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运动医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曲绵域,于长隆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714546
- 页数:1134 页
第一篇运动医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1
第一章运动医学的任务、内容和范围 1
第一节运动医学工作的任务 1
一、运动医学的目的与任务 1
二、运动医学的服务对象 1
三、运动医学的主要学科及其任务分工 1
第二节运动医学的工作内容和组织 1
一、对参加体育锻炼者进行体格检查 1
目录 1
七、比赛时的兴奋剂检测 2
十一、运动医学的学术团体 2
十、运动医学工作的组织 2
九、进行运动医学的科学研究工作 2
八、组织并指导医院、疗养院及疗养地的医疗体育工作 2
五、卫生宣传工作 2
六、组织比赛时的医学服务工作 2
四、对运动场地进行卫生监督 2
三、防治运动伤病及一般疾病 2
二、体育教学或训练课的医学检查 2
第二章运动医学发展史 3
第一节中国古代医疗体育史 3
第二节中国现代运动医学史 4
第三节国际运动医学史 4
三、肌肉收缩与作功 6
二、动力性工作与静力性工作 6
一、转动与平动 6
第一章身体运动的基本特征 6
第二篇体育运动的生物学基础 6
第一节动作的基本型与肌肉工作 6
第二节肌肉收缩的完成 7
一、运动单位 7
二、兴奋-收缩耦联 7
三、双丝滑行 8
第三节肌纤维组成 8
一、肌纤维类型的划分 8
二、肌肉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组成 9
三、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组成的影响 9
第二节能量供应的无氧和有氧过程 11
二、有氧供能与线粒体内的氧化反应 11
一、无氧供能与肌浆内的糖酵解 11
一、肌丝滑行的机械能 11
二、ATP的供能途径 11
第一节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 11
第二章身体运动的能量来源 11
三、能源物质的容量和功率 12
第三章运动时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与运动能力 13
第一节有氧代谢、无氧代谢和运动能力 13
一、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力的大小 13
二、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功率 14
三、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量利用效率 14
第二节用血乳酸值掌握运动时不同代谢能力 14
一、安静时血乳酸水平 15
二、运动后血乳酸水平 15
第三节不同运动项目对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力的需求 17
一、血乳酸指标在耐力训练中的应用 18
第四节用血乳酸为指标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18
二、血乳酸指标在无氧代谢能力训练中的应用 24
第五节最大强度运动中能量系统的相互影响和相对变化 27
一、测定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方法的进步 27
二、用整体和动力学的观点分析运动时能量系统的相互关系 28
第六节总结 29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31
第一节运动训练的原理和原则 31
一、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31
二、训练是促使适应产生的手段 31
三、超负荷原则和长期重复性原则 31
二、运动时的不同反应特点 32
一、安静时形态、机能的良性改变 32
第二节训练水平提高的生理学标志 32
第五章不同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 33
第一节田径运动 33
一、短距离跑 33
二、中距离跑 33
三、长距离跑 33
四、超长距离跑 33
五、跳跃和投掷 33
第二节体操运动 34
第三节球类运动 34
第四节游泳运动 34
第五节举重运动 34
二、运动性疲劳的部位与变化 36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36
第六章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 36
第一节运动性疲劳 36
三、运动性疲劳的机制 39
四、不同时间和不同代谢类型运动项目的疲劳特点 39
第二节恢复过程 41
一、超量恢复学说 41
二、应激学说的应用 42
三、超量恢复学说和应激学说对训练的指导意义 44
第三节总结 44
第三篇高原训练的生理和医学问题 45
第一章高原训练的历史与现状 45
第一节国际高原训练进展概况 45
第二节我国高原训练简况 45
一、重力 46
第二节高度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 46
四、高度对气流的影响 46
二、风阻力 46
三、氧气压力 46
第一节高原气候影响人体的因素 46
三、高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46
二、高原对气温、湿度的影响 46
一、高原对大气压、氧分压的影响 46
第二章高原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6
第三章高原训练的生理生化基础 48
第一节呼吸系统 48
一、肺通气量与肺活量 48
二、血气 48
三、最大摄氧量(VO2max) 48
四、肺动脉压 49
三、血压 49
五、心搏量和心输出量 49
四、缺氧性通气反应(Hypoxic ventilatoryresponse,HVR) 49
一、心率 49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 49
二、运动心率 49
六、超声心动图 50
七、心脏面积 50
八、心电图 50
九、PWC170 50
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 50
十一、心肌β-MHC影响的基因表达 50
二、红细胞总量(RCV) 51
五、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51
四、2,3-DPG和氧至组织的释放 51
三、血细胞比容(Hct) 51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51
第三节血液成分 51
十二、心脏应激蛋白和心钠素 51
六、红细胞变形能力 52
七、总水分、血浆容量、总蛋白浓度 52
第四节血液生化 52
一、血乳酸 52
二、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 54
三、血尿素 54
四、高原训练时的氧化物反应 55
七、骨骼肌蛋白质和糖原含量 56
六、骨骼肌α-actin基因表达 56
五、肌肉中的蛋白质氧化 56
四、肌肉缓冲能力 56
三、骨骼肌的肌红蛋白浓度 56
一、骨骼肌的毛细血管变化 56
第五节骨骼肌 56
二、骨骼肌酶 56
八、体重、肌肉和肌力 57
第六节神经系统 57
一、对大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57
二、对视敏度、听敏度的影响 57
三、对脑组织S0D的影响 57
四、对脑功能的影响 57
五、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 57
第七节内分泌系统 57
第八节尿液生化 59
第十节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 60
第九节免疫功能 60
第四章高原训练的利与弊 61
第五章高原训练的医务监督 62
第一节预防疾病 62
第二节消除疲劳的措施 62
第三节营养问题 62
