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毒与健康
病毒与健康

病毒与健康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滨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553258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流感、麻疹、腺病毒、呼吸道病毒等病毒性疾病的传染源、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控制与预防等内容。
《病毒与健康》目录
标签:主编 病毒

第一章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与分类 1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1

目录 1

一、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2

二、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3

第二节病毒的增殖 5

一、病毒复制周期 5

二、病毒增殖的异常现象 7

一、病毒变异的类型 8

第三节 病毒遗传与变异 8

二、病毒遗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 9

第四节 病毒的抵抗力 10

一、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 10

二、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 10

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 11

第二章病毒的感染 13

一、病毒的传播途径 13

二、病毒感染类型 14

三、病毒的致病机制 15

一、天然免疫 18

第三章抗病毒免疫 18

二、获得性免疫 19

第四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法 22

一、形态学检查 22

二、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 22

三、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鉴定指标 23

四、病毒成分的检测 24

五、血清病毒抗体的检测 25

一、化学药物疗剂 27

第五章病毒病的治疗、控制与预防原则 27

第一节 病毒病的治疗 27

二、干扰素及其诱生剂 31

三、免疫球蛋白 32

四、中草药的抗病毒作用 32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原则 32

一、预防措施原则 32

二、控制措施原则 34

第一节 简介、历史背景 39

第六章流感病毒 39

第二节 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性 40

第三节 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41

一、有极强的传染性和传染源 42

二、对儿童及少年有较强的威胁 42

三、有很强的季节性 42

四、受人体免疫力影响小 42

五、流行特征 42

第四节 实验室诊断 43

一、流感与下列疾病的鉴别 44

第五节 传播机制 44

第六节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 44

二、实验室检查 45

第七节 临床症状和并发症 45

一、肺部并发症 46

二、肺外并发症 46

第八节控制和预防 46

一、疫苗 47

二、抗病毒药物 48

第十节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49

第九节 流行性感冒与感冒的区分 49

第七章麻疹病毒 50

第一节 概述 50

第二节 病毒学特征 51

一、形态与结构 51

二、病毒的基因 51

三、麻疹病毒的稳定性 51

二、人群易感性 52

三、麻疹的流行特征 52

四、宿主范围 52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52

第三节麻疹的流行病学 52

第四节 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 54

一、发病机理 54

二、临床症状 55

三、并发症 56

二、鉴别诊断 58

第五节疾病诊断 58

一、诊断分类 58

三、实验室诊断 59

第六节 治疗 59

一、治疗原则 59

四、疗效及预后 60

第七节 免疫及预防 60

一、免疫反应 60

三、对症治疗 60

二、一般护理 60

二、免疫预防 61

三、疾病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62

第八章腺病毒 63

第一节概述 63

第二节 病毒学特征 64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 64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 64

