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抗战中的中国政治
抗战中的中国政治

抗战中的中国政治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
  • 出 版 社: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
  • 出版年份:1957
  • ISBN:
  • 页数:452 页
图书介绍:
《抗战中的中国政治》目录

第一编 目前政治机构的弊端与变更 3

一 最高级的行政机构中所见弊端的形形色色 3

(一)铺床迭架的机构 3

(二)法制由个人的感情定夺 6

(三)公务员的来源是私人荐引 6

(四)吓人听闻的兼差兼薪 9

(五)官样文章的行政计划 10

(六)等于具文的法令 11

(七)无人遵守的办公时间 12

(八)人力、时间与物质的可痛浪费 12

(九)劳逸不均与待遇不公 14

(十)漫无标准的裁员 15

(十一)官僚制度所不可免的结果——贪污的横流 16

(十二)腐败的官僚生活总结 17

(一)散漫错杂的机构与互相抵制的系统 21

二 省级行政机构中所见弊端的形形色色 21

(二)沦陷区域现行省制之不当 23

(三)省县职权之失调 25

(四)繁杂的公文手绩与低微的行政效率 26

(五)徒托空言的省主席之一例 27

(六)头重脚轻和以民为壑的财政制度 28

(七)说不清楚的贪污糊涂帐 29

(八)坐以待薪及荒淫无耻的官僚生活 31

三 县级行政机构中所见弊端的形形色色 32

(一)“等因奉此”的官僚机构 32

(二)五光十色的上下级关系 33

(三)县长、胥吏、士豪的狼狈为奸和层层剥削 36

(四)县政腐败的一个缩影 38

(五)无奇不有,无恶不作的若干官僚典型 39

(六)动员民众的枷锁 49

(一)保甲制度是士劣鱼肉平民的工具 51

四 官僚政治的最下层基础——区乡级行政机构 51

(二)区长、联保主任、保甲长以吃人为生活 52

(三)在山有虎、在区有虎 53

(四)宰割民众妨碍抗战的下级罪恶之渊薮 55

五 官僚政治下千篇一律的兵役制度 64

(一)兵役困难的原因鸟瞰 64

(二)敲诈勒索一切灾祸放在贫民身上 65

(三)抓壮丁如捉罪犯 70

(四)把人先打个半死而后来勒索他 71

(五)抽签决定的把戏 72

(六)所谓“抽仇人、免死罪” 73

(七)迫民上梁山的例子 73

(八)有些老百姓被迫乘舟浮于海 77

六 政治掠夺下农民生活的缩影 78

(一)剥肌见髓的农民生活 78

(二)使你无法喘息的重重压榨 79

(三)官吏成了农民的债主 80

七 抗战以来若干行政机构的变更 80

(一)最高国防委员会的设置 80

(二)行政院机构的若干更动 81

(三)战地党政委员会的设立 81

(四)省级行政机构的变更 82

(五)行政督察专员职权的变更 82

(六)二十八年颁布的县各级组织纲要 82

附:评县各级组织纲要 90

八 抗战后若干省区的光明面 99

(一)一种模范的县政 99

(二)乡级政治革新的试验 102

(三)兵役运动的某些开明的方式 104

(一)国民参政会的组织条例 113

第二编 国民参政会的召集及其经过 113

一 国民参政会的组织、职权与成分 113

(二)第一届参政员的党派成分 116

二 国民参政会第一届大会 116

(一)全国各地各界对大会的建议摘录 116

(二)大会的重要决议 128

(三)汪派在第一届大会中的阴谋 133

三 国民参政会第二届大会 133

(一)各地各界对二届大会的建议 133

(二)大会的重要决议 139

(三)汪派在第二届大会中的阴谋 142

四 国民参政会第三届大会 143

(一)舆论界对三届大会的希望摘要 143

(二)大会的重要决议 145

(三)大会对于前两届大会决议实行之审查 147

五 国民参政会第四届大会 148

(一)各界的建议摘要 148

(二)大会的重要决议 150

(三)张一麐代表全体参政员对议长的答词 152

六 国民参政会第五届大会 153

(一)舆论界对五届大会的希望 153

(二)大会的重要决议 156

七 国民政府颁布之省市参议会组织条例 159

第三编 抗战中的民主运动 167

一 黑暗政治与民主政治的两种结果 167

(一)黑暗政治是国难的根源 167

(二)民主政治是统一团结与抗战胜利的基本条件 167

二 抗战发动初时国人关于民主的呐喊 168

(一)弱点首先表现在政治方面 168

(三)需要民力与军力结合 169

(二)需要彻底改造政治机构 169

(四)独裁论的谬误 170

(五)中共提议召集国民会议 171

三 南京失守后,关于党派的问题 171

(一)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见 171

(二)托派奸徒挑拔各党派的团结——所谓“一个党,一个主义”的口号 172

(三)一个老国民党员关于党派问题的见解 173

(四)关于党派问题的一个历史结论 173

四 民主问题的再提起 175

(一)抗战、统一与民主 175

(二)民主与集权 179

(三)关于民主实施的建议 180

五 华北敌后的广大民主运动及民主政治 182

六 国民参政会与民主政治 182

报人争取言论自由的呼声 184

七 为争取言论自由而斗争 184

八 在抗战相持阶段的面前 中共再三呼吁民主政治 185

(一)民主政治是发动全民族一切生动力量的推进机 185

(二)自力更生、准备反攻的主要内容是民主政治 186

九 争取民主政治的宪政运动 187

(一)实行民主宪政的必要 187

(二)能抗战的民众就必能实行宪政 190

(三)政治斗争的新局势 192

(四)实行宪政需要真正的内容 193

(五)宪政运动的三个问题 194

(六)需要大多数起来参加宪政活动 196

(七)广大促进的必要 197

(八)关于国民党中央对宪政运动指示的商榷 199

(九)为新民主主义宪政方向而奋斗 205

一 抗战中的工人运动 209

(一)全国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概观 209

第四编 抗战中的民众运动 209

(二)陕甘宁边区的工人运动 216

(三)晋察冀边区的工人运动 225

(四)晋东南的工人运动 231

(五)晋南的工人运动 237

(六)晋西的工人运动 239

(七)苏鲁的工人运动 241

(八)上海的工人运动 246

二 抗战中的农民运动 252