一、合理均匀的饮食 62
二、注重对铁的补充 62
三、对维生素的补充 63
四、对水的补充 63
第六章高原训练中常用的机能测试指标 64
第五节高原训练效果的保持时间 65
第六节高原训练前后的负荷结构 65
第四节间隔 65
三、密度 65
第七节如何提高再次高原训练的效果 65
第八节高原训练中的辅助训练 65
第一节高度 65
二、强度 65
一、训练量 65
第三节负荷 65
第二节时间 65
第七章 高原训练实施中的有关因素 65
第八章模拟高原训练 66
一、低压舱技术 66
二、配制低氧混合气的方法 66
五、运动卫生 68
四、病后的运动训练安排 68
三、运动性疾病的防治 68
二、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评定 68
一、运动实践中的生理和病理问题 68
第一章运动医务监督概论 68
第四篇运动能力的测试和评定 68
六、运动员选材问题 69
七、消除疲劳方法的研究 69
八、运动医疗保健工作的组织方法 69
第二章运动员的体格检查 70
第一节体格检查的内容 70
一、一般史和运动史 70
二、体表和肌肉骨骼系统的检查 70
三、人体测量 72
五、各年龄组体格检查的重点 73
四、内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检查 73
第三章心肺功能试验 75
第一节心功能试验 75
一、列杜诺夫联合机能试验 75
二、哈佛(Harvard)台阶试验 75
三、自行车运动试验 76
四、活动平板(跑台)运动试验 77
五、RPE 78
六、运动强度评定法 78
第二节肺功能和气体代谢 78
一、肺通气功能检查 79
二、气体代谢检查 82
三、少年运动员气体代谢的特点 87
四、运动员不同训练状态时气体代谢指标的变化 88
第三节屏息试验 89
一、屏息试验的方法 89
二、运动员屏息试验的数值 89
三、屏息时心电图的变化 90
第四节最大摄氧量 90
一、VO2max的测定方法及其标准 90
二、VO2max数值与各种影响因素 92
三、VO2max的应用 95
第五节无氧阈 96
一、含义和原理 96
三、测定方法及标准 96
三、影响AT的各种因素 99
五、AT的实际应用 100
四、AT与VO2max的关系 100
第六节Wingate无氧试验 102
一、测定方法及其演变 102
二、WAT的可靠性 103
三、WAT与其他无氧试验结果比较 103
三、尿蛋白的成分和身体机能的关系 105
一、评定反应时指标的生理意义 105
第二节反应时 105
二、仪器的要求与操作常规 105
一、尿蛋白和运动量的关系 105
第一节尿蛋白 105
第四章运动员机能评定的指标 105
二、尿蛋白和身体机能的关系 105
三、反应时测试方法 106
四、评定方法 106
五、注意事项 106
第三节血尿素 106
三、运动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107
第五节肌力 107
第四节血液流变学 107
二、血液流变学的应用 107
一、血液流变学概述 107
一、等长测力法 108
二、等张测力法 108
三、等速测力法 108
一、脑电图的频率、波幅和波形 109
第七节脑电图 109
一、评定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状态) 109
二、测定运动员神经-肌肉的疲劳 109
第六节肌电图 109
二、正常成人脑电图 110
三、异常脑电图 110
四、运动员脑电图的特点 110
第五章各运动项目的机能评定 111
第一节中长跑与马拉松 111
一、中长跑与马拉松跑的特点 111
二、机能评定的主要内容 111
第二节自行车 112
一、自行车运动的生理特点 112
二、自行车运动员的形态、机能特征 112
四、主要指标的评价 113
三、自行车运动员机能评定的指标和方法 113
第三节花样游泳 114
一、形态 114
二、柔韧素质的优劣与造型美和专项技术关系 114
三、心肺机能指标 114
第四节跳水 114
一、一般体检 115
二、形态特点 115
三、眼科检查 115
四、力量锻炼 115
五、心理素质 115
第五节潜水 115
一、体格检查 115
第六节冰雪 116
二、常用几项生理指标检查 116
三、潜水特殊疾病的防治 116
一、机能评定内容 117
二、各种项目所要求的机能特点 117
三、主要机能指标的评定方法 117
第七节摔跤与柔道 119
一、摔跤、柔道的专项特点 119
二、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应用 119
三、机能评定内容 119
第八节摩托车 120
一、摩托车越野赛的专项特点及其对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素质要求 120
二、机能评定内容 120
一、足球运动的生理特点 121
第九节足球 121
二、机能评定的内容和特点 122
三、优秀足球运动员机能评定的参考标准 122
第十节篮球 122
一、篮球运动的特点 122
二、机能评定内容 122
第十一节排球 123
一、排球运动的特点 123
二、机能评定 123
第十二节羽毛球 124
一、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124
二、机能评定内容 124
一、乒乓球运动的生理特点 125
二、评定内容 125
第十三节乒乓球 125
第十四节手球 126
第十五节棒、垒球 127
一、棒垒球运动项目的特点 127
二、机能评定内容和特点 127
第五篇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妇女的体育锻炼 129
第一章儿童、青少年的体育锻炼 129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129
一、中枢神经系统 129
二、心脏血管系统 129
三、呼吸系统 129
四、运动器官 131
一、学龄期儿童锻炼特点 133
第二节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特点 133
二、青春期少年的锻炼 134
三、运动塑造健美 134
四、锻炼有助长高 139
五、形体美的调整 140
第三节青少年早期专项训练问题 148
一、开始专项训练和比赛的年龄 148
二、早期专项训练的目的 148
三、少年运动员的运动量安排 148
第四节儿童、青少年医务监督问题 148
一、对少年运动员必须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 148
二、少年运动员的体检 149
三、加强现场观察及检查 149
四、负荷后的检查 149
第二节运动是老年人通向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 150
第三节运动锻炼对老年人的好处 150
四、运动器官 150
一、增强老年人心肺功能 150
第二章老年人的体育锻炼 150
二、心脏血管系统 150
一、中枢神经系统 150
第一节老年人的解剖生理特点 150
三、呼吸系统 150
二、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151
三、对内分泌系统的良好作用 151
四、对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的良好作用 151
第四节老年人运动的方式 152
一、太极拳 152
二、健身跑 152
第五节老年人运动锻炼的注意事项 153
三、步行 153
第六节运动处方 154
一、什么是运动处方 154
二、运动处方一般包括的内容 154
三、运动锻炼的监控 154
四、有氧运动 155
第三章妇女的体育锻炼 157
第一节女子生长发育和各系统功能的特点 157
第二节女子月经与运动的关系 157
一、运动员初潮年龄 157
二、月经失调与运动 157
第三节女运动员的妊娠和生育 158
第四节运动造成乳腺、生殖器官的损伤 159
第六篇运动医疗保健 160
第一章运动医疗保健工作内容 160
第一节体格检查和机能评定 160
第二节卫生安全指导和宣传教育 160
第三节 常见伤病及传染病的治疗和预防 160
一、肠道传染病 160
二、应激性腹泻 161
三、呼吸道传染病 161
四、虫媒传染病 161
六、其他 162
五、蠕虫病 162
第四节竞赛医学服务 163
第五节现场急救技术 164
第二章队医的工作方法 165
