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韵文通论
中国韵文通论

中国韵文通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钟凡著
  • 出 版 社:上海: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36
  • ISBN:7805692998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韵文通论》目录
标签:韵文 通论

第一章 诗经略论 1

一 引言 1

二 诗之义界 1

三 诗之起原 2

四 三百篇之体制 3

(1)赋比兴 4

(2)风雅颂 5

五 风诗背景 6

(1)河西文学 6

(2)河东文学 7

(3)中部文学 7

(4)海滨文学 8

六 三百篇之作风 8

(1)民众文学 9

(2)朝廷文学 9

(3)庙堂文学 10

七 三百篇之艺术及其修词 10

(1)描写——写人,写山水,田园,风雨气候,鸟兽草木, 10

(2)修词——顺叙,对叙,叠叙,叠名,叠调,铺叙,排偶, 10

(3)抒情——感慨,想像,呼告,诘质,设譬,拟人,夸饰, 11

八 用韵 18

(1)起韵——连句韵,间句韵, 18

(2)中韵——同句及连句韵隔句韵, 18

(3)收韵——连句韵,隔句韵,首句不韵,第三句不韵, 19

(4)转韵——二句转韵,末二句转韵,三次转韵,四次转韵, 20

(5)错韵——两韵互协,两韵隔协,三韵以上隔协, 21

(6)空韵——二句空韵,三句空韵, 22

(7)间韵——二句间韵三句以上间韵, 23

九 余论 23

第二章 论楚辞 26

一 引言 26

二 楚辞背景 27

三 屈原生世 28

四 屈原思想及其特性 37

五 楚辞篇目 40

(1)离骚 41

(2)九歌 42

(3)天问 43

(4)九章 43

(5)远游 44

(6)招魂 45

(7)卜居 45

(8)渔父 45

(9)九辨 46

(10)大招 46

六 楚辞艺术及其修词 47

(1)描写——状人,状物, 47

(2)想像 50

(3)抒情——愤激语,委婉语,壮烈语,反复语,回族语,层叠语,反语,希冀语,反诘语,呼问语,相形语,夸饰语, 53

第三章 诗骚之比较 59

一 引言 59

二 诗骚之渊源 59

三 诗骚之背景 61

四 诗骚之体制 62

五 章句之比较 64

六 音律之比较 67

七 思想之比较 70

八 情感之比较 72

九 宗教之比较 74

十 结论 75

第四章 论汉魏六代赋 76

一 赋之义界 76

二 赋之原流 77

三 赋之修词及其技术 79

(1)描写 80

(2)抒情 83

(3)想像 84

四 赋之派别及其流变 85

第五章 论乐府诗 89

一 引言 89

二 乐府原流 90

三 乐府之流变 95

四 乐府之体制 97

(1)郊庙歌辞 98

(2)燕射歌辞 99

(3)鼓吹歌辞 101

(4)横吹歌辞 103

(5)相和歌辞 104

(6)清商曲辞 106

(7)舞曲歌辞 107

(8)琴曲歌辞 109

(9)杂曲歌辞 111

(10)近代曲辞 113

(11)杂歌谣辞 114

(12)新乐府辞 116

五 乐府与古诗 119

六 乐府诗之字句及命题 123

(1)歌 124

(2)行 124

(3)歌行 124

(4)引 124

(5)曲 124

(6)吟 124

(7)辞 125

(8)篇 125

(9)唱 125

(10)调 125

(11)怨 125

(12)叹 125

七 乐府诗之歌法 125

(1)散声 126

(2)和曲 126

(3)送声 127

八 乐府之派别 131

(1)典正派 132

(2)绮丽派 133

(3)悲慨派 134

(4)劲健派 135

(5)奥?派 136

(6)俚质派 137

九 余论 138

第六章 论汉魏讫隋唐古诗 140

一 引言 140

二 古诗体制 140

(1)楚辞体 141

(2)前期古诗 141

(3)後期古诗 141

三 五古起原 142

四 七古起原 145

五 古诗之流变 147

六 古诗之修词 152

(1)起句 152

(2)偶句 153

(3)对照句 154

(4)排句 154

(5)反复句 155

(6)叠句 156

(7)练字 157

七 古诗之艺术 158

(1)描写—写人,写景,状物 158

(3)记事——悲愤派,问题派, 162

(3)抒情——哀伤,愁怨,惭感,愤激,壮烈,委婉,希骥, 168

(4)想情 171

第七章 论唐人近体诗 174

一 近体诗之起原 174

(1)五七律 175

(2)五七绝 176

(3)排律 178

二 近体诗之声律 178

(1)五言正格 180

(2)五言偏格 181

(3)七言正格 182

(4)七言偏格 183

(5)折腰体 184

(6)?体 185

(7)五绝——平起顺黏格,仄起顺黏格,平起偏格,仄起偏格 185

(8)七绝——平起顺黏格,仄起顺黏格,平起偏格,仄起偏格 186

三 近体诗之修词及其艺术 186

(1)字法 187

(2)句法 189

(3)隶事 191

(4)章法 192

(5)绝句诗之章法 194

(a)关於设譬者——直喻例,隐喻例, 194

(b)关於空间者——遥忆例,特著例 195

(c)关於时间者——推进例,重提例,追忆例 196

(d)对照——时间对照,空间对照 197

(e)问答——唤起例,余韵例,答问例 198

(f)句调——对结例,叠字例 200

(6)描写 201

(7)想像——拟人例,设想例,想像例 204

四 近体诗之派别 205

(a)初唐派 207

(1)四条 207

