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浩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30115767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我国南水北调规划项目的成果总结,分别论述了我国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的概况,调水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并提出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目录

第一节 黄淮海流域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战略地位 1

一、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

二、是国家粮食安全与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

第一章 面临的严峻缺水形势和基本选择 1

三、对能源和工业基础资源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 2

四、在城市化方面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2

第二节 水资源基础条件和主要特点 3

一、水资源基础条件 3

二、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3

三、水资源量变化态势 5

四、区域水资源条件的国内外比较 7

一、缺水形势严峻复杂 9

第三节 面临的严峻水资源形势 9

二、缺水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10

三、水污染日益加剧 10

四、水资源衰减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的失衡 11

五、水资源危机的潜在威胁 12

第四节 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十个关系 12

一、国民经济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 13

二、黄淮海各流域间的水量调配关系 13

三、当地水与外调水利用的关系 14

四、地表水利用和地下水利用的关系 15

六、城市用水和农村用水的关系 16

五、常规水源和非常规水源的关系 16

七、平水年供水和特桔水年供水的关系 17

八、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节约用水的关系 18

九、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的关系 19

十、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关系 19

第二章 水资源配置研究进展与理论模式 21

第一节 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研究进展 21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 21

二、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综述 22

三、水资源合理配置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24

一、指导思想 25

第二节 本次配置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25

二、配置原则 26

第三节 基本依据与目标 27

一、配置依据 27

二、配置目标 27

三、分区与规划水平年 29

第四节 配置的理论与方法 29

一、基于强烈人类活动的用水竞争模式 30

二、生态环境层面和国民经济层面的水分均衡分析 30

三、水资源供需的三次平衡分析 31

四、四横三纵的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 32

五、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五类基本手段 34

六、水资源使用权调整的六项准则 35

第三章 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 38

第一节 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简述 38

一、系统分析 38

二、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 38

第二节 水资源系统概化 39

一、水资源系统 39

二、水资源系统的概化 40

三、多水源复杂水资源系统 41

第三节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 41

一、模型设计思路 42

二、数学模型 42

三、模型功能和特点 55

四、求解计算 57

第四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58

第一节 2000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58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58

二、产水量与资源存量变化 59

三、供水量与供水结构 59

四、用水量与用水结构 60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60

六、用水定额分析 61

七、水资源质量 62

二、供水变化趋势 63

一、供水工程发展现状 63

第二节 1980年以来供用水变化趋势 63

三、用水变化趋势 65

四、城乡用水变化 67

第三节 现状水平年缺水分析 68

一、国民经济缺水分析 68

二、生态缺水分析 72

三、缺水地区分布 75

第四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7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很难进一步挖潜 77

二、供水不足制约了黄淮海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77

五、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不尽合理 78

六、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不顺.水权关系有待明晰 78

四、水污染现象极其严重,水资源保护力度亟待加强 78

三、用水效率仍有待提高,需要不懈地狠抓节水 78

第五章 以现状供水能力为基础的一次供需平衡分析 79

第一节 一次供需平衡 79

一、一次供需平衡的思路 79

二、一次供需平衡的目的与意义 80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态势预测 81

一、人口与城镇化发展水平 81

二、产业结构调整 82

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 83

四、粮食生产与灌溉面积发展预测 85

一、需水量预测 86

第三节 以现状供水能力为基础的一次供需平衡分析 86

二、可供水量分析 90

三、以现状供水能力为基础的一次供需平衡分析 93

第四节 一次供需平衡的合理性分析 95

一、需水总量合理性分析 95

二、人均需水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96

第六章 基于当地水资源承载力的二次供需平衡分析 99

第一节 二次供需平衡的基本分析思路 99

第二节 节水对降低需水量的作用分析 100

一、用水效率的比较分析 100

二、生活节水预测 104

三、工业节水预测 105

四、农业节水预测 105

五、区域需水量预测 107

第三节 通过治污挖潜等措施增加当地可供水量 109

一、污水处理与回用 109

二、当地工程挖潜改造 111

三、其他挖潜措施 112

四、区域可供水量预测 112

第四节 黄淮海流域二次供需平衡分析 113

一、黄淮海流域整体供需平衡分析 113

二、各流域供需平衡分析 118

三、城市需调与农村需补水量分析 122

第七章 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与基于外调水的三次供需平衡分析 125

第一节 南水北调工程 125

一、“四横三纵”总体格局 125

二、东线工程 126

三、中线工程 128

四、西线工程 130

五、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区 132

第二节 扩大外调水合理配置范围的基本途径 136

一、调水与退水 136

二、水量调配 137

一、供水方案集的生成 141

第三节 南水北调东、中线供水方案集及推荐方案 141

二、推荐需调水量和调水规模 144

第四节 南水北调与黄河上中游水资源合理配置 148

一、配置对象 148

二、水资源合理配置现状基础分析 148

三、水量合理配置的操作性准则 150

四、水量合理配置依据分析 150

第五节 三次供需平衡与南水北调工程作用分析 153

一、三次供需平衡分析的思路 153

二、三次供需平衡 153

三、南水北调功效与调水后区域评价 157

第一节 特枯年份南水北调对黄淮海流域的基本保障功能 160

一、枯水年和特枯年发生频率分析 160

第八章 南水北调对黄淮海流域的保障与促进作用及相关情景分析 160

二、区域特枯年或连续枯水年来水衰减分析 162

三、现状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区域供用水状况分析 163

四、特枯年份或连续枯水年区域供水能力及供需缺口分析 165

五、特枯年份南水北调对黄淮海流域的基本保障作用 169

六、特枯年和连续枯水年应急对策 170

第二节 南水北调对黄淮海流域农业生产的促进 173

一、黄淮海流域在全国农业生产中的战略地位 173

二、现状水资源形势下对农业生产的胁迫及并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177

三、无外调水条件下的区域农业发展态势 179

四、南水北调对黄淮海流域农业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 182

一、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 184

第三节 南水北调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84

二、海河流域水循环与水生态环境关联分析 185

三、不同情景下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预测 189

四、结论 193

第四节 黄淮海流域径流衰减的相关灵敏度分析 194

一、灵敏度分析的基本输入 194

二、径流衰减情景下的流域供水预测 195

三、可供水量与来水衰减的灵敏度分析 196

第五节 南水北调工程的风险分析 197

一、风险分析 197

二、南水北调工程风险管理 205

一、节水投资分析 207

第六节 黄淮海流域主要配置措施的投资对比与分析 207

二、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分析 208

三、治污投资分析 213

四、综合对比分析 214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216

第一节 结论 216

一、黄淮海流域面临的严峻缺水形势 216

二、人口增加和城镇发展将带来新的缺水压力 216

三、节水作用很大,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17

四、治污挖潜对改善环境和增加有效供水作用显著 218

五、南水北调工程势在必行 218

六、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目标与合理供水范围 219

七、黄淮海流域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水量需求 220

八、南水北调工程合理调水规模 221

九、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222

十、南水北调对黄淮海流域持枯年份的基本保障和对农业、生态的促进作用 223

第二节 建议 224

一、要把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调水工程建设与改革水管理体制相结合 224

二、实现有偿使用的水资源使用权的初始分配 227

三、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水价体系 229

四、实行对农业节水灌溉的补贴制度 230

五、建立有效的节水管理和运行机制 231

六、制定有效保护水资源的法规 234

参考文献 235

后记 2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