第三章运动卫生 166
第一节运动训练卫生 166
一、循序渐进 166
二、系统性 166
三、全面性 166
一、场馆建设应符合运动项目要求 167
二、照明 167
三、空气 167
第三节运动场地卫生 167
五、辅助建筑 167
六、服装 167
四、体育器械及其放置要符合卫生要求 167
三、皮肤和牙齿卫生 167
二、饮食卫生 167
一、生活制度 167
第二节运动员个人卫生 167
四、个别对待 167
四、睡眠 167
七、锻炼 168
第四节运动员自我身体检查 168
第四章慢性病和体育运动 170
第一节运动的禁忌证 170
第二节心血管疾病 170
一、安排慢性心脏病患者的体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170
二、运动项目和运动量安排 170
一、哮喘 175
三、慢性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体育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75
第三节呼吸系统疾病 175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76
三、肺结核 176
四、胸膜炎 176
第四节消化系统疾病 176
一、溃疡病和胃炎 176
二、慢性肝炎 176
第五节代谢疾病 176
一、肥胖症 176
二、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 177
三、糖尿病 177
第六节其他 177
一、运动员心脏增大的原因 179
第一节运动员心脏 179
第五章运动心脏学 179
二、运动员心脏的主要表现 181
三、女运动员心脏增大 181
第二节运动心脏基础研究 182
一、运动心脏重塑细胞表型变化特征 182
二、运动心脏重塑心肌初级和次级应答基因表达特征 183
三、运动心脏形成的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 183
四、运动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 184
五、急性运动致心脏损伤的保护机制 184
第三节运动员心脏X线检查 185
第四节运动员心电图 189
二、窦性心动过速 190
三、窦性心律不齐 190
一、窦性心动过缓 190
四、游走性节律点 191
五、右房心律 192
六、左房心律 193
七、房室交界性逸搏 193
八、房室交界性心律 193
九、室性逸搏 193
十、室性心律 193
十一、过早搏动 193
十二、阵发性心动过速 194
十三、心房颤动 196
十四、心房扑动 196
十五、窦房阻滞 196
十六、房室传导阻滞 196
十七、右束支传导阻滞 198
十九、预激综合征 200
十八、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200
二十、QRS高电压 201
二十一、心脏早复极 201
二十二、心室复极异常 202
第五节动态心电图 203
一、仪器及使用方法 203
二、运动员动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的比较 203
三、动态心电图与运动试验比较 204
四、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动态心电图的特点 204
五、动态心电图对有症状运动员的诊断价值 204
六、性别和不同运动项目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 204
第六节超声心动图 205
二、超声心动图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206
一、运动心脏学常用的超声心动技术 206
第七节心缩间期 209
第八节运动员心脏猝死 210
第七篇运动员的合理营养 215
第一章运动员合理营养的重要意义及其研究内容 215
第一节合理营养在保证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健康方面的作用 215
一、与运动能力下降有关的营养因素 215
二、合理营养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 215
三、营养措施加速运动后恢复 216
第二节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216
一、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应满足需要 216
二、食物应当是营养平衡和多样化的 216
第三节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工作和研究内容 217
五、运动员的进食时间应考虑消化机能和运动员的饮食习惯 217
四、一日三餐食物能量的分配应根据运动训练或比赛的任务安排 217
三、食物应当是浓缩的、体积重量小 217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219
第一节运动能量代谢的特点 219
第二节运动能量和总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 219
一、直接测热法 219
二、间接量热法 219
三、采用心率间接测定法 220
四、双标水测定能量消耗法 220
第三节运动能量的来源 220
四、体内能源物质的储备 221
一、运动员的能量需要量 221
第五节运动员能量的需要量及其评定 221
五、膳食 221
三、训练水平 221
二、肌纤维类型 221
一、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221
第四节运动时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 221
二、运动员能量营养的评定 222
第六节能量营养与运动能力 222
一、控制体重 222
二、指导训练 222
三、运动疲劳的预防和延迟 222
四、能量摄入不当 222
第七节不同运动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222
第二节运动中糖营养的特殊生理功能 226
第一节糖的概念 226
第三章运动与糖(碳水化合物) 226
第三节糖的代谢 227
一、运动中糖的氧化供能分为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两个过程 227
二、血糖的调节 227
三、低血糖的表现及其防治 227
第四节补糖的意义、方法和作用 227
一、补糖的目的和意义 227
二、与糖代谢有关的疲劳机制 228
三、补糖的方法与措施 228
四、外源性糖氧化的限制因素 228
第五节运动员的糖需要量 228
二、食物中糖的主要来源 229
一、糖血指数 229
第六节糖的食物来源 229
第四章运动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 231
第一节概论 231
第二节运动对蛋白质代谢及需要量的影响 231
一、影响运动员蛋白质需要量的因素 231
二、运动员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及其对需要量的影响 231
三、运动员蛋白质的需要量 232
第三节蛋白质和氨基酸补充剂的强力作用 232
一、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232
二、过量补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副作用 234
第四节运动员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的保障 234
三、脂肪的代谢 236
二、脂肪的生理功能 236
一、脂肪的概念 236
第五章运动与脂肪 236
第一节脂肪的概念、生理功能和代谢 236
第二节运动中脂肪营养的作用与代谢 238
一、运动中脂肪营养的作用 238
二、运动中的脂肪代谢 239
第三节运动对脂肪需要的影响 241
第四节运动员的脂肪需要量 241
第五节脂肪的食物来源 241
第六章运动与水和电解质 243
第一节运动员水和电解质代谢的特点 243
一、运动员水代谢的特点 243
