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上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上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上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当代中国的黑龙江》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801708458
  • 页数:451 页
图书介绍:《当代中国》丛书是由国家统一部署,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条战线的力量完成的鸿篇巨制,这本纪念册就是以浓缩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再现了丛书的编撰、出版、发行过程。纪念册由盛世修史、巨大关怀、万人著书、国史瑰宝、薪火传扬五部分组成。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上》目录

绪论 1

一、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 1

(一)行政区划的变迁 1

(二)人口及其分布与构成 3

(三)民族结构 4

二、自然概貌 7

(一)地貌基本特点 7

(二)河流、湖泊、山脉 9

(三)气候 12

三、自然资源 13

(一)土地资源 13

(二)矿产资源 14

(三)水利资源 15

(四)野生植物资源 17

(五)野生动物资源 19

(六)土特产品资源 19

四、历史沿革 20

(一)远古人类及其与中原文化的联系 20

(二)古代的社会演变及历代王朝的管辖 21

(三)俄、日帝国主义入侵和各族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斗争 25

(四)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抗日民族解放斗争 29

第一编 四十年发展建设的历程第一章 创立北满根据地,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37

第一节 创立北满革命根据地 37

一、同国民党和敌伪匪特展开斗争,建立人民政权 38

二、争取教育群众,壮大干部队伍 40

三、扩大人民武装,彻底清除匪患 41

第二节 实行土地改革,巩固革命根据地 44

一、减租减息,分配敌伪土地 46

二、贯彻“五四指示”,发动清算分地斗争 47

三、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平分土地运动 48

第三节 发展生产,支援前线 50

一、开展生产运动,改善人民生活 51

二、提供人力物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52

三、贯彻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实现工作重心转变 53

第二章 松江、黑龙江国民经济的恢复 56

第一节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56

一、恢复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 56

二、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措施 58

三、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60

第二节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62

一、增加生产,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62

二、增产节约运动和“三反”、“五反” 64

第三节 经济恢复任务提前完成 66

一、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66

二、提前完成经济恢复的任务 67

第三章 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69

第一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69

第二节 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高潮 72

一、切实保证重点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工业企业的潜力 72

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73

三、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75

第三节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6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6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9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1

第四节 贯彻“八大”的正确路线,超额完成“一五”计划 83

一、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以工农林业为中心进行经济建设 84

二、调整供求关系,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 85

三、战胜特大洪水,保卫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86

四、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87

第四章 “大跃进”的失误,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前进 89

第一节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89

一、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展“大跃进”运动 89

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91

三、纠正“左”倾错误 93

四、“反右倾”斗争与继续“大跃进” 94

第二节 开发大庆油田和开垦北大荒 95

一、大庆油田的开发 95

二、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 97

第三节 克服严重困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 97

一、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98

二、克服严重经济困难 98

第五章 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城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00

第一节 调整国民经济 100

一、贯彻执行“八字”方针 100

二、整风整社,纠正“左”的错误 102

三、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工业支援农业 103

四、压缩重工业,发展轻工业 104

五、争取市场供应的更大好转 105

第二节 国民经济在继续调整中前进 106

一、继续调整初见成效 106

二、国民经济全面好转 108

三、调整国民经济的重大成就 108

第三节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10

一、城市“五反”斗争 110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11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对黑龙江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 114

第一节 造反夺权,全省动乱 114

第二节 两派武斗和反右倾 116

第三节 “批林批孔”,再度陷入混乱 118

第四节 “反击右倾翻案风”使整顿工作夭折 120

第五节 十年浩劫的严重危害 121

第七章 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24

第一节 拨乱反正和经济建设的初步恢复 124

一、联系本省实际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 124

二、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 126

三、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经济建设上的新失误 126

第二节 全省工作的历史性转折 127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28

二、全省工作重点的转移 129

三、继续落实各项政策 129

四、贯彻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31

第三节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132

一、在调整中提高 132

二、整顿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134

三、制订和实施“六五”计划 137

第四节 落实“十二大”精神,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38

一、提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设想 138

二、领导班子建设 139

三、精神文明建设和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经济犯罪 140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 141

