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青龙河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特征及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青龙河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特征及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青龙河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特征及金矿成矿规律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殿文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16032436
  • 页数:83 页
图书介绍:
《青龙河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特征及金矿成矿规律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

一、位置、交通和自然经济地理 1

二、区域构造背景与研究意义 1

三、区域研究状况 2

第二章 青龙河花岗绿岩带地质特征 3

第一节 花岗绿岩带地层特征 3

一、地层划分及其特征 3

(一)地层划分 3

(二)宏观地质特征 3

(三)岩石组合特征 6

(四)成生时代 6

二、绿岩带地层旋回特征 8

三、原岩建造及其特征 9

(一)岩石化学分析图解 9

(二)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 14

(四)构造环境探讨 18

(三)原岩建造特征 18

第二节 花岗质岩石特征 20

一、花岗质岩石宏观特征 20

(一)安子岭片麻岩 20

(二)柏和松片麻岩 20

(三)柳各庄片麻岩 21

(四)牛心山片麻岩 21

(五)同位素测年结果 21

(一)岩石类型 22

(六)柳各庄片麻岩的时代归属 22

二、花岗质岩石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22

(二)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26

三、形成环境及成因探讨 28

第三节 花岗绿岩带构造地质 35

一、青龙河花岗绿岩带构造特征 35

(一)构造运动期次划分 35

(二)双山子期构造 35

(三)朱杖子期构造 37

(四)问题讨论 38

二、新太古代构造带的特征 40

(一)双山子构造带特征 40

(二)朱杖子构造带特征 40

三、花岗绿岩带构造环境 41

第三章 青龙河绿岩带物化探特征 42

第一节 地球物理特征 42

一、区域岩石物性特征 42

二、区域岩石的磁性特征 43

三、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44

(一)重力场特征 44

(二)磁场特征 44

第二节 地球化学特征 45

一、区域不同地质单元水系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45

二、微量元素组合特征 45

(二)区域控矿磁场特征 46

(一)区域控矿重力场信息 46

第三节 物化探找矿模型探讨 46

一、区域控矿物探信息 46

四、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47

(二)局部场和区域场分离 47

(一)重力导数和延拓计算 47

第四节 物化探数据处理 47

一、重力异常数据处理 47

三、重砂找矿信息 47

(二)原生晕特征 47

(一)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47

二、区域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47

二、磁场数据处理 48

三、图件编制 48

第四章 金矿地质特征 49

第一节 绿岩带金矿特征 49

一、绿岩带金矿床的含义 49

二、绿岩带金矿主要类型 49

(二)韧性剪切带同构造晚期脉状金矿床的矿化特征 50

三、绿岩带金矿矿化特征 50

(一)韧性剪切带同构造期层状浸染状金矿床矿化特征 50

(三)强烈改造的后期再生型金矿床的矿化特征 51

四、矿石类型与围岩蚀变特征 51

(一)矿石物质成分与矿石类型 51

(二)围岩蚀变 51

第二节 青龙河花岗岩-绿岩带金矿分布特征 52

第三节 典型金矿床特征 54

一、半壁山金矿床 54

(一)控矿地质条件 54

(二)矿床特征 56

(三)围岩蚀变特征 58

(四)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60

(五)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62

(六)矿床成因类型 67

二、苗杖子金矿床 68

(一)控矿地质条件 68

(二)矿床特征 68

(三)围岩蚀变 69

(四)矿床成因类型 69

第四节 金矿的成矿时期及矿质来源探讨 70

一、金的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70

(一)绿岩带金矿的产出特点 70

(二)绿岩带含金岩系与矿石矿化元素、微量元素的相关性 70

(三)成矿物质来源 70

(四)成矿热液来源 70

(五)成矿热液流体迁移沉淀的物化条件 70

二、成矿时期的探讨 71

(三)方法组合 72

(二)找矿标志 72

(一)地质特征 72

二、综合找矿模型研究内容与方法 72

一、综合找矿模式的建立 72

第一节 成矿预测远景区选择 72

第五章 青龙河花岗绿岩带型金矿的评价及成矿预测 72

(一)异常模型 72

(二)地球物理特征 73

(三)地球化学 73

(四)重矿物特征 73

一、×××I类成矿远景区 74

(三)矿床特征 74

(二)地质特征 74

(一)分布范围 74

(一)I类远景区 74

第二节 成矿远景区特征及评价 74

(三)Ⅲ类远景区 74

(二)Ⅱ类远景区 74

三、成矿远景区的分类 74

(四)物化探特征 75

(三)物化探特征 76

(六)与已建模型对比 76

(五)重矿物特征 76

(一)地质特征 77

(二)矿床特征 77

二、×××Ⅱ类成矿远景区 77

(二)物化探及重矿物特征 78

(二)物化探特征 78

(一)地质特征 78

五、×××Ⅲ类成矿远景区 78

(三)矿化特征 78

四、××Ⅲ类成矿远景区 78

(一)地质特征 78

(三)矿化特征 78

(二)物化探特征 78

(一)地质特征 78

三、×××一带Ⅱ类成矿远景区 78

第三节 靶区圈定及工作建议 79

结论 82

主要参考文献 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