二、运动员电解质代谢的特点 243
第三节运动补液 245
二、补液的方法 245
一、补液的指征 245
第二节运动性脱水和预防 245
三、运动性脱水的预防 245
二、运动性脱水的表现 245
一、运动性脱水的原因 245
三、运动饮料 246
第七章运动与矿物质 249
第一节运动与钙营养代谢和需要 249
一、钙的含量和分布 249
二、钙的吸收和排泄 249
三、钙的生理功能 249
第二节运动与铁营养代谢和需要 250
六、钙的食物来源 250
一、铁的含量和分布 250
四、运动员钙代谢的特点 250
五、运动员钙的供给量 250
二、铁的吸收、转运和排泄 251
三、铁的生理功能 251
四、运动员铁代谢的特点 252
五、运动员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 252
六、铁的食物来源 252
第三节运动与锌营养代谢和需要 252
一、锌的含量和分布 252
二、锌的吸收和排泄 253
三、锌的生理功能 253
四、运动员锌代谢的特点 253
一、硒的含量和分布 254
三、硒的生理功能 254
二、硒的吸收和排泄 254
五、运动员锌的需要量和供给量 254
第四节运动与硒营养代谢和需要 254
六、锌的食物来源 254
四、运动员硒代谢的特点 255
五、运动员硒的需要量和供给量 255
六、硒的食物来源 255
第八章运动与维生素 258
第一节概论 258
第二节运动对维生素代谢和需要量的影响 259
一、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 259
七、烟酸 260
六、维生素B2 260
八、维生素B6 260
九、维生素C 260
四、维生素K 260
三、维生素E 260
二、维生素D 260
五、维生素B1 260
三、维生素与肌肉损伤 261
六、超大剂量维生素 261
五、内分泌 261
四、与抗氧化作用有关的维生素 261
第四节运动员维生素的营养状况和保障措施 261
二、维生素补充与运动员免疫功能改善 261
一、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维生素 261
第三节维生素营养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261
十一、其他 261
十、叶酸和维生素B12 261
五、注意预防过量运动 263
四、注意铁营养 263
三、液体的补充 263
二、糖原储备量对运动耐力极为重要 263
一、运动员能量消耗大 263
第一节耐力项目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特点 263
第九章不同项群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263
第二节力量项目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特点 264
一、膳食应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264
二、营养补剂 264
第三节灵敏、技巧项目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特点 264
四、运动训练中营养建议 265
三、训练和比赛前的营养建议 265
五、运动后的营养措施 265
第五节 自行车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265
一、能量 265
第四节球类项目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特点 265
二、糖原负荷 265
第六节游泳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266
一、能量 266
二、碳水化合物(糖) 266
三、慢性肌糖原耗损与过度训练 266
四、蛋白质 266
五、微量营养素 266
第七节 冰雪项目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 267
一、运动员赛前饮食营养与竞赛能力 269
三、比赛期的饮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269
二、赛前预防和推迟运动性疲劳的营养措施 269
第一节运动员在比赛期的膳食营养 269
第十章运动员在不同情况下的营养 269
四、比赛前期的饮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270
五、比赛当日赛前一餐的饮食营养原则和措施 270
六、比赛途中的饮食营养措施 271
七、比赛后的饮食营养措施 271
第二节运动后营养恢复措施 271
一、肌肉能源物质储备 271
二、水合状态 272
三、肌肉蛋白质合成 272
四、肌肉损伤 272
五、氧化应激 272
六、免疫功能 272
一、热环境下运动训练的膳食营养 273
第三节运动员在特殊环境下运动训练的膳食营养 273
二、高原环境下运动训练的营养问题和措施 275
第四节运动员旅行中的营养问题和措施 279
一、食物的可利用性和安全性 280
二、体重变化 280
三、脱水 280
四、时差 280
五、腹泻和其他感染性疾病 281
六、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 281
七、制定进食措施和策略 281
二、代谢性过度训练 282
四、过度训练的监测和预防措施 282
三、过度训练综合征 282
一、机械性过度训练 282
第五节运动员发生过度训练时的营养干预措施 282
五、过度训练的治疗 283
第十一章不同人群运动的膳食营养问题与措施 284
第一节妇女运动与营养 284
一、能量摄入不足 284
二、铁缺乏 284
三、钙缺乏 285
四、女运动员三重综合征 285
第二节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 286
一、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286
二、儿童青少年运动员营养素的需要 286
三、我国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状况及改进措施 288
二、老年人运动与宏量营养素 290
三、老年人运动与微量营养素营养 290
第三节老年运动与营养 290
一、老年人运动与能量平衡 290
第十二章运动、营养与体重 292
第一节如何决定运动员的适宜体重 292
第二节身体成分中体脂的评定 293
第三节运动员减体重的适宜程度 293
第四节运动员快速减轻体重期对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293
一、运动员采用的减体重措施 293
二、快速减体重的医学问题 293
第五节运动员长期控制体重对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295
第六节神经性厌食和食欲过盛对健康的影响 295
一、神经性厌食 295
三、对发生致病性控体重行为应采取的措施 296
一、合理减体重措施中关键的问题是减体重的速度和安全平衡的营养 296
第八节运动员控制体重和减体重期的饮食营养措施 296
第七节致病性的减体重行为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296
二、致病性控体重行为的早期表现和认识 296
一、运动员的致病性控体重行为 296
二、神经性食欲过盛 296
二、减体重期饮食的具体安排和举例 297
第九节运动员增体重的营养措施 297
第十三章运动、营养与慢性病 298
第一节概论 298
一、我国慢性病流行情况 298
二、运动和营养在慢性病发生中的作用 298
三、健身防病的体力活动量 298
二、运动与肥胖 299
一、膳食营养与肥胖 299
第二节运动、营养与肥胖 299
四、健身防病的合理膳食营养 299
三、减肥饮食处方 300
四、减肥运动处方 300
第三节运动、营养与心血管病 300
一、运动与心血管病 300
二、膳食营养与心血管病 301
三、防治心血管病的运动推荐量 301
四、防治心血管病的膳食营养策略 301
第四节运动、营养与糖尿病 302
一、运动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 302