五、超额完成“六五”计划 145

第八章 贯彻落实“十三大”精神,实施“七五”计划 150

第一节 制订和实施“七五”计划 150

第二节 “七五”计划前两年的新成就 152

第三节 在中共“十三大”精神指引下阔步前进 154

一、深化经济发展战略,为实现经济建设第二步奋斗目标起好步 155

二、牢固确立改革是振兴黑龙江的根本出路的思想,加快深化全面改革 156

第二编 经济建设 161

第九章 经济发展概况 161

第一节 经济实力和经济优势 161

一、投资规模较大 161

二、技术装备程度较高 163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163

四、产品净调出量大 164

五、经济实力较强 164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165

一、产品结构不合理 165

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166

三、企业素质差,经济效益低 166

四、能源、交通紧张 166

五、资金短缺 167

六、科技人员少,智力素质差 167

七、商品供应不足,物价水平高 168

第三节 经济面貌的巨大变化 168

一、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168

二、重点突出、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重要工业基地 169

三、商品流通逐年扩大,城乡市场欣欣向荣,外贸出口不断增长 170

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171

第十章 以商品粮为重点的大农业 172

第一节 农业的特点和主要成就 172

一、资源优势 172

二、不利因素 173

三、主要成就 174

第二节 种植业 177

一、种植业区划 177

二、种植业的各种技术服务体系 179

三、种植业的主要成就 180

第三节 畜牧业 182

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历程 182

二、畜牧业的主要成就 184

第四节 水产业 186

一、水产资源 186

二、渔业发展历程 187

三、水产业的主要成就 187

第五节 农垦事业 189

一、垦区概况 189

二、垦区的发展历程 191

三、垦区的主要成就 193

第六节 乡镇企业 196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 196

二、乡镇企业的成就及其作用 197

第十一章 以营林为基础,以木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林业 200

第一节 林区概况 200

一、自然资源 200

二、经营概况 201

三、林业机构和职工队伍 202

第二节 林业建设的发展历程 202

一、打基础的时期 203

二、全面开发时期 203

三、挫折时期 204

四、振兴时期 205

第三节 森林工业 205

一、造林经营 206

二、木材采伐 207

三、林产工业和综合利用 207

四、林区农业和多种经营 208

五、机械、电力和基本建设 208

六、林业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 209

第四节 植树造林与西部防护林体系第一期工程 209

第五节 森林经营管理与资源保护 211

一、封山育林和森林经理调查 211

二、抚育、间伐和低产林改造 212

三、坚持依法治林 212

四、加强护林防火 213

五、防治森林病虫害 214

六、建设自然保护区 214

第十二章 以煤炭、石油为重点的能源和化学工业 215

第一节 煤炭工业 216

一、新中国成立后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 216

二、发展现状 219

第二节 电力工业 220

一、发展概况 220

二、电力工业系统 222

第三节 石油工业 223

一、石油开采业 223

二、石油加工工业 224

三、30万吨乙烯工程 225

第四节 化学工业 227

一、发展历程 227

二、主要行业 229

第十三章 机械、建材、电子和冶金工业 232

第一节 机械工业 232

一、发展历程 232

二、基本状况 234

第二节 军事工业 238

一、发展历程 238

二、主要行业 240

三、军工科技力量 241

第三节 建材工业 241

一、发展建材工业有丰富的资源 242

二、比较完整的建材工业体系 242

三、新型建筑材料基地的诞生和发展 244

第四节 电子工业 245

一、发展历程 245

二、产品优势 247

第五节 冶金工业 249

一、沿革 249

二、基本状况 252

第十四章 以食品、纺织为重点的轻工业 254

第一节 轻工业 254

一、发展历程 254

二、基本状况 256

第二节 制糖工业 256

第三节 乳品工业 259

第四节 纺织工业 260

一、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 261

二、亚麻纺织工业 263

三、化学纤维工业 264

第五节 造纸工业 265

一、发展历程 265

二、主要成就 265

第十五章 交通运输和通信 268

第一节 铁路运输 268

一、路网建设 268

二、机构和设备 269

三、运量和效益 270

第二节 公路运输 270

一、发展概况 270

二、公路运输事业的主要成就 273

第三节 内河航运 275

一、发展概况 275

二、船舶运输 276

三、港口建设 277

四、航道维护 277

五、水运工业 278

第四节 民用航空 278

一、发展概况 278

二、通用航空生产 280

第五节 邮电通信 281

一、发展历程 281

二、主要成就 283

第十六章 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286

第一节 城乡建设 286

一、城市的发展 286

二、城市建设 288

三、村镇建设 291

第二节 建筑业 292

一、建筑队伍不断壮大 292

二、攻克冬季施工关,提高建筑技术 294

三、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显著 295

第三节 城乡环境保护 296

一、以松花江水系为重点治理污染源 297

二、把好“三同时”关,控制新污染 298