第三节流行病学特征 65

一、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65

二、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66

一、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 67

第四节 临床与免疫 67

二、免疫学 68

第五节 病毒感染的诊断及防治 69

一、实验室诊断 69

二、控制、预防和治疗 71

第六节 尚未解决的问题 72

第二节病毒学特征 74

一、形态和大小 74

第一节 简介 74

第九章呼吸道合胞病毒 74

二、化学组成 75

三、分子组成 75

四、对理化因素的稳定性 75

五、抗原性 75

六、病毒的繁殖 75

二、传播途径 76

一、传染源 76

第三节 流行病学 76

七、宿主范围 76

三、人群易感性 77

四、流行特征 77

五、自然与社会因素 78

第四节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 78

一、临床表现 78

第五节 免疫和发病机制 79

一、RSV感染的免疫 79

二、实验室诊断 79

二、发病机制 80

第六节 预防和治疗 81

一、预防 81

二、治疗 82

第七节 尚未解决的问题 83

第十章单纯疱疹病毒 84

第一节 简介和背景 84

四、动物和组织细胞对HSV的敏感性 85

三、稳定性 85

一、大小和形态 85

第二节 病毒学特征 85

二、核酸 85

五、病毒的繁殖 86

第三节 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86

一、致病机制 86

二、临床表现 86

第四节 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87

一、地理分布 87

一、直接检查单纯疱疹病毒 88

二、病毒分离及鉴定 88

二、时间分布 88

第五节 实验室诊断 88

三、人群分布 88

三、血清学诊断 89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 89

第六节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89

二、免疫反应 90

一、HSV的主要抗原 90

第七节 免疫学特性 90

第八节 治疗、控制和预防 91

一、药物治疗 91

二、阻断传染 92

三、疫苗 92

第九节 尚未解决的问题 93

第十一章EB病毒 94

第一节概述 94

第二节 病毒学特征 94

一、EB病毒的形态及结构 94

二、EB病毒的感染与繁殖 95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 96

一、流行与分布 96

二、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96

第四节 免疫学 97

三、复发性感染 98

二、持续性感染 98

第五节致病性 98

一、原发性感染 98

第六节 实验室诊断 100

一、EB病毒培养 100

二、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中EBV核抗原的检测 100

三、嗜异性抗体凝集试验 101

第七节 防治原则 101

一、EB病毒感染的预防 101

二、病毒疫苗的应用和发展 101

第八节 尚未解决的问题 102

三、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治疗 102

第十二章虫媒病毒 103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103

一、简介和历史背景 103

二、病毒学特征 104

三、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105

四、实验室诊断 106

五、传播机制 107

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07

七、免疫学 108

八、预防控制及治疗 109

九、尚待解决的问题 110

第二节 森林脑炎 110

一、简介和历史背景 110

二、森林脑炎病毒学特征 111

三、森林脑炎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112

四、实验室诊断 112

六、森林脑炎的传播源和传播媒介 113

五、传播机制 113

七、免疫学 114

八、控制预防及治疗 114

九、今后尚待解决的问题 114

第三节 西尼罗脑炎 115

一、简介和历史背景 115

二、病毒学特征 115

三、流行病学特征 115

四、实验室诊断 116

五、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17

六、免疫学 118

七、治疗及预防控制 119

八、尚未解决的问题 119

第十三章冠状病毒 120

第一节 概述与历史背景 120

第二节 病原学 121

一、形态与结构 121

二、化学组成 121

五、易变异 122

三、对理化因子耐受性 122

四、病毒复制 122

六、冠状病毒的致病性 123

七、培养特性 124

八、抗原性及型别 124

第三节发病机理 125

第四节 临床表现 126

第五节 流行病学 126

第七节 实验室诊断 127

一、标本的收集和处理 127

第六节 鉴别诊断 127

二、病毒分离 128

第八节预防与治疗 128

第九节 冠状病毒与SARS关系 129

第十节 尚未解决的问题 130

第十四章病毒性肝炎 131

第一节 甲型肝炎 131

一、简介、历史背景 131

二、病毒学特征 132

三、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132

四、实验室诊断 133

五、传染源 133

六、传播途径 134

七、致病机理与免疫 134

八、甲型肝炎的治疗原则 134

第二节 乙型肝炎 135

一、乙型肝炎的简介、历史背景 135

九、甲型肝炎的预防 135

二、乙型肝炎病毒学特征 136

三、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138

四、乙型肝炎的传染源 139

五、HBV的传播途径 139

六、HBV的致病机理和免疫性 140

七、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 141

八、乙型肝炎的预防 141

二、丙肝病毒学特征 142

三、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 142

一、简介、历史背景 142

第三节 丙型肝炎 142

