治 749
4.2 水气不利消渴证的证治 749
4.3 脾胃津伤消渴证的证治 749
4.4 阳明胃热津气两伤证的证治 749
4.5 阴虚有热水气证的证治 749
1.淋病的基本脉证 751
3.淋病证治即论膀胱瘀湿证、膀胱瘀湿热轻证及膀胱气虚湿热证的证治 752
2.淋证治禁 752
1.衄血望诊 755
一、出血证的基本特征 755
卷十一 辨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 755
4.血证辨证特点 756
3.太阳病证与阴虚火旺证相兼,禁单用汗法 756
2.衄证与季节的关系 756
6.吐血与饮酒的辩证关系 757
5.吐血预后 757
1.阳虚吐血证的证治 758
二、出血证的证治 758
7.精血亏虚劳证 758
8.太阳病证与气血虚弱证相兼,禁单用汗法 758
2.脾阳虚出血证的证治 759
4.血热出血证的证治 761
3.湿热出血证的证治 761
1.瘀血证主证 763
三、瘀血证 763
2.瘀血证治则 764
一、奔豚证的基本脉证及有关病证 765
第一节 奔豚证治 765
卷十二 辨奔豚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 765
1.肝气逆奔豚证的证治 766
二、奔豚证的证治 766
三、肾虚水气上冲证类奔豚证的证治 767
2.肾寒气冲证的证治 767
1.上肢风痰动筋证的证治 768
2.肝阴不足湿热动筋证的证治 768
第二节 转筋狐疝证治 768
一、转筋证的证治 768
二、肝寒狐疝证的证治 769
一、虫证的基本脉证 770
第三节 蚘虫证治 770
二、虫证的证治 771
三、蚘厥证的证治 772
1.1 肺热证的基本脉证肺 773
1.肺病证 773
卷十三 辨五脏风寒积聚黄疸病脉证并治 773
第一节 五脏风寒聚积证治 773
一、五脏病证 773
1.3 肺病危证 774
1.2 肺寒证的基本脉证 774
2.3 肝病危证 775
2.2 肝寒证的基本脉证 775
2.肝病证 775
2.1 肝热证的基本脉证 775
2.4 肝络血瘀轻证的证治 776
3.2 心寒证的基本脉证 777
3.1 心热证的基本脉证 777
3.心病证 777
3.3 心阴虚证的基本脉证 778
3.5 心气血虚证的基本脉证 779
3.4 心病危证 779
4.1 脾热证的基本脉证 780
4.脾病证 780
5.1 肾著寒湿证的证治 781
5.肾病证 781
4.2 脾病危证 781
4.3 脾约证的证治 781
5.2 肾病危证 783
1.三焦虚证 784
二、三焦病证 784
2.三焦热证寒证 785
三、积聚病证 786
1.湿热黄疸证的基本脉证 787
一、黄疸证纲要 787
第二节 黄疸证治 787
2.谷疸女劳疸酒疸证的基本脉证 788
4.2 酒毒黄疸的治法 790
4.1 酒毒黄疸证的基本脉证 790
3.阳明虚寒谷疸证及治禁 790
4.酒毒黄疸证的基本脉证及其治法 790
5.酒疸与黑疸的演变关系 791
6.湿热黄疸证机及治法 792
8.1 从日期论黄疸证预后 793
8.黄疸证预后 793
7.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的鉴别 793
7.1 湿热发黄证的基本脉证 793
7.2 寒湿发黄证的基本脉证 793
8.2 从证候特征论黄疸证预后 794
2.肝胆瘀血湿热证的证治 795
1.脾胃湿热谷疸证的证治 795
二、黄疸证的证治 795
3.酒毒湿热黄疸证的证治 798
5.津亏燥热瘀血发黄证的证治 799
4.寒湿发黄证与太阳中风证相兼的证治 799
6.肝胆湿热证湿重于热者的证治 800
7.肝胆湿热夹瘀血证的证治 802
8.脾胃寒湿发黄证的证 803
10.气血虚发黄证的证治 804
9.少阳胆郁发黄证的证治 804
一、妊娠恶阻证的证治 806
第一节 妊娠病证治 806
卷十四 辨妇人妊娠产后杂病脉证并治 806
二、妇人胞中癥病的证治 807
三、妊娠宫寒证的证治 811
四、冲任虚弱血虚证的证治 812
五、妊娠肝脾不调证的证治 814
六、妊娠脾胃虚寒饮逆证的证治 816
七、妊娠膀胱血虚湿热证的证治 817