(一)晋察冀边区的农民运动 252

(二)山西省的农民运动 261

(三)河北省的农民运动及其他 266

(四)山东省的农民运动及其他 271

(五)江苏省的农民运动及其他 274

(六)安徽省的农民运动及其他 276

(七)活跃在浙东前线的农民组织 279

三 抗战中的青年运动 281

(一)陕甘宁边区的青年运动 281

(二)晋察冀边区的青年运动 285

(三)晋东南的青年运动 287

(四)鲁西北的青年运动 290

(五)南昌的青年团体及其工作 291

(六)广西青年的参战潮 291

(七)浙江一支走向民间的青年队伍 292

四 抗战中的妇女运动 294

(一)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运动 294

(二)华北的妇女运动 298

(三)山东省的妇女运动 306

(四)大后方及江南各省的妇女运动 311

(一)一些公开破坏“唤起民众”的典型 316

五 民众运动中的逆流 316

(二)官方所谓“动员民众”的方策以及官办团体种种 325

(三)民众运动的症结 334

第五编 抗日民主政治的模范地区 339

甲 民主的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 339

一 边区民主政治的建设及其特点 339

二 抗战时期的施政纲领与第一届参议会的决议 343

(一)边区抗战时期的施政纲领 343

(二)第一届参议会的决议 346

三 民主政治的最下层 348

(一)乡政权的组织系统 348

(二)乡政权下的民主自由 351

(三)乡政府的工作 357

(四)乡政府的工作人员 361

(一)投降派顽固派加紧破坏边区 363

四 投降派顽固派的破坏政策与边区人民的严正自卫 363

(二)严正自卫是边区人民和政府的态度 365

五 缺点的存在与继续求进步 366

乙 华北敌后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治 367

一 关于敌后政权问题 367

二 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治 369

(一)在混乱与危险中生长起力量 369

(二)军政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临时行政委员会的成立 372

(三)军政民代表大会致电国民政府暨全国同胞报告边区政府成立的经过 373

(四)各级政府的机构 374

(五)各种新制度一瞥 375

(六)政府与民众的联系 376

(七)民主政治的最下层 377

(八)政府的行政状况 379

三 冀南的抗日民主政治 385

(一)抗日民主政权产生的经过 385

(九)政府工作人员的津贴制度 385

(二)各级普通的选举 387

(三)行政公署的八大施政方针 388

(四)施政状况一瞥 389

(五)参议会正式成立的经过 390

四 关于冀西冀中平西民主政治的鳞片 394

(一)在冀西 394

(二)在冀中 395

(三)在平西 396

五 晋东南在二十九年春天事变前的抗日民主政治 398

(一)行政会议的组织方法 398

(二)政府与民众团体间的联系 398

(三)民主政治的最下层 399

(四)民众的罢官权与监政 403

(五)民主的工作检查一例 405

(六)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及生活 406

六 晋西南在二十九年春天事变前的抗日民主政治 408

(一)新政权建立的经过 408

(二)各级行政会议的组织方法 409

(三)政府与民众团体的关系 410

(四)民主政治的最下层 411

(五)施政方针 411

七 晋西北的抗日民主政治 412

(一)根据地建立的经过 412

(二)二十九年春行署公布行政实施大纲 413

(三)廉洁的政治 414

(四)人民救国团体在民主政治下发展起来 415

八 鲁西北在范筑先殉难前的抗日民主政治 415

(一)在改造旧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新政权 415

(二)民主政治的最下层 416

(三)行政人员的生活 416

(四)今日的鲁西北 417

(一)新政权建立的经过 418

(二)民主的选举 418

(三)行政状况 418

九 胶东的抗日民主政治 418

(四)行政人员的生活 419

十 豫北民主政治的萌芽 419

(一)空前创举的民选 419

(二)民众实施罢免权 420

(三)民主政治的政绩 421

(四)民众在民主政治下站起来 421

十一 在荒凉的塞北——大青山产生了政治的新光明 422

(一)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422

(二)教会问题的解决 423

(三)蒙汉民族的团结 423

(四)土匪的肃清 424

一 中国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 427

第六编 抗战中各党派团体及武装部队所颁布的抗战纲领及主张 427

二 中国共产党于七七事变后颁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429

三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抗战前所通过的初步政治纲领 432

四 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的纲领 441

五 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在解散前的政治纲领 442

六 中国青年党的抗战主张 443

七 国家社会党的纲领 443

八 中山学社的抗战主张 445

九 南京失守后军委会第六部武汉办事处发表之二十条 446

十 山西省民族革命十大纲领 447

十一 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 448

十二 广东省开放民众运动决议案 449

十三 第五战区约法七章 449

十四 第十八集团军七大纲领 450

十五 东北反日总会及抗日联军政治纲领 4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