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齐鲁思想文化史  先秦秦汉卷  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
齐鲁思想文化史  先秦秦汉卷  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

齐鲁思想文化史 先秦秦汉卷 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祥才,胡新生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0723616
  • 页数:67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现代女名人传下一篇:华嵒研究
《齐鲁思想文化史 先秦秦汉卷 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目录

目录 1

序 1

第一章 史前至夏商时期的东夷文化 1

第一节 东夷文化的起源 2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东夷文化 6

一、东夷族各部落与山东新石器文化 7

二、原始宗教与礼制观念 17

三、专职巫史与原始的历法、文字 26

第三节 夏商时期的东夷文化 35

一、夏代夷、夏文化的融合 36

二、商文化在山东地区的发展 42

第二章 西周春秋时期的齐鲁思想文化 47

第一节 吕尚与齐学的发轫 49

一、“因其俗,简其礼”的文化宽容政策 51

二、“尊贤上功”的效益意识与功利思想 55

三、大力发展工商业的思想 60

四、齐国兵学的创始 63

五、重视刑罚与法纪的思想 66

第二节周公与鲁国早期文化 68

一、“变其俗,革其礼”与“亲亲上恩” 70

二、“明德慎罚”的德治思想 75

三、鲁国早期礼乐文化 84

第三节 齐学初现辉煌——从管仲到晏婴 92

一、管仲的“水本原”论 95

二、管仲的“顺民心”思想与“四维”学说 99

三、管仲的“富民”主张 105

四、管仲的法律思想、军事思想和外交思想 110

五、晏婴的思想特色 115

第四节 儒学的初创与播扬——孔子及其弟子 123

一、孔子的礼学与仁学 126

二、孔子的天命观与鬼神观 139

三、孔子整理古代文献及其意义 144

四、儒学的宗旨与基本特征 153

五、孔门弟子对儒学的发展和传播 157

第五节 春秋后期的齐国兵学与《孙子兵法》 163

一、司马穰苴与《司马法》 164

二、孙武与《孙子兵法》 175

第六节 教育与科技 186

一、西周春秋时期齐鲁地区的教育 186

二、鲁班与扁鹊 191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齐鲁文化 195

第一节 墨学的崛起 197

一、墨学的思想文化渊源 199

二、墨子的十项主张及其思想特色 205

三、墨子重经验重实用的认识论 216

四、后期墨家对墨子思想的发展 219

五、墨学由盛转衰及其历史影响 225

第二节 齐国稷下学术盛极一时 234

一、稷下学宫的建立和发展 235

二、稷下学术事业的高度繁荣 241

三、稷下学者的学术精神 247

第三节 稷下黄老之学 254

一、宋钘、尹文对老子学说的吸收和传播 257

二、慎到、田骈的道法结合理论 262

第四节 弘扬仁学的儒家思孟学派 274

一、子思氏之儒的心性学说与教化学说 277

二、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学说 290

三、思孟学派的政治批判精神 296

第五节 整齐礼学的孙氏之儒 300

一、荀子对各家学说的批判和吸收 302

二、宏大的礼学体系 309

三、荀子与儒家经典的传授 325

第六节 邹衍创立阴阳五行学派 330

一、邹衍学说的思想渊源 331

二、五德终始说的理论结构 339

三、五德终始说的历史影响 347

第七节 兵学争奇斗艳 350

一、吴起 350

二、孙膑 381

第八节 庄子高扬道学 402

一、庄子的里籍与事迹 402

二、庄子的“道”——主观唯心论 403

三、庄子的认识论——从相对主义到虚无主义 406

四、庄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与人生追求 412

第九节 教育、科技与文学艺术 419

一、教育 419

二、科学技术 423

三、文学与艺术 426

一、秦汉时期的齐鲁历史地理 440

第四章 秦与西汉时期的齐鲁文化 440

第一节 齐鲁儒生同秦朝的合作与离异 440

二、秦朝统治下的齐鲁儒生 443

三、“焚书坑儒”后的齐鲁儒生与齐鲁之学 446

第二节 叔孙通定朝仪与汉高帝曲阜祭孔 453

一、“汉家儒宗”叔孙通 453

二、刘邦向儒学的倾斜与曲阜祭孔 461

第三节 齐黄老之学走进汉皇朝庙堂 467

一、曹参慧眼独识黄老之学 467

二、从辕固与黄生的辩论看黄老之学 476

第四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齐鲁文化提升 484

为主流文化 484

一、西汉初年诸子余绪中的齐鲁儒生 484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488

一、公孙弘其人其事 502

第五节 西汉经学中的齐鲁儒生 502

二、经学承传中的齐鲁儒生 507

三、贡禹与匡衡 515

第六节 教育与科技 528

一、教育 528

二、科技 532

第七节 文学与艺术 535

一、文学 535

二、艺术 547

第五章 东汉时期的齐鲁思想文化 551

第一节 东汉经学中的齐鲁儒生 551

一、经学中的今古文之争 551

二、治经学的齐鲁儒生 558

三、曹褒及其礼论 568

四、郎顗与襄楷的阴阳之术 572

一、道教与《太平清领书》 578

第二节 于吉、宫崇与《太平清领书》 578

二、《太平经》的性质与思想 581

第三节 整齐今古文经的郑玄 587

一、郑玄的生平与自我定位 587

二、郑玄的学术成就 594

第四节 东汉末年的社会批判思潮与徐干和仲长统 599

一、乱世中的理性思考者徐干 599

二、儒道互补的仲长统 609

第五节 教育与科技 620

一、教育 620

二、科技 622

第六节 文学与艺术 624

一、文学 624

二、艺术 660

后记 6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