八、妊娠膀胱阳郁水气证的证治 818
九、妊娠血虚热证的证治 819
十、妊娠脾胃寒湿证的证 821
十一、妊娠伤胎证的证治 822
一、妇人产后津血虚三大病 823
第二节 产后病证治 823
二、产后郁冒证的证治 824
四、产后血虚寒客证的证治 826
三、妇人产后阳明热结重证的证治 826
五、气血郁滞腹痛证的证治 827
七、产后宿食瘀血兼证的证治 830
八、产后感风寒证的证治 831
九、太阳中风证与阳虚夹热证相兼的证治 832
十、妇人产后脾胃虚热烦逆证的证治 833
十一、产后血虚下利证或肝热血虚下利证的证治 835
二、热入血室暮谵证的治禁 836
一、热入血室适断证的证治 836
第三节 妇人杂病证治 836
五、痰阻咽喉证的证治 837
四、阳明血热证的证治 837
三、热入血室如结胸证的证治 837
六、心脾气血虚脏躁证的证治 839
七、寒饮郁肺证与胃脘热痞重证相兼的证治 840
八、妇人杂病错综复杂证机 841
九、妇人宫寒血瘀血虚证的证治 843
十、妇人阳郁血瘀证的证治 847
十一、妇人半产瘀血漏下证的证治 848
十二、妇人阳虚血少漏下证的证治 849
十三、胞中血与水搏结证的证治 850
十五、胞中瘀湿相结证的证治 851
十四、妇人胞中瘀血证的证治 851
十六、妇人气血郁瘀证的证治 853
十七、妇人肝脾不调腹痛证的证治 854
十九、肾阴阳俱虚转胞证的证治 855
十八、妇人气血虚腹痛证的证治 855
二十、妇人寒湿瘙痒证的证治 856
二十一、妇人阴中湿热疮证的证治 857
二十三、小儿疳热生虫证的证治 858
二十二、妇人肠燥胃热阴吹证的证治 858
二、霍乱证与太阳病证相兼 860
一、霍乱证的基本脉证 860
卷十五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860
三、霍乱证与太阴少阴厥阴病证的鉴别 861
四、阳虚液竭霍乱证的证治 863
五、湿热霍乱轻证及寒湿霍乱证的证治 864
七、阳虚阴盛霍乱证的证治 868
六、营卫不和证的证治 868
九、阳虚格阳阴损霍乱证的证治 869
八、阳虚阴盛假热霍乱证的证治 869
十、霍乱证病差注意饮食调护 871
一、肾中浊邪阴阳易证的证治 872
卷十六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并 872
二、热扰胸腹兼气滞证或阳明胃热兼气滞证的证治 873
三、病者新差复感外邪证的证治 875
四、膀胱湿热证及湿热水气外溢证的证治 876
六、胃热津伤气逆证的证治 878
五、胸阳虚证的证治 878
七、任何病证差后皆当注意饮食调节 880
附1:方剂索引 882
《伤寒论》原文索引 888
附2:条文索引 888
《金匮要略》原文索引 894
主要参考文献 902
- 《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韩忠朝著 2015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新编临床药物使用规范》孙国栋,解华主编 2017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无障碍阅读》朱光潜总主编 2018
- 《牙髓病学 生物学与临床视角》(意)多米尼科·里库奇,(巴西)小约瑟·斯奎拉编;陈刚,殷欣,苏阳责编;刘贺,汪林译 2020
-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李敏主编 2018
- 《生物化学 本科临床 英文版》张晓伟 2018
- 《安全管理实用丛书 石油与化工安全管理必读》杨剑,水藏玺编著 2018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供护理、助产、临床医学专业用 生物化学 本科》张又良,郭桂平主编 2016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食疗本草》辑校》(唐)孟诜撰;(唐)张鼎增补;尚志钧辑校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