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生物化学检验  理论与临床
生物化学检验  理论与临床

生物化学检验 理论与临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705641X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体现了“三基、四新、五性”,并结合了临床医学检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具全面、系统、新颖性于一体的特点。读者对象为医学生。
《生物化学检验 理论与临床》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生物化学检验的现状和特点 1

二、生物化学检验的临床应用 2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 3

第二章 糖及其代谢紊乱 4

第一节 糖代谢 4

一、血糖的动态平衡 4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 5

第二节 高血糖症及糖尿病 6

一、糖尿病的概念及分型 6

二、几种类型糖尿病的特点 7

三、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 8

四、糖尿病的诊断 9

第三节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11

一、血糖的测定 11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 12

三、尿糖的测定 13

四、糖化蛋白的测定 13

五、胰岛素、胰岛素原和C肽的测定 14

六、酮体的测定 16

七、乳酸、丙酮酸测定 16

八、血清1,5-脱水山梨醇测定 16

九、糖尿病的控制与监测 17

第四节 低血糖症 17

二、餐后低血糖 18

一、空腹低血糖症 18

四、低血糖的诊断 19

第五节 糖代谢的先天异常 19

一、糖原累积病 19

二、半乳糖血症 19

三、低血糖的实验室检查 19

三、果糖代谢异常 20

四、糖分解代谢途径的先天异常 21

第六节 糖类检查项目选择的原则与评价 22

一、血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4

二、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24

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 24

第三章 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紊乱 24

第二节 血浆蛋白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26

一、血清总蛋白 26

二、前清蛋白 27

三、清蛋白 27

四、α1-抗胰蛋白酶 28

五、α1-酸性糖蛋白 29

六、结合珠蛋白 29

七、α2-巨球蛋白 30

八、铜蓝蛋白 30

九、转铁蛋白 31

十一、C-反应蛋白 32

十、β2-微球蛋白 32

十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33

第三节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34

一、电泳技术 34

二、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35

三、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36

第四节 蛋白质实验室检查 37

一、血清总蛋白测定 38

二、血清清蛋白测定 40

三、血清蛋白电泳 41

四、免疫化学法 42

第五节 氨基酸代谢及其实验室检查 42

一、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紊乱 43

二、含硫氨基酸代谢紊乱 46

三、氨基酸与临床营养 47

四、氨基酸测定 48

第四章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 51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 51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51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52

