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现代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晓文等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1732678
  • 页数:4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学教材,内容涉及心理学流派等历史介绍、心理的神经基础、意识状态、感知觉、记忆、思维、智力、情绪情感、动机、人格、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等。
《现代心理学》目录

引 言:心理学——一门引人入胜的学问 1

三、情绪状态伴随着生理唤醒 25 1

目录 1

第一章心理学流派 1

第一节行为主义 3

一、踌躇满志的树旗人:华生 3

二、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 6

三、对行为主义的评价及行为主义的后期发展 9

第二节精神分析 13

一、惊世骇俗的创造者:弗洛伊德 13

二、心理动力与里比多 14

三、潜意识理论 17

四、人格理论 20

五、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 22

第三节人本主义 24

一、第三思潮:以人为本 24

二、马斯洛的理论 26

三、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 29

第四节格式塔学派与信息加工理论 35

一、魏特默的历史性之旅 35

二、格式塔与知觉的整体性 36

三、心物同型论 39

四、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 41

五、评价:贡献与局限 43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 46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7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47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48

三、周围神经系统 48

四、中枢神经系统 49

第二节左右脑的功能 53

一、脑功能定位研究 53

二、“裂脑人”研究 54

三、半脑人研究 56

四、左右脑关系研究 57

第三节脑功能的开发 57

一、右脑开发与全脑革命 58

二、脑功能开发的基本途径 60

第三章意识状态 65

第一节概述 65

一、什么是意识 65

二、意识层次 66

三、不同意识状态的信息加工 67

一、注意的一般概念 69

第二节注意 69

二、注意的种类 72

三、注意特征 74

四、调节注意的规律 76

第三节非意识状态 80

一、白日梦状态 80

二、睡眠状态与梦 80

三、催眠状态 88

四、药物导致的意识状态 96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99

一、心理学视野里的感觉和知觉 99

第一节概述 99

二、感知觉形成 102

三、感知觉种类 103

四、感觉刺激剥夺的影响 105

一、感受性 109

第二节主要的感知觉现象 109

二、感受性变化 112

三、视觉 116

四、听觉 123

五、空间知觉 126

六、时间知觉 128

第三节知觉加工倾向 129

一、知觉的完形倾向 129

二、知觉的恒常倾向 131

三、知觉的意义倾向 132

四、知觉的形—基倾向 136

第四节知觉学习 139

一、知觉学习过程 139

二、知觉学习机制 140

第五章记忆 145

第一节概述 145

一、心理学视野中的记忆 145

二、记忆在心理生活中的作用 146

三、记忆研究的不同取向 148

第二节记忆中的信息加工 149

一、记忆的三级加工 149

二、工作记忆 151

三、记忆与编码加工水平 152

四、信息提取 155

第三节长时记忆的信息储存 160

一、记忆保持中的加工 160

五、元记忆 160

二、长时记忆的分类储存 164

三、表象 165

四、陈述记忆与程序记忆 167

五、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 168

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169

第四节遗忘 170

一、遗忘的积极意义 170

二、遗忘规律 171

三、遗忘的原因 172

第六章思维 177

第一节概述 177

一、思维的基本特征 177

二、思维的主要凭借 179

三、思维的角度 184

第二节抽象思维 189

一、抽象思维的表征单元 189

二、在掌握知识中形成抽象思维 193

第三节解决问题 197

一、问题形成 197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201

三、影响解决问题的思维现象 205

一、创造性思维的阶段 209

第四节创造性思维过程 209

二、顿悟 210

三、形成顿悟的能力 211

第七章智力 214

第一节概述 214

一、什么是智力 214

二、智力测量 216

三、智力的先天性和后天性探讨 222

第二节智力构成 225

一、智力的一般性因素 225

二、智力的多因素 227

三、智力构成的信息动态加工观 228

四、创造力 235

第三节智力发展 239

一、智力发展的趋势 239

二、智慧发展的建构学说 241

三、促进创造力发展 244

第八章情绪与情感 247

第一节概述 247

一、情绪与情感的一般含义 247

二、情商与情智 249

第二节情绪理论 253

一、情绪外周说 253

二、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255

三、情绪的动力定型说 259

四、情绪认知理论 261

第三节情绪、情感与认知 264

一、知、情关系的研究 264

二、情感的非理性特征 265

三、情感的理性特征 267

四、情感如何影响认知 268

第四节情绪与情感的基本形式 269

一、情绪状态 269

二、情感类型 272

第五节情绪、情感与人格发展 276

一、情绪、情感在人格中的核心作用 276

二、依恋的形成为人格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 277

三、情感创伤:早期剥夺与未完成情结 280

四、情感的应对与身心的健康 284

五、情感的感受性与人格的丰富 286

第九章动机 293

第一节概述 293

一、动机的性质 293

二、动机和本能 294

三、动机作用形成机制 296

四、动机强度与作用绩效 299

第二节基本需要和动机类型 300

一、生理需要 300

二、探究需要 303

三、交往需要 305

四、成就需要 308

五、自我认可的需要 310

六、主要的学习动机 311

第三节需要的动态变化 312

一、需要的冲突及其类型 312

二、需要的融合转化 314

三、需要的递进性变化 314

四、需要的退行性变化 318

第四节促进学业动机 319

一、心理学流派的动机观点 319

二、自我觉知的动机作用 321

三、自我需要和信念的动机作用 324

四、环境影响与主观需要的交互作用 328

一、人格及其相关概念 333

第十章人格 333

第一节概述 333

二、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334

三、人格评鉴 336

第二节气质研究 340

一、气质类型 340

二、气质的生理机制 346

三、气质类型的适应特点 351

第三节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355

一、早期经验作用 355

二、人格之意向建构 362

三、人格之认知建构 368

第十一章人际关系心理 373

一、人际知觉的主要心理效应 374

第一节人际知觉的形成 374

二、印象整饰与人际知觉 379

第二节人际互动心理 382

一、人际吸引 382

二、从众心理 385

三、合作与竞争 387

第三节态度及其转变 389

一、态度概述 389

二、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391

第一节概述 399

一、压力及其反应 399

第十二章压力、应对与适应 399

二、压力与健康 402

三、应对和应对策略 403

四、适应 405

第二节压力源与压力反应 406

一、压力源 406

二、压力的主要反应 411

第三节应对策略 416

一、灵活使用应对策略 416

二、应对压力反应 421

第四节适应生活 429

一、人际交往适应 429

二、青春期适应 432

三、适应生活挫折 43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