三、环境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管理、法制管理的轨道 299

四、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不断加强 299

第四节 测绘事业 300

第十七章 商业供销 302

第一节 商业发展概况 302

第二节 国营商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 304

一、打破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旧格局,调整社会商业结构 304

二、改革商业批发体制,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建立纵横交错的批发网络 304

三、改革商品购销形式,引导和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 305

四、改革商业管理体制,增强企业活力 305

第三节 农村供销合作社 306

一、扩大流通渠道和经营范围,统一组织供销 307

二、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08

三、开展多种经济成分,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经营 309

第四节 城乡集市贸易 310

第五节 粮油购销 312

一、发展历程 312

二、粮食工作的发展 316

第十八章 对外贸易和横向经济联合 319

第一节 对外经济贸易 319

一、出口贸易 320

二、进口贸易 322

三、对苏边境易货贸易 322

第二节 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323

一、利用外资 323

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324

第三节 横向经济联合 324

一、发展历程 325

二、主要形式 327

三、横向经济联合的作用 330

第十九章 财政金融和工商管理 333

第一节 财政 333

一、财政收入和支出 333

二、财政管理体制沿革 334

第二节 金融 336

一、金融机构沿革 336

二、金融业务有较大发展 337

三、外汇管理 341

四、货币流通 342

五、保险业务 343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344

一、城乡集市贸易和个体工商业管理 344

二、工商企业管理 345

三、经济合同管理 346

四、商标、广告管理 346

五、打击投机倒把 347

第二十章 劳动工资和物价 348

第一节 劳动工资 348

一、劳动力管理与待业人员安置 349

二、工资奖励制度 350

三、职工保险和福利制度 353

四、劳动保护和安全监察 355

第二节 物价 356

一、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356

二、市场零售物价 358

三、工农业产品交换差价 361

四、价格补贴 362

第二十一章 人民生活 363

第一节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363

一、职工收入逐步增加 363

二、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364

第二节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365

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365

二、消费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366

第三节 城乡居民居住水平 367

一、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367

二、农民居住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367

第三编 文教科技、医疗卫生、体育和旅游事业第二十二章 教育 371

第一节 基础教育 371

一、小学和幼儿教育 371

二、普通中学 372

三、特殊教育 373

四、少数民族教育 374

五、基础教育中的几个特点 374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376

一、中等师范教育 376

二、中等专业教育 377

三、技工教育 377

四、职业中学 378

第三节 高等教育 379

一、发展概况 379

二、高等院校 381

第四节 成人教育 388

第二十三章 科学技术 393

第一节 自然科学 393

一、科学技术事业 393

二、科技研究成果 395

三、科技进步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396

第二节 社会科学 402

一、社会科学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402

二、学术活动日趋活跃 405

三、科研成果喜获丰收 406

第二十四章 文化 409

第一节 文学艺术 409

第二节 群众文化 412

第三节 新闻出版 414

一、报纸 414

二、出版事业 415

第四节 广播电影电视 417

一、广播事业历史悠久 417

二、电影发行放映 419

三、电视 420

第五节 图书档案事业 421

第六节 文物考古 423

第二十五章 医疗卫生 426

第一节 防病治病 426

一、医疗卫生工作 426

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监督 427

三、控制传染病 428

四、防治地方病 429

第二节 中医中药 430

第三节 妇幼保健 432

第四节 计划生育 434

第五节 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 435

第二十六章 体育 437

第一节 基本情况 437

第二节 群众体育 439

第三节 主要项目的成绩 442

第四节 新的发展 444

第二十七章 旅游事业 446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47

第二节 旅游设施的充实和改善 448

第三节 旅游客源的招徕和接待 45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