四、致病机理与免疫性 143

五、实验室诊断 143

六、丙型肝炎的传染源 144

七、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144

八、丙型肝炎治疗原则 144

九、丙型肝炎的预防 144

三、丁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布 145

二、丁型肝炎的病毒学特征 145

第四节 丁型肝炎 145

一、简介、历史背景 145

四、丁型肝炎的传染源 146

五、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146

六、HDV的致病机理与免疫性 146

七、丁型肝炎的治疗原则 147

八、丁型肝炎的预防 147

第五节 戊型肝炎 147

一、历史背景 147

三、戊型肝炎的流行分布 148

二、戊型肝炎的病毒学 148

四、戊型肝炎的传染源 149

五、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149

六、戊型肝炎的人群易感性 149

七、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150

八、戊型肝炎的预防 150

第六节 庚型肝炎 150

一、简介、历史背景 150

二、庚型肝炎病毒学特征 150

四、庚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151

三、庚型肝炎的流行状况 151

六、庚型肝炎的预防 152

第七节 新型肝炎病毒 152

一、TTV(经输血传播性肝炎病毒)和TTV肝炎 152

二、TTV肝炎的流行病学 152

五、庚型肝炎的治疗原则 152

第八节 尚未解决的问题 153

第一节概述 154

第二节病原学特性 154

第十五章人类巨细胞病毒 154

第三节 致病机制 155

第四节 流行病学 156

一、传染源 156

二、传播途径 157

三、易感人群 157

第五节 临床表现 157

一、相关报道 157

二、临床表现 158

一、病毒学检查 160

第六节诊断 160

三、实验室诊断依据 162

四、活动性感染检测结果 162

五、结果评价 162

六、鉴别诊断 162

二、血清学检查 162

第七节 治疗及预防 163

一、治疗 163

二、预防 163

第八节 尚待解决的问题 163

第十六章腮腺炎病毒 165

第一节 简介、历史背景 165

第二节 病毒学特征 166

二、地区分布 167

三、时间分布 167

四、人群分布 167

一、流行形式 167

第三节 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167

第四节 实验室诊断 168

第五节 传播机制及传染源 169

一、传播机制 169

二、传染源、传播途径 170

第六节免疫学 170

一、诊断 171

第七节 治疗、控制、预防 171

二、治疗 172

三、常见并发症 172

四、预防与控制 173

第八节 尚未解决的问题 174

第十七章狂犬病病毒 176

第一节 简介、历史背景 176

第二节病毒学特点 176

第三节 流行病学分布 177

二、传播途径 178

第五节 狂犬病的致病机理和免疫性 178

一、传染源 178

第四节 狂犬病的传染源 178

第六节 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 179

一、血象 179

二、免疫学试验 179

第七节 狂犬病的治疗原则 179

第九节 尚未解决的问题 180

三、暴露后处理和疫苗接种 180

二、暴露前免疫 180

一、加强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 180

第八节 狂犬病的预防 180

第十八章轮状病毒 181

第一节 概述 181

第二节 病毒特征 181

一、形态结构 181

二、基因组结构 182

三、抗原与分类 182

第三节 流行病学 183

四、理化特性 183

一、传染源 184

二、传播途径 184

三、易感人群 184

四、流行特征 185

第四节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185

一、发病机制 18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86

第五节 免疫反应 186

二、临床表现 186

第六节 实验室检查 187

一、常规检查 187

二、病原学检查 187

三、血清学检测 188

第七节 预防与治疗 189

一、治疗 189

二、预防 189

三、疫苗 190

第八节 问题与展望 191

第一节 概述 192

第二节病毒学特征 192

第十九章风疹病毒 192

第三节 流行病学 193

一、传染源 193

二、传播途径 193

三、易感人群 194

四、分布特征 194

一、发病机理 195

二、免疫反应 195

第四节发病机理及免疫反应 195

第五节 临床表现 196

一、获得性风疹(或自然感染的风疹) 196

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 197

三、并发症 198

第六节 实验室诊断 198

一、周围血象 198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99

四、血清抗体检测 199

五、核酸检测 199

三、病毒分离 199

二、快速诊断 199

第七节 治疗及预防 200

一、治疗 200

二、预后 200

三、预防 200

第八节展望 202

第二十章天花病毒 203

第一节 简介、历史背景 203

第二节痘病毒 204

第三节 流行病学 206

一、分布特征 206

二、传播机制 207

三、传染源、传播途径 207

第四节 临床及实验室诊断 208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208

二、实验室诊断 209

第五节 免疫学 209

二、控制 210

一、治疗 210

第六节 治疗、控制、预防 210

三、预防 211

第七节 尚未解决的问题 211

一、牛痘接种问题 211

二、天花病毒保存株的销毁问题 212

三、公共卫生系统薄弱 212

四、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212

第一节 概况 213

第二十一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13

第二节 病毒学特征 214

一、大小和形态 214

二、化学组成及稳定性 214

三、抗原性 214

四、细胞培养与动物感染 215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 215