二、糖尿病人运动处方 302
第五节运动、营养与骨质疏松 303
一、运动和营养因素对骨代谢的影响 303
三、糖尿病人膳食营养策略 303
二、运动在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304
三、营养因素在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304
第十四章运动员营养状况的评定 306
第一节营养调查的目的 306
第二节营养缺乏的过程及其防治措施 306
一、营养缺乏的原因 306
二、营养缺乏发展的过程 306
三、运动员营养缺乏的特点 306
四、营养缺乏的早期表现 306
五、营养缺乏的防治措施 307
第三节营养调查的方法 307
一、膳食调查 307
二、体格检查 308
三、生化检测 309
第一章概论 315
第一节竞技体育中药物使用的历史 315
第八篇竞技体育中的药物滥用及其控制 315
第二节兴奋剂的定义 316
第三节竞技体育中使用的药物的分类 316
一、国际奥委会禁用的药物名单 316
二、实用的药物分类方法 319
第二章刺激剂 321
第一节局部麻醉药 321
第二节拟交感药(苯丙胺) 321
第三节黄嘌呤类药 322
第四节拟交感胺类药 322
第五节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剂 323
一、合成类固醇的功能分离 324
第三章蛋白同化制剂 324
第一节雄性/合成类固醇 324
二、雄性/合成类固醇的生理作用 325
三、关于雄性/合成类固醇的强力作用的研究 326
四、雄性/合成类固醇的副作用 327
第二节β2-激动剂 332
第四章为特殊目的使用的药物 334
第一节利尿剂 334
一、运动员使用利尿剂的目的 334
二、利尿剂所产生的与运动相关的副作用 334
第二节β阻断剂 335
一、β阻断剂的作用原理 335
四、β阻断剂的副作用 336
三、β阻断剂对运动能力的作用 336
二、运动员使用β阻断剂的原因 336
第五章延续运动时间的药物 337
第一节麻醉止痛剂 337
一、吗啡(morphine) 337
二、可待因(codeine) 337
三、半合成麻醉止痛剂 338
四、合成麻醉止痛剂 338
第二节非麻醉止痛剂 338
第六章 内源性药物的使用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339
第一节睾酮和双氢睾酮 339
第二节促性腺激素 339
第三节人体生长激素 339
二、EPO对运动能力的作用 340
三、滥用rHuEPO的副作用 340
一、EPO的结构及其人工合成 340
第四节红细胞生成素 340
四、rHuEPO的检测 341
第七章结语 343
第九篇运动性疾病 344
第一章过度训练 344
第一节名称和概念 344
第二节症状和类型 344
第三节检查所见 345
第四节原因 346
第五节发生机制 346
一、大脑皮层紊乱学说 346
五、糖原学说 347
四、氨基酸色氨酸减少学说 347
三、谷酰胺学说 347
二、神经内分泌学说 347
六、训练单调学说 348
七、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学说 348
八、心理生物现象学说 350
九、细胞因子学说 351
第六节诊断和鉴别诊断 354
第七节预防和治疗 354
第二章过度紧张 355
第一节类型 355
一、单纯虚脱型 355
二、昏厥型 355
三、脑血管痉挛型 355
第二节预防 356
五、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 356
四、急性胃肠道综合征 356
第三章运动与非创伤性意外 357
第一节运动与心血管意外 357
一、运动时发生心血管意外的常见疾病 357
二、原因 358
三、预防 359
第二节运动与脑血管意外 360
第三节运动与其他非创伤性意外 360
第四章运动员高血压 361
第一节流行病学调查 361
第二节常见原因 362
一、运动性高血压 362
二、少年性高血压 362
第三节诊断和鉴别诊断 363
六、肾炎所致高血压 363
三、反应增高者 363
四、高动力状态所致高血压 363
五、原发性高血压病 363
第四节预防和治疗 364
第五章运动性哮喘 365
第一节定义和发生率 365
第二节临床症状和肺功能表现 365
第三节病理生理变化和病因机制 365
第四节运动训练和EIA 367
第五节诊断 367
第六节防治措施 367
一、药物防治 367
二、运动 367
第一节病例示例 369
第六章运动与自发性气胸 369
第二节临床特点 370
第三节病理变化 370
第四节预防和治疗 370
第七章运动员贫血 372
第一节诊断标准和检出率 372
第二节原因 372
一、血浆稀释引起的相对性贫血 372
二、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372
三、运动引起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 374
第三节影响因素 374
一、运动项目 374
四、训练状态对Hb水平的影响 375
二、加大运动量训练 375
三、营养补充对贫血的影响 375
第四节临床症状 376
第五节实验室检查 376
一、周围血象检查 376
二、血液生化检查 376
三、有氧代谢检查 376
第六节诊断和鉴别诊断 379
一、运动员贫血的诊断 379
二、运动员贫血的鉴别诊断 379
第七节预防和治疗 379
一、预防措施 379
二、治疗措施 379
一、个体差异 381
二、运动项目 381
第一节定义和概况 381
第二节影响因素 381
第八章运动性蛋白尿 381
三、负荷量和运动强度 382
四、机能状态 382
五、年龄 383
六、环境 383
第三节蛋白尿的成分 383
第四节发生机制 383
一、外伤 383
二、酸性代谢产物的刺激 383
三、肾血管收缩造成的缺血 383
四、肾组织结构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负电荷的变化 383
二、直立性蛋白尿 384
一、病理性蛋白尿 384
第六节追踪观察和预后 384
五、肾素-血管紧张素和血管舒缓素的影响 384
六、肾脏的一过性急性损害 384
第五节诊断和鉴别诊断 384
第九章运动性血尿 385
第一节定义、概况和发生率 385
第二节影响因素 385
一、运动项目 385
二、负荷量和训练强度 385
四、特殊原因的肾出血 386
三、血尿的病程 386
二、血尿的伴随症状 386
一、血尿的持续时间 386
第四节病程和伴随症状 386
二、肾血管收缩造成的缺血 386
三、肾脏位置的下移 386
一、外伤 386
第三节发生原因和机制 386
四、外界环境因素 386
三、身体适应能力 386
四、随诊结果 387
第五节诊断和鉴别诊断 387
一、诊断 387
二、鉴别诊断 387
第六节典型病例示例 388
二、治疗和训练安排 389
第七节预防和治疗 389
一、运动性血尿的主要预防措施 389
第十章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390
第一节症状和检查所见 390
第二节训练因素与血红蛋白尿的关系 390
第三节病因和发病机制 393
第四节诊断和鉴别诊断 393
一、诊断要点 393
二、鉴别诊断 394
第五节预防和治疗 394
一、预防措施 394
二、治疗措施 394
一、症状 396
二、临床类型 396
第一节肌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396
第二节临床特点 396
第十一章运动性肌红蛋白尿 396
第三节实验室检查 397
第四节组织学和病理学所见 397
第五节肌红蛋白尿与训练因素 397
第六节病因和发生机制 398
第七节诊断和鉴别诊断 399
第八节预防和处理 399
第十二章运动性管型尿 401
二、Robinson分类 402
一、King分类 402
第二节分类 402
第十三章直立性蛋白尿 402
第一节发生率 402
第三节诊断 403
一、汉氏法 403
二、罗氏法 403
三、伏氏法 403
四、各项肾功能检查 403
五、肾脏活检 403
第四节原因 404
第五节鉴别诊断 404
第六节追踪观察和预后 404
第七节病例示例 404
二、下消化道症状的临床特点 406
第二节流行病学调查 406
第十四章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 406
