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地质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发展途径
地质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发展途径

地质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发展途径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耀如著
  • 出 版 社: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3018700
  • 页数:3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探讨了有关地质—生态环境的基本理论,提出地质—生态环境的两重性及有关研究的方向和途径。着重论述了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的岩溶发育及类型划分,探讨了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及生物资源开发,并论述了气候和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对中国西部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书作者为工程院院士。
《地质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发展途径》目录

第一篇 地质-生态环境基本理论概述 3

第一章 地质-生态环境的内涵 3

第一节 地质-生态环境的含义 3

第二节 地质-生态环境的两重性 5

一、人类生存的有利条件与优化环境要素 5

二、人类生存的不利条件与劣化环境要素 11

第二章 地质-生态环境的研究方向与途径 18

第一节 地质-生态环境的研究方向 18

一、综合性的研究方向 19

二、全球性的研究方向 22

三、宇宙性的研究方向 24

第二节 地质-生态环境的研究手段与途径 25

一、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26

二、广泛的科学合作研究 27

第二篇 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岩溶(喀斯特)和岩溶水特性 31

第三章 岩溶(喀斯特)发育的基本规律 31

一、碳酸盐岩岩性、结构及其可溶性 32

第一节 岩溶发育的基本内在因素 32

二、水的特性与溶蚀-沉积机理 41

第二节 控制岩溶发育的外在条件 46

一、气候条件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47

二、构造条件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54

第三节 岩溶类型及其分布的规律性 62

一、控制岩溶发育的环境要素 62

二、主要岩溶现象的分类 63

三、岩溶现象的集合分类与景观复合分类 65

四、岩溶类型的划分 67

第四章 岩溶水特性与水动力条件 74

第一节 岩溶水的基本特性 74

一、岩溶地下水的补给运动-排泄系统 74

二、岩溶泉的特性与分类 76

三、岩溶暗河系统 78

四、岩溶地区地下径流量 80

五、岩溶水的动态 81

一、软流圈三相流与热液岩溶作用 87

第二节 岩溶三相流的基本特性 87

二、浅层洞穴系统岩溶三相流基本机理 88

三、岩溶三相流的演化与有关现象 92

第三节 岩溶水动力条件 96

一、岩溶水动力条件的含义 96

二、控制岩溶水动力条件的主要因素 97

三、岩溶水动力条件类型简述 98

第三篇 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地质-生态环境基本条件与开发效应 101

第五章 水资源的特性与开发效应 101

第一节 水资源分布概况 101

一、地表水资源概况 101

二、地下水资源概况 103

三、水资源的地质-生态环境特性 104

第二节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地质-生态环境效应 104

一、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效应 105

二、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效应 112

一、金属矿产资源成因与分布概况 118

第一节 固体矿产资源分布概况 118

第六章 矿产资源分布概况 118

二、非金属矿产资源成因与分布概况 119

三、宝玉石矿产资源成因类型 123

第二节 流体矿产资源分布概况 125

一、热矿水的形成条件和类型 125

二、热矿水的分布与开发概况 129

第一节 水电能源分布概况及其开发效应 134

一、水电能源分布概况与开发途径 134

第七章 主要能源概况 134

二、开发水电能源的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及防治 140

第二节 煤炭能源分布概况及其开发效应 145

一、煤炭能源分布概况 145

二、开采煤炭(及其他固体矿产资源)的地质-生态环境效应与防治途径 146

第三节 石油和天然气分布概况 153

一、油气生成的两种成因学说 153

二、油气田储集概况 156

一、植物资源分布的立体性特征 161

第一节 植物资源分布概况与地质-生态环境背景 161

第八章 生物资源分布与环境效应 161

二、植物分布与地质-生态环境基础条件的内在关系 163

第二节 动物资源分布概况与特征 170

一、动物资源分布的地带性特性 170

二、动物资源中的珍奇珍稀动物 171

三、人工畜牧业和养殖业概况 171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防护林带 171

一、岩溶地区典型自然保护区概述 172

二、防护林绿色工程 176

第九章 地质-生态环境的不利因素——自然灾害概述 179

第一节 主要气候灾害频率分析 179

一、近500年来本区水旱灾害频率分析 179

二、近些年水旱灾害的灾情分析 182

第二节 主要地质灾害分析研究 184

一、地震灾害简况和成因类型机理分析 184

二、滑坡和崩塌的类型与稳定性分析及防治途径 188

三、泥石流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 197

四、岩溶塌陷成因机理与防治措施 201

五、地质灾害分区 207

六、地质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之间的灾害链 208

七、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 209

第四篇 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途径探索 215

第十章 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评判 215

第一节 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制约性 215

一、全球性地质-生态环境的相关制约性 215

二、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性 217

一、土壤侵蚀与石漠化(岩漠化) 218

第二节 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几个关键问题 218

二、地质-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 221

三、地方病的发生与发展 229

第三节 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判 230

一、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判方法 230

二、地质-生态环境性质类型划分 237

三、地质-生态环境演化趋势判识 238

一、地质-生态环境与发展农业的关联性 241

第一节 石山地区地质-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性 241

第十一章 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经济途径 241

二、制约经济发展的地质-生态环境 244

第二节 石山地区大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248

一、石山地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八个重要原则 248

二、石山地区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十二途径 253

第三节 石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 262

一、石山地区提高人文素质的系统工程 262

二、石山地区经济综合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 265

第一节 岩溶地区地质-生态环境容量 270

第十二章 岩溶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270

一、岩溶地区目前地质-生态环境容量 271

二、岩溶地区综合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地质-生态环境容量 272

第二节 岩溶地区经济加速开发的历史任务 273

一、岩溶地区在全国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273

二、山区农业劳动力大量迁移的迫切形势 273

第三节 岩溶地区地质-生态环境背景与经济可持续开发的几种模式 277

一、开发岩溶地下水为主的带动模式 277

二、水土保持发展防护林的带动模式 278

三、综合开发矿产资源的带动模式 279

四、大水电工程的带动模式 279

五、林业综合发展的带动模式 280

六、庭院综合农业发展的带动模式 281

七、岩溶旅游资源开发的带动模式 281

八、综合治理地质-生态环境的带动模式 281

第四节 地质-生态环境与经济开发带的划分 282

一、矿产资源与能源工业为主的有关开发带 282

二、山区发展大农业方面的有关开发带 283

三、发展其他产业方面的开发带 284

四、城镇的经济辐射作用与岩溶山区的密切依存关系 285

第五节 地质-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分区 288

一、西部高山深谷经济开发区(Ⅰ) 288

二、云贵高原—秦巴山地经济开发区(Ⅱ) 289

三、广西盆地一江汉平原经济开发区(Ⅲ) 291

参考文献 293

结束语 3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