(2)沈,宋 207

(3)陈子昂,张九龄 208

(b)盛唐派 208

(1)杜甫 208

(2)李白 附李杜优劣论 209

(3)王李高岑四子 210

(c)中唐派 211

(1)大历十子 211

(2)韩愈 211

(3)韦应物,柳宗元 212

(4)储光羲 212

(5)孟郊,贾岛 212

(6)元稹,白居易 212

(7)李贺 213

(8)卢同,刘义 214

(9)张籍,王建 214

(d)晚唐派三十六体 214

(e)结论 215

五 各体之品藻 216

(1)五律 217

(2)七律 219

(3)五言长律 220

(4)七言歌行 220

(5)五七绝 221

六 五七言之比较 223

第八章 论唐五代及两宋词 226

一 词之起原 226

(1)诗余说——三百篇之余,乐府之余,绝句之余 227

(2)新声说 228

(3)由五七言绝诗变为词者——词式之同於五言诗者,词式之同於七言诗者,离合五七言诗而为词者,增减五七言诗而为词者,填泛声,和声於五七言诗而为词者,由六言诗嬗变之词 229

(4)由新声谱词者 235

二 词之体制 236

(1)令 238

(2)引,近 238

(3)慢曲 238

(4)犯调 238

(5)法曲 239

(6)大曲 239

(7)曲破 240

(8)传踏 240

(9)鼓吹曲 240

(10)诸宫调 241

(11)赚词 242

(12)杂剧词 242

(13)摘遍 242

(14)序子 243

(15)叠韵词 243

(16)联章词 244

三 词之声律 245

(1)音律——宫调,犯调 245

(2)词谱——制腔,结声,过腔 247

(3)填词——平仄四声,阴阳,韵 251

四 词之修词 255

(1)字法——名字,动字,状字,叠字,虚字,衬字 255

(2)句法——起句,结句,转换句,对句,叠句,衍词,用事,?句 262

(3)章法——呼应法,映带法,点染法,推进法,离合法层深法 271

五 词之艺术 275

(1)描写——写人,咏物,写景 275

(2)抒情——高澹语,壮烈语,迷离语,决绝语,险丽语,本色语 280

(3)想像——拟人例,设譬例,联想例,想像例 282

六 词家之派别 285

(a)隋唐 286

(1)李白 286

(2)温庭筠 287

(b)五代 288

(1)韦庄 288

(2)冯延己 289

(3)南唐二主 289

(c)两宋 290

(1)晏殊及子几道 291

(2)欧阳修 292

(3)柳永 292

(4)张先 293

(5)苏轼 293

(6)贺铸 295

(7)秦观,黄庭坚 295

(8)周邦彦 296

(9)辛弃疾 附苏辛之比较 298

(10)姜? 300

(11)史达祖 301

(12)吴文英 302

(13)周密 303

(14)张炎 304

(15)王沂孙 305

七 余论 306

第九章 论金元以来南北曲 313

一 曲之原流 313

(1)宋杂剧词 314

(2)金院本 314

(3)鼓子词,?弹词,连厢词 315

(4)元杂剧 315

(5)明传奇 316

(6)词曲之沿革 316

(a)曲之宫调牌名多本於词 317

(b)曲之体制多本於词 317

二 曲之体制 319

(a)小令 320

(1)摘调 320

(2)重头 320

(3)带过曲 320

(4)集曲 320

(5)演故事者 321

(b)套数 321

(1)寻常散套 322

(2)重头加尾声 322

(3)无尾无者 322

(c)杂剧 322

(1)一本四折 322

(2)一折一调韵 323

(3)楔子 324

(4)一人独唱 325

(5)题目,正名 325

(d)传奇 326

(1)出目 326

(2)每出无一定之宫调,且许换韵 326

(3)破一人独唱之例 327

(4)楔子 327

(5)下场诗 327

三 南北曲之声律 327

(1)宫调 329

(2)调名 331

(3)北曲套数 332

(4)南北合套 337

(5)南词套数 338

(6)犯调 339

(7)排场及剧情 340

(8)声韵 342

(9)衬字 343

四 曲之修词 344

(1)字法 344

(a)用字 344

(b)衬字 345

(c)务头 346

(d)重字 347

(e)闭口字 347

(f)叠字 348

(g)字音 349

(2)句法 349

(a)叠字句 353

(b)叠句 355

(c)排句 355

(d)比较句 356

(e)对偶——扇而对,重叠对,救尾对 356

(f)末句 360

(g)用事 364

(3)章法 366

(a)立主脑 366

(b)密针线 367

(c)减头绪 368

(d)避重复 369

五 曲之艺术 370

(1)描写——写人,写景,咏物 370

(2)叙事 378

(3)抒情—悲伤语,愁怨语,雄健语,委宛语,旷达语,本色语 382

(4)想像——设想,想像 389

六 南北曲之派别 390

(A)北曲 391

(1)关汉卿 392

(2)王实甫 393

(3)白朴 394

(4)马致远 395

(5)郑光祖 396

(6)宫天挺 397

(7)乔吉甫 397

(8)张可大 398

(9)沈和 398

(B)南曲 399

(1)高明 400

(2)王九思 401

(3)梁辰鱼 402

(4)汤显祖 402

(5)沈璟 403

(6)李开先 405

(7)郑若庸 405

(8)徐渭 406

(9)阮大铖 406

(C)清代曲家 408

(1)吴伟业 408

(2)李玉 409

(3)尤侗 410

(4)李渔 410

(5)洪升 411

(6)孔尚任 411

七 余论 4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