一、上消化道症状的临床特点 406
第一节症状 406
一、腹痛部位与肝脏增大的关系 408
二、腹痛特点 409
第三节影响因素 409
一、胃排空 409
二、内脏血流 409
三、高温与脱水 409
四、饮料 409
第五节预防和治疗 410
三、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机制 410
二、治疗措施 410
一、预防 410
一、运动性腹痛的原因和机制 410
第四节原因 410
二、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机制 410
第十五章运动性头痛 412
第一节分类 412
一、牵引和炎症性头痛 412
二、肌肉收缩性头痛 412
三、血管性头痛 412
第二节机制 413
第三节鉴别诊断 414
第四节预防和治疗 414
第一节月经时的主要变化 415
第二节运动时性激素的急性反应 415
第十六章运动性月经失调 415
第三节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 416
第四节运动性闭经 416
第五节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发病因素 417
一、身体成分 417
二、运动强度 417
三、运动与月经初潮 417
四、应激 417
五、内分泌改变 417
六、饮食因素 417
第六节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418
第七节发生机制 418
第八节诊断和处理 418
第三节常见原因 420
第二节体温诊断标准 420
第十七章运动员低热 420
第一节运动员的正常体温 420
第四节诊断步骤 421
第五节预防和治疗 421
一、预防 421
二、治疗 421
第十八章运动员直立性调节障碍 422
第一节症状和检查所见 422
第二节诊断和鉴别诊断 422
第三节病因 422
第四节训练安排和防治 422
第十九章运动与晕厥 424
第一节常见原因 424
一、处理 425
二、预防 425
第三节处理和预防 425
第二节诊断和鉴别诊断 425
第二十章运动员病毒性疾病 426
第一节病毒性感染疾病和免疫机制的特点 426
第二节运动员中常见的病毒性疾病 426
一、病毒性心肌炎 426
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29
三、其他病毒性疾病 429
第三节病毒性感染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429
第四节艾滋病人的运动和竞技 430
一、运动对HIV患者的免疫系统的影响 430
二、HIV感染者运动和竞技比赛时的传染性 431
三、建议 432
第二节停训后的生理反应 433
第二十一章停训和减量训练后的医学问题 433
第一节运动锻炼的生理适应 433
一、心搏量 434
二、心肌适应 434
三、骨骼肌 434
四、体温调节 434
第三节减量训练的生理反应 435
一、减少训练次数 435
二、训练持续时间 435
三、训练强度 435
第四节停训和减量训练后的医学问题 435
第二节特殊试验方法 437
第三节运动性过敏症和胆碱性荨麻疹过敏症的异同 437
第一节病例示例 437
第二十二章活动性变态症 437
第四节病因和机制 439
第二十三章运动与恶性肿瘤 441
第一节运动在防治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441
第二节 与运动有关的可能助长恶性肿瘤的因素 443
第二十四章运动与神经性厌食症 444
第一节发生率和症状 444
一、全身症状 444
二、心血管症状 444
三、肾功能异常 444
四、胃肠道症状 444
五、血液化验所见 444
六、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改变 444
第三节治疗 445
第二节诊断和鉴别诊断 445
七、内分泌变化 445
第四节预后 446
第五节预防 446
一、教育儿童少年树立正确的减肥观念 446
二、为儿童少年建立良好的心理和社会环境 446
三、早发现,早治疗 446
第二十五章运动性低钠血症 447
第一节发生率 447
第二节实验室检查 447
第三节原因和机制 447
第四节预防和治疗 447
三、体外电刺激 449
一、运动和疲劳时NH3代谢 449
第三节有关EIH的生理和临床问题 449
五、训练因素 449
四、功率 449
第二节运动时影响氨生成的因素 449
二、运动强度 449
一、肌纤维类型 449
第一节氨代谢的一般概念 449
第二十六章运动性高氨血症 449
二、肌肉内NH3 450
三、肝内NH3 450
四、脑内NH3 450
五、NH3的代谢作用 450
六、高氨血症的临床征候 450
第二节原因 452
第二十七章运动性紫癜 452
第一节症状和部位 452
第二十八章运动性中暑 453
第一节中暑的一般类型 453
一、热射病 453
二、日射病 453
三、热痉挛 453
第二节运动性中暑的一些特征 453
一、运动性中暑的临床症状 453
二、EH的诊断 453
三、EH的并发症 453
二、治疗措施 454
一、主要预防措施 454
第四节运动性中暑的预防和治疗 454
第三节不耐热的某些特征 454
第二十九章运动性冻伤 455
第一节冻伤症状及种类 455
第二节预防 455
第三节治疗 455
第十篇运动创伤学 457
第一章运动创伤的生物学基础 457
第一节关节软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57
一、关节软骨的组织结构 457
二、关节软骨的营养 458
三、关节软骨的改变与关节运动的关系 458
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459
五、关节软骨的损伤病理 460
六、关节软骨损伤与自身免疫病理 466
七、关节灌洗液对关节软骨的影响 468
八、关节软骨缺损修补的方法及生物工程软骨的应用 469
第二节半月板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74
一、正常半月板的解剖生物学基础 474
二、半月板撕裂不同修复方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77
三、半月板异体移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77
四、人工半月板移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78
第三节骨骺慢性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79
一、有关解剖 479
二、实验病理 480
三、骨骺慢性损伤的病因学 480
第四节韧带损伤和修复的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力学基础 481
一、韧带的组织学类型 481
三、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82
二、韧带断裂的修复与运动的影响 482
四、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生物力学与康复基础 483
五、侧副韧带止点重建与骨形态发生蛋白 484
六、韧带异体移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84
七、人工韧带在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及病理生理学基础 486
第五节骨骼肌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91
一、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 492
二、骨骼肌延迟性肌肉酸痛 492
三、骨骼肌损伤的病理 496
四、骨骼肌的纤维类型与运动 497
五、骨骼肌的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497
第六节末端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500