第二节 载脂蛋白 53

一、载脂蛋白的生理功能及特点 53

二、载脂蛋白基因结构与表型 54

第三节 脂蛋白受体 55

一、LDL受体 56

二、VLDL受体 57

三、清道夫受体 58

第四节 脂蛋白代谢 59

一、外源性脂质代谢 59

二、内源性脂质代谢 59

第五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 61

一、高脂蛋白血症 61

二、低脂蛋白血症 63

三、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64

四、家族性高脂血症与冠心病 66

五、高脂蛋白血症的防治策略 67

第六节 脂质和脂蛋白测定方法学评价 68

一、血浆脂质测定 69

二、血浆脂蛋白测定 69

三、血浆载脂蛋白测定 71

四、血脂测定须知 71

五、血脂分析的临床应用 73

第五章 诊断酶学 75

第一节 酶学概述 75

一、酶的概念、结构及功能 75

二、酶的命名、分类及编号 76

第二节 血清酶 77

一、血清酶的来源 77

二、血清酶的去路 77

三、血清酶的生理变异 78

四、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 79

第三节 酶活性测定 80

一、酶促反应动力学 80

二、酶活性测定技术 82

三、酶活性浓度的测定 83

四、酶活性浓度的单位 86

五、酶的免疫化学测定 87

第四节 同工酶及亚型的测定 88

一、同工酶的概念及分类 88

二、同工酶的分析方法 89

第五节 常用血清酶及其同工酶测定和应用 91

一、转氨酶及其同工酶 92

二、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93

三、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94

四、单胺氧化酶 95

五、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和亚型 96

六、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97

七、酸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99

八、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100

九、脂肪酶测定 101

十、胆碱酯酶测定 102

十一、酶学检测项目的选择及应用 103

第一节 水代谢紊乱 105

一、水平衡 105

第六章 体液和酸碱平衡紊乱 105

二、水平衡紊乱 106

第二节 钾、钠、氯代谢紊乱 107

一、钠平衡代谢紊乱 108

二、钾平衡代谢紊乱 109

三、氯平衡代谢紊乱 111

四、体液钠、钾、氯的实验室检查及方法学评价 112

第三节 血液气体分析的基本知识 113

一、血液气体特性 113

二、血液气体运输 114

三、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常用指标与参数 116

四、血气分析仪 119

一、酸碱平衡的调节 122

第四节 酸碱平衡及其紊乱 122

二、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123

三、酸碱平衡紊乱的分析步骤 123

四、各型酸碱平衡紊乱 127

第七章 骨代谢的生物化学检验 135

第一节 骨的组成与骨代谢 135

一、骨的组成 135

二、骨的代谢 136

第二节 钙、磷、镁代谢及其紊乱 137

一、钙的代谢 137

二、磷的代谢 138

四、激素对钙、磷和骨代谢的调节 139

三、镁的代谢 139

五、钙、磷、镁的代谢紊乱 141

六、钙、磷、镁的实验室检查 142

第三节 骨代谢标志物与代谢性骨疾病 143

一、骨代谢标志物 143

二、代谢性骨疾病 145

第四节 骨代谢的实验室检查 147

一、骨代谢相关激素测定 147

二、骨代谢标志物测定 148

第八章 微量元素及其代谢紊乱 150

第一节 概述 150

一、基本概念 150

三、生物学特性与功能 151

二、代谢概况 151

第二节 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 152

一、铁代谢及其紊乱 152

二、锌代谢及其紊乱 153

三、碘代谢及其紊乱 154

四、硒代谢及其紊乱 155

五、铜代谢及其紊乱 156

六、锰代谢及其紊乱 157

七、铬代谢及其紊乱 158

八、钴代谢及其紊乱 159

九、其他必需的微量元素 159

十、有害的微量元素 160

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检测与评价 161

一、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62

二、样品的预处理 163

三、测定方法 163

第九章 肝功能的生物化学检验 165

第一节 概述 165

一、肝脏的组织结构特点 165

二、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165

第二节 胆汁酸代谢和胆汁酸代谢紊乱 166

一、概述 166

二、胆汁酸的代谢 167

四、胆汁酸的实验室检查 168

三、胆汁酸代谢紊乱 168

第三节 胆红素代谢与高胆红素血症 169

一、胆红素代谢 169

二、高胆红素血症 170

三、胆红素实验室检查 172

第四节 常见某些肝病的生物化学代谢紊乱 173

一、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173

二、乙醇性肝损害 175

三、肝性脑病 178

四、胆石病 179

五、肝癌 180

一、肝脏分泌与排泄功能试验 183

二、代谢性肝功能实验 183

第五节 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 183

三、肝胆疾病时酶学检查 184

第六节 肝功能检验项目选择原则与评价 185

一、肝脏实验室检查的目的 185

二、肝功能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与组合 185

三、肝脏功能实验的评价 186

第十章 肾功能的生物化学检验 188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生理 188

一、肾脏结构 188

二、肾脏生理功能 189

三、肾脏与尿液生成 189

一、肾脏功能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验 191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 191

二、早期肾脏损伤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 200

第三节 常见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205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205

二、肾病综合征 206

三、肾小管酸中毒 207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 209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 211

六、肾小管间质疾病 212

第十一章 心肌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 214

第一节 概述 214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14

二、冠心病的诊断 215

第二节 冠心病的生物化学危险因素 216

一、血脂异常 216

二、C反应蛋白 217

三、纤维蛋白原 218

四、同型半胱氨酸 218

第三节 心肌损伤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219

一、血清酶标志物 219

二、早期标志物 221

三、确诊标志物 225

四、心肌梗死后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 226

第四节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227

一、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228

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注意事项 229

第十二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232

第一节 概述 232

一、内分泌功能的调控 232

二、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 233

三、激素作用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233

第二节 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学评价 234

一、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234

二、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的评价 236

第三节 下丘脑-垂体激素 236

一、下丘脑激素 236

二、垂体激素 237

三、生长激素及其代谢异常 238

第四节 甲状腺激素 240

四、催乳素及其代谢异常 240

一、甲状腺激素的代谢与生理生化功能 241

二、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异常与临床表现 242

三、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242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 246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与生理生化功能 246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异常与临床表现 248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250