一、流行性 215

三、季节性 216

四、传染源 216

二、年龄、地区分布 216

五、传播途径 217

六、人群易感性 217

七、致病性和免疫性 218

第四节 临床表现 219

一、水痘 219

一、鉴别诊断 220

二、实验室诊断 220

第五节诊断 220

二、带状疱疹 220

第六节 治疗 222

一、一般治疗 222

二、对症治疗 222

第七节 预防和控制 223

一、传染源的管理 223

二、切断传播途径 224

三、保护易感人群 224

第八节 尚未解决的问题 225

二、古老的疾病 227

一、简介 227

第二十二章脊髓灰质炎病毒 227

第一节 历史背景 227

三、疫苗的诞生 228

四、根除计划 228

五、贫穷、冲突和不信任 228

六、最后阶段 229

七、中国的对策 229

第二节病原学特征 230

一、形态与理化性质 230

三、血清型及抗原特性 231

二、宿主范围和组织培养细胞的敏感性 231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 232

一、传染源 232

二、传播途径 232

三、人群易感性 232

四、流行病学特征 232

第四节 实验室诊断及鉴别诊断 233

一、实验室检查 233

一、自动免疫 234

二、鉴别诊断 234

第五节预防措施 234

二、被动免疫 235

三、隔离患者 235

四、疫点的消毒要求 236

五、做好日常卫生 237

第六节 中国的免疫策略 237

第一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239

一、研究概述 239

第二十三章病毒性出血热 239

二、病毒学特征 240

三、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242

四、实验室诊断 244

五、传播机制 245

六、免疫学 248

七、治疗 249

八、控制、预防 252

第二节 埃博拉出血热 253

九、尚未解决的问题 253

二、临床表现 254

一、病原 254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255

四、诊断 255

五、流行病学特点 256

六、临床治疗 257

七、预防和控制措施 257

第二十四章艾滋病 259

第一节 历史背景 259

第二节 病原体生物学特性 260

第三节 艾滋病病情发展过程 260

一、艾滋病形成过程 260

二、艾滋病临床表现 261

第四节 艾滋病的流行与分布 265

一、国外艾滋病流行动态 265

第五节 艾滋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266

一、传染源及其高危人群 266

二、艾滋病在国内的流行状况 266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67

第六节治疗 270

第七节 预防艾滋病 270

一、策略 270

二、措施 271

第八节 免疫预防 278

一、主动免疫 278

第九节 尚未解决的问题 279

二、被动免疫 279

第二十五章朊病毒 280

第一节朊病毒 280

一、概述 280

二、朊病毒的发现 280

三、病原学特征 281

第二节朊病毒病 282

一、朊病毒病的特点 282

二、羊瘙痒病 283

三、疯牛病 283

四、人类颤抖病(Kuru病) 285

五、克-雅氏病 286

六、新变异型克-雅氏病(人类疯牛病) 286

第三节朊病毒病的检测 288

第四节 朊病毒病的治疗和预防 288

第五节 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 289

第二十六章病毒与肿瘤 290

第一节DNA肿瘤病毒 290

一、DNA肿瘤病毒简介 290

三、疱疹病毒 291

二、腺病毒 291

四、人乳头瘤病毒(HPV) 295

第二节 RNA肿瘤病毒 299

一、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与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 299

(ATLL) 299

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相关肿瘤 302

三、腺肿瘤病毒与乳腺癌 305

四、结束语 306

第二十七章病毒与心血管疾病 307

二、发病机制 308

第一节病毒性心肌炎 308

一、病因 308

三、病理生理 309

四、临床表现 310

五、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型 310

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11

七、诊断 312

八、鉴别诊断 313

第二节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314

一、病因 314

十、预后与转归 314

九、治疗 314

二、临床表现 315

三、实验室检查 315

四、诊断 315

五、鉴别诊断 316

六、治疗 316

二、病理生理 31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17

第三节 扩张型心肌病 317

七、预后 317

三、临床表现 318

四、实验室检查 318

五、诊断 319

六、鉴别诊断 319

七、治疗 320

三、克山病 321

二、先天性心脏病 321

一、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 321

第四节 其他相关疾病 321

八、预后 321

四、川崎氏病 322

第二十八章病毒与出生缺陷 323

第一节 什么是出生缺陷 323

一、先天性心脏病 323

七、染色体异常 324

六、肾脏和泌尿道畸形 324

五、眼畸形 324

四、脑和脊髓畸形 324

三、骨骼肌肉系统畸形 324

二、消化道畸形 324

第二节 哪些病毒引起出生缺陷 326

一、风疹病毒感染 326

二、单纯疱疹病毒 329

三、巨细胞病毒 331

四、乙型肝炎病毒 333

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35

六、与出生缺陷有关的其他病毒 336

第三节 如何防止出生缺陷 337

一、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338

二、怀孕前的准备工作 338

三、怀孕时的注意事项 338

四、产前诊断 339

五、宫内治疗 339

第四节 待解决的问题 339

参考文献 3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