一、腱及韧带止点的正常结构及解剖分型 500
二、腱及韧带止点的功能 501
三、临床病理及年龄的影响 502
四、末端病的病因学 502
第七节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基础 503
一、骨组织的生物力学 503
二、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 504
三、胶原组织的生物力学 505
四、膝关节的生物力学 507
五、膝的韧带的保护作用和功能性稳定 510
第八节运动创伤中细胞分化、反分化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512
一、运动创伤中的细胞分化、反分化现象 512
二、基本概念介绍 512
三、细胞分化过程和普通软组织创伤愈合的现代概念 512
四、关节软骨细胞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细胞分化与反分化 513
五、创伤性异位化骨中的化生现象 515
六、异体肌腱移植中的细胞分化与反分化 516
七、半月板修复、人工半月板和完整异体半月板移植中的细胞分化和反分化现象 516
八、细胞分化、反分化理论对运动创伤实践的意义 517
第九节骨性关节炎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518
一、关节软骨细胞的反分化是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 519
二、血清对培养软骨细胞反分化的影响 519
三、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519
四、端粒酶在关节软骨细胞中的表达 520
五、细胞因子在创伤性骨性关节炎时的作用 520
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骨性关节炎时的调控作用 521
第十节基因治疗技术在运动创伤学中的应用 521
一、目的基因 521
二、基因治疗的载体选择 523
一、运动创伤的分类 527
第二章运动创伤学总论 527
第一节运动创伤的防治概论 527
二、运动创伤的防治重点 529
三、运动创伤的发病规律 532
四、运动创伤的直接原因 532
五、运动创伤的治疗原则 534
六、运动创伤的预防原则 535
七、运动创伤的统计 535
第二节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的运动创伤适应 536
一、运动外伤后运动员的适应能力的概况 536
二、适应的产生机制初探 537
第三节各类运动项目中常见的运动创伤及其防治 538
一、体操 538
四、如何掌握运动员的适应能力 538
三、如何利用机体的适应机制来治疗与预防运动外伤 538
二、艺术体操 542
三、技巧运动 542
四、田径运动 543
五、球类运动 544
六、水中运动 552
七、水上运动 552
八、冰雪运动 553
九、摔跤和柔道 556
十、击剑 557
十一、举重 558
十二、自行车运动 559
十三、射击运动 559
十五、摩托车及汽车运动 560
十四、射箭 560
十六、拳击和散打 561
十七、马术运动 562
十八、武术 562
十九、跳伞 563
二十、无线电运动 563
二十一、航模及海模运动 563
第四节运动创伤的急救工作 564
一、概述 564
二、常见运动创伤的初步急救处理 565
三、休克 568
四、脂肪栓塞综合征 570
五、复苏术 570
一、急性创伤 572
第五节运动员肌腱韧带及关节创伤的一般处理 572
二、慢性创伤 573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治疗运动小创伤中之应用 573
四、玻璃酸钠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575
五、运动创伤中口服西药的应用 575
第六节保护支持带及支具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576
一、支具使用方法 576
二、保护支持带的使用方法 578
第七节石膏与小夹板在治疗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580
一、石膏绷带固定法 580
二、聚氨酯矫形绷带固定法 581
三、小夹板固定法 581
第八节 中草药在治疗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582
一、常用的中草药 582
二、中草药的具体应用 583
一、传统针刺法 585
第九节针刺电针等在治疗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585
二、阿是穴斜刺在治疗骨骼肌损伤中的应用 587
第十节运动创伤的诊断技术 587
一、物理诊断 588
二、CT诊断 591
三、MRI诊断 593
四、核素影像学诊断 604
五、超声诊断 608
六、膝关节造影术 615
七、关节镜诊断技术 616
第一节肩部运动创伤 620
一、肩部的解剖 620
第三章运动创伤各论 620
二、锁骨骨折 623
三、肱骨上端骨折 624
四、运动员肱骨头骨骺分离症 625
五、运动员喙突损伤 625
六、肩关节前脱位 625
七、肩关节复发性脱位 626
八、运动员肩关节向前半脱位及肩关节松弛症 627
九、运动员的单纯SLAP损伤与盂唇裂伤 628
十、肩锁关节扭伤及脱位 629
十一、肩锁关节骨关节炎 631
十二、胸锁关节前脱位 632
十三、肩袖创伤性肌腱炎(肩袖损伤) 632
十五、冈上肌腱断裂(肩袖断裂) 634
十四、钙化性肌腱炎 634
十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及脱位 635
十七、运动员肱二头肌断裂 635
十八、运动员胸大肌断裂 637
十九、运动员前锯肌损伤与肩胛下滑囊炎 638
二十、肩关节后部的软组织损伤 639
二十一、运动员肱骨皮质肥厚与撞击性骨疣 639
二十二、肩关节周围炎 640
二十三、胸小肌综合征 640
二十四、运动员肩胛上神经麻痹 640
二十五、运动员胸长神经麻痹 640
二十六、运动员肩过度外展综合征 640
二十七、射箭运动员臂丛神经麻痹 640
二十八、关节镜在肩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641
第二节肱骨的投掷骨折 645
一、损伤部位 645
二、骨折的形状 645
三、损伤机制 646
四、治疗 646
第三节肘部的运动创伤 647
一、肘关节解剖 647
二、肱骨髁上骨折 647
三、肱骨内上髁骨折与骨骺分离 649
四、桡骨小头骨折 652
五、肘关节脱位 652
六、肘关节习惯性脱位 653
七、肘关节内侧肌肉韧带装置损伤 654
八、肘关节创伤性滑囊炎 656
九、肱骨小头软骨和骨软骨损伤 657
十、肘滑车关节骨软骨骨折 660
十一、肘关节骨关节病 661
十二、运动员肱三头肌腱断裂 663
十三、网球肘 666
十四、肘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与骨化 667
十五、鹰嘴部滑囊炎 668
十六、肱二头肌远端止点断裂 669
十七、关节镜在肘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669
第四节单杠的前臂卷缠损伤 671
二、治疗 672
三、预防 672
一、单杠卷缠损伤的种类及伤因 672
第五节腕和手部的运动创伤 673
一、腕和手的解剖生理提要 673
二、桡骨远端骨折 677
三、腕舟状骨骨折 678
四、掌骨骨折 681
五、指骨骨折 683
六、月骨脱位 683
七、月骨周围脱位 684
八、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684
九、运动员外伤性舟-月骨分离 684
十、双杠运动员的反Bennett脱位 685
十一、腕舟状骨复发性脱位 686
十三、拇指掌指关节尺侧副韧带断裂 688
十四、示指掌指关节脱位 688
十二、第二腕掌关节习惯性半脱位 688
十五、指间关节扭挫伤及脱位 689
十六、指的肌腱断裂 689
十七、运动员的创伤性腱鞘炎 691
十八、腱鞘囊肿 693
十九、单纯尺侧腕伸肌腱背侧脱位 693
二十、掌腱膜挛缩症 695
二十一、手的职业性痉挛 695
二十二、腕关节的创伤性滑膜炎 695