第六节 肾上腺髓质激素 252

一、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代谢与生理生化功能 252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代谢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253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代谢异常与嗜铬细胞瘤 253

第七节 性激素 254

一、性激素的代谢与生理生化功能 254

二、性激素的代谢异常与临床表现 256

三、性激素代谢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258

第十三章 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261

第一节 概述 261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261

二、脑脊液的生理和生物化学 262

三、脑屏障及其功能 264

一、神经递质概论 265

二、多巴胺 265

第二节 与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 265

三、去甲肾上腺素 266

四、5-羟色胺 266

五、乙酰胆碱 267

六、γ-氨基丁酸 267

七、谷氨酸 268

八、其他可能的神经递质 268

九、内源性阿片肽 269

第三节 脑脊液的生物化学检验 270

一、蛋白质检查 270

二、酶活性测定 272

三、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测定 274

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75

第四节 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改变 275

二、脱髓鞘疾病 276

三、阿尔茨海默病 276

四、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277

五、锥体外系疾病 277

六、神经肌肉疾病 278

七、精神分裂症 279

八、情感障碍 280

第十四章 妊娠和新生儿生物化学检验 282

第一节 妊娠期的生物化学变化 282

一、妊娠期的代谢变化 282

二、妊娠期的内分泌变化 283

第二节 孕妇与胎儿的健康状况评价 285

一、新生儿生物化学及异常变化 289

第三节 新生儿生物化学及异常变化 289

第十五章 自由基与临床 292

第一节 概述 292

一、自由基的概念 292

二、自由基的性质 292

三、活性氧和氧自由基 293

四、生物体内自由基的作用 294

五、生物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 296

六、NO自由基 299

第二节 自由基代谢紊乱与疾病 301

一、自由基与衰老 301

二、自由基与肿瘤 302

三、自由基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302

四、自由基与动脉硬化 303

五、自由基与眼组织的损伤 303

第三节 自由基的检测与评价 304

一、自由基的直接测定 304

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检测 305

三、抗氧化酶活性检测 306

四、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307

五、NO与NOS的测定 307

第一节 概述 309

一、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的必要性 309

第十六章 治疗药物监测 309

二、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 310

三、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311

四、合理应用治疗药物监测 313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及有关常数的含义 314

一、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 314

二、房室模型 316

三、动力学过程 316

四、表观分布容积 317

六、清除率 318

七、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18

五、半寿期 318

八、生物利用度 319

九、稳态血药浓度 319

一、常用标本及采集 320

二、取样时间 320

第三节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及其评价 320

三、样品预处理 321

四、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及评价 322

第四节 常用药物浓度监测 324

一、强心甙类药物 324

二、抗癫痫药 325

三、环孢素 326

四、茶碱 328

五、抗躁狂情感稳定药 328

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30

七、抗心律失常药 330

第十七章 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中的应用 332

第一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 332

一、连续流动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332

二、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333

三、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333

四、干化学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336

第二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及评价 337

一、自动化程度 337

二、应用范围 337

三、分析效率 337

五、其他性能 338

第三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及参数设置 338

一、分析方法的种类 338

四、精度与准确度 338

二、自动生化分析仪实验参数的设置 340

三、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实验室管理 341

第四节 常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介绍 342

一、日立(HITACHI)系列自动生化分析仪 342

二、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Coulter)Synchron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44

三、奥林巴斯(OLYMPUS)AU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45

四、雅培(ABBOTT)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46

五、德灵DIMENSION?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346

六、罗氏CobasIntegra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47

七、其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47

第一节 全面质量控制 349

一、全面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349

第十八章 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 349

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351

第二节 室内质量控制 352

一、质控品 352

三、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52

二、设定质控图的均值和控制限 353

三、Levey-Jennings质控图 354

四、Westgard多规则质控法 354

五、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356

第三节 室间质量评价 356

二、室间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357

三、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条件 357

一、室间质量评价的组织形式 357

四、开展室间质量评价的方法 358

五、能力比对分析 359

一、实验室认可的定义 361

二、实验室认可体系 361

第四节 实验室认可 361

综合病例分析 363

主要参考文献 366

中英文索引 367

二、遗传性疾病及新生儿疾病的生化普查 29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