二十三、腕凸症 696
二十四、腕软骨盘损伤及下尺桡关节损伤 696
二十七、关节镜在腕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698
二十六、尺桡骨远端骨骺炎 698
二十五、舟状骨或月状骨骨软骨炎 698
第六节脊柱的运动创伤 700
一、脊柱的解剖及生理 700
二、颈椎骨折脱位 702
三、胸腰椎骨折 706
四、运动员的脊椎椎板骨折(或峡部不连)与滑椎症 708
五、运动员脊椎下关节突疲劳骨折 710
六、椎间盘突出症 710
七、运动员的脊椎棘突痛 713
八、颈椎病 714
九、急性腰扭伤 714
十、运动员的腰背部肌肉筋膜炎 715
十一、运动员的椎体缘离断症 717
一、有关骨盆及髋部的解剖 720
第七节骨盆及髋部的运动创伤 720
二、髂骨嵴及翼部损伤 721
三、运动员的骨盆部位撕脱骨折 722
四、股骨小粗隆骨折 723
五、运动员骨盆与髋部应力性骨折 723
六、骶髂关节损伤 723
七、臀部挫伤 724
八、运动员慢性股骨头骨骺滑脱症 724
九、运动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724
十、髂骨翼骨骺炎 724
十一、坐骨结节骨骺损伤 724
十二、运动员耻骨联合骨软骨炎 725
十四、髂腰肌痉挛 726
十五、髂腰肌小粗隆末端病 726
十三、髂肌血肿与股四头肌麻痹 726
十六、腰大肌下滑囊炎与弹响 727
十七、弹响髋(臀肌挛缩症) 727
十八、股骨大粗隆滑囊炎 728
十九、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728
二十、髋关节半脱位 729
二十一、运动员髋关节骨关节病 729
二十二、髋关节单纯性滑膜炎 730
二十三、髋臼唇撕裂 730
二十四、髋关节镜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730
第八节大腿部的运动创伤 731
一、有关大腿部的解剖 731
二、大腿后部屈肌损伤 732
三、骑士捩伤 734
六、运动员股四头肌下血肿 735
四、运动员股四头肌挫伤 735
五、股四头肌创伤性化骨性肌炎 735
七、运动员股四头肌腱断裂 736
第九节膝关节部的运动创伤 736
一、膝关节的解剖生理 736
二、运动员股四头肌腱断裂 740
三、运动员的髌骨骨折及疲劳骨折 744
四、运动员疼痛性二分髌骨 745
五、高位髌骨 747
六、运动员髌骨外伤性脱位及半脱位 748
七、运动员的髌腱腱围炎与髌尖末端病 751
九、Sinding Larsen-Johansson病 755
十、运动员髌腱断裂 755
八、运动员股四头肌腱止点末端病 755
十一、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759
十二、伸膝腱膜纤维炎 760
十三、膝关节斜束弹响 762
十四、运动员胫骨结节撕脱骨折 762
十五、急性膝关节韧带损伤概述 763
十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765
十七、膝关节内侧副韧带钙化(Pellegrini-Stieda病) 768
十八、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768
十九、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769
二十、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后的翻修 772
二十一、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 776
二十二、膝关节髁间棘撕脱骨折 778
二十三、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 780
二十四、膝关节旋转不稳 781
二十五、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786
二十六、异体半月板移植与人工半月板 790
二十七、膝关节半月板囊肿 793
二十八、膝半月板损伤与股骨髁软骨病 794
二十九、运动员的髌骨软骨病 795
三十、运动员单纯股骨滑车部软骨损伤 801
三十一、膝关节骨软骨骨折 805
三十二、股骨髁剥脱性骨软骨炎 809
三十三、关节软骨缺损的修补 810
三十四、膝损伤中的胫骨高位截骨术 810
三十五、髌股关节滑膜嵌入综合征 813
三十六、脂肪垫和翼状韧带的损伤与肥厚 815
三十七、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815
三十八、膝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816
三十九、膝关节周围滑囊炎 818
四十、腘窝囊肿 819
四十一、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820
四十二、运动员膝外侧疼痛综合征(不包括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820
四十三、鹅足腱弹响症 822
四十四、运动员胫骨平台骨折 823
四十五、膝关节外伤性全脱位 825
四十六、膝关节骨折或脱位合并腘部血管损伤 826
四十七、急性上胫腓关节脱位 826
四十八、上胫腓关节扭伤 827
四十九、膝关节纤维性强直 827
五十、膝关节血管瘤 829
五十一、关节置换在运动创伤晚期中的应用 829
五十二、关节镜在膝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832
一、胫骨前挫伤与血肿 839
二、网球腿和小腿三头肌损伤 839
第十节小腿部的运动创伤 839
三、运动员的创伤性跟腱腱围炎 841
四、运动员和演员的跟腱断裂(包括部分断裂) 844
五、陈旧性跟腱断裂 846
六、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 851
七、胫前间隔和小腿外侧间隔综合征 855
八、小腿感染与胫前间隔综合征 858
九、运动员小腿间歇跛行 858
十、肌疝 858
十一、关节镜在运动员小腿创伤中的应用 858
一、踝足部解剖提要 860
第十一节踝及足部的运动创伤 860
二、踝关节韧带损伤 864
三、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871
四、慢性踝关节内侧不稳 871
五、慢性下胫腓关节分离 871
六、踝关节骨折 872
七、运动员内踝疲劳骨折 874
八、运动员踝关节骨关节病 874
九、运动员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 879
十、距骨骨软骨损伤(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及切线骨软骨骨折) 880
十一、腓骨肌腱外伤性脱位 882
十四、腓骨长短肌腱断裂 884
十五、胫后肌腱断裂 884
十三、胫后肌腱外伤性脱位 884
十二、腓骨肌腱弹响 884
十六、足踝部滑囊炎 885
十七、运动员足跗间关节扭伤 885
十八、距骨脱位与距骨骨折脱位 886
十九、距骨外突骨折 888
二十、跖跗关节脱位 888
二十一、第五跖骨结节骨折 889
二十二、第五跖骨近1/3骨干骨折 889
二十三、?内侧种子骨骨折 890
二十四、运动员跟骨前上突骨折与第二跟骨损伤 890
二十五、跖骨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 892
二十六、足舟骨疲劳性骨折 893
二十九、运动员足的副舟骨损伤 894
二十八、运动员距骨颈疲劳性骨折 894
二十七、运动员副腓骨疲劳性骨折 8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运动健身日历 2019》闫琪 2018
- 《新文化运动史料丛编 新教育卷 上》孙郁主编;程方平编 2019
- 《急诊医学法语缩写速查手册》夏婧 2018
- 《DK医学史》李虎译;(英国)史蒂夫·帕克 2019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运动康复干预与全面健身运动处方研究